【複誦策略】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複誦策略</FONT>】</FONT></STRONG></P> <P><STRONG>RehearsalStrategy</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複誦策略是學習策略的一種,其功能是幫助學習者在訊息處理的過程中,讓新訊息在工作記憶中保持活躍以免快速遺忘。</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根據梅伊爾(R.E.Mayer)的文獻探討,發現有三種複誦策略可供學習者使用:第一種是累積複誦:當刺激出現時,要把到目前為止所看到的所有刺激項目全部依次重新說出來,如要記憶臺灣五大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阿里山山脈、海岸山脈)名稱,當出現第一個項目時,學習者就說出「中央山脈」;</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出現第二個項目時,學習者就說出「中央山脈、玉山山脈」;</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出現第三個項目時,學習者就說出「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其餘依此類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第二種是部分複誦(partialrehearsal):當刺激出現時,學習者重新說出先前所出現過的刺激項中的至少一個刺激的名稱;</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以背誦臺灣五大山脈之例來說,當呈現到第三個項目時,學習者可以背「中央山脈、雪山山脈」,其餘依此類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第三種是叫出名稱:當刺激出現時,學習者只要將該項刺激的名稱說出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再以背誦臺灣五大山脈之例來說,當學習者看到第一個項目時就說「中央山脈」,看到第四個項目時就說「阿里山山脈」,其餘類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與複誦策略發展有關的研究發現,兒童在學習過程中自然使用複誦策略的情形,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趨勢。</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梅伊爾歸納有關的研究後,認為兒童複誦策略可能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大約在五歲以下,兒童不能自然地使用複誦策略;</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第二階段大約在六到七歲,如果給予兒童明確的指示,兒童將能使用複誦策略,但是此階段的兒童可能無法自發地產生有效的複誦策略;</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第三階段大約在十一到十二歲,在學習時兒童已經能夠自然地使用複誦策略,也能修正其複誦行為以符合學習工作的目標,但是仍會受到干擾複誦的活動而分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