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合作採訪計畫】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拉丁美洲合作採訪計畫</FONT>】</FONT></STRONG></P> <P><STRONG>LatinAmericanCooperativeAcquisitionsProgram,簡稱LACAP</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拉丁美洲合作採訪計畫」(LatinAmericanCooperativeAcquisitionsProgram,簡稱LACAP)始於1960年,是由德克薩斯大學、紐約公共圖書館、以及書商Stecher-Hafner公司主持的合作採訪計畫,其目的是要為參與此項計畫之圖書館採購拉丁美洲國家新近出版的資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起初只有4個圖書館參與,到1972年計畫結束時,參與的圖書館達到42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計畫是採指令統購的方式,由Stecher-Hafner公司負責採購,其中並包括實地到拉丁美洲了解出版情況及蒐購書目及出版品。</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參與的圖書館提出採訪的範圍,當採訪的資料送達位於紐約的公司時,這些資料即根據各館的採訪範圍分送到各個圖書館,圖書館如認為不符合其採訪範圍,可將資料退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拉丁美洲合作採訪計畫」的性質與法明敦計畫相似,兩者同樣於1972年終止。</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拉丁美洲合作計畫」失敗的原因是:(一)採購了許多罕用的資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圖書館經費緊縮時,選書就更為嚴格,罕用的資料就必然是刪減經費的主要對象。</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二)此計畫是因許多大學致力於發展區域研究而開始的,但當經濟情況改變時,這些大學就停止此類區域研究計畫,影響了圖書館繼續參與合作採訪計畫的意願。</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三)圖書館認為拉丁美洲國家的圖書銷售業已成熟,在當地找到圖書代理商不再是件難事,直接向當地採購成本較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也有人認為「拉丁美洲合作採訪計畫」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監督整個計畫的中央機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各個參與圖書館是否執行了該負的責任,完全由各館自行決定。</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各館本身的需求往往超越共同的需求。</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種現象在學科的資料蒐藏分配方面特別明顯,有些圖書館對於分配的學科不很熱衷,因為該學科資料的使用率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經費緊縮時,採購此學科的費用自然就會被刪除。</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