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9 02:15:00

【模式法】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模式法</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Modeling</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模式法有時和模擬(Simulation)同義,是以簡化的方式表達真實世界的現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通常為了決定實際系統的表現而以觀察其簡化或類比的替代系統進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為系統太過錯綜複雜難以進行分析及解決問題,因此必須把系統簡化。</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模式(Model,或譯為模型)是為了研究系統,將系統中的目標、實體、屬性、活動、投入、處理、產生等關係描述出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為系統的簡化程度不同,所以模式不是唯一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為了不同的研究而有不同的模式,每次回饋也可能修改模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圖形、表格、公式、模板等皆可為模式,通常先在模式上作分析,而不用真實系統;</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為在實際系統上作試驗是昂貴或不可行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所以模式是系統的替代、簡化、抽象化或模擬,以便說明系統,甚至在模式上找答案以解決實際系統的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模式在作業研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公式及方程式經常用來表示程序及作業,以便充分描述系統狀況、預測未來狀態,以作為分析之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電腦亦可用來模擬複雜的系統。</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模式的分類有很多種方法,其中一種將之分為:心智模式、實體模式和符號模式3大類。</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實體模式又分為形象模式與類比模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符號模式又分為文字模式與數學模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作業研究中大部分的模式是數學模式,而數學模式又可分為敘述模式與規範(Normative)模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敘述模式是描述系統的某些特性,如未來狀態或作業特性,最常用方程式表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規範模式則告訴決策者應該如何作,幫助分析和解決決策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作業研究中的數學規畫、決策模式、存貨模式、等候模式以及品質管制模式都是規範模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早在1950年代圖書館界即以數學模式的指數成長描述圖書館現象,所謂指數成長(ExponentialGrowth)模式可以一般人計算利息所用之複利方式為例,這種成長方式可用來描述許多自然及社會現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除了館藏量之增長可利用指數成長來計算,科學期刊與科學摘要出版年增加率大約是5%,因此資訊爆發便可以科學期刊文獻之成長指數顯示出其嚴重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等候模式旨在提供一套預測複雜組織裡所需之不規則服務方法,應用數學原理中之等候線(WaitingLinesofQueuing),是用數量方法求得等候線與服務工作間之維持平衡的一種技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可用其應付圖書館服務設備或人員過少而被服務之人(即讀者)或事務需要等候的情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可利用下列公式求出等候時間:w=s+b/2(a-s)(w=等候時間,b=服務時間標準差,s=平均服務時間,a=平均到達時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圖書館亦可用之計算待編圖書、待訂購資料、待登錄期刊所等候之時間。</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解決問題上,模式的分類依模式和真實系統的詳細化或抽象化的程度可分為:演習模式、對局模式、模擬模式、分析模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前三種模式不能產生決策問題的最佳解,是用實證觀察和歸納,必須由決策者先決定一方案,再加以評估。</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模擬模式可利用蒙特卡羅方法取樣製造情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而分析模式則完全用數學術語表示決策問題的目標,求其極大或極小值,加上數學的限制式,描述決策的限制條件;</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演算法可求得最佳解,也就是一決策方案滿足限制式,而有最佳的目標函數值。</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模式的功用如下:(1)幫助思考,(2)幫助溝通,(3)訓練和教學,(4)預測的工具,(5)決策的工具。</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綜之,模式可用以幫助記錄、分析和評估一個系統或決策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模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