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 傷寒論註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551】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當微汗出,自嘔者,下之益煩,心懊憹如飢;發汗則致痙,身強難以屈伸;薰之則發黃,不得小便;灸則發欬唾。
〔註〕:
頭痛翕翕發熱,汗出則嘔,形相中風者,當以桂枝湯解肌。
若下之,重則變結胸痞硬,輕則為心中益煩、懊憹如飢。
不以桂枝湯解肌,而以麻黃湯發汗,表虛風入則致痙,故身強難以屈伸也。
或以火薰蒸劫汗,則不得小便,熱從濕化而發黃也。
灸則火邪傷肺,故發欬唾不已也。
〔集註〕:
成無己曰:若反下之,邪熱乘虛流於胸中為虛煩,心中懊憹如飢。
若發汗則虛表,熱歸經絡,熱甚生風,故身強直而成痙。
若薰之則火熱相合,消爍津液,故小便不利而發黃。
肺惡火,灸則火熱傷肺,必發嗽而欬唾也。
高士宗曰:汗下火薰,施治各異,損正則一,故舉下之、薰之,與發汗而並論之也。
魏荔彤曰:此申明雖有表證宜汗,亦當詳察知禁也。
似中風頭痛,翕翕發熱,桂枝證也,嘔則仍是水飲內畜矣。
誤下益煩,懊憹如飢,則未下時已煩可知,此特更甚耳。
若再誤汗,表虛風入,故身強難以屈伸。
火薰逼汗,熱入於裏,故小便不得。
蓋小便利者不成黃證,發黃則小便為濕邪所阻,熱邪所耗可知。
灸則熱上衝,故欬唾膿血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pi.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