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四十七)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255】
(四十七)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
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剌之小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証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尿,與溺同,泥叫切,弦少陽,浮,太陽,大,陽明,脅下痛,少陽也。
小便難,太陽之膀胱不利也。
腹滿鼻乾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潮熱,陽明也。
時時噦,三陽俱見,而氣逆甚也。
耳前後腫,陽明之脈。
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太陽之脈,其支者,從巔至耳,少陽之脈,下耳後,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也。
然則三陽俱見証,而曰陽明者,以陽明居多而任重也。
風寒俱有,而曰中風者,寒証輕而風脈甚也。
續浮謂續得浮,故與小柴胡,從和解也。
但浮無餘証者,風雖外向。
終為微寒持也。
故發之以麻黃,不尿腹滿加噦者,邪盛於陽明而關格,所以無法可治也。
小柴胡湯,見太陽上,麻黃湯,見太陽中,尿,南人,心崔切。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pi.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