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扁鵲心書】 [打印本頁]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9 23:41
標題: 【扁鵲心書】
本帖最後由 廉貞 於 2013-5-3 20:50 編輯

扁鵲心書

 

書名:扁鵲心書


作者:竇材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27-1279年


分類:綜合


品質:0%


典籍總表,竇材,宋朝,綜合,0%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6%89%81%E9%B5%B2%E5%BF%83%E6%9B%B8/index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9 23:44

卷首

 

 

《靈》、《素》為醫家正傳,後世張仲景、王叔和、孫思邈、孫兆、初虞世、朱肱,皆不師《內經》,惟采本草諸書,各以己見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則可,治大病不效矣。


(王叔和、朱肱烏可與仲景同列,若云仲景不師《內經》,試觀《傷寒》、《金匱》二書,不本《靈》、《素》之旨,寧有如是精深之論乎?)至皇甫士安、巢元方、王冰等,雖學《素問》,而不得方學之傳,亦依前六子方法而行。


此書從古至今,未得通行。


余業醫四世,皆得此法之力,而人世未深信,


故難梓行。


余初學醫,盡博六子之書,以為醫之理盡矣。


然調治小疾,百發百中,臨大病百無二三,每悵己術之不精也。


後遇關中老醫,叩余所學,笑曰:汝學非是岐黃正派,特小技爾。


只能調小、,俟其自愈,豈能起大病哉!


余即從而師之,三年,師以法授我,反復參詳,遂與《內經》合旨,由茲問世,百發百中,再觀六子書,真兒戲耳。


但師授固簡而當,意欲梓行,恐有未盡。


遂將追隨先師所歷之法,與己四十余稔之所治驗,集成醫流正道,以救萬世夭枉。


後人得此,苟能日夜勤求,自能洞貫其理,以見余言非謬。


至若賢良忠正,孝子仁人,再為廣布,俾天下後世,上可以救君親,下可以濟斯民。


余因恐遭天譴,不敢自私,刊刻流傳,愿仁者勿拘成見而屑視之,斯幸矣。


宋紹興十六年武翼郎前開州巡檢竇材謹序。


(細觀此敘前後語意不相聯屬,似非通人之語,疑是後人偽作)


http://jicheng.tw/jcw/book/%E6%89%81%E9%B5%B2%E5%BF%83%E6%9B%B8/index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9 23:44

奏玉帝青辭

 

維大宋紹興十六年丙寅月,武翼郎臣竇材奏啟玉皇上帝玉陛下。


臣聞上天好生而惡死,下民畏死而貪生,上天雖云惡殺,但示勸懲於下民,非其人而殺之者有之。


下民雖曰貪生,但歸生死於天命,而致枉死者有之,皇天憫下民之疾苦,故假神農、黃帝、岐伯、雷公、扁鵲、俞跗等,以立醫教,救人災病。


歷世綿遠,屢遭兵火,其神書散亡,僅存者《靈樞》、《素問》而已,雖不盡傳宗派,是亦能救人疾苦,保人性命,但少洞徹臟腑、刳腸、滌髓之神耳。


(果能參悟《靈》、《素》,自然洞見臟腑,至於刳腸滌髓,乃後世法之巧,而用之神。


惜乎此書無傳,諒亦不過一技術之妙,豈如《靈》、《素》之貫天人,晰隱顯,大無不包,細無不入,為萬世理道之神書,救人之秘典哉。)


後世仲景采《內經》外感風寒之旨,附以己見,定立方法,及采雜證七十余條,集為《傷寒》、《金匱》。


後之學人,咸遵守莫敢移易。


殊不知傷寒既有多證,《內經》自然該載,何必牽扯種種雜病,以為傷寒,誤人不少


(果能遵循仲景之法,豈有誤人。惟後學不明其旨,妄為注解,各執己見,未免穿鑿,希冀立名,遺訛後世,將為仲景之功臣,實為仲景之罪人。千百年來,明傷寒法者有幾人哉)。


嗣後叔和、思邈又附益之,障蔽聖經,遺訛後世,且《經》云:傷寒為病身熱,熱雖甚不死。


論中風曰,中五臟俞穴,則為偏風;


論水脹曰,因氣為腫;論厲風曰,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


如此言之,其旨深,其意廣,後之人欲移難就易,妄為穿鑿。


且舉傷寒之證,真邪相傳,真氣盛則病愈,邪氣盛則病死;


陽證無死入之理,陰證害人甚速,須加灸艾,方保無虞。


仲景立許多承氣湯,使後人錯用,致寒涼殺人於頃刻也。


(三承氣湯惡能害人。後學不明陰陽承制之道,而妄用承氣者害之耳,於仲景何尤?)


臣因母病,用仲景之法不效,遂成不救,痛心疾首,精究《內經》,又得皇天默授,經歷十年方得靈驗。


凡一切大病小疾,只以此法,觸類引申,效如影響。


臣苦志五十余年,悟得救人秘法已十余年矣。


向因薄宦,奔走四方,今年過不逾,常慮身填溝壑,其書失傳,遂欲考訂發梓,伏望皇天後土,特加慈憫,保生民於仁壽之域,俾其書萬世通流,臣雖死無憾。


設有一言不實,甘受天殃。若此書果益於後世,伏望神天護佑,以廣其傳。


(設此重誓,以質上帝,則其立心切於天下後世可知。學人不可謂偏於從熱而忽視之,以負先生一片救世婆心。)臣誠惶誠恐冒罪以聞。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9 23:45

進醫書表

 

臣聞醫家正道,《內經》為真,《內經》言病最詳,而無治病之法,故黃帝又與岐伯撰出《靈樞》,實為醫門所最急者也。


嗣後,秦越人依《內經》旨趣,而演八十一難、九針之說,晉皇甫士安采《靈樞》之旨,撰


《甲乙經》十卷,隋巢元方摘《靈》、《素》緒余,注《內經》,又撰《病原》三十卷;


唐王冰抉《靈》、《素》之旨注《內經》,撰《天元玉歷》。


以上諸子皆有著作,悉師《靈》、《素》,去古法不遠。


而漢張仲景不師《內經》,惟采《本草》、《湯液》,著《金匱玉函》十卷,撰《傷寒論》十卷。


晉王叔和又贅其說,唐孫思邈采本草藥性,集成《千金方》三十卷。


《玉函經》五十卷,和附仲景,重重著述,皆宗此意。


廢去針灸及丹附大藥,盡用草木小藥,盛行湯劑,以之理小疾則生,治大病則百無一活,至千百世,誤死天下蒼生。


(《傷寒》、《金匱》之書,辨六氣之環轉,析神機之出入,陰陽消長之妙,虛實遞更之變,首尾貫通,絲絲入扣。至於在經俞而用針,起陷下而用灸,並觀其自敘,可謂神於師《內經》者矣。謂仲景不師《內經》,廢棄針灸,不亦冤乎。至若叔和、思邈,俱一代之明醫,亦未宜深貶,後學當細心辨之。)


伏念臣河朔真定之寒士,焉敢善善揭前輩之過。


但臣世祖隸傳於醫學,內舍相傳,亦以《千金》、仲景等方,小試果效,用臨大證,心竊有疑。


後得上天裨我此書,更參《內經》,百發百中,始信醫有回天之功也。


所謂大病者,一傷寒,二陰疽內蝕,三虛勞痰火,四中風,五水腫,六臌脹,七脾泄暴注,八尸厥,九久痢,十脾瘧,十一喉痹,十二男女骨蒸勞熱,十三小兒急慢驚風,十四痘疹黑斑縮陷。


至於胎前產後百十種必死大證,世人莫能救療,束手待斃,良可哀哉。


臣於此處消息五十余年,乃見正道,自古扁鵲、俞跗、倉公、華佗,皆此書也,惜不廣傳於後世。


臣今盡傳此法於人,以救蒼生夭橫,伏乞陛下,大展聖裁,憫諸未世,將此書頒行天下,試之有驗,臣死無憾。若試之不效,即置臣於法,以彰誑君之罪。


臣誠惶誠恐,稽手頓首,冒死以聞。


(張師固不可毀,而王、孫亦不可辟,夫先生之書固創出前賢,然先須根底於《素問》、《靈樞》,致力於仲景、思邈,更充之以先生之法,其於大疾沉、,自然游刃有餘矣。無如叔世衰漓,只知耳食,性喜寒涼,畏惡針灸,稍一談及,俱搖頭咋舌,甘死不受。是以先生之道難明,而先生之法不能行於斯世斯民也。予欲以代之之方,思惟數載,終無妙法。先生倘以宿昔濟世仁心神感於予,使予應心得手,再為廣布,以傳不朽,諒先生在天之靈,亦應許可。古月老人胡玨謹識。)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9 23:46

卷上

 

當明經絡

 

諺云:「學醫不知經絡,開口動手便錯。」蓋經絡不明,無以識病證之根源,究陰陽之傳變。


如傷寒三陰三陽,皆有部署,百病十二經脈可定死生。


既講明其經絡,然後用藥徑達其處,方能奏效。


昔人望而知病者,不過熟其經絡故也。


俗傳遇長桑居,授以懷中藥,飲以上池之水,能洞見臟腑,此虛言耳。


今人不明經絡,止讀藥性病機,故無能別病所在。


漫將藥試,偶對稍愈,便爾居功,況亦未必全愈;


若一不對,反生他病,此皆不知經絡故也。


(近世時醫失口,言經絡部位乃外科治毒要法,方脈何藉於此。嗟嗟!經絡不明,何以知陰陽之交接,臟腑之遞更,疾病情因從何審察。夫經絡為識病之要道,尚不肯講求,焉望其宗主《內經》,研究《傷寒》,識血氣之生始,知榮衛之循行。陰陽根中根外之理不明,神機或出或入之道不識,師徒授受唯一《明醫指掌》、《藥性歌括》,以為熟此盡可通行,用藥誤人全然不辨。或遇明醫,枝梧扯拽,更將時事俗情亂其理談,常恐露出馬腳,唯一周旋承奉。彼明理人焉肯作惡,只得挽回數言,以蓋其誤。如此時醫,誠為可恥。)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9 23:46

須識扶陽

 

道家以消盡陰翳,煉就純陽,方得轉凡成聖,霞舉飛升。


故云:「陽精若壯千年壽,陰氣如強必斃傷。」


又云:「陰氣未消終是死,陽精若在必長生。」故為醫者,要知保扶陽氣為本。


人至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虛憊,動作艱難。


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必死。


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壽丹,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年壽矣。


(今人只是愛趨死路,動云:我有火病,難服熱藥。所延之醫,悉皆趨承附和,不言上焦有火,即云中、下積熱,及至委頓,亦不知變遷。或遇明眼之醫,略啟扶陽之論,不覺彼此搖頭,左右顧盼,不待書方,而已有不服之意矣。生今之世,思欲展抱負,施薑附尚且難入,而丹藥、灼艾之說,斷乎其不可行也。)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24

住世之法

 

紹興間劉武軍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後入重湖為盜,曾遇異人,授以黃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潤。辛卯年間,岳陽民家,多受其害,能日淫十女不衰。


後被擒,臨刑,監官問曰:汝有異術,信乎?


曰:無也,唯火力耳。


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飢。


至今臍下一塊,如火之暖。


豈不聞土成磚,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


死後,刑官令剖其腹之暖處,得一塊非肉非骨,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


故《素問》云:年四十,陽氣衰,而起居乏;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


六十陽氣大衰,陰痿,九竅不利,上實下虛,涕泣皆出矣。


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


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


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


余五十時,常灸關元五百壯,即服保命丹、延壽丹,漸至身體輕健,羨進飲食。


六十三時,因憂怒,忽見死脈於左手寸部,十九動而一止,乃灸關元、命門各五百壯。


五十日後,死脈不復見矣。


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


乃為歌曰: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關元功力多,健體輕身無病患,彭、壽算更如何。


(先生三法實為保命之要訣,然上策人多畏懼而不肯行;中策古今痛掃,視為險途;若下策用之早而得其當,亦可十救其五。予遵行歷年,不無有效、有否。效則人云偶中,否則讒謗蜂起,此非薑附之過,乃予熱腸之所招也。吾徒不可以此而退縮不前,視人之將死可救而莫之救也。)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26

大病宜灸

 

醫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針艾故也。


世有百余種大病,不用灸艾、丹藥,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


如傷寒、疽瘡、勞瘵、中風、腫脹、泄瀉、久痢、喉痹、小兒急慢驚風、痘疹黑陷等證。


若灸遲,真氣已脫,雖灸亦無用矣;


若能早灸,自然陽氣不絕,性命堅牢。


又世俗用灸,不過三五十壯,殊不知去小疾則愈,駐命根則難。


故《銅人針灸圖經》云:凡大病宜灸臍下五百壯。


補接真氣,即此法也。


若去風邪四肢小疾,不過三、五、七壯而已。


仲景毀灸法云: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余觀亙古迄今,何嘗有灸傷筋骨而死者!


彼蓋不知灸法之妙故爾。


(《靈樞》論虛而至陷下,溫補無功,借冰台以起陷下之陽耳。若仲景所言微數之脈,慎不可灸。脈而至於微矣,似有似無,則真陽已漓,又至於數矣,則真陰已竭,陰陽漓竭,灸亦無益。

但有炎焰而無溫存,寧不焦骨傷筋而血難復?非毀灸也。)


孫思邈早年亦毀灸法,逮晚年方信,乃曰:火灸,大有奇功。


昔曹操患頭風,華佗針之,應手而愈,後佗死復發。


若於針處灸五十壯,永不再發。


或曰:人之皮肉最嫩,五百之壯,豈不焦枯皮肉乎?


曰:否。已死之人,灸二三十壯,其肉便焦,無血榮養故也。


若真氣未脫之人,自然氣血流行,榮衛環繞,雖灸千壯,何焦爛之有哉。


故治病必先別其死生,若真氣已脫,雖灸亦無用矣。


唯是膏粱之人,不能忍耐痛楚,當服睡聖散,即昏不知痛,其睡聖散余自用灸膝神效,放心服之,斷不誤人。


(以救己之心,推以救人。所謂見身說法,其言誠真,其心誠切,其論誠千古不磨之論,無如天下之不信何。)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26

三世扁鵲

 

醫門得岐黃血脈者,扁鵲一人而已。


扁鵲黃帝時人,授黃帝《太乙神明論》,著《五色脈診》、《三世病源》,後淳於意、華佗所受者是也。


第二扁鵲,戰國時人。


姓秦名越人,齊內都人,采《內經》之書,撰《八十一難》,慨正法得傳者少,每以扁鵲自比,謂醫之正派,我獨得傳,乃扁鵲再出也,故自號扁鵲。


第三扁鵲,大宋竇材是也,余學《素問》、《靈樞》,得黃帝心法,革古今醫人大弊,保天下蒼生性命,常以扁鵲自任,非敢妄擬古人,蓋亦有所征焉。


嘗因路過衢州野店,見一婦人遍身浮腫露地而坐。


余曰:何不在門內坐?


婦曰:昨日蒙土地告我,明日有扁鵲過此,可求治病,我故於此候之。


余曰:汝若聽我,我當救汝。


婦曰:汝非醫人,安能治病?


余曰:我雖非醫,然得扁鵲真傳,有奇方,故神預告汝。


遂與保命延壽丹十粒服之,夜間小便約去二升,五更覺飢。


二次又服十五粒,點左命關穴,灸二百壯。


五日後,大便下白膿五七塊,半月全安。


婦曰:真扁鵲再生也。


(予治數人患此症者,浮腫、喘急,臥難著席,漿粥俱不入矣,既無丹藥亦不肯灸,只用重劑薑附十余帖,而形體復舊,飲食如常,可知人能信用溫化,即不灸亦有生機。)


想扁鵲獨倚其才,旁游列國為同道刺死,華佗亦不傳其法,為人、死,皆因秘而不發,招人之忌耳。


余將心法盡傳於世,凡我同心肯學正傳,不妨亦以扁鵲自命可也。


(舜何人哉,予何人哉,有為者亦若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27

時醫三錯

 

凡陰疽及鬼邪著人,或兩眼內障,此三法皆出《內經》。


其瘡疽本於腎虛,為陰所著,寒邪滯經,依附於骨,故爛人筋,害人性命。


其法必大補腎氣,壯陽消陰,土得陽氣,自生肌肉,則元氣周流不侵骨髓矣。


今則附入外科,庸醫不知,反用敗毒涼藥,致元氣虛憊而死者,多矣。


(親見一婦人患伏免陰疽,形扁色白,大如覆盂,延一艮山門瘍醫,連用清火敗毒藥四劑,不待膿潰,一瀉而死。)


鬼邪著人者,皆由陰盛陽虛,鬼能依附陰氣,故易而成病,若陽光盛者焉敢近之。


治法大補元氣、加以育神,則鬼邪自然離體。


病家不知,專求符?,此等外道決無靈驗。


或假手庸醫,認為燥火,投以涼藥,或清熱化痰,致人枉死,良可悲哉。


(世俗於輕淺小疾皆事巫祝,況鬼祟為殃,肯舍巫、乎!加之醫用寒涼,故爾愈者不易。)


眼生內障由於脾腎兩虛,陽光不振耳。


故光之短主於脾,視物不明主乎腎。


法當溫補脾腎,壯陽光以消陰翳,則目明矣。


今則另立眼科以成一家之技,只用涼劑,冰損元陽,致脾腎虛衰而死,殊不知一切病證皆有《內經》正法。


後人分立十三科妄名,是以識見小者,專習一科,成一偏之見,譬之大海中認一浮漚,綜理未貫,動即傷生,悲哉!


(予目睹京中來一太醫院官陳某,自炫能開瞽目,專以冷水冰伏,又以寒膏內陷。其人本領,實而火重者見效亦捷;若本弱元虧者,無不陰受其害。斜橋一鹽販之妻服膏半盞,腹即、痛,其夫強之服盡,大吐而斃。其夫一時惶急,從樓窗躍出街心。哭叫:陳太醫藥殺我婦!百種辱罵累及祖先,聞者無不寒心。筆此以見寒涼誤人,並信耳不信目之戒。)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28

忌用轉下

 

《內經》並無轉下之說,止言發散,又止言辛甘發散為陽。辛溫之藥達表則自然汗散,攻裡則自然開通。


(據先生之論謂辛甘發散為陽,故表邪解而裡自和,非辛甘能攻裡也,後人當活看。)非若寒苦之藥,動人臟腑,泄人元氣也。


夫巴豆、硝黃之類能直穿臟腑,非大積大聚,元氣壯實者,不敢輕用。


今之庸醫不問虛實,動輒便行轉下,以泄六腑各氣,轉生他證。


重則脾胃漸衰,不進飲食,肌肉消瘦而死。


又俗云:春行夏補,至秋時須服通行藥數劑,以泄夏月積熱,此語甚訛。


(俗醫慣將此數語印人耳目,夫《內經》四時調養生長收藏之道,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法,何等圓活,而愚人執守一說,不肯精求《靈》、《素》,良可慨也!)


夫熱在內,自然從五臟六腑及大小便中泄出。


若以涼藥泄熱,吾恐熱氣未去一分,而元氣已衰九分。


嘗觀服轉藥一劑,則有五七日飲食脾胃不能復舊。


況乎三焦暖熱方能腐熟水穀,若一刻無火則肌膚冰冷,陽氣脫盡而死矣。


故《內經》止有沉寒痼冷之論,未有積熱純陽之說。


縱然積熱為病,一服轉下便可解救。


若陰寒為病,則四肢逆冷,死在須臾。


古人立法,若狂言妄語,逾垣上屋諸大熱證,亦要論其大便如何。


數日不出者,有燥屎也,方下之,若大便如常,即不可下。


(狂言妄語,逾垣上屋,自是熱證,然有一種面青脈急,或面黑脈微,手足厥冷者,又屬陰證。此系無附之陽,必死之證,若治之早或有生者。)


今人於並無以上熱證,而亦概用寒涼轉下,必欲盡去其熱,吾不知將以何為生氣。


夫人身無熱則陽氣盡矣。


此河間、丹溪遺訛後世,業醫者不可以不察此弊也。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29

禁戒寒涼

 

夫四百八病,大約熱者居多,寒者最少。


無怪乎河間論火,丹溪之補陰也。


但泥二子之書而不考究《內經》,墮於偏頗,害人特甚。


蓋熱病屬陽,陽邪易散易治,不死。


冷病屬陰,陰邪易伏,故令人不覺,久則變為虛寒,侵蝕臟腑而死。


(初起不覺之證,最能害人,往往輕忽之,而一變致死者不少。)


況人身之火多亦是當然,天之六氣,火居其二。


今之庸醫執壯火食氣之說,(《內經》壯火食氣之說,猶炎暑盛而人氣乏相火熾而真元傷,非涼藥之治,亦非熱藥之謂,馬元台不察此理,妄為注釋,遺訛後學不淺。)溺於滋陰苦寒之劑,

殊不知邪之中人,元氣盛則能當之,乃以涼藥冰脫,反泄元氣,是助賊害主也。


夫涼藥不知害了多少人。


若元氣稍虛者,無不被涼藥冰敗而死,脾胃有傷,焉望其生。


如人飲熱湯及炙爆之物,從齠至髦,斷無損人之理。


《內經》言膏粱之變,止發癰疽,況膏粱發疽者,百無一二。


故知熱之養人,時刻不可缺也。


若以冷水飲人,不須三日,即為腹疼泄瀉,脾虛胃敗矣。


故燧人立法,食必用火,萬代蒼生得以活命。


俗醫大用涼劑,譬於飲人冷水,陰害黎民,良可慨也。


不見當今醫家,禍及子孫甚至滅門絕後,皆學術不精之報也。


(醫者觀此切須猛省,誤用涼藥之害真實不爽,予見近代時醫專用溫平者,或延一息,終見陵替。專以寒涼攻伐,夭札人命者,誠未見其有後也。)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30

要知緩急

 

夫病有淺深,治有緩急。


(體認病情,而用藥緩急合當,乃醫家第一要著。)若急病而用緩藥,是養殺人也。緩病而用急藥,是逼殺人也。庸醫遇病,不能必其何名,亦不能必其當用何藥,概以溫平試之。若緩病尚可,設遇大病則為誤不小,故名養殺人。若緩病投以急藥,是欲速其效,殊不知攻急則變生,所謂逼殺人也。(二者之誤,今世醫家比比,膽怯者蹈養殺之弊,心粗者逞逼殺之害。醫本生人,乃為殺藪,悲哉!)


余觀京師名醫呂實者,亦熟此法,但不早用,惟先用溫平藥調治,及至危篤,方議灼艾丹附等事,多不效,乃曰:此天命也。


殊不知救挽已遲,藏氣敗絕,雖靈丹妙藥,無能為矣。


余親見彼治一傷寒第五日,昏睡譫語,六脈洪大,以為胃中有熱,以承氣下之,四更即死矣。


六脈之大,非洪也,乃陽氣將脫,故見此耳。


治以下藥,更虛其陰,則陽無所附而死速矣。


若先於臍下灸三百壯,固住脾腎之氣;


內服保元丹、斂陽丹,飲薑附湯,過三日,自然汗出而愈。


余治一傷寒,亦昏睡妄語,六脈弦大。


余曰脈大而昏睡。


定非實熱,乃脈隨氣奔也,強為之治。


(先生真仁人也,強治之心,余頗有之,第以人不我信,且又礙於言訥而不肯為,究非真行仁術之人,常以此自愧。)


用烈火灸關元穴,初灸病患覺痛,至七十壯遂昏睡不疼,灸至三鼓,病患開眼,思飲食,令服薑附湯。至三日後,方得元氣來復,大汗而解。


(今時姑息成風,灸法難行,余嘗嘆曰:人參雖救命之品,薑附尤有回陽之功,無如世人不識,俗醫痛掃,良可慨也。)


余思前證,少陰病也。


發昏譫語,全似陽證,若時投以承氣,豈得不死。


故耳聾不呻吟,身生赤黑靨,而十指冷至腳面,身重如山,口多痰唾,時發躁熱者,皆少陰證也。


仲景以耳聾系之少陽,譫語歸之陽明,用柴胡承氣輩誤人不少。


夫但知少陽脈循脅絡耳,卻不思耳竅屬腎,以耳聾歸少陽,此仲景所未到之處也。


(耳聾仲景作宗氣虛論,未嘗歸少陽。至於譫語,論中言神氣虛者多,若陽明證中不過數條而已,先生故加貶駁,未免有意索瘢。)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31

五等虛實

 

凡看病要審元氣虛實,實者不藥自愈,虛者即當服藥,灸關元穴以固性命。


若以溫平藥,亦難取效,淹延時日,漸成大病。


(溫平之藥,近世所尚,旁人稱其穩當,醫士習於兩岐,及至變成大病,惶急錯投,誤而又誤。總由識見不真,遂爾因循貽害。)


虛病多般,大略分為五種,有平氣、微虛、甚虛、將脫、已脫之別。


平氣者,邪氣與元氣相等,正可敵邪,只以溫平藥調理,緩緩而愈,如補中益氣、小柴胡、八物湯是也。


微虛者,邪氣旺,正氣不能敵之,須服辛溫散邪之藥,當補助元氣,使邪氣易伏,宜蓽澄茄散、全真丹、來復丹、理中丸、薑附湯之類是也。


甚虛者,元氣大衰則成大病,須用辛熱之藥,濃味之劑,大助元陽,不暇攻病也。


《經》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即官桂、附子、鹿茸、河車之類是也。


將脫者,元氣將脫也,尚有絲毫元氣未盡,唯六脈尚有些小胃氣,命若懸絲,生死立待,此際非尋常藥餌所能救,須灸氣海,丹田、關元各三百壯,固其脾腎。


夫脾為五臟之母,腎為一身之根。


故傷寒必診太谿、衝陽,二脈者,即脾腎根本之脈也。


此脈若存則人不死,故尚可灸,內服保元丹、獨骸大丹、保命延壽丹,或可保其性命。


(單顧脾腎,乃先生學力大有根柢之論,蓋腎為先天之原,脾為後天之本,資生資始,莫不由茲,故病雖甚而二脈中有一脈未散,扶之尚可延生。)


若已脫則真氣已離,脈無胃氣,雖灸千壯,亦無用矣。


(此五種證當於平時細心探討,自然隨機應變不致差訛。近世之醫多尚寒涼,專行克伐,致使平氣變虛,虛證變脫,及至三焦失運,神氣改常,出入道乖,升降機息,而猶執邪氣未盡,火熱未除之說,朝涼暮削,不死不休,良可悲痛!)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33

黃帝灸法

 

男婦虛勞,灸臍下三百壯。


男婦水腫,灸臍下五百壯。


陰疽骨蝕,灸臍下三百壯。


久患脾瘧,灸命關五百壯。


肺傷寒,灸臍下三百壯。


氣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壯。


纏喉風,灸臍下三百壯。


黃黑疸,灸命關二百壯。


急慢驚風,灸中脘四百壯。


老人二便不禁,灸臍下三百壯,老人氣喘,灸臍下三百壯。


久患香港腳、灸涌泉穴五十壯。


產後血暈,灸中脘五十壯。


暑月腹痛,灸臍下三十壯。


鬼邪著人,灸巨闕五十壯、臍下三百壯。


婦人臍下或下部出膿水,灸臍下三百壯。


婦人無故風搐發昏,灸中脘五十壯。


久患傴僂不伸,灸臍俞一百壯。


鬼魘著人昏悶,灸前頂穴五十壯。


婦人半產,久則成虛勞水腫,急灸臍下三百壯。


死脈及惡脈見,急灸臍下五百壯。


婦人產後腹脹水腫,灸命關百壯、臍下三百壯。


腎虛面黑色,灸臍下五百壯。


嘔吐不食,灸中脘五十壯。


婦人產後熱不退,恐漸成癆瘵,急灸臍下三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35

扁鵲灸法

 

命關二穴在脅下宛中,舉臂取之,對中脘向乳三角取之。


此穴屬脾,又名食竇穴,能接脾臟真氣,治三十六種脾病。


凡諸病困重,尚有一毫真氣,灸此穴二三百壯,能保固不死。


一切大病屬脾者並皆治之。


蓋脾為五臟之母,後天之本,屬土,生長萬物者也。


若脾氣在,雖病甚不至死,此法試之極驗。


腎俞二穴在十四椎兩旁各開一寸五分。


凡一切大病於此灸二三百壯。


蓋腎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則不死,又治中風失音,手足不遂,大風癩疾。


三裡二穴在膝眼下三寸,?骨外筋內宛中,舉足取之。


治兩目KT、KT、不能視遠,及腰膝沉重,行步乏力,此證須灸中脘、臍下,待灸瘡發過方灸此穴,以出熱氣自愈。


承山二穴,在腿肚下,挺腳指取之。


治香港腳重,行步少力。


涌泉二穴,在足心宛宛中。


治遠年香港腳腫痛,或腳心連脛骨痛,或下粗腿腫,沉重少力,可灸此穴五十壯。


腦空二穴,在耳尖角上,排三指盡處。


治偏頭痛,眼欲失明,灸此穴七壯自愈。


目明二穴,在口面骨二瞳子上,入發際。


治太陽連腦痛,灸三十壯。


腰俞二穴,在脊骨二十一椎下。


治久患風腰疼,灸五十壯。


前頂二穴,在鼻上,入發際三寸五分。


治巔頂痛,兩眼失明。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39

附:竇材灸法

 

(計五十條)


一中風半身不遂,語言謇澀,乃腎氣虛損也,灸關元五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39
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1-11 03:41 編輯

傷寒少陰證

 

一傷寒少陰證,六脈緩大,昏睡自語,身重如山,或生黑靨,噫氣、吐痰、腹脹、足指冷過節,急灸關元三百壯可保。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42

傷寒太陰證

 

一傷寒太陰證,身涼足冷過節,六脈弦緊,發黃紫斑,多吐涎沫,發燥熱,噫氣,急灸關元、命關各三百壯。


傷寒惟此二證害人甚速,仲景只以舌乾口燥為少陰,腹滿自利為太陰,余皆歸入陽證條中,故致害人。然此二證若不早灸關元以救腎氣,灸命關以固脾氣,則難保性命。蓋脾腎為人一身之根蒂,不可不早圖也。(舌乾口燥乃少陰本熱之證,仲景以大承氣急下,但此理非身登仲景之堂者不能知,非神於仲景之法者不能用,蓋火熱亢盛不用承制,則燎原之害熾而生化之機息,可不畏哉!設本熱假而標陰伏,誤用承氣立見危亡矣。先生灸法真保命全生之要,業醫之士切須審察,不可鹵莽而行之也。仲景蓋以氣化而用承氣,若涉形藏,別有治法,不可混辟。)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43

腦疽發背

 

一腦疽發背,諸般疔瘡惡毒須灸關元三百壯以保腎氣。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43

急喉痹

 

一急喉痹、頤粗、頷腫、水穀不下,此乃胃氣虛風寒客肺也,灸天突穴五十壯。(穴在結喉下四寸。)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44

虛勞咳嗽潮熱

 

一虛勞咳嗽潮熱,咯血吐血六脈弦緊,此乃腎氣損而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壯,內服保元丹可保性命。


若服知柏歸地者,立死。


蓋苦寒重損其陽也。


(虛勞而致六脈弦緊,即是腎氣損脫。乃今之醫治虛勞者,脈至微細急疾,尚用寒涼,真視人如草芥也,此種人不知作何結果。)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45

水腫膨脹

 

一水腫膨脹、小便不通,氣喘不臥,此乃脾氣大損也,急灸命關二百壯,以救脾氣,再灸關元三百壯,以扶腎水,自運消矣。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46

脾泄注下

 

一脾泄注下,乃脾腎氣損,二三日能損人性命,亦灸命關、關元各二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47

休息痢下五色膿者

 

一休息痢下五色膿者,乃脾氣損也,半月間則損人性命,亦灸命關、關元各三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47

霍亂吐瀉

 

一霍亂吐瀉,乃冷物傷胃,灸中脘五十壯,若四肢厥冷,六脈微細者,其陽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48

瘧疾

 

一瘧疾乃冷物積滯而成,不過十口、半月自愈。


若延綿不絕乃成脾瘧,氣虛也,久則元氣脫盡而死,灸中脘及左命關各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49

黃膽眼目及遍身皆黃

 

一黃膽眼目及遍身皆黃,小便赤色,乃冷物傷脾所致,灸左命關一百壯,忌服涼藥。


若兼黑疸乃房勞傷腎,再灸命關三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0

番胃

 

一番胃,食已即吐,乃飲食失節,脾氣損也,灸命關三百壯。(命關當作命門)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0

尸厥

 

一尸厥不省人事,又名氣厥,灸中脘五十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1

風狂妄語

 

一風狂妄語,乃心氣不足,為風邪客於包絡也,先服睡聖散,灸巨闕穴七十壯,灸瘡發過,再灸三裡五十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2

脅痛不止

 

一脅痛不止乃飲食傷脾,灸左命關一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3

兩脅連心痛

 

一兩脅連心痛乃恚怒傷肝脾腎三經,灸左命關二百壯,關元三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3

肺寒胸膈脹

 

一肺寒胸膈脹,時吐酸,逆氣上攻,食已作飽,困倦無力,口中如含冰雪,此名冷勞,又名膏肓病。


乃冷物傷肺,反服涼藥,損其肺氣,灸中府二穴各二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4

咳嗽病

 

一咳嗽病,因形寒飲冷,冰消肺氣,灸天突穴五十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5

久嗽不止

 

一久嗽不止,灸肺俞二穴各五十壯即止。


若傷寒後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5

癘風

 

一癘風因臥風濕地處,受其毒瓦斯,中於五臟,令人面目龐起如黑云,或遍身如錐刺,或兩手頑麻,灸五臟俞穴。


先灸肺俞,次心俞、脾俞,再次肝俞、腎俞,各五十壯,周而復始,病愈為度。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6

暑月發燥熱

 

一暑月發燥熱,乃冷物傷脾胃腎氣所致,灸命關二百壯。


或心膈脹悶作疼,灸左命關五十壯。


若作中暑服涼藥即死矣。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7

中風病

 

一中風病方書灸百會、肩井、曲池、三裡等穴多不效,此非黃帝正法。


灸關元五百壯,百發百中。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8

中風失音

 

一中風失音乃肺腎氣損,金水不生,灸關元五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8

腸癖下血

 

一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9

虛勞人及老人與病後大便不通

 

一虛勞人及老人與病後大便不通,難服利藥,灸神闕一百壯自通。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3:59

小便下血

 

一小便下血乃房事勞損腎氣,灸關元二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0

砂石淋

 

一砂石淋諸藥不效,乃腎家虛火所凝也,灸關元三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1

上消病

 

一上消病日飲水三五升,乃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灸關元一百壯,可以免死。


或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2

中消病

 

一中消病多食而四肢羸瘦,困倦無力,乃脾胃腎虛也,當灸關元五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2

腰足不仁

 

一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勞損腎,以致骨痿,急灸關元五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3

昏默不省人事

 

一昏默不省人事,飲食欲進不進,或臥或不臥,或行或不行,莫知病之所在,乃思慮太過,耗傷心血故也,灸巨闕五十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4

脾病

 

一脾病致黑色痿黃,飲食少進,灸左命關五十壯。


或兼黧色,乃損腎也,再灸關元二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4

賊風入耳

 

一賊風入耳,口眼歪斜,隨左右灸地倉穴五十壯,或二七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5

耳葉焦枯

 

一耳葉焦枯,面色漸黑,乃腎勞也,灸關元五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6

腎水不生津液

 

一中年以上之人,口乾舌燥,乃腎水不生津液也,灸關元三百壯,若誤服涼藥,必傷脾胃而死。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7

腎氣虛憊

 

一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骨節作疼,乃腎氣虛憊也,風邪所乘之證,灸關元三百壯。


若服辛溫除風之藥,則腎水愈涸,難救。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8

腎氣風邪著骨

 

一腿、間發赤腫,乃腎氣風邪著骨,恐生附骨疽,灸關元二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9

老人滑腸困重

 

一老人滑腸困重,乃陽氣虛脫,小便不禁,灸神闕三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09

老人氣喘

 

一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灸關元二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10

老人大便不禁

 

一老人大便不禁,乃脾腎氣衰,灸左命關、關元各二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11

兩眼昏黑

 

一兩眼昏黑,欲成內障,乃脾腎氣虛所致,灸關元三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12

瘰、因憂郁傷肝

 

一瘰、因憂郁傷肝,或食鼠涎之毒而成,於瘡頭上灸三七壯,以麻油潤百花膏塗之,灸瘡發過愈。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13

破傷風

 

一破傷風,牙關緊急,項背強直,灸關元穴百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13

寒濕腰痛

 

一寒濕腰痛灸腰俞穴五十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14

行路忽上膝及腿如錐

 

一行路忽上膝及腿如錐,乃風濕所襲,於痛處灸三十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15

香港腳

 

一香港腳少力或頑麻疼痛,灸涌泉穴五十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24

頑癬浸淫或小兒禿瘡

 

一頑癬浸淫或小兒禿瘡,皆汗出入水,濕淫皮毛而致也,於生瘡處隔三寸灸三壯,出黃水愈。


凡灸大人,艾炷須如蓮子,底闊三分,灸二十壯後卻減一分,務要緊實。


若灸四肢及小兒,艾炷如蒼耳子大。


灸頭面,艾炷如麥粒子大。


其灰以鵝毛掃去,不可口吹。


如癲狂人不可灸,及膏粱人怕痛者,先服睡聖散,然後灸之。


一服止可灸五十壯,醒後再服、再灸。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25

卷中 傷寒

 

傷寒六脈浮緊,呻吟不絕,足指溫者,陽也;


忌服涼藥,恐變為陰,害人性命。


至六日發煩躁,乃陰陽換氣,欲作汗也,服當歸茯苓散,汗出而愈。


六脈緊大,或弦細,不呻吟,多睡耳聾,足指冷,肢節痛,發黃,身生赤黑靨,時發噫氣,皆陰也,灸關元三百壯,服金液丹、薑附湯,過十日半月,出汗而愈。


若不早灸,反與涼藥者,死。


(辨別陰陽不止於此,然熟體此二條則治傷寒證誤謬亦少。其灸法雖不能遍行,若貧家無力而遇難起之病,不能備參藥,勉告以灸能活命,倘肯依從,未必非仁術之一端。予每見時疫盛行之際,鄉陬死者比戶,心切憐之,倘盡心力並合丹藥以濟之,不特己身蒙福,子孫亦必昌大。)


若吐逆而心下痞,灸中脘五十壯。


若微微發顫者,欲作汗,服薑附湯而愈。


若少年壯實之人,傷寒至五六日,發狂逾垣上屋,胃中有積熱也,服大通散,輕者知母散亦愈。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4:25
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1-11 05:24 編輯

傷寒四經見證

 

傷寒只有四經,無少陽、厥陰二經。


夫寒之中人,如太陽主皮毛,故寒邪先客此經;


陽明主胃,凡形寒飲冷則傷之;


太陰主脾,凡飲食失節,過食寒物則傷之;


少陰主腎,寒水喜歸本經也。


故傷寒止有四經,若少陽、厥陰主肝膽,如憂思喜怒方得傷之,寒病最少。


如耳聾囊縮者,少陰也,寒熱口苦,乃陽病也,此四證俱不宜用寒涼藥也。


(言無少陽厥陰二經,非通論也,時醫見寒熱口苦,耳聾脅痛,乾嘔吐逆,不辨陰陽,不審虛實,動云少陽,首尾小柴胡和解以為穩妥,不知虛陽提越,內陰愈甚,變為躁擾不安,胸膈痞悶,口渴譫妄,脈體弦急;更云內熱已深,輕則瀉心、白虎,重則陷胸、承氣,不至冰脫不已。至若厥陰,標陰本風,中見火化,證來錯雜,人多不識,誤死者多矣。)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24

太陽見證

 

太陽寒水,內屬膀胱,故脈來浮緊,外證頭疼發熱,腰脊強,惟服平胃散,至六七日,出汗而愈。


蓋胃氣不虛,傳遍經絡自愈也。


仲景以為陽證,乃與涼藥隨經而解,反攻出他病,甚者變為陰證,六脈沉細,發厥而死,急灸關元,乃可復生。


如本經至六七日發戰者,欲作解而陽氣少也,服薑附湯出汗而愈。


(仲景圓機活法,論中救誤者甚多,何嘗能誤人哉!其誤人者,乃後人誤用仲景法而誤之耳,於仲景何尤。)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27

陽明見證

 

陽明燥金內屬於胃,六脈浮緊而長,外證目痛發熱,手足溫,呻吟不絕,服當歸柴胡湯、平胃散。


仲景反言熱深厥亦深,此誤也。


若果發昏厥,兩目枯陷不能升者,急灸中脘五十壯,漸漸省人事,手足溫者生,否則死。


(仲景厥陰證中,有厥熱多寡之論,不過驗邪正之進退,察陰陽之消長,示人為治之活法,無偏無倚,何誤之有。)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28

太陰見證

 

太陰濕土內屬於脾,其脈弦緊,外證不呻吟,四肢不痛,身不甚熱,時自汗自利,手足冷多痰唾,服保元丹、薑附湯,十日後汗出而愈。


(此證溫治若早,愈亦甚速,稍不審察,害人亦易。)


又一證發黃生紫斑,咽乾燥噫氣者,此名陰燥、陰黃,服鐘乳粉,十日後汗出而愈。


庸醫或誤認陽證,涼之即死。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28

少陰見證

 

少陰君火內屬於腎,其脈弦大,外證肢節不痛,不呻吟,但好睡,足指冷,耳聾、口乾、多痰唾,身生赤黑靨,時發噫氣,身重如山,煩躁不止。


急灸關元三百壯,內服保元丹、薑附湯,過十日汗出而愈。


若作陽證,誤服涼藥,以致發昏譫語,循衣摸床,吐血脈細,乃真氣虛,腎水欲涸也。


仲景反曰:急下之,以救腎水,此誤也。


真氣既虛,反用涼藥,以攻其裡,是促其死也。


急灸關元三百壯,可保無虞。


(少陰本熱標寒而又中見太陽,本熱之證,固不易治,況標陰為病,千頭萬緒,變態百出,令人接應不暇。然只在初時體察真切,用灸用溫,亦非難事。良由初著一錯,貽誤到底,害人不少。至若無本熱,而又無中見之太陽,一派陰寒,必死無疑。或速灸關元,重投丹附,亦在於覺之早,庶望其生。少陰誤治而變諸敗逆證,誠為費手。先生之論,專屬形臟,故尚溫補;仲景之論,惟言氣化,故主承制。然論中用溫者多,下者不過數條而已,況標本氣化,今古難明,非神於仲景之法者不能,倘於急下證而誤溫,殺人反掌;急溫證而誤下,冤沉海底。嗟!嗟!醫之

為道誠難矣。)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30

傷風傷寒

 

脈浮為風,脈緊為寒,仲景分為兩塗,故有麻黃、桂枝之說,此誤也。


然傷寒乃太陽本氣受傷,不可大汗,但服薑附湯自愈,不必穿鑿他求,以為精也。


(浮風緊寒,古人通論,解肌發表,定法難磨,仲景不可訾也。至若緊而勁急,或微,或沉,神志稍失其常,形氣不能振作,則先生之法,斷不可緩。傷風輕淺之證,初起咽疼喉痛,鼻中火出,此風邪外傷毛腠,抑遏陽氣,故現此耳。醫者不明,誤用寒涼,馴致重大。)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32

挾食冷物

 

脈沉為胃氣寒,緊為冷氣盛,滑則食不消。


其證頭痛、發熱、嘔吐、心下痞,時或腹痛,服丁香丸、來復丹;


若冷物不消,蓽澄茄散;


胃虛者,平胃散、理中丸。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32

中濕

 

三四月間,人感潮濕之氣,名曰濕病;


或六七月,大雨時行,恣飲冰水冷物,亦名中濕,則令人寒熱自汗。


陽則脈緊,肢節痛,足指溫,服朮附湯;


陰則脈沉而緊,肢節不痛,身涼自利,足指冷,服薑附湯。


不可發汗,汗則必發煩躁,虛汗不止,或發黃腫。


若服涼藥,則泄瀉而死。


(先生於此證雖分陰陽,而用附子則一,今人於六七月之交,不辨是寒、是濕,或陰、或陽,動輒云暑,專用寒涼,及至發腫瀉泄,而猶云暑毒未清,又行攻下,不至醫殺不止,實可痛心。)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33

陰毒

 

或腎虛人,或房事後,或胃發冷氣,即腹痛煩躁,甚者囊縮,昏悶而死。


急灸關元一百壯,內服薑附湯、保元丹可救一二。


若遲則氣脫,雖灸亦無益矣。


(審證的確,即當速救,不可因循,致歸絕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34

老人傷寒

 

切忌發汗及吐下,蓋元氣盛,則邪不能為害,傳遍經絡自愈。


仲景不敢補,反攻邪氣,致正氣受傷,誤人多矣。


凡遇此證,只用薑附湯多服,自然解散。


(元虛而受攻傷正,何必老人,仲景醫之聖者,寧不知此。)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35

陰陽換氣

 

凡傷寒陽證欲作汗,陰證已加灸,真元欲復,與邪氣分爭,必發寒戰,鼻衄昏迷,牙關微緊,四肢微厥,乃陰陽換氣也。


一二時辰,自然腋下汗出而愈。


(陰陽換氣,即今之所謂戰汗,須預告病家,令其不必驚駭,否則闔室蒼惶,讒言蜂起,彼時一劑誤投,遂有生死之判。)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36
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1-11 05:37 編輯

傷寒譫語

 

凡傷寒譫語,屬少陰,仲景屬陽明誤也。


陽明內熱必發狂,今止譫語,故為少陰。


(仲景皆指神虛,未嘗不屬少陰也。)


急灸關元三百壯,若灸後,仍不止者死。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38

傷寒衄血

 

凡鼻衄不過一二盞者,氣欲和也,不汗而愈。


若衄至升斗者,乃真氣脫也,針關元入三寸,留二十呼,血立止;


再灸關元二百壯,服金液丹。


不然恐成虛勞中滿。


(當解、當清、當溫、當補,審證施治,庶幾無誤。)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39

勞復

 

傷寒瘥後,飲食起居勞動則復發熱。


其候頭痛、身熱、煩躁,或腹疼,脈浮而緊,此勞復也。


服平胃散、分氣丸,汗出而愈。若連服三四次不除者,此元氣大虛故也,灸中脘五十壯。


(勞復證仲景數方,用須斟酌,第一須審邪氣之有無,辨寒熱之多寡,以施治則無誤矣。)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39

汗後大便下赤水或膿血

 

此乃胃中積熱未除,或服丹附而致,宜服黃連當歸芍藥湯,下膿者,如聖餅化積而愈。


《經》云:熱雖甚不死。


若陰氣盛則殺人於頃刻,戒之。


(熱藥之過,一涼可解,涼藥之誤,十熱難瘳。又積熱易解而易治,沉陰難愈而難明,臨證之工大宜體認。)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40

汗後發噫

 

由於脾腎虛弱,冷氣上奔也,服薑附湯、來復丹。


(此症當是發呃,若噫證無死人之理,觀後二案可見。)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41

治驗

 

一人傷寒至八日,脈大而緊,發黃,生紫斑,噫氣,足指冷至腳面,此太陰證也,最重難治。


為灸命關五十壯、關元二百壯,服金液丹、鐘乳粉,四日汗出而愈。


一人患傷寒至六日,脈弦緊,身發黃,自汗,亦太陰證也。


先服金液丹,點命關穴。


病患不肯灸,傷寒唯太陰、少陰二證死人最速,若不早灸,雖服藥無效。


不信,至九日瀉血而死。(不聽良言,往往至此,及至證變而下血,俗醫猶謂硫黃熱迫,痛為排擠,反用寒涼,以下石,至死眾口呶呶,總咎熱藥之害,婆心遭謗,不一而足,然有天道,何恤人言。)


一人病傷寒至六日,微發黃,一醫與茵陳湯。


次日,更深黃色,遍身如梔子,此太陰證誤服涼藥而致肝木侮脾。


余為灸命關五十壯,服金液丹而愈。(傷寒發黃,雖有陰陽之異,然脾家陰濕而為陰黃者多,不可不知。)


一人患傷寒,初起即厥逆,脈一息八九至,諸醫以為必死,余曰:乃陰毒也,與薑附湯一盞,至半夜,汗出而愈。


若以脈數為熱,下涼藥,必死無疑。


(俗醫視此,必以為痧證,禁服官料藥,專行、刺,縱飲冷水,不致冰脫不已。)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42

肺傷寒

 

肺傷寒一證,方書多不載,誤人甚多,與少陰證同,但不出汗而愈,每發於正二臘月間,亦頭疼,肢節痛,發熱惡寒,咳嗽脈緊,與傷寒略同,但多咳嗽耳。


不宜汗,服薑附湯,三日而愈。

 

若素虛之人,邪氣深入則昏睡譫語,足指冷,脈浮緊,乃死證也。


急灸關元三百壯,可生,不灸必死,服涼藥亦死,蓋非藥可療也。


(肺傷寒之證,今人多認為重傷風,非溫平誤事,即寒涼殺人。予於此證略有分曉,然不免因人檢點,苟遇知己用之無疑,應酬通治,不過薑甘桂辛而已。設概用薑附,往往遭人謗毀。)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43

治驗

 

一人患肺傷寒,頭痛發熱,惡寒咳嗽,肢節疼,脈沉緊,服華蓋散、黃、建中湯,略解。


至五日,昏睡譫語,四肢微厥,乃腎氣虛也。


灸關元百壯,服薑附湯,始汗出愈。


(此證與雍正六年自春徂夏時氣大同,時俗皆禁服藥,藥則有誤,不知非藥誤人,乃庸人不明此理,妄投涼藥之誤耳。苟具只眼,焉得有誤。)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45

疽瘡

 

有腰疽、背疽、腦疽、腿疽,雖因處以立名、而其根則同。


方書多用苦寒敗毒之藥,多致剝削元氣,變為陰疽,侵肌蝕骨,潰爛而亡。


不知《內經》云:脾腎氣虛,寒氣客於經絡,血氣不通,著而成疾。


若真氣不甚虛,邪氣不得內陷,則成癰。


蓋癰者,壅也。


血氣壅滯,故大而高起,屬陽易治。若真氣虛甚,則毒邪內攻,附貼筋骨,則成疽。


蓋疽者,阻也。


邪氣深而內爛,阻人筋骨,屬陰難治。


其始發也,必憎寒、壯熱,急服救生湯五錢,再服全好。


甚者,即於痛處,灸三五壯。


(陰疽即三五十壯,亦不為過。)


如痛者屬陽,易治。若不痛,乃疽瘡也,急服保元丹,以固腎氣。


若用涼轉藥,則陽變為陰,或不進飲食而死,急灸關元可生。


(近世瘍醫,只記一十三味方,不問邪之深淺,感之重輕,頂之起不起,色之紅不紅,不辨五美,不審七惡,概用此方,更加涼解。即見純陰冷毒,而猶云半陰半陽,總以發散解毒為良法,及至寒涼冰伏,尚云毒盛內攻。或見神情躁擾,終認火熱未清。小證變大,淺證變深,若遇大證,未有不受其害者。世謂外柯拉折腿,醫亦不盡然。人之無良,亦或有之,其余實由學問未精,識證不確,陰陽錯亂,虛實混淆,變證之來,全然不曉,有似故意害人,其實非本心也。)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47

治驗

 

一人病腦疽六日,危篤不進飲食,余曰:年高腎虛,邪氣滯經也,令服救生湯,即刻減半,夜間再進一服全安。


一人忽患遍身拘急,來日陰囊連莖腫大如斗,六脈沉緊。


余曰:此陰疽也,幸未服解毒涼藥,若服之,則莖與睪丸必皆爛去而死。


急令服救生湯五錢,又一服全安。


一老婦腦後作痛,憎寒拘急。


余曰:此欲發腦疽也。


急服救生湯三服全愈。(余治一婦,新產深居密室,頭面遍體生札馬疔,外科與清火敗毒藥二劑,立時消去,其家甚喜。次日胸中氣悶,渴燥不已,神氣異常。至晚腹痛泄瀉,身熱體倦,嘔惡不食。瘍醫云暑毒內攻,更與連梔涼劑,煎訖將進。適余至,診其脈空散無根,一息七八至,乃裡虛毒陷也,即以異功加薑附飲之。次日,瀉止,神清,食粥不嘔。又一劑,而札馬疔仍復發出,亦不如前之痛苦矣。夫札馬疔小疾耳,涼解一誤,尚變脫陷,況大毒乎!記此以為瘍醫寒涼之戒,精方脈者,亦不可不明此理。)


凡一切癰疽發背,疔瘡乳癰癤毒,無非寒邪滯經,只以救生湯服之,重者減半,輕者全安,百發百中。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47

喉痹

 

此病由肺腎氣虛,風寒客之,令人頤頷粗腫,咽喉閉塞,湯藥不下,死在須臾者,急灌黃藥子散,吐出惡涎而愈。


此病輕者治肺,服薑附湯,灸天突穴五十壯亦好;


重者服鐘乳粉,灸關元穴,亦服薑附湯。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49

治驗

 

一人患喉痹,痰氣上攻,咽喉閉塞,灸天突穴五十壯,即可進粥,服薑附湯,一劑即愈,此治肺也。


一人患喉痹,頤頷粗腫,粥藥不下,四肢逆冷,六脈沉細。


急灸關元穴二百壯,四肢方暖,六脈漸生,但咽喉尚腫,仍令服黃藥子散,吐出稠痰一合乃愈,此治腎也。


一人患喉痹,六脈細,余為灸關元二百壯,六脈漸生。


一醫曰:此乃熱證,復以火攻,是抱薪救火也。


遂進涼藥一劑,六脈復沉,咽中更腫。


醫計窮,用尖刀於腫處刺之,出血一升而愈。


蓋此證忌用涼藥,痰見寒則凝,故用刀出其肺血,而腫亦隨消也。


(先生治肺治腎之法,千古卓見。況咽喉之證,風火為患,十有二三,肺腎虛寒,十有八九。喉科不明此理,一味寒涼,即有外邪,亦致冰伏,若元本虧損,未有不閉悶致死者。所以咽喉妙法,第一開豁痰涎,痰涎既涌,自然通快,然後審輕重以施治,薑附、灼艾,誠為治本之法,但人多畏之,而不肯用耳。然當危急時,亦不可避忌,強為救治,亦可得生也。至於刺法,亦須知之。雍正四年,咽喉證甚行。友人之子沈禮庭亦患喉痹,次日即爛。予診其兩寸無力,兩尺空散,乃陰虛火動,以七味丸作湯與服一劑,證雖未減而痛勢少緩。鄰家強其延喉科視之,彼醫笑予動輒用熱藥,不知此乃陽明熱甚證,火性急速,故一日而喉即腐潰,豈可用溫補劑耶!乃投白虎二劑,服未半,而神氣改常,語言錯亂,甚至顛倒不眠,其家惶急,復延予。予診其脈亂而八九至,予曰:果病陽明燥火,石膏實為良劑。今系無根之焰,而妄用白虎,使胃絡陷下,而不能上通,故心神失守。以歸脾東加桂飲之,甫一劑而神恬脈靜矣。噫!彼喉科一無學之人,妄為評品大方,亂投湯藥,幾至殺人,亦愚矣。)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51

【虛勞】

 

此病由七情六欲,損傷脾腎,早尚易治,遲則難愈,必用火灸,方得回生。


若用溫平藥及黃、建中、鱉甲飲之類,皆無益於病,反傷元氣。


其證始則困倦少食,額上時時汗出,或自盜汗,口乾咳嗽,四肢常冷,漸至咳吐鮮血,或咯血多痰,蓋腎脈上貫肝隔,入肺中,腎既虛損,不能上榮於肺,故有是病,治法當同陰證治之。


先於關元灸二百壯,以固腎氣,後服保命延壽丹,或乳粉,服三五兩,其病減半,一月全安。


若服知、柏、地黃、當歸之屬,重傷脾腎,是促其死也,切忌房事。


然此病須早灸,遲則無益,丹藥亦不受矣,服之反發熱煩,乃真脫故也,若童男女得此病,乃胎秉怯弱,宜終身在家,若出嫁犯房事,再發必死。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54

治驗

 

咳嗽

 

一人病盜汗,發熱,困倦,減食,四肢逆冷,六脈弦緊,乃腎氣虛也。


先灸關元五百壯,服保命延壽丹二十丸,鐘乳粉二錢。


間日,服金液丹百丸,一月全安。


一人病咳嗽,證脈與上條同,但病患怕灸,止服延壽丹五十粒,金液丹百粒,鐘乳粉二兩,五日減可,十日脈沉緩,乃真氣復也。


仍服前藥,一月全安。


蓋此病早治,不灸亦可,遲必加灸,否則難治。


一幼女病咳嗽,發熱,咯血,減食。


先灸臍下百壯,服延壽丹、黃、建中湯而愈。


戒其不可出嫁,犯房事必死。


過四年而適人,前病復作。


余曰:此女胎稟素弱,只宜固守終老。


不信余言,破損天真,元氣將脫,不可救矣。


強余丹藥服之,竟死。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55

額上時時汗出

 

一人額上時時汗出,乃腎氣虛也,不治則成癆瘵,先灸臍下百壯,服金液丹而愈。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56

夜多虛汗

 

一人夜多虛汗,亦腎氣虛也,服全真丹、黃、建中湯而痊。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57

產後虛汗不止

 

一婦人產後虛汗不止,乃脾腎虛也,服金液丹、全真丹、當歸建中湯而愈。


凡童男女秉氣虛、多汗者,亦同此治。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5:58

每日四五遍出汗

 

一人每日四五遍出汗,灸關元穴亦不止,乃房事後,飲冷傷脾氣,復灸左命關百壯而愈。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6:01

傷寒瘥後轉成虛勞

 

一婦人傷寒瘥後轉成虛勞,乃前醫下冷藥,損其元氣故也。


病患發熱咳嗽、吐血少食,為灸關元二百壯,服金液、保命、四神、鐘乳粉,一月全愈。


(脾腎者先後天之本與元也,虛勞之病雖有五臟之殊,其原皆由於脾腎受病,而脾腎之治殊難見效,不知腎之元於生陽,脾之本於焦火,溫溫不息,元本日充,自然真水流行,津液四布,神精內守,煙焰不生,五臟無偏頗之虞,水火有交濟之益,何難治之有哉!奈何世人不察,習用寒涼不敗不已。間有知脾腎之當保者,不過玉竹、沙參、生脈、六味溫平之劑而已,知先生之法者有幾人哉!但恨起石無真,鐘乳多偽,合丹救濟亦屬徒然,惟有艾火庶可求全,人又不肯耐疼忍痛,應名數、,此證之獲愈者,所以千百而無一二也。予具熱腸,動違庸俗,明知難起之疾,勉投桂附,十中亦起一二,其終不愈者,不免多口之來,予亦無庸置辨,彼蒼者天,諒能默鑒予救世之衷也。因略舉治愈數人,附記於後,以為吾黨型式,俾知溫補之可以活人,而不為流俗所惑,不因讒毀縮手也。)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6:03

伏免疽

 

友人沈蔭昌兄,因患伏免疽,膿血過多,有傷元本,變為虛勞,服滋陰劑過多,喘急吐血,飲食少進。


予診之脈弦急,有七八至,面色純青,喘咳氣急,臥難著席,身熱汗出,涎沫不收,虛脫之證已悉見矣。


又貧乏無力用參,乃予建中,重投、桂,一服而喘定安眠,涎沫與血俱減大半,第病久而脾腎過傷,胃氣難復,投桂附加參錢許,月余而痊。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6:05

虛勞

 

王在庭之室,病虛勞十余載,喘促吐沫,嘔血不食,形體骨立,諸醫束手,延予診視,見其平日之方,皆滋陰潤肺,溫平之劑。予曰:以如是之病,而乃用如是之藥,自然日趨鬼趣,焉望生機,獨不思仲景云咳者則劇,數吐涎沫,以脾虛也。


又昔賢云:腎家生陽,不能上交於肺則喘。又云:脾虛而肺失生化之原則喘。今脾腎敗脫用藥如此,焉望其生。乃重投參、薑附等二劑而喘定,緣泄瀉更甚再加萸蔻十余劑而病減十七;又灸關元,因畏痛只灸五十壯,迄今十余年而形體大健矣。)


(一中年婦,夜熱咳嗽,本小疾耳,為張李二醫合用滋陰退熱藥月余,致面青脈急,喘促,吐血嘔沫日數升,飲食不進,二醫束手覆而不治,予為重用參附十余劑而安。此非其本原受虧,乃藥誤所致,故收功易也。)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6:06

夜熱咳嗽


一中年婦,夜熱咳嗽,本小疾耳,為張李二醫合用滋陰退熱藥月余,致面青脈急,喘促,吐血嘔沫日數升,飲食不進,二醫束手覆而不治,予為重用參附十余劑而安。


此非其本原受虧,乃藥誤所致,故收功易也。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6:08

【中風】

 

此病皆因房事、六欲、七情所傷。


真氣虛,為風邪所乘,客於五臟之俞,則為中風偏枯等證。


若中脾胃之俞,則右手足不用;中心肝之俞,則左手足不用。


大抵能任用,但少力麻痹者為輕,能舉而不能用者稍輕,全不能舉動者最重。


邪氣入臟則廢九竅,甚者卒中而死。


入腑則壞四肢,或有可愈者。


治法:先灸關元五百壯,五日便安。


次服保元丹一二斤,以壯元氣;


再服八仙丹、八風湯則終身不發。


若不灸臍下,不服丹藥,雖愈不過三五年,再作必死。


然此證最忌汗、吐、下,損其元氣必死。


作者: 精靈    時間: 2013-1-11 06:11

治驗

 

一人病半身不遂,先灸關元五百壯,一日二服八仙丹,五日一服換骨丹,其夜覺患處汗出,來日病減四分,一月痊愈。


再服延壽丹半斤,保元丹一斤,五十年病不作。


千金等方,不灸關元,不服丹藥,惟以尋常藥治之,雖愈難久。


一人患左半身不遂,六脈沉細無力。


余曰:此必服峻利之藥,損其真氣,故脈沉細。病者云:前月服捉虎丹,吐涎二升,此後稍輕,但未全愈耳。


余嘆曰:中風本因元氣虛損,今服吐劑,反傷元氣,目下雖減,不數日再作,不復救矣,不十日果大反復,求治於余,雖服丹藥竟不能起。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pi.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