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8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曲式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5 15:0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曲式學

 

曲式學,就是研究樂曲的外形結構的,這是一門比較晚出的學科。

 

它的內容,除了導論部分涉及節奏、主題、樂句、樂段等基本要素外,主要分為對位系統、和聲系統,與混合系統三大部門:一、對位系統:在音樂的歷史進展中,是先有對位法,後有和聲學的,因此凡與對位法,尤其模倣對位有關的音樂形式,在時間順序上都是較早出現的。

 

其中最早、最重要的是經文歌曲形式(Motet),它在西元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成為主題模倣和多個聲部疊合推進的聲樂典範,十七世紀轉變成器樂形式的探索曲(Ricercare),十八世紀前半,終於發展成無比雄偉的賦格曲形式(Fugue),至巴赫達於極峰。

 

其他與模倣對位有關的,如嚴格模倣的卡農、自由模倣的創意曲等,也都是多部曲調彼此保持著主題的聯繫,盡量以不同姿態同時進展的。

 

這類樂曲,由於必須會同時處理好幾個不同的獨立曲調,無論在寫作、演出,或欣賞方面,都需要更深的音樂修養、習慣,和耐心。

 

二、和聲系統:也叫做反復系統或民歌舞蹈系統,這是十七世紀主調音樂興起以後,漸漸發展出來的新形式,也是大眾比較熟習的樂曲類型。

 

它的造句整齊簡單,直接由民謠和舞曲而來;

 

只有一個突出的主調,其他同時發響的都是伴奏聲響,也就是和聲式的支持與烘托。

 

所謂伴奏,能夠只用一個樂器,如鋼琴或管風琴等,也能用多種樂器或整個管弦樂團,甚至也能用人聲的不同聲部來陪襯這高音部的惟一主調(伴唱),就像我國的國歌合唱,或教堂中常用的聖詩合唱。

 

這種合唱叫作「同節奏合唱」,是以人聲充當伴奏的,而音色效果卻大大不同;

 

歌劇裏面的合唱幾乎都屬於這種類型。

 

和聲系統中,包括了甚多大大小小的管樂形式,譬如同一旋律多次用不同方式呈現的「變奏曲」,二段同一曲調而用不同高度奏出的「舞蹈曲」。

 

再由多個不同快慢的舞蹈組合而成的「組曲」,三段形式帶有中間變化的「歌謠體」,前段經過中間對比之後,再度反復的「小步舞曲」,加插多個不同的中段,每次再反復同一主題的「迴旋曲」等,都是直接由民歌舞曲產生的基本形式。

 

巴洛克時代,道明斯卡拉第在單題雙部的舞曲中,加入了第二個主題,繼而巴赫的兒子們又加上了中段的開展,造成有史以來最齊全、最堅強的奏鳴曲第一樂章形式;

 

稍後再聯合兩三個上述基本形式,便成了整體「奏鳴曲」的三、四個樂章,促成了古典時期輝煌的發展。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為一切交響曲、協奏曲、二至九重奏,甚至歌劇序曲等,所採用的幾乎都是這樣的章法結構。

 

三、混合系統:所謂混合系統的曲式,就是交錯使用對位與和聲,器樂與聲樂等多種技巧的綜合藝術,如歌劇、神劇、清唱劇、交響彌撒曲等,外形雖似複雜龐大,實際卻都是由上述兩系統中,各較小形式組合連結而成的;

 

譬如序曲往往是交響曲第一樂章的縮影,詠嘆調及合唱曲多是有中間對比的三段歌謠體,舞蹈則多用管弦組曲的章法;

 

只是有時在和聲式的骨架中,多少加上些對位法的成分,顯示世更豐富的內容。

 

然而更多次呈現的,卻是單一的主調飛翔在各樂器聲部之間,再加上多種樂器作高低八度的重複,和三度、六度附庸曲調的穿插,使人產生一種近似對位法的幻覺;

 

這種多曲調「效果」在交響曲、協奏曲,甚至各種類型的重奏曲等中,用得非常廣汎,吾人稱之為「假對位」,不是複音式的多曲調自由發展。

 

(李振邦)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4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6 19:3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