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57|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至真要大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1-30 21:46: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伍智毅 於 2014-1-30 23:49 編輯

至真要大論


六氣分治司天地者。


其至何如。曰。


厥陰司天(巳亥之年)


其化以風(木氣化風)


少陰司天(子午之年)


其化以熱(少陰君火化熱)


太陰司天(丑未之年)


其化以濕(土氣化濕)


少陽司天(寅申之年)


其化以火(少陽相火也其化畏火)


陽明司天(卯酉之年)


其化以燥(金氣化燥)


太陽司天(辰戊之年)


其化以寒(水氣化寒)


以所臨藏位命其病者也(王注肝木位東。心火位南。脾土位中央及四維。肺金位西。腎水位北。是五臟定位然五運即六氣所至。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故先以六氣所臨。後言五臟之病也)


地化奈何(地化在泉之化也。


曰。


司天同候(言天氣既遷。地氣用事。因藏位而命其病。皆與司天候法同)


間氣皆然(間氣用事。因藏位而命其病。皆與司天候法同)


司左司右者。


是謂間氣也(歲有六氣。


以一氣司天。一氣在泉。余四氣一為司天左間。一為右間。一為在泉左間。一為右間也。


五營運大論。左右者。


諸上見厥陰。左少陰右太陽。見少陰。左太陰。右厥陰。見太陰。左少陽。右少陰。見少陽。左陽明。右太陰。見陽明。左太陽右少陽。見太陽。左厥陰。右陽明。所謂面北而命其位 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左陽明。右太陰。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左太陽。右少陽。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左厥陰。右陽明。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左少陰。右太陽。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左太陰。右厥陰。太陽在上。則太陰在下。左少陽。右少陰。所謂面南而命其位○上主司天。位在南。故面北而言其左右。左主西言右主東言下主在泉。位在北故面南而言其左右。左主東言。右主西言。上下異而左右殊也)


諸氣在泉。風淫於內(言自外而淫於內也)


治以辛涼(金勝木氣)


佐以苦甘(辛過甚。恐傷其氣故佐以苦勝辛。甘益氣也)


以甘緩之。


以辛散之(木性急故宜甘緩辛散)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君火之氣。水能勝之)


佐以甘苦(甘勝鹹苦瀉熱)


以酸收之。


以苦發之(熱盛於經宜酸收。熱結於內宜苦發)


濕淫於內。治以苦熱(濕為土氣。苦熱從火化。能燥濕也)


佐以酸淡(酸能制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30207&pid=444989&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4-1-30 23:50:42 | 只看該作者

至真要大論


淡能利竅)


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熱宜苦燥。濕濡而腫宜淡泄。泄。滲與汗也)


火淫於內。治以咸冷。佐以苦辛(吳注相火。畏火也。


故以鹹苦辛瀉熱而滋陰水)


以酸收之。


以苦發之(義與上文熱淫條同)


燥淫。於內治以苦溫(燥為金氣。苦溫從火化。所以勝金氣)


佐以甘辛(木受金傷。宜甘緩辛散)


以苦下之(燥結邪實宜以苦下之)


寒淫於內。治以甘熱(寒為水氣。甘從土化熱從火化。所以制水勝寒)


佐以苦辛(苦而辛。


亦熱品也)


以咸瀉之(水之正味。咸瀉之也)


以辛潤之。


以苦堅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即此之義)


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


以甘緩之。


以酸瀉之(木氣升而不降。故以)


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


以酸收之(收其浮熱。)


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酸而辛。則非飲矣)


以苦燥之。


以淡泄之。


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燥濕)


佐以甘(益土)


辛(散滯)


以汗為故而止(得汗則濕外泄)


燥淫所勝。平以苦濕(苦而濕。則燥得其潤)


佐以酸(生液)


辛。(潤燥)


以苦下之(燥甚非攻下不除)


寒淫所勝平以辛(散寒)


熱(回陽)


佐以苦甘(濟和辛熱)


以咸瀉之(傷寒大胃則為裡熱者。


宜以咸瀉之○李頻湖曰。


司天主上半年。天氣司之。


故六淫謂之所勝。上淫於下也。


故曰平之在泉主下半年。地氣司之。


故六淫謂之於內。外淫於內也。


故曰治之。


當其時反得勝已之氣者。


謂之反勝六氣之勝。何以征之如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是也)


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澀秋不數。是為四塞(春弦。夏數秋澀。冬沉。脈之常也。


若春至沉脈。盡去。夏至弦脈盡去。冬至澀脈盡去秋至數脈盡去。已雖專王。


而絕去其母氣矣。


是謂四塞五臟不相交通也)


參見曰病。復見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一部之中參見諸脈狀。


此乘侮交至也既見於本部復見於他部。


此淫氣太過也。


未去而去為本氣不足。來氣有餘.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30207&pid=445002&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4-1-30 23:51:31 | 只看該作者

至真要大論


去而不去為本氣有餘。來氣不足)


反者死(反謂春脈澀。夏脈沉。秋脈數。冬脈緩。反見勝已之脈。故死)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風類不一。故曰諸風掉搖。眩運也)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收斂。引急也。


腎主寒水之化。


凡陽氣不達。則營衛凝聚。形體拘攣)


諸氣 (音憤)


郁皆屬於肺( 。喘急。郁不暢也)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腫者。


腫於外。滿者。


滿於中。痞脹是也)


諸熱瞀螈(抽掣)


皆屬於火。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熱甚則瘡痛熱微則瘡癢心屬火化熱。故瘡瘍屬於心也)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厥。逆也。


固溲便閉也。


泄。溲便不禁也。


下謂腎也。


腎居五臟下。兼水火之司陰精衰則火獨治而有熱厥。命門衰。則水獨治而有寒厥。腎開竅於二陰。其水虧火盛。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30207&pid=445004&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4-1-30 23:52:01 | 只看該作者

至真要大論


則精液干枯為熱結。陰虛則無氣。致清濁不化為寒閉。腎家水衰。則火迫注遺為熱泄。命門火衰。則陽虛失禁為寒泄)


諸痿(萎同)


喘嘔皆屬於上(肺主氣。肺熱葉。焦則手足無以受氣。 故有筋痿肉痿脈痿骨痿諸症。息氣急曰喘。病在肺。聲逆上曰。


嘔病在胃口故皆上焦之病)


諸禁鼓栗如喪神守。皆屬於火(禁作噤切牙也。


鼓。鼓頷也栗戰也。


神能御形謂之神守禁鼓栗而神不能支持。


如喪失神守。皆火之病。若心火亢極。反兼水化制之。


故為寒栗者火之實也若陰勝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者。


火之虛也○瘧氣之發。陽並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陽明虛。則寒栗鼓喘。


又傷寒將解。其人本虛。邪與正爭而為戰汗故凡戰栗者。


皆陰陽之爭也)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痙。風強病也。


此濕甚而兼風木之化)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火性炎上)


諸脹腹大。皆屬於熱(熱氣內盛者。


在肺則脹於上。


在脾胃則脹於中。


在肝腎則脹於下。


此以火邪所至。乃為煩滿也)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躁。煩躁。狂狂亂。越乘越也。


火入於肺則煩。火入於腎則躁。然氣交變大論曰。


歲水太過寒氣流行□害心火。身熱煩心。陰厥謔妄之類。是為陰盛發躁成無已曰。


雖躁欲坐井中。但欲水。不得入口是也)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暴猝也。


強直筋病強勁也)


諸病有聲(腸鳴)


鼓之如鼓(鼓脹)


皆屬於熱(為陽氣所逆。故屬於熱)


諸病 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浮腫者。


陽實於外。火在經也。


疼酸者。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30207&pid=44500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4-1-30 23:53:01 | 只看該作者

至真要大論


火甚制金不能平木。木實作酸也。


驚駭者。


君火甚也)


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於熱(木勝協火。則筋引急。


或偏引之。


則為轉為反而乖戾於常。水液。小便也)


諸病水液澄澈清冷。 皆屬於寒(水液。上下所出水液也)


諸嘔吐酸(火炎上也)


暴注下迫皆屬於熱(腸胃熱。則傳化失常。故猝暴注泄。下迫。後重裡急迫痛也。


寒者熱之。


熱者寒之(此正治也)


微者逆之。


甚者從之 逆者正治(以寒治熱。


以熱治寒逆其病者。


謂之正治)


從者反治(以寒治寒。


以熱治熱從其病者。


謂之反治)


從少從多。觀其事也(從少。謂一同而二異從多。謂二同而一異)


熱因寒用(熱藥冷服)


寒因熱用(寒藥熱服)


塞因塞用(如下氣虛乏。中焦氣壅。欲散滿則益虛其下。補下則滿甚於中。


而先攻其滿。藥入或減。藥過依然乃不知少服則資壅。多服則宣通。疏啟其中。峻補其下。下虛既實。中滿自除)


通因通用(如大熱內蓄。注泄不止。


以寒下之寒積久泄以熱下之)


必伏其所主。


而先其所因(以上四治必隱伏其所主。


而先求其病之由。是為反治也)


論言治寒以熱治熱以寒。


而方士不能廢繩墨而更其道也。


有病熱者。


寒之而熱(言以苦寒治熱。


而熱如故)


有病寒者。


熱之而寒(言以辛熱治寒。


而寒如故)


二者皆在新病復起。奈何治日。諸寒之而熱者。


取之陰(補陰以配其陽。則陰氣復而熱自退)


熱之而寒者。


取之陽(補水中之火。則陽氣復而寒自消)


所謂求其屬也服寒而反熱服熱而反寒。其故何也。


曰。


治其旺氣。是以反也(如治火旺用苦寒降陰則火愈盛。


如治陰旺。用辛溫耗氣。則寒愈盛此皆專治旺氣。故其病反如此)


不治旺而然者何也。


曰。


不治五味屬也。


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


氣增而久。夭之由也(五味各入其所屬如偏用久而增氣此物化之常。氣增。不已。則藏有偏勝而有偏絕矣。


如生氣通天論曰。


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 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濃味過於辛筋脈阻。)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30207&pid=445007&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7:23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