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6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溫病條辨 中焦篇 陽明溫病,下之不通17】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3 22:5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溫病條辨 中焦篇 陽明溫病,下之不通17

 

 

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其証有五︰應下失下,正虛不能運藥,不運藥者死,新加黃龍湯主之。

 

喘促不寧,痰涎壅滯,右寸實大,肺氣不降者,宣白承氣湯主之。

 

左尺牢堅,小便赤痛,時煩渴甚,導赤承氣湯主之。

 

邪閉心包,神昏舌短,內竅不通,飲不解渴者,牛黃承氣湯主之。

 

津液不足,無水舟停者,間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氣湯主之。

 

經謂下不通者死。

 

蓋下而至於不通,其為危險可知,不忍因其危險難治而遂棄之,茲按溫病中下之不通者共有五因︰其因正虛不運藥者,正氣既虛,邪氣複實,勉擬黃龍法,以人參補正,以大黃逐邪,以冬、地增液,邪退正存一線,即可以大隊補陰而生,此邪正合治法也。

 

其因肺氣不降,而裡証又實者,必喘促寸實,則以杏仁、石膏宣肺氣之痺,以大黃逐腸胃之結,此臟腑合治法也。

 

其因火腑不通,左尺必現牢堅之脈(左尺,小腸脈也。

 

俗候於左寸者非,細考《內經》自知),小腸熱盛,下注膀胱、小便必涓滴赤且痛也。

 

則以導赤去淡通之陽藥,加連、柏之苦通火腑,大黃、芒硝承胃氣而通大腸,此二腸同治法也。

 

其因邪閉心包,內竅不通者,前第五條已有先與牛黃丸,再與承氣之法,此條系已下而不通,舌短神昏,閉已甚矣。

 

飲不解渴,消亦甚矣。

 

較前條僅僅譫語,則更急而又急,立刻有閉脫之虞,陽明大實不通,有消亡腎液之虞,其勢不可少緩須臾,則以牛黃丸開手少陰之閉,以承氣急瀉陽明,救足少陰之消,此兩少陰合治法也。

 

再此條亦系三焦俱急,當與前第九條用承氣、陷胸合法者參看,其因陽明太熱,津液枯燥,水不足以行舟,而結糞不下者,非增液不可,服增液兩劑,法當自下,其或臟燥太甚之人,竟有不下者,則以增液合調胃承氣湯,緩緩與服,約二時服半杯沃之,此一腑中氣血合治法也。

 

新加黃龍湯 (苦甘鹹法)

 

細生地(五錢) 生甘草(二錢) 人參(一錢五分,另煎) 生大黃(三錢) 芒硝(一錢) 元參(五錢) 麥冬(連心,五錢) 當歸(一錢五分) 海參(洗,二條) 薑汁(六匙)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沖參汁五分、薑汁二匙,頓服之,如腹中有響聲,或轉矢氣者。

 

為欲便也;候一、二時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後服,酌服益胃湯一劑(益胃湯方見前),余參或可加入。

 

〔方論〕此處方於無可處之地,勉盡人力,不肯稍有遺憾之法也。

 

舊方用大承氣加參、地、當歸,須知正氣久耗,而大便不下者,陰陽俱憊,尤重陰液消亡,不得再用枳、朴傷氣而耗液,故改用調胃承氣,取甘草之緩急,合人參補正,微點薑汁,宣通胃氣,代枳、朴之用,合人參最宣胃氣,加麥、地、元參,保津液之難保,而又去血結之積聚,薑汁為宣氣分之用,當歸為宣血中氣分之用,再加海參者,海參咸能化堅,甘能補正,按海參之液,數倍於其身,其能補液可知,且蠕動之物,能走絡中血分,病久者必入絡,故以之為使也。

 

宣白承氣湯方 (苦辛淡法)

 

生石膏(五錢) 生大黃(三錢) 杏仁粉(二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導赤承氣湯 赤芍(三錢) 細生地(五錢) 生大黃(三錢) 黃連(二錢) 黃柏(二錢) 芒硝(一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

 

牛黃承氣湯 即用前安宮牛黃丸二丸,化開,調生大黃末(三錢),先服一半,不知再服。

 

增液承氣湯 即於增液湯內,加大黃(三錢),芒硝(一錢五分)。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3:2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