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指導】 BibliographicInstruction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書目指導是圖書館針對讀者的需求,所提供的一種資訊服務。
其目的在於藉由對圖書館研究方法、檢索策略、特定學科文獻系統、書目結構、及相關參考工具等方面的解說,教導讀者如何有效地查詢所需資料,促使其了解獲取資料的途徑,進而能夠妥善地運用各類資源。
有時它又被稱為圖書館指導(LibraryInstruction)、讀者指導(UserInstruction)、及讀者教育(UserEducation)等。
書目指導起源於19世紀中期,當時館員以教師自居,教導讀者利用圖書館。
1858年愛默生(RalphWaldoEmerson)積極尋求圖書教授(ProfessorofBooks)以講演方式進行指導。
至1920年代始出現較有系統的書目指導計畫,較著名的計畫是由索爾斯(LouisShores)所推展。
1960年代,由於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漸採積極參與的態度,對於資訊的需求提高,促使1970年代後,書目指導在學術圖書館普遍地發展,並擴及學校、公共、專門圖書館。
書目指導的原理主要根基於學習理論(LearningTheories),一般可歸納為下列4點:(1)知識係來自於知覺經驗;
(2)知識可被分解為簡單的單元;
(3)概念是經由密切發生的經驗之相關性所形成;
(4)整合的概念有助於學習。
即包含行為與認知的學習理論。
指導者宜融合教導式(Instruction)與資訊式(Informative)的原則,唯不宜過分偏重任何一方面。
書目指導的實施,必須訂定妥善的計畫。
讀者的需求分析為首要工作、而後應據此詳列具體目標與實際任務。
指導內容為計畫的重點,圖書館宜依既訂目標設計實施原則與方式。
一般而言,指導項目包括目錄卡片的款目、索引款目的排列,參考資料的種類與組織,分類、標題、索引典等檢索系統,光碟資料庫與線上資料庫查詢等。
基本上,書目指導的類型分為以下4種:(1)課程相關的指導(Course-RelatedInstruction)--藉著某一課程上課時間實施相關的書目指導;
(2)正式的指導課程(FormalBibliographyCourse)--開設書目指導課程,有系統地介紹圖書館利用法;
(3)實地利用指導(Point-of-UseInstruction)--在讀者確實需要的地點與時機提供指導;
(4)作業練習簿(Workbook)--練習簿分若干篇章,予讀者自我學習的機會。
指導的方式除利用口頭講解外,尚可運用視聽資料、電腦輔助教學等途徑。
書目指導包含館員、指導內容、讀者等多層面的複雜關係。
欲對它進行評鑑,宜就目標、內容設計、館員服務、讀者反應等加以分析。
評鑑的方法有問卷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等,圖書館可以依據實際需要,同時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評鑑。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