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理百科,斷塊構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6-7 21:4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地理百科,斷塊構造

 

中國地質學家張文佑等於1974年提出的一種闡述大地構造規律的學說。
 

認為岩石圈被斷裂分割成大小不等、深淺不一和發展歷史不同的斷裂塊體,由此構成岩石圈的多層、多級和多次發展的斷塊構造。
 

斷裂塊體按其規模和邊界斷裂的深度分為4個等級,即岩石圈斷塊、地殼斷塊、基底斷塊和蓋層斷塊。
 

斷塊邊界的斷裂,按其深度、規模和地球物理特徵也分4個等級,即岩石圈斷裂、地殼斷裂、基底斷裂和蓋層斷裂。
 

由於地球內部熱力和重力所引起的膨脹和收縮,加之外部天體的影響,地球自轉變速和極軸擺動,因而產生擠壓與拉張的水準構造作用力,並由此造成岩石圈的塊斷構造特點。
 

沿著斷塊的斷面產生錯動,同時沿著斷塊的頂面和底面產生層間滑動,淺層構造受深部斷塊的這種運動所控制,而深層構造又受到淺層構造的影響。
 

岩石圈斷塊是最大一級的斷裂塊體,其邊界為切穿岩石圈和上地幔軟流層的斷裂,其規模大致與“板塊構造說”中的板塊相當。
 

地殼斷塊為岩石圈內部的次一級斷裂塊體,其邊界為切穿地殼的斷裂,又分3種類型:

 

①斷塊,較穩定,形成于震旦紀之前,構成大陸型地殼,由深變質褶皺基底和不同時代的蓋層組成,具有所謂地台的形成和形變性質。

 

在剛性較強的基底上形變常以斷裂為主,在剛性較弱的基底上形變常以褶皺為主,如華夏斷塊、西藏斷塊、塔里木斷塊等;

 

②斷拗,穩定性次之,形成于震旦紀以後,主要發育於大陸殼和部分過渡殼上,具有所謂冒地槽的形成和形變性質。

 

後期褶皺和變質作用一般不強烈,線狀褶曲常不明顯,如祁連斷拗、閩浙斷拗等;

 

③斷褶,活動性強,形成于震旦紀以後;

 

發育于大洋殼和部分過渡殼上,具有所謂優地槽的形成和形變性質。

 

斷裂發育,褶皺和變質作用強烈,線狀褶曲明顯。
 

如大興安嶺斷褶、秦嶺斷褶、喜馬拉雅斷褶等。
 

基底斷塊為地殼內部的次一級斷裂塊體,其邊界為一般只切穿花崗岩質結晶基底的斷裂。
 

蓋層斷塊是更次一級蓋層中的斷裂塊體,其邊界為切穿蓋層的斷裂。
 

該學說還認為,在大地構造運動的建造和構造作用下,地殼斷塊的性質向著固結硬化的方向發展,即由褶塊轉化為拗塊和台塊,但有時也可有相反方向的發展。
 

引用: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34/2007/20071009568502.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18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天梁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9:28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