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9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金森氏症的最新診斷及治療方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9-8 14:03: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巴金森氏症的最新診斷及治療方法

 

林欣榮 教授


慈濟醫學中心院長


何謂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是一位英國醫師的姓名,他於西元1817年,也是第一位於醫學文獻中報告四位症狀為四肢及軀體顫抖、僵硬,且行動緩慢的病例。


病患走路時面無表情,身體向前微傾,步伐很小,行走很緩慢,雙手則僵直地貼在身邊,轉彎時,病患經常原地小步伐地慢慢轉身,待完全轉正後才又慢慢往前走。


這種一輩子相隨的病病,經過上百年來的研究,才逐漸了解疾病的病因及診治的方法。


巴金森氏症臨床症狀:


症狀嚴重度可分為五期~


第一期是單側肢體先產生症狀。


若是在右側,病患第一個感覺是右手寫字或作精細的動作會較差,手會有些顫抖,也較僵硬,字寫起來會有些扭曲。


若在左側,也會感覺到手部精細動作會較笨拙。


漸漸的這些顫抖、僵直症狀會愈來愈嚴重,若連續寫自己的姓名,會愈寫愈小字,或愈來愈困難。


第二期則是兩側肢體皆有症狀。


臉部表情僵硬,雙手皆會有顫抖、僵直或動作緩慢的現象,行走時軀體及兩下肢皆較僵直、遲緩,此階段仍然有能力從事輕便工作,日常生活也可自我照顧。


第三期則兩側肢體之症狀皆加重,已無法工作,部分日常生活須旁人扶助。


此時走路相當緩慢,步態像所謂的老態龍鐘,不但步伐很小,動作很緩慢,要由坐椅站立或坐下時,皆相當困難。臉部表情更為呆滯,說話聲音較小,構音也較不清楚,但病患神智及記憶力仍然正常。


第四期的肢體症狀更嚴重了,病患行走時相當不穩,舉步維鞎,須要旁人扶助才能走動,日常生活如吃飯、洗澡等皆須旁人照顧。


第五期則是巴金森氏症的末期。


病患已無法行走,完全臥床。連吞嚥、咳啖、翻身皆相當因難,因此容易產生褥瘡、肺炎、及營養不良,以致死亡。


由於巴金森氏症行動僵直、遲緩、步態不穩,很容易產生摔倒意外,再加上晚期的長期臥床,易產生感染,因此其死亡率是同年齡的二倍。


巴金森氏症多發生在中老年人,年紀愈大,得此症的機率愈大。


依據近年美國波士頓區的調查報告,發現症狀像巴金森氏症之病患,於65歲以上者約占15%,75歲以上者約35%,85歲以上者則高達55%以上,好像活得愈老,得巴金森氏症機率愈高。至於最年輕患者可多年輕呢?


筆者曾看過一位21歲年輕人,是馬來西亞華僑子弟,其症狀已達第三期。


引起疾病原因:


巴金森氏症之病理特徵是中腦的黑質組織內的多巴胺細胞退化死亡。正常黑質組織內約含二十萬個多巴胺神經細胞,由於這些神經細胞含有黑色色素,裸視下這群神經細胞所在的區域呈現黑色,故稱之為黑質組織。


黑質組織並非於胚胎發育時就已產生,而是於胚胎第4至5週時,中腦腹側的神經細胞才開始分化為多巴胺神經細胞,並漸漸伸出神經軸突,向距離約2公釐外的紋狀體(尾狀核及被殼之合稱)生長,形成所謂黑質紋狀徑路,也就是黑質多巴胺神經軸突聯合成束狀,一直延伸至紋狀體,且軸突廣泛的分佈於紋狀體內,並與紋狀體內的乙醯膽鹼及GABA神經細胞接合。


這些多巴胺神經可分泌多巴胺,專司控制運動的協調。


這些神經少許的退化,並不會引起任何運動的不協調,但當退化超過50%時,便開始出現輕微症狀,包括肢體顫抖、僵直及動作緩慢。右側黑質的退化則會引起左側肢體症狀,反之亦是。神經退化愈多,則上述症狀會愈嚴重。


不明原因性的黑質組織退化,便稱之為巴金森氏症。


雖然其退化原因不明,但近年來的一些研究結果推測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死亡可能與基因有關,影響了粒腺體電子傳遞鏈的complex I,以致於細胞內產生過多的自由基,使細胞產生過氧化而退化、死亡。


一種麻醉藥的衍生物稱MPTP,也可選擇性的使黑質多巴胺神經細胞粒腺體內的complex I破壞,以致細胞過氧化而死亡,造成人類及猿猴的巴金森氏症。


除了上述兩種原因外,腦血管意外及其他多發性的腦組織退化也可造成黑質組織之病變。


巴金森氏症之診斷:


巴金森氏症之診斷除了依據臨床症狀包括顫抖、肢體僵直或行動遲緩外,最重要的檢查是氟18多巴正電子腦斷層攝影。此種檢查的原理是由靜脈注射放射藥物氟18多巴,此藥物會被多巴胺神經吸收。


神經愈多,吸收量愈高。相反的,巴金森氏症病患之多巴胺神經皆已退化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因此多巴胺神經已大量減少,吸收氟18多巴的量較少。利用正電子電腦斷層攝影,就可正確的測量出吸收量,也就可知曉多巴胺神經存活多少,而得以診斷巴金森是否為巴金森氏症,並與其他疾作鑑別診斷。


由於氟18多巴合成不易,國內一天只能作一位病患之檢查,對國內超過五萬名巴金森氏症病患作此檢查,無非是緣木求魚。因此經過兩年之努力,核能研究所與國防醫學院及三軍總醫院合作,已完成一種新的診斷方法。


我們合成一種新的藥物稱trodate 1,再與Tc99M放射物混合標記後,由靜脈注射,再利用單光子電腦斷層攝影(SPECT),即可估算出trodate 1被多巴胺神經吸收的量,藉由巴金森氏症病患吸收量減少,便可作出診斷,效率增加10倍,甚至百倍以上。


鑑別診斷:


有一些疾病的症狀類似巴金森氏症,走路也相當遲緩、僵直、或顫抖。這類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水腦症等,須與巴金森氏症作鑑別診斷。因此須作腦部核磁共振攝影,證實是否有腦血管阻塞、腦梗塞、腦萎縮、以及水腦等,這些疾病之治療方法完全與巴金森氏症不同。


如水腦症須放置引流管,導流腦脊髓液,病患就可康復,恢復正常的行動。中風病患若為中型腦血管阻塞造成局部腦血流減慢、減少,則須作血管旁道手術。若是腦組織內小血管阻塞,則須用藥物長期治療。


藥物治療:


初期主要是藥物治療,以短效型及長效型的多巴藥物為主。藉由供給多巴胺神經多一點的多巴藥物,以便製造出更多的多巴胺來彌補退化的神經所減少的製造量。


早期的巴金森氏症患者,對於多巴藥物的療效反應皆相當不錯。


但由於巴金森氏症為一進行性的疾病,多巴胺神經一直在死亡,以至多巴藥物會愈服用愈多,然後藥效愈來愈差,症狀就愈來愈嚴重。


許多病患在服用藥物幾年後,便會出現藥物之副作用,包括幻覺、噁心、腸胃不適,甚至全身不白主的肢體舞蹈等。病人雖然服用大量多巴藥物,仍然動彈不得,無法像正常人那樣行走、工作,日常生活皆須旁人照料,生活品質相當差。


外科手術療法:


由於藥物治療無法控制嚴重病患之症狀,改善病患生活品質,因此外科手術治療便成為很重要的治療方法。


這些手術方法皆經長期的動物實驗及臨床人體試驗後才開始施行的。目前主要的手術方法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燒灼切開術,也就是把腦部某些小區域加熱80度,時間為80秒,使局部的神經細胞失去功能,這些區域包括蒼白球,視丘,及視丘下核等。


經過研究已證實,當多巴胺神經死亡時,上述三個地方的神經細胞功能就會大大增強,結果就好像車子的煞車被用力踩住一樣,人的動作就變得相當緩慢、僵直。


破壞蒼白球區,病患就較不會肢體僵直,行動會較快速。破壞視丘,病人就不會顫抖。破壞視丘下核,病患的所有症狀就會減輕,藥效也會增強。


第二種則是埋入電極,埋電極至上述三個區域中的一個,皆與燒灼破壞效果類似。


其原理是電極通電後,局部的神經細胞就會失去功能,就像車子的煞車已被鬆開,病患肢體活就會較好。


當晚上睡覺時,不再到處走動,就可把電力關掉,此時病患相對的行動就回復到巴金森氏症狀。


三軍總醫院的電極手術病患,原則上是同時植入兩側的視丘下核為主,一旦兩側同時通電,病患走路就會相當方便,日常生活品質也就大幅改善,口服藥物也大幅減少。


第三種手術則是胚胎腦移植手術,其原理就是補充退化的多巴胺細胞,尤其是植入正在生長的胚胎多巴胺細胞,一旦植入後,便會一直增長,使腦內多巴胺細胞增多,改善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目前此手術仍屬臨床人體試驗。我們已完成十位病患之腦移植手術,最久的病患已移植四年五個月。


在移植後三個月,症狀會逐漸改善,約至一至二年左右,會達到最佳療效。


利用氟18多巴正電子電腦斷層攝影或是Trodate 1單光子電腦斷層攝影,我們可以一直追蹤移植的多巴胺神經組織生長狀況。


十位病患中,有八位皆有不同程度之症狀改善,其中一位病患已不須服用任何藥物,就能作跑步、跳躍、倒退走等各種動作,進步達百分之八十。


美國於1989年也進行了雙重性的胚胎移植治療試驗,結果發現病患年齡小於60歲者,接受移植手術一年後,皆有明顯療效。


結論:


巴金森氏症已不是一種不可治療的病歷了,除了初期的藥物治療外,只要藥物療效不佳者,皆可利用外科手術治療,來加以改善病患症狀,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
 

 

引用:http://www.tzuchi.com.tw/file/divintro/pn/e/1.htm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8 收起 理由
巨門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1:34 , Processed in 0.1406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