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素問直解】

 關閉 [複製鏈接]
20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7:47:40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

 

何如而逆?

 

得失之意,愿聞其事。

 

合人形通體經脈,外而皮毛,內而腑臟,以法天地之四時五行而延醫之,何如?

 

則法天地而從,何如?

 

則不法天地而逆,反逆為從則得,反從為逆則失,愿聞從逆得失之事,而探諸岐伯也。

 

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臟之氣,間甚之時,死 生之期也。

 

更,平聲,間,去聲,下間甚同。

 

四時之氣,不外五行,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貴者,水旺於春,火旺於夏;

 

賤者,水敗於秋,火滅於冬。

 

更貴更賤者,生化疊乘,寒暑往來也。

 

以更貴更賤之理,以知病之死生,以決治之成敗,而五臟之旺氣可定,病之間甚,死生之期,皆可定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7:47:51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帝曰:愿卒聞之。

 

卒,猶盡也。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肝心脾肺腎,人之五臟也。

 

於臟為肝,於時為春,故肝主春。

 

足厥陰,乙木也,足少陽,甲木也,故春時而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

 

肝主春木有生陽漸長之機,若急而不和,肝所苦也,治之之法,當急食甘味以緩之。

 

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手少陰,丁火也,手太陽,丙火也,故夏時而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

 

心主夏火,有炎上迅速之機,若緩而不速,心所苦也,治之之法,當急食酸味以收之。

 

酸收者,助心氣而使之上炎也。

 

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足太陰,己土也,足陽明,戊土也,故長夏而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屬陰土,籍陽明燥氣以相資,若濕而不燥,脾所苦也,治之之法,當急食苦味以燥之,苦為火味,故能燥也。

 

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手太陰,辛金也,手陽明,庚金也,故秋時而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主秋金,有收斂清肅之機,若氣上逆,肺所苦也,治之之法,當急食苦味以泄之,苦寒注下,故能泄也。

 

上文言苦燥,此言苦泄,蓋稟君火之氣而味苦,則燥,稟寒水之氣而味苦,則泄,於物性之運氣推之,則得矣。

 

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足少陰,癸水也,足太陽,壬水也。

 

故冬時而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

 

水王於冬,腎氣主之,燥而不潤,腎所苦也,治之之法,當急食辛味以潤之,夫辛主發散,何以能潤?

 

以辛能開腠理,致在內之津液而通氣於外,在下之津液而通氣於上,故能潤也。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

 

肝,木也,夏,火也,火為木之子,故病在肝,愈於夏。

 

子氣王而病不愈,至秋則金克木而病甚矣。

 

秋不死,持於冬,水生木也。

 

至春則木氣復王,故起於春。

 

風氣通於肝,故禁當風。

 

此藏氣法一歲之四時也。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

 

肝病愈在丙丁,即上文病在肝愈於夏也。

 

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即上文夏不愈甚於秋也。

 

庚辛不死,持於壬癸,即上文秋不死,持於冬也。

 

起於甲乙,即上文起於春也。

 

此藏氣法十干之四時也。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

 

慧,爽慧也。

 

靜,安靜也。

 

平旦乃木王之時,平旦慧,即上文起於春、起於甲乙之意也。

 

下晡乃金王之時,金克木,故下晡甚,即上文甚於秋,加於庚辛之意也。

 

夜半乃水王之時,水生木,故夜半靜,即上文持於冬、持於壬癸之意也。

 

此藏氣法一日之四時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肝病則木鬱,故肝欲散,治之之法,當急食辛味以散之,辛主散也。

 

肝氣鬱而欲散,散之即所以補之,故用辛補之。

 

夫辛散為補,則酸收為瀉,故酸瀉之。

 

此藏氣法地之五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7:46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病在心,愈在長夏。

 

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

 

心,火也。

 

長夏,土也。

 

土為火之子,故病在心,愈在長夏。

 

子氣王而病不愈,至冬則水克火,而病甚矣。

 

冬不死,持於春,木生火也。

 

至夏則火氣復王,故起於夏。

 

火氣通於心,故禁溫食熱衣。

 

此藏氣法一歲之四時也。

 

心病者,愈在戊己。

 

戊己不愈,加於壬癸。

 

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

 

心病愈在戊己,即病在心,愈在長夏也。

 

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即長夏不愈,甚於冬也。

 

壬癸不死,持於甲乙,即冬不死,持於春也。

 

起於丙丁,即起於夏也。

 

此藏氣法十干之四時也。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

 

日中乃火王之時,故日中慧,即起於夏,起於丙丁也。

 

夜半乃水王之時,水克火,故夜半甚,即甚於冬,加於壬癸也。

 

平旦乃木王之時,木生火,故平旦靜,即持於春、持於甲乙也。

 

此臟氣法一日之四時也。

 

心欲軟,急食咸以 之,用咸補之,甘瀉之。

 

心病則火炎,故心欲 。

 

治之之法,當急食咸味以 之,咸能 堅也。

 

心氣炎而欲 , 之即所以補之,故用咸補之。

 

咸 為補,則甘緩為瀉,故甘瀉之。

 

此藏氣法地之五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7:55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

 

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

 

禁濕食飽食、濕地濡衣。

 

濕食,舊本誤溫食,今改。

 

濕食,水濕也。

 

濡衣,濡潤之衣也。

 

脾,土也,秋,金也。

 

金為土之子,故病在脾,愈在秋。

 

子氣王而病不愈,至春則木克土,而病甚矣。

 

春不死,持於夏,火生土也,至長夏則土氣復王。

 

故起於長夏。

 

濕氣通於脾,故禁濕食飽食,濕地濡衣。

 

此藏氣法一歲之四時也。

 

脾病者,愈在庚辛。

 

庚辛不愈,加於甲乙。

 

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戊己。

 

脾病愈在庚辛,即病在脾,愈在秋也。

 

庚辛不愈加於甲乙,即春不死持於夏也。

 

起於戊己,即起於長夏也。

 

此藏氣法十干之四時也。

 

脾病者,日 慧,日出甚,下晡靜。

 

,音迪。

 

 ,昃也。

 

日 乃午後未分,土王之時,故曰 慧,即起於長夏,起於戊己也。

 

日出乃木王之時,木克土,故日出甚,即甚於春,加於甲乙。

 

下晡乃申酉金王之時,土生金,故下晡靜。

 

以肝心為例,當日中火王而靜,今下晡靜者,以明子母氣王,皆能靜也。

 

此藏氣法一日之四時也。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脾病則土不柔和,故脾欲緩。

 

治之之法,當急食甘味以緩之,甘能緩中也。

 

脾氣欲緩,苦泄則瀉,故用苦瀉之。

 

苦泄為瀉,則甘緩為補,故甘補之。

 

此藏氣法地之五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8:05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病在肺,愈在冬。

 

冬不愈,甚於夏。

 

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

 

禁寒飲食寒衣。

 

肺,金也,冬,水也,水為金之子,故病在肺,愈在冬。

 

子氣王而病不愈,至夏,則火克金而病甚矣。

 

夏不死,持於長夏,土生金也。

 

至秋而金氣復王,故起於秋。

 

飲冷形寒則傷肺,故禁寒飲食寒衣。

 

此藏氣法一歲之四時也。

 

肺病者,愈在壬癸。

 

壬癸不愈,加於丙丁。

 

丙丁不死,持於戊己。

 

起於庚辛。

 

肺病愈在壬癸,即病在肺,愈在冬也。

 

壬癸不愈,加於丙丁,即冬不愈,甚於夏也。

 

丙丁不死,持於戊己,即不死,持於長夏也。

 

起於庚辛,即起於秋也。

 

此藏氣法十干之四時也。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

 

下晡,乃金王之時,故下晡慧,即起於秋,起於庚辛也。

 

日中乃火王之時,火克金,故日中甚,即甚於夏,加於丙丁也。

 

夜半,乃水王之時,金生水,故夜半靜,亦子氣王而安靜也。

 

此藏氣法一日之四時也。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肺病則氣散,故肺欲收,治之之法,當急食酸味以收之。

 

酸主收也,肺氣散而欲收,收之即所以補之,故用酸補之。

 

酸收為補,則辛散為瀉,故辛瀉之。

 

此藏氣法地之五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8:14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病在腎,愈在春。

 

春不愈,甚於長夏。

 

長夏之死,持於秋。

 

起於冬。

 

禁犯淬HT 熱食、溫炙衣。

 

淬,音翠,余篇同。

 

HT ,音衰。

 

淬HT 熱食,火燔之食也。

 

溫炙衣,火焙之衣也。

 

腎,水也,春,木也,木為水之子,故病在腎,愈在春。

 

子氣王而病不愈,至長夏,則土克水而病甚矣。

 

長夏不死,持於秋,金生水也。

 

至冬,則水氣乘王,故起於冬。

 

腎為水臟,燥而不潤,腎所苦也,故禁犯 HT 熱食,溫炙衣。

 

此藏氣法一歲之四時也。

 

腎病者,愈在甲乙。

 

甲乙不愈,加於戊己。

 

戊己不死,持於庚辛。

 

起於壬癸。

 

腎病愈在甲乙,即病在腎,愈在春也。

 

甲乙不愈,加於戊己,即春不愈,甚於長夏也。

 

戊己不死持於庚辛,即長夏不死,持於秋也。

 

起於壬癸,即起於冬也。

 

此藏氣法十干之四時也。

 

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

 

夜半,乃水王之時,故夜半慧,即起於冬,起於壬癸也。

 

四季,乃辰戌丑未,土王之時,土克水,故四季甚,即甚於長夏,加於戊己也。

 

下晡,乃金王之時,金生水,故下晡靜,即持於秋,持於庚辛也。

 

此藏氣法一日之四時也。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

 

腎病則水汛,故腎欲堅,治之之法,當急食苦味以堅之,苦為火味,故能堅也。

 

腎濡欲堅,堅之即所以補之,故用苦補之。

 

苦堅為補,則咸 為瀉,故咸瀉之。

 

此藏氣法地之五味也。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 起。

 

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8:23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總結上文之義,上文病肝心脾肺腎,皆邪氣之客於身,故曰: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乃以勝相加。

 

如燥金傷肝,寒水凌心,風木乘脾,火熱爍肺,濡濕侵腎是也。

 

上文病五臟而能愈,皆至其所生而愈也。

 

病五臟而致甚,皆至其所不勝而甚也。

 

五臟病甚而能持,皆至於所生而持也。

 

持而能起,皆自得其位而起也。

 

決其間甚死生,必診脈而知之,故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其間甚之時,以及死生之期。

 

有如上文之所云爾。

 

此一節,言五臟之氣,法天之四時,地之五味也。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 無所見,耳 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取其經,厥陰與少陽。

 

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血者。

 

,音荒,余篇同。

 

厥陰肝脈布脅肋、抵小腹,故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

 

怒者肝之情,肝病故令人善怒。

 

若肝氣內虛,不能上升,則目 無所見,耳無所聞。

 

生氣不達,則善恐,如人將捕之,而有驚駭之狀,取其厥陰與少陽之經,而治之。

 

蓋少陽者,厥陰中見之氣也。

 

若肝氣上逆,則頭痛頰腫,耳聾不聰,當取厥陰少陽之經而出其血者。

 

心病者,胸中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內痛。

 

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取其經,少陰太陽,  舌下血者。

 

其變病,刺 中血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8:31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甲,胛同。

 

此論心病,而言心包之經脈,以明心不受病也。

 

《靈樞?經脈》論云:心主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循胸出脅,故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

 

又云:循 內,行太陰少陰之間。

 

太陰,肺也,少陰,心也,故膺背痛而病心,肩胛痛而病肺。

 

又云:入肘中,下臂,故兩臂內痛。

 

心火內虛,土無所生,則腹大連胸,故虛則胸腹大。

 

經脈不能循胸出脅,循脅出背,故脅下與腰相引而痛。

 

取其少陰太陽之經而治之,少陰者心也,心氣和,則心包亦和,太陽者,心為陽中之太陽也。

 

舌下血者,取心之開竅,而刺出其血也。

 

其變病者,言始病心包之經脈,今變病太陽之孫絡。

 

當刺中,而取其血者, 中,足太陽之委中,乃 中央之合穴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8:39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 ,腳下痛。

 

虛則腹 滿,腸鳴飧泄,食不化。

 

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周身肌肉,脾土主之,故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

 

痿,猶痹也。

 

脾足太陰之經脈,起於足大趾,循經上膝,脾病,故足不收,行善 ,腳下痛。

 

脾土內虛,不能四布,則腹滿。

 

土氣虛寒,則腸鳴飧泄,食不化。

 

取其經脈而治之,則在太陰陽明。

 

兼及少陰者,火土相生之火。

 

血者,通其經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8:46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 足皆痛。

 

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 聾嗌干。

 

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

 

尻,考平聲,余篇仿此。

 

肺氣不利,則喘咳逆氣。

 

肺之經脈不和,則肩背痛、汗出。

 

太陽合肺,行於皮毛,太陽經脈,從腰脊,貫臀入 ,至端抵足,今太陽之氣,不和於肺,故尻陰股膝髀足皆痛。

 

厥陰之脈,貫膈注肺,今肝氣內虛,不能貫膈注肺,故少氣不能報息。

 

息,呼吸也。

 

從厥陰而出於肺,故曰報也。

 

肝木之氣,不能上升則耳聾嗌干。

 

取其經脈而治之,則在太陰,太陰者肺也。

 

又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者,言尻陰股膝髀 足皆痛,乃病足太陽之經脈於外。

 

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干,乃病足厥陰之經脈於內。

 

在外者治其外,在內者治其內。

 

血者,通其經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8:56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

 

虛則胸中痛, 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

 

腎為水臟,水逆於下,故腹大脛腫。

 

腎為生氣之原,奔氣上迫,故喘咳。

 

生陽之氣,不周於身,故身重。

 

寢則陽氣歸陰,陰虛故汗出。

 

汗出故憎風。

 

腎氣虛微,心腎不交,則胸中痛。

 

胸者,心之宮城也,大腹屬坤土,小腹主生陽,生陽氣虛,不溫其土,故大腹小腹皆痛。

 

陰寒盛,陽氣虛,故清厥。

 

清厥微冷,厥,逆也。

 

心有所憶,謂之意,心腎不和,故意不樂。

 

取其經脈而治之,則在少陰太陽。

 

少陰者,腎也,太陽者,心為陽中之太陽也。

 

血者,通其經脈也。

 

此一節,言五臟病氣在於經脈,當取三陰三陽之經脈而治之。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

 

此舉五穀五畜五果五菜,以明上文五苦之意。

 

肝主春,其色青。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故宜食甘。

 

稽其穀畜果菜,而合於甘之味,則粳米牛肉棗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9:04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心主夏,其色赤。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故宜食酸。

 

稽其穀畜果菜,而合於酸之味,則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9:11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9:19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肺主秋,其色白。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故宜食苦。

 

稽其穀畜果菜,而合於苦之味,則麥羊肉杏薤皆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9:28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脾色黃,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脾主長夏,其色黃。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夫脾苦濕,亦苦燥,若脾苦燥,則宜食咸。

 

稽其穀畜果菜,而合於咸之味,則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諸臟皆合上文,脾臟不合者,以上文兩言苦味,一言苦以燥之,一言苦以泄之,蓋苦味主泄,未必能燥,故此則曰宜食咸,咸以泄之也,宜食咸必脾臟之苦燥矣。

 

脾臟屬土,貴得其平,既苦濕,亦苦燥,故彼此更易其辭,聖人立教之旨,貴學人之能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9:35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腎主冬,其色黑。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故宜食辛。

 

稽其穀畜果菜,而合於辛之味,則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 ,毒藥攻邪。

 

此舉藥之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 ,以明上文五欲之意。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故辛散;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酸收;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故甘緩;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故苦堅;

 

心欲 ,急食咸以 之,故咸 。

 

夫穀畜果菜,皆有辛酸甘苦鹹之味,而散收緩堅 ,莫若毒藥,其力乃倍,以明上文諸急食者,急以毒藥攻邪,得其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9:44 | 只看該作者

藏氣法時論第二十二篇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 以補精益氣。

 

五穀,所以養五臟者也,故五穀為養;

 

五果,所以助五臟者也,故五果為助;

 

五畜,所以益五臟者也,故五畜為益;

 

五菜,所以充五臟者也,故五菜為充。

 

穀果畜菜有氣有味,味入口,氣歸鼻,氣味合而服之,可以補有形之精,益無形之氣,而不同於毒藥也。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 堅或 ,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

 

此穀果畜菜藥五者,皆有辛酸甘苦鹹之味,五味合五臟,故各有所利。

 

利,猶宜也。

 

或肝欲散,或肺欲收,或脾欲緩,或肝苦急,或腎欲堅,或心欲 ,此散收緩堅 ,五臟之所欲也。

 

五臟各有所欲,各有所苦,或急者,肝苦急也。

 

兼言或急,則心或苦緩,脾或苦濕,腎或苦燥,肺或苦氣上逆,皆在其中。

 

天行四時,人具五臟,地生五味,四時五臟之病,隨五味所宜,以為臟氣法時也。

 

此一節,言穀畜果菜藥,各有五味之五行,以明藏氣法天之四時,更法地之五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09:52 | 只看該作者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上編論五臟之氣,上法天時;

 

此岐伯承上編之義,宣明五氣。

 

蓋天地之數,不外於五,人身形藏,總屬於氣。

 

故舉五味所入,五氣所病,五精所並,五臟所惡,五臟化液,五味所禁,五病所發,五邪所亂,五邪所見,五臟所藏,五臟所主,五勞所傷,五脈應象,而宣明五氣也。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

 

地之五味,養人五臟,五味入五臟,是謂五入。

 

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腸小 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膽為怒,是謂五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0:02 | 只看該作者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溺,鳥去聲。

 

五氣所病者,五臟本氣為病也。

 

病氣在心,則為噫,噫,微噯也;

 

病氣在肺,則為咳,咳,氣上逆也;

 

病氣在肺,則為語,語,多言也;

 

病氣在脾,則為吞,吞,舌本不和也;

 

病氣在腎,則為欠為嚏,欠者陰陽相引,嚏者,陰出於陽也。

 

此五臟本氣不和而為病也。

 

五臟不和則六腑不利,故胃病,則為氣逆;

 

不能上出於肺,則為噦,噦,呃也,不能下交於腎,則為恐,恐,戊癸不合也;

 

大腸小腸病,則為泄,泄,水穀下注也;

 

下焦病,不能決瀆,則汛溢而為水,膀胱病,氣滯不利,則為癃,氣虛不約,則為遺溺;

 

膽病鬱而不舒,則為怒。

 

此五氣為病,及於六腑,凡此是謂五病。

 

五精所並:精氣並於心,則喜;

 

並於肺,則悲;

 

並於肝,則 憂;

 

並於脾,則畏;

 

並於腎,則恐,是謂五並。

 

虛而相並者也。

 

五精所並者,臟虛而精氣並之也。

 

精者陰精,氣者陽氣。

 

精氣並於心,則心受所並而為喜,喜,心之情也;

 

並於肺,則肺受所並而為悲,悲,肺之情也;

 

並於肝,則肝受所並而為憂,肝主怒,今曰憂者,上文膽為怒,故此肝為憂,怒為有餘,憂為不足也;

 

並於脾,則脾受所並而為畏,思慮者,脾之情,今曰畏者,慮之至也;

 

並於腎,則腎受所並而為恐,恐,腎之情也。

 

凡此是謂五並,申明此之五並,乃虛而相並者也。

 

是知精氣並,乃精氣之不足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0:11 | 只看該作者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五臟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謂五惡。

 

惡,去聲。

 

熱氣傷心,故心惡熱;

 

寒氣傷肺,故肺惡寒,風氣傷肝,故肝惡風;

 

濕氣傷脾,故脾惡濕;

 

燥氣傷腎,故腎惡燥。

 

凡此是謂五惡。

 

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化液者,水穀入口,津液各走其道。

 

五臟受水穀之精,淖注於竅,化而為液也。

 

汗乃血液,心所主也,故心為汗;

 

涕出於鼻,肺所主也,故肺為涕;

 

淚出於目,肝所主也,故肝為淚;

 

涎出於口,脾所主也,故脾為涎;

 

唾屬水精,腎所主也,故腎為唾,凡此是謂五液。

 

靈樞根結論云:少陰根於涌泉,結於廉泉,廉泉,舌下竅也,是腎為水臟,從下而上,液雖有五,腎實主之,是以五液皆咸,咸,水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1:22 , Processed in 0.31250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