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8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溫病條辨 下焦篇 秋濕內伏,冬寒外加47】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5 20:5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溫病條辨 下焦篇 秋濕內伏,冬寒外加47

 

 

秋濕內伏,冬寒外加,脈緊無汗,惡寒身病,喘咳稀痰,胸滿舌白滑,惡水不欲飲,甚則倚息不得臥,腹中微脹,小青龍湯主之;脈數有汗,小青龍去麻、辛主之;大汗出者,倍桂枝,減乾薑,加麻黃根。

 

此條以經有“秋傷於濕,冬生咳嗽”之明文,故補三焦飲症數則,略示門徑。

 

按經謂秋傷於濕者,以長夏濕土之氣,介在夏秋之間,七月大火西流,月建申,申者,陽氣畢伸也,濕無陽氣不發,陽伸之極,濕發亦重,人感此而至冬日寒水司令,濕水同體相搏而病矣。

 

喻氏擅改經文,謂濕曰燥者,不明六氣營運之道。

 

如大寒,冬令也,厥陰氣至而紙鳶起矣。

 

四月,夏令也,古謂首夏猶清和,俗謂四月為麥秀寒,均謂時雖夏令,風木之氣猶未盡滅也。

 

他令仿此。

 

至於濕土寄旺四時,雖在冬令,朱子謂“將大雨雪,必先微溫”,蓋微溫則陽氣通,陽通則濕行,濕行而雪勢成矣,況秋日竟無濕氣乎﹗此其間有說焉,經所言之秋,指中秋以前而言,秋之前半截也;喻氏所指之秋,指秋分以後而言,秋之後半截也。

 

古脫燥論,蓋世遠年湮,殘缺脫簡耳。

 

喻氏補論誠是,但不應擅改經文,竟崇己說,而不體之日月營運,寒暑倚伏之理與氣也。

 

喻氏學問誠高,特霸氣未消,其溫病論亦犯此病。

 

學人遇咳嗽之証,兼合脈色,以詳察其何因,為濕,為燥,為風,為火,為陰虛,為陽弱,為前候伏氣,為現行時令,為外感而發動內傷,為內傷而招引外感,歷歷分明。

 

或當用溫用涼,用補用瀉,或寓補於瀉,或寓瀉於補,擇用先師何法何方,妙手空空,毫無成見,因物付物,自無差忒矣。

 

即如此症,以喘咳痰稀,不欲飲水,胸滿腹脹,舌白,定其為伏濕痰飲所致。

 

以脈緊無汗,為遇寒而發,故用仲景先師辛溫甘酸之小青龍,外發寒而內蠲飲,龍行而火隨,故寒可去;龍動而水行,故飲可蠲。

 

以自汗脈數(此因飲邪上沖肺氣之數,不可認為火數),為遇風而發,不可再行誤汗傷陽,使飲無畏忌,故去湯中之麻黃、細辛,發太陽、少陰之表者。

 

倍桂枝以安其表。

 

汗甚則以麻黃根收表疏之汗。

 

夫根有歸束之義,麻黃能行太陽之表,即以其根歸束太陽之氣也。

 

大汗出減乾薑者,畏其辛而致汗也。

 

有汗去麻、辛不去乾薑者,乾薑根而中實,色黃而園(土象也,土性緩),不比麻黃乾而中空,色青而直(木象也,木性急,乾薑豈性緩藥哉﹗較之麻黃為緩耳。

 

且乾薑得丙火 煉而成,能守中陽,麻黃則純行衛陽,故其剽急之性,遠甚於乾薑也),細辛細而辛竄,走絡最急也(且少陰經之報使,誤發少陰汗者,必伐血)。

 

小青龍湯方 (辛甘複酸法)麻黃(去節,三錢) 甘草(炙,三錢) 桂枝(去皮,五錢) 芍藥(三錢) 五味(二錢) 乾薑(三錢) 半夏(五錢) 細辛(二錢)

 

水八碗,先煮麻黃減一碗許,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碗,去滓,溫服一碗。

 

得效,緩後服,不知,再服。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3:30 , Processed in 0.10936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