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六聖集外科鈐上外科鈐上論證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19:10: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六聖集外科鈐上外科鈐上論證三

 

 

●凡瘡瘍之患,所因雖多,其要惟內外二字;證候雖多,其要惟陰陽二字,知此四者,則盡之矣。

 

然內有由臟者,有由腑者,外有在皮膚者,有在筋骨者,此又其淺深之辨也。

 

至其為病,則無非血氣壅滯,營衛稽留之所致。

 

蓋凡以鬱怒憂思,或淫慾丹毒之逆者,其逆在肝脾肺腎,此出於臟而為內病之最甚者也。

 

凡以飲食厚味,醇酒炙之壅者,其壅在胃,此出於腑而為內病之稍次者也。

 

又如以六氣之外襲,寒暑之不調,侵人經絡,傷人營衛,則凡寒滯之毒其來徐,來徐者,其入深,多犯於筋骨之間,此表病之深者也。

 

風熱之毒其來暴,來暴者,其入淺,多犯於皮肉之間,此表病之淺者也。

 

何也?蓋在臟在骨者多陰毒,陰毒其甚也;在腑在膚者多陽毒,陽毒其淺也,所以凡察瘡瘍者,當識疽之辨,癰者,熱壅於外,陽毒之氣也,其腫高,其色赤,其痛甚,其皮薄而澤,其膿易化,其口易斂,其來速者其愈亦速,此與臟腑無涉,故易治而易愈也。

 

疽者結陷於內,陰毒之氣也,其腫不高,其痛不甚,其色沉黑,或如牛領之皮,其來不驟,其愈最難,或全不知痛癢,甚有瘡毒未形而精神先困,七惡疊見者,此其毒將發而內先敗,大危之候也。

 

知此陰陽內外,則癰瘍之概可類見矣。

 

然此以外見者言之,但癰瘍之發,原無定所,或在經絡,或在臟腑,無不有陰陽之辨。

 

若元氣強則正勝邪,正勝邪則毒在腑,在腑者便是陽毒,故易發易收而易治;元氣弱則邪勝正,邪勝正則毒在臟,在臟者便是陰毒,故難起難收而難治。

 

此之難易,全在虛實,實者易而虛者難也,速者易而遲者難也。

 

所以凡察癰疽者,當先察元氣以辨吉凶,故無論腫瘍潰瘍,但覺元氣不足,必當先慮其何以收局,而不得不預為之地,萬勿見病治病,且顧目前,則鮮不致害也。

 

其有元氣本虧而邪盛不能容補者,是必敗逆之證。

 

其有邪毒熾盛而脈證俱實者,但當直攻其毒,則不得誤補助邪,所當詳辨也。

 

●華元化曰:癰疽瘡腫之作,皆五臟六腑蓄毒不流,非獨因營衛閉塞而發也。

 

其行也有處,其主也有歸。

 

假令發於喉舌者心之毒,發於皮毛者肺之毒,發於肌肉者脾之毒,發於骨髓者腎之毒,發於筋膜者肝之毒,發於下者陰中之毒,發於上者陽中之毒,發於外者六腑之毒,發於內者五臟之毒。

 

故內曰壞,外曰潰,上曰從,下曰逆。

 

發於上者得之速,發於下者得之緩。

 

感於六腑則易治,感於五臟則難瘳。

 

又近骨者多冷,近膚者多熱。

 

近骨者久不愈,則化成血蟲,近膚者久不愈,則傳氣成漏。

 

成蟲則多癢少痛,或先癢後痛;成漏則多痛少癢,或不癢不痛。

 

內虛外實者多痛少癢,血不止則多死,潰膿則多生。

 

證候多端,要當詳治。

 

●伍氏云:癰疽之疾有二十餘證:曰熛發,痼發,石發,岩發,蜂窠發,蓮子發,椒眼發,連珠發,竟體發,腸癰內發,腦背發,眉發,腮頷發,肺癰瓜瓠發。

 

大率隨病淺深,內外施治,不可遲緩。

 

初發如傷寒,脈浮而緊,是其候也。

 

●又曰:五臟六腑俞穴皆在背,凡患瘡證有傷臟膜者,多致不救。

 

腑氣浮行於表,故癰腫浮高為易治。

 

臟血沉寒主裏,故疽腫內陷為難治。

 

●又曰:癤者,節也;癰者,壅也;疽者,沮也。

 

一寸至二寸為癤,三寸至五寸為癰,一尺為疽,一尺至二尺為竟體疽。

 

若脈洪數者難治,脈微澀者易治。

 

初覺宜清熱拔毒,已潰則排膿止痛,膿盡則長肌敷痂,當酌輕重順逆而審治之。

 

●馬益卿<癰疽論>曰:人有四肢五臟,一覺一寐,呼吸吐納,精氣往來,流而為營衛,暢而為氣色,發而為聲音,陽用其形,陰用其精,此人之常數所同也。

 

至其失也,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則為瘤贅,陷則為癰疽,凝則為瘡癬,憤則結癭,怒則結疽。

 

又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六氣不和則留結為癰,皆經絡澀滯,氣血不流,風毒乘之而致然也。

 

●薛立齋曰:瘡瘍之作,皆由膏梁厚味,醇酒灸,房勞過度,七情鬱火,陰虛陽輳,精虛氣節,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營衛虛弱,外邪所襲,氣血受傷而為患,當審其經絡受證,標本緩急以治之。

 

●陳良甫曰:外如麻,裏如瓜。

 

又曰:外小如錢,內可容拳。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17:27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