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臺秘要】

 關閉 [複製鏈接]
20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6:59:42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九●九種咳嗽方一首


《千金》九種氣咳嗽欲死,百病方。


乾薑(二分) 半夏(洗) 細辛 紫菀 吳茱萸 芫花 茯苓 甘遂 防葵 甘草(炙)


人參 烏頭(炮) 大黃 葶藶子(熬) 巴豆(去皮、心,熬) 厚朴(炙) 杏仁(去皮、尖、兩仁者,熬各一分) 五味子 遠志(去心) 枳實(炙) 皂角(去皮、子,炙) 當歸 桂心前胡 菖蒲 大戟 蜀椒(各半分) 白薇(三分)


上二十八味,搗,合蜜丸。


先食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以知為度。


不知,增之。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酢物、野豬肉、蘆筍。(一方無巴豆,有 蟲半分。恐非,出第十八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01:22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九●咳逆及厥逆飲咳方七首


《病源》咳逆者,是咳嗽而氣逆上也。


氣為陽,流行腑臟,宣發腠理,而氣,肺之所主也。


咳病由肺虛感微寒所成,寒搏於氣,氣不得宣胃,逆聚還肺,肺則脹滿,氣逆不下,故為咳逆。


其狀咳而胸滿氣逆,膊背痛,汗出,尻陰股膝 足皆痛也。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先以鼻納氣,乃閉口咳,還復以鼻納氣,咳則愈。


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無息,極脹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復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蕩滌五臟,津潤六腑。


又云,還向反望側望,不息七通。療咳逆胸中病,寒熱。(出第十四卷中)


《深師》療咳嗽短氣不得息,發熱,胸苦滿,不得飲食。


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二兩) 桂心 甘草(炙) 細辛(各一兩) 乾薑(三兩) 紫菀(二兩一方一兩) 大棗(二十枚擘) 麻黃(二兩去節)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無乾薑,生薑亦得。


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蔥。(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竹皮湯 主咳逆下血不息方。


生竹皮(三兩) 紫菀(二兩) 飴糖(一斤) 生地黃(汁一升)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忌蕪荑。(《深師》同)


又療大逆上氣,喉咽不利,止逆下氣。


麥門冬湯主之方。


麥門冬(二升去心) 半夏(一升洗) 人參 甘草(各二兩炙) 粳米(三合) 大棗(十四枚)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服半升,日三夜一。


忌羊肉、餳、海藻、菘菜。(此本仲景《傷寒論》方,並出第十八卷中)


《古今錄驗》療厥逆,臟氣有餘,寒氣虛勞,憂氣驚氣,其人善悸,胸中或寒,上下無常,多悲傷,流四肢,臍四邊,常有核,游腫,大便不利。


游氣湯方。


厚朴(四兩炙) 人參 甘草(炙) 牡蠣(各二兩熬) 茯苓(四兩) 桂心 半夏(各一兩洗) 梔子(四枚) 生薑(八兩) 黃芩(三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服七合,日三夜再服。


若腹痛,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良驗。


忌海藻、菘菜、生蔥、羊肉、餳、醋物等。


又療咳逆上氣丸方乾薑(四兩) 桂心 款冬花(各一兩) 附子(四枚炮) 五味子(二兩) 巴豆(六十枚老者三十枚,去皮、心,熬)


上六味,先搗上五味下篩,別搗巴豆如膏,納藥末,以蜜和丸如麻子。以一丸著牙上咀,常暮臥時服亦可,日三服。


忌生蔥、豬肉、蘆筍。


又小胡椒丸 療寒冷咳逆,胸中有冷,咽中如有物狀,吐之不出方。


胡椒(五分) 乾薑(六分) 款冬花(三分)


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


米飲服三丸,日再服,以知為度。


禁如前法。(並出第十九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04:13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九●十咳方六首


《千金》問曰,咳病有十,何謂也?


師曰,有風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腎咳,有膽咳,有厥陰咳。


問曰,十咳之證,何以為異?


師曰,欲語因咳,言不得終,謂之風咳;


飲冷食寒,因之而咳,謂之寒咳;


心下堅滿,咳則支痛,其脈反遲,謂之支咳;咳引脅下痛,謂之肝咳;


咳而唾血,引手少陰,謂之心咳;


咳而涎出,續續不止,下引少腹,謂之脾咳;


咳引頸項而唾涎沫,謂之肺咳;

 

咳則耳無所聞,引腰並臍中,謂之腎咳;


咳而引頭痛,口苦,謂之膽咳;


咳而引舌本,謂之厥陰咳。


夫風咳者下之,寒咳、支咳、肝咳,灸足太衝,心咳灸刺手神門,脾咳灸足太白,肺咳灸手太泉,腎咳灸足太谿,膽咳灸足陽陵泉,厥陰咳灸手太陵。


留飲咳者,其人咳不得臥,引項上痛,咳者時如小兒螈狀。


夫久咳為水咳而時發熱,脈在九菽(一云卒弦)者非虛也,此為胸中寒實所致也,當吐之。


咳家其脈弦,欲行吐藥,當相人強弱無熱,乃可吐耳。(通按:太泉疑太淵)


又咳家,其人脈弦為有水,可與十棗湯下之。


不能臥坐者,陰不受邪故也。


又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歲,與十棗湯方。


芫花 甘遂 大戟(並熬等分)


上三味,搗下篩,以水一升五合,煮大棗十枚,取八合,絞去滓,納藥末。


強人取重一錢,羸人半錢匕,頓服之。


平旦服而不下者,明旦更益藥半錢,下後自補養。(《古今錄驗》同,此方仲景《傷寒論》方)


又咳而引脅下痛者,亦十棗湯主之。(用前方)


又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極飲過度所致也。


其脈沉者,不可發汗。


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療,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也,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


治屬飲家,土氣汗出而咳,屬飲家咳,而小便利若失溺,不可發汗,發汗出則厥逆冷。


又咳逆倚息不得臥。


小青龍湯主之。


麻黃(去節) 芍藥 細辛 桂心 乾薑 甘草(炙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乃納諸藥,煮得三升,去滓,服一升。


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


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雞子大,熬黃;


若食飲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去皮,六片破;


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


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尖、皮、兩仁者,熬。


芫花不主利,麻黃止喘,今語反之,疑非仲景意加減。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羊肉、餳。(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青龍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而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可與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等湯主之,治其氣衝方。


茯苓(四兩) 桂心(一兩) 甘草(三兩炙)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生蔥。(以《千金》校之,亦脫此方,今於仲景方錄附之)


沖氣則抵,而反更咳胸滿者,與茯苓、甘草、五味子,去桂心,加乾薑、細辛以治其咳滿方。


茯苓(四兩) 甘草(炙) 乾薑 細辛(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


忌海藻、菘菜、生菜、醋等物。


咳滿即止,而復更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


支飲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納半夏以去其水方。


茯苓(四兩) 甘草(炙) 乾薑 細辛(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


忌海藻、菘菜、生菜、羊肉餳、酢等。


水去嘔則止,其人形腫,可納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納麻黃,乃納杏仁也。


若逆而納麻黃者,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發其陽故也方。


茯苓(四兩) 乾薑(三兩) 細辛(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杏仁(半升去尖、皮、兩仁者) 甘草(三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


忌海藻、菘菜、生菜、羊肉、餳、酢等。


若面熱如醉狀者,此為胃中熱,上衝熏其面令熱,加大黃利之方。


細辛 甘草(炙) 乾薑(各三兩) 茯苓(四兩) 五味子 半夏(洗) 杏仁(去皮、尖各半升) 大黃(三兩蒸)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忌海藻、菘菜、生菜、餳、醋、羊肉。(並出第十八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05:13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九●久咳嗽上氣唾膿血及濁涎方五首


《病源》久咳嗽上氣者,是肺氣虛極,風邪停滯,故其病積月累年,久不瘥則胸背痛,面腫,甚則唾膿血也。(出第十四卷中)


《深師》療肺氣不足,咳逆唾膿血,咽喉悶塞,胸滿上氣,不能飲食,臥則短氣。補肺湯方。


款冬花(三兩) 桂心(二兩) 鐘乳(二兩) 乾薑(二兩) 白石英(二兩) 麥門冬(去心四兩) 五味子(三兩) 粳米(五合) 桑白皮根(一斤) 大棗(一百枚擘)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先煮桑白皮、棗令熟,去滓,納藥煮取二升二合,分三服。


忌生蔥等。(《千金》同)


又療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臥。


皂莢丸方。


長大皂莢(一挺去皮、子,炙)


上一味搗篩,蜜和。服如梧子一丸,日三夜一,以大棗膏和湯下之。(《千金》、《經心錄》、《延年》同,此本仲景《傷寒論》方,一名棗膏丸)


又療咳逆上氣,吐膿或吐血,胸滿痛不能食。


補肺湯方。


黃 (一法五兩) 桂心 乾地黃 茯苓 厚朴 乾薑 紫菀 橘皮 當歸 五味子 遠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甘草(炙) 鐘乳 白石英(各二兩) 桑白皮根 人參(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擘)


上十八味,切,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忌海藻、菘菜、生蔥、醋物。(《千金》同,並出第十八卷中)


《古今錄驗》療寒冷咳嗽,上氣胸滿,唾腥膿血。


四味石鐘乳散方。


鐘乳(碎,研) 白 石(煉) 款冬花 桂心(各一分)


上四味搗,合下篩。


以筒吸之如大豆許一匕聚,先食,日三,不知稍增之,數試有驗。


當作七聚遂吸之。忌生蔥。(《千金》、《集驗》同,出第十九卷中)


《必效》療上氣唾膿血方灸兩乳下黑白際各一百壯,良。(《千金》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10:07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九●咳嗽膿血方一十一首


《病源》咳嗽膿血者,損肺傷心故也。


肺主氣,心主血,肺感於寒,微者則成咳嗽,傷於陰脈則有血,血與氣相隨而行,咳嗽極甚,傷血動氣,俱乘於肺,以津液相搏,蘊結成膿,故咳嗽而有膿血也。(出第十四卷中)


《廣濟》療瘕 吐膿損肺方。


人參(二分) 瓜蒂(三分) 杜蘅(五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


平旦空腹以熱湯服方寸匕,當吐痰水惡汁一二升。


吐已,復煮白粥食淡水未盡,停三日,更進一服。


忌生冷、油膩、豬、魚。(《肘後》、《古今錄驗》用杜蘅三分、人參一分,服一錢匕,出第二卷中)


《深師》療咳逆唾膿血。


雞子湯方。


雞子(一枚) 甘草(二分炙) 甘遂(一分) 大黃(二分) 黃芩(二分)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雞子攪令調。


盡飲之,良。


忌海藻、菘菜又療傷肺唾血方茅根上一味,搗篩為散。


服方寸匕,日三,亦可絞取汁飲之。


主熱渴。(出第四卷中)


《刪繁》療肺偏損、胸中應肺偏痛,唾血氣咳。


款冬花散方。


款冬花 當歸(各六分) 桂心 芎 五味子 附子(炮各七分) 細辛 貝母(各四分) 乾薑 乾地黃(各八分) 白朮 甘草(炙) 杏仁(去尖、皮各五分) 紫菀(三分)


上十四味,搗篩為散。


清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忌生蔥、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出第五卷中)


《千金》百部丸 主諸咳不得氣息,唾膿血方。


百部根(二兩) 升麻(半兩) 桂心 五味子 甘草(炙) 紫菀 乾薑(各一兩)


上七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


服三丸,日三,以知為度。


忌生蔥、海藻、菘菜等物。


又療肺傷,咳唾膿血,腸澀背氣不欲食,惡風,目暗,足膝脛寒湯方。


乾地黃(切半升) 桑白皮(切二升) 芎 (切一升) 白膠(五兩) 桂心(二尺)


人參紫菀(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擘) 生薑(五兩) 飴糖(一升) 大麻仁(一升) 大麥(三升)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麥,濾取一斗,去滓,納藥煎取三升,分三服。


忌生蔥又療肺病咳嗽膿血,及唾涕血出不止方。


好酥(五十斤)


上三遍煉,停凝,當出醍醐。


服一合,日三,以瘥止。


又方三遍煉酥如雞子黃,適寒溫。


灌鼻中,日二夜一。


又療咳嗽喘息、喉中如有物,唾血方。


杏仁(二升去尖、皮、兩仁者) 豬脂(二合) 糖(一升) 生薑汁(二升) 蜜(一升)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黃黑,出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合煎五物,令可丸。


服如杏核,日夜六七,漸加之。(並出第十八卷中)


《古今錄驗》瀉肺湯 療肺中膿咳唾血,氣急不安臥方。


芎 麻黃(去節) 細辛 椒(去目、閉口,汗) 當歸(各一兩)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微汗或吐膿血。忌生菜。(一方有生薑一兩)


又羊肺湯 療咳晝夜無閑,息氣欲絕,肺傷唾血方。


鐘乳(五兩) 牡蠣(熬) 桂心(六兩) 射干 桃仁(去尖、皮) 貝母 橘皮 百部根五味子(各三兩) 生薑(六兩) 白石英 半夏(洗各五兩) 款冬花 甘草(炙) 厚朴(炙各二兩) 羊肺(一具)


上十六味,切,先以水二斗三升,煮羊肺,取一斗,去肺,納諸藥,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出第十九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11:25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九●久咳嗽膿血方四首

 

《病源》久咳嗽膿血者,肺感於寒,微則成咳嗽,咳嗽極甚,傷於經絡,血液蘊結,故有膿血,氣血俱傷,故連滯積久,其血黯瘀與膿相雜而出也。(出第十四卷中)


《廣濟》療積年咳嗽膿血方。


莨菪(二升) 大棗(一百顆青州者)


上二味,以水三大升,取馬糞燒火煎熟之,候令汁盡取棗,早晨服一枚,日中一枚,日暮一枚,不覺漸加,口乾胸熱則以為度,不吐不利。


忌並如前法。


又療咳經年不瘥,氣喘欲絕,傷肺見血方。


桑白皮(切五合) 白羊肺(一具切) 芍藥(十分) 款冬花(六分) 茯苓(十一分) 貝母(十二分) 麥門冬(六分) 杏仁(六分去尖、皮,熬為脂) 升麻(十二分) 生地黃汁(一升)


黃芩(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杏仁脂、地黃汁、蜜等,微火上煎如魚眼沸,攪勿停手,取二升二合煎成,淨綿夾布濾。每食後含一合,日夜三四度,老小以意減之,微暖含之佳。忌生冷、油、醋、面、魚、KT 、蕪荑。(並出第二卷中)


《深師》療咳逆,氣喘不息,不得眠,唾血嘔血,短氣連年。


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十八分) 紫菀(十二分) 杏仁(八分去尖、皮、兩仁者,熬) 香豉(十分熬)


心乾地黃(各三上十一味,搗篩,蜜和如彈丸。


含稍稍咽汁,日四夜再,神良。


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鯉魚。(出第十八卷中)


《近效》療久咳兼唾血方。


白前(三兩) 桑白皮 桔梗(各二兩) 甘草(一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


空腹頓服,若重者十數劑。


忌豬肉、海藻、菘菜。(李子劍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12:20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九●咳嗽唾黏方二首


《廣濟》療肺熱咳嗽,涕唾多黏。甘草飲子方。


甘草(六分炙) 款冬花(七分) 豉心(一合) 生麥門冬(八分去心) 蔥白(一握) 檳榔(十顆合子,碎) 桔梗(六分) 地黃汁(半升)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下地黃汁,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裡進一服,不利。忌生菜、熱面、炙肉、海藻、菘菜、魚、KT 、黏食、豬肉、蕪荑。(出第二卷中)


《延年》紫蘇飲 療咳嗽短氣,唾涕稠,喘乏,風虛損,煩發無時者,宜服此方。


紫蘇 貝母(各二兩) 紫菀(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棗(五枚擘) 葶藶子(一兩熬令黃,別搗) 甘草(一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四服,每服如人行七裡。禁豬、魚、肉、KT、海藻、菘菜。(出第五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17:07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九●許仁則療咳嗽方一十二首


許仁則論,咳嗽病有數種,有熱嗽,有冷嗽,有肺氣嗽,有飲氣嗽。


熱嗽者,年少力壯,體氣充滿,將息傷熱,積熱所成,故致熱嗽,此但食飲取冷,兼以藥壓之自歇。


冷嗽者,年衰力弱,體氣虛微,如復寢食傷冷,故成冷嗽,此亦但將息以溫,兼進溫藥則當平復。


肺氣嗽者,不限老少,宿多上熱,後因飲食將息傷熱,則常嗽不斷,積年累歲,肺氣衰便成氣嗽,此嗽不早療,遂成肺痿,若此將成,多不救矣。


飲氣嗽者,由所飲之物,停澄在胸,水氣上衝,沖入於肺,肺得此氣,便成嗽,久而不除,漸成水氣,若作此病,亦難療之。


熱嗽之狀,更無其余,但遇於熱便發此者,宜合生地黃等七味湯服之方。


生地黃(一升切) 生薑(二合切) 桑白皮根(切一升) 射干(切二升) 干葛(切六合) 紫蘇(三合) 竹瀝(一升)


上藥細切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竹瀝攪調。


每食後良久則服之,分一劑作四服。


若覺可則重合服之,病輕者三數劑則瘥。


忌蕪荑。


又依前生地黃等七味飲,雖得暫瘥,於後還發,宜合紫菀等十味丸方。


紫菀(五分) 桑白皮(六合) 射干(四兩) 百部根(五兩) 麻黃(二兩去節) 干葛(五兩) 地骨皮 升麻(各四兩) 乾地黃(六兩) 芒硝(六兩)


上藥搗篩,蜜和丸如梧子。


以竹瀝下之,初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


忌蕪荑。


又冷嗽之狀,但遇諸冷,此疾便發,有如此者,宜合大棗等七味湯主之方。

 

大干棗(三十枚擘) 桂心(四兩) 杏仁(一百枚去尖、皮、兩仁,研) 細辛(五兩) 吳茱萸 當歸(各三兩)


上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溫分三服,每服如人行十裡久,服一劑覺得力,至三四劑亦佳,隔三四日服一劑。


此湯原欠一味。


忌生蔥、生菜。


又依前大干棗湯服之雖可,未能斷其根,遇冷便發,宜合當歸等十味丸服之方。


當歸(切) 細辛 甘草(炙各五兩) 桂心 吳茱萸 人參(各三兩) 蜀椒(三合汗) 橘皮乾薑(各四兩) 桑白皮(八兩)


上藥搗篩,蜜和丸。


煮干棗飲下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三十丸,如梧子。


服此丸經三五日覺熱,每服藥後,良久吃三數口,粥食壓之。


豈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又肺氣嗽經久將成肺痿,其狀不限四時冷熱,晝夜嗽常不斷,唾白如雪,細沫稠黏,喘息氣上,乍寒乍熱,發作有時,唇口喉舌乾焦,亦有時唾血者,漸覺瘦悴,小便赤,顏色青白毛聳,此亦成蒸。


有此狀者,宜合白前等七味湯服之,兼有麻黃等十味丸、桑白皮等十味煎。


又肺氣嗽經久有成肺癰者,其狀與前肺痿不多異,但唾悉成膿,出無多少,有此病者,於白前湯中加半夏五兩,黃三兩,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於麻黃丸中加黃五兩,苦參六兩,芍藥三兩,於桑白皮煎中加黃 切三升,共桑白皮、地骨皮同煎,又加水三升同煎,忌羊肉、餳。


白前湯方白前(三兩) 桑白皮(三兩) 生地黃(一升) 茯苓(五兩) 地骨皮(四兩) 麻黃(二兩去節) 生薑(六兩)


上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加竹瀝五合。


分溫四服,食後服之,晝三夜一。


覺得力,重合服五六劑佳,隔三日服一劑。


忌醋、蕪荑。


又依前白前等七味湯雖服覺可。


根本未除,宜合麻黃等十味丸服之方。


麻黃(二兩去節) 白前(二兩) 桑白皮(六兩) 射干(四兩) 白薇(三兩) 百部根(五兩) 乾地黃(六兩) 地骨皮(五兩) 橘皮(三兩)


上藥搗篩,蜜和丸。


煮桑白皮飲下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稍加至十五丸,丸如梧子大。


本欠一味,忌蕪荑。


又凡病在胸膈上者,宜飽滿而在夜,肺既居上,此是病在上,已晝,服丸,夜無憑準,宜合桑白皮汁等十味煎,每夜含咽之方。


桑白皮(切一升) 地骨皮(切三升)


二味用水七升熟煎,取三升汁,去滓,澄清。


生地黃汁(五升) 生麥門冬(汁二升) 生薑(汁一升) 竹瀝(三升) 生葛根汁(三升)


白蜜(一升) 牛酥(三合) 大棗膏(一升)


上八味,先於微火上取生地黃汁以下、生葛汁以上,和煎減半,則納桑白皮等二物汁和煎之,三分減一,則納酥、蜜、棗膏攪之,勿停手,得如稠飴狀,煎成訖,置別器中。


服之,每夜欲臥時,取一胡桃大含之,細細咽汁,稍加至雞子大,欲晝日間丸服亦得。


忌蕪荑。


又飲氣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其狀亦不限四時,晝夜嗽不斷,遇諸動嗽物,便致困劇,甚者乃至雙眼突出,氣即欲斷,汗出,大小便不利,吐痰飲,涎沫,無復窮限,氣上喘急,肩息,每旦眼腫不得平眠,有如此者,宜合細辛等八味湯、葶藶子十五味丸服之方。


細辛 半夏(洗) 桂心 桑白皮(各五兩) 乾薑 當歸(各四兩) 芒硝(六兩) 杏仁(六合去尖、兩仁者,研)


上藥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芒硝。


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十裡久,當得快利後,好將息,經三四日,合丸服之。


忌生蔥、生菜、羊肉、餳。


丸方葶藶子(六合熬) 細辛 五味子(各五兩) 乾薑 當歸(各四兩) 桂心 人參 丁香大黃 商陸根(各三兩) 橘皮(四兩) 桑白皮(六兩) 皂莢肉(二兩炙) 大腹檳榔(二十枚)


麻上藥搗篩,蜜和丸。


煮桑白皮飲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十五丸,如梧子大。


若利則減,秘則加,以大便通滑為度,時時得鴨溏亦佳。


忌生蔥、生菜。


又依前細辛等八味湯、葶藶子等十五味丸,不覺可,漸成水病,余一如前況,更加大小便秘澀,頭面身體浮腫,宜合大干棗三味丸服之方。


大棗(六十枚擘,去核) 葶藶子(一升熬) 杏仁(一升去尖皮、兩仁者,熬)


上藥合搗,令如膏,可作丸,如硬燥不相著,細細下蜜作丸。


依前以桑白皮飲下之,初服七八丸,日再服,稍稍加之,以大便通為度,病重者時令鴨溏佳。


亦有以前三味煮湯服之又依前大棗等三味丸服,雖覺氣暫歇,然病根深固,藥力微弱,且停服大棗丸,合巴豆丸五味細細服之,蕩滌宿病方。


巴豆(仁二十枚熬,去心、皮) 杏仁(一百顆去尖、皮、兩仁者,熬) 牽牛子(五合熬) 葶藶子(六合熬) 大棗(六十枚擘,去核)


上藥合搗,一如前大棗丸法。還以桑白皮飲下之,服三四丸,日再服。


如利即減,秘即加,常以大便調為候,病甚時時取鴨溏亦佳。


忌蘆筍、野豬肉。(吳升同,出下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19:13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九●雜療咳嗽方三首


《古今錄驗》五臟六腑皆令人咳,肺居外而近,上合於皮毛,皮毛喜受邪,故肺獨易為嗽也。


邪客於肺,則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喉鳴,甚者唾血。


肺咳經久不已,傳入大腸,其狀咳則遺糞。


腎咳者,其狀引腰背,痛甚則咳涎。


腎咳經久不已,傳入膀胱,其狀咳則遺尿。


肝咳者,其狀左脅痛,甚者不得轉側。


肝咳經久不已,傳入膽,其狀咳則清苦汁出。


心咳者,其狀引心痛,喉仲介介如鯁狀,甚者喉痹咽腫。


心咳經久不已,傳入小腸,其狀咳則失氣。


脾咳者,其狀右脅痛,陰陰則引肩背,甚者不得動,動便咳劇。


脾咳經久不已,則傳入胃,其狀咳即嘔,甚則長蟲出。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狀,咳而腹痛,不能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又非時有風寒冷,人觸冒解脫,傷皮毛間,入腑臟為咳上氣,如此也。


又非時忽然暴寒傷皮膚,中與肺合,則咳嗽上氣,或胸脅又痛,咳唾有血者,是其熱得非時之寒暴薄之,不得漸散,伏結深喜肺癰也。


因咳服溫藥,咳尤劇,及壯熱吐濃血,汗出惡寒是也,天有非時寒者,急看四時方也。


又療咳嗽上氣,時時嘔白唾沫數十歲者方。


吳茱萸 五味子 大黃 桂心 甘草(炙) 細辛 人參 紫菀 款冬花各一兩 大戟竹茹各三分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亦療陰冷咳,至良。


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蔥。(《深師》同,並出第十九卷中)


《深師》療諸咳,心中逆氣,氣欲絕。


杏仁煎方。


杏仁(四兩去尖、皮,末) 豬膏(二斤) 白蜜(二升) 生薑汁(三升)


上四味,著銅器中,於微火上先煎薑汁,次納蜜膏令如餳,置器著地,乃納杏仁末,復令得一沸,煎成。


服如棗大一丸含之,日三,不知,稍稍增之。


又療氣上迫滿,或氣不通,煩悶喘嘔。


蘇子湯方。


蘇子(一升) 乾薑(三兩) 半夏(四兩洗) 桂心 人參(各一兩) 橘皮 茯苓(各三兩) 甘草(一兩炙)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


若虛熱,去乾薑,用生薑六兩,加黃芩二兩。


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酢等物。(並出第十八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25:37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十●肺痿方一十首

 

《千金》論曰,寸口脈數,其人病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出,何也?


師曰,此為肺痿之病。肺痿之病,何從得之?


師曰,病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肺痿。


又寸口脈不出,而反發汗,陽脈早索,陰脈不澀,三焦踟躕,入而不出,身體反冷,其內反煩,多唾唇燥,小便反難,此為肺痿,傷於津液便如爛瓜,亦如豚腦,但坐發汗故也。


其病欲咳不得咳,咳則出干沫,久久小便不利,甚則脈浮弱,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溺,小便數,所以然者,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


師曰,肺痿咳唾,咽燥欲飲水者,自愈;


自張口者,短氣也。(出第十七卷中)


仲景《傷寒論》療肺痿吐涎唾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溺,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冷,必眩,甘草乾薑湯主之,以溫其臟方。


甘草(四兩炙) 乾薑(二兩)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溫二服,服湯已,小溫覆之,若渴者屬消渴。


忌海藻、菘菜。


又療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炙甘草湯方。


甘草(四兩炙) 生薑(三兩去皮) 人參(二兩) 地黃(一斤) 阿膠(三兩炙) 


大麻子仁(半升) 大棗(四十枚) 麥門冬(半斤去心) 桂心(二兩)


上九味,切,以美酒七升,水八升,相和,先煮八味,取四升,絞去滓,納膠上,微火烊銷。溫服七合,日三夜一。(並出第八卷中)


《肘後》療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溫溫,咽燥而渴者方。(一云不渴)


生天門冬(搗取汁一升) 酒(一升) 飴糖(一斤) 紫菀(末四合)


上四味,合銅器中,於湯上煎可丸。


服如杏仁一丸,日三。


忌鯉魚。(《范汪》、《經心錄》同,出第一卷中)


《集驗》療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方。(一云不渴)


生薑(五兩)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忌海藻、菘菜。(仲景《傷寒論》、《備急又療肺痿,咳嗽涎沫,心中溫溫,咽燥而渴方。(一云不渴)


生薑(五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一方乾薑三兩,代生薑。忌海藻、菘菜。(文仲、《千金》、《古今錄驗》同,《深師》云溫脾湯,《范汪》亦同)


又療肺痿,時時寒熱,兩頰赤,氣急方。


童子小便,每日晚取之,去初末少許小便,可有五合,取上好甘草,量病患中指節,男左女右,長短截之,炙令熟,破作四片,納小便中,置於閑淨處露一宿,器上橫一小刀,明日平旦去甘草。頓服之,每日一劑。其童子勿令吃五辛。忌海藻、菘菜、熱面。(並出第四卷中)


《刪繁》療虛寒喘鳴多飲,逆氣嘔吐。半夏肺痿湯方。


半夏(一升湯洗) 母薑(一斤) 橘皮(一斤) 白朮(八兩) 桂心(四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一方有桑白皮切一升)


又療凡虛寒肺痿喘氣。


乾地黃煎方。


乾地黃(五兩) 桑根白皮(切二升) 芎 (五兩) 桂心 人參(各三兩) 大麻仁(一升炒)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納大麻仁煎數沸,分三服。


忌生蔥、蕪荑。(並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肺痿,涎唾多出,心中溫溫液液。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炙)


上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


忌海藻、菘菜。(《范汪》同)


又療肺痿吐涎沫。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方。


桂心(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皂莢(一挺去皮、子,炙)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蔥、海藻、菘菜。(《范汪》、

《經心錄》同,並出第十七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26:43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十●肺氣客熱方二首


《延年》百部根飲 主肺氣客熱,暴傷風寒,因嗽不安方。


百部根(一兩半) 天門冬(二兩去心) 紫菀(一兩半) 貝母 干葛 白前 橘皮(各一兩) 生薑(二兩) 蔥白(切三合) 豉(三合)


上十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七合,去滓,分溫三服。


疏數任情,亦可分為四服,欲間食亦得。


禁生冷、鯉魚、蒜。(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療肺客熱,並肝心家氣。


人參湯方。


桂心 甘草(炙各三兩) 人參 乾薑 防風(各二兩) 白朮(一兩半)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宜溫。


忌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出第二十一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29:05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十●肺熱兼咳方七首


《刪繁》療肺熱,氣上咳,息奔喘。


橘皮湯方。


橘皮 杏仁(四兩去尖、皮) 柴胡 麻黃(去節各三兩) 干蘇葉(二兩) 母薑(四兩去尖) 石膏(八兩)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黃兩沸,除沫,下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不瘥,再服。(母薑,《千金》云宿薑,《千金》同,出第五卷中)


《千金》療肺熱悶不止,胸中喘急,驚悸,客熱來去欲死,不堪服藥,泄胸中喘氣方。


桃皮(一斗) 芫花(一斗)


上二味,以水四斗,煮取一斗,去滓,以故布手巾納汁中。薄胸,溫四肢,不盈數日即歇。


又凡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實者,手太陰經也,病苦肺脹,汗出若露,上氣喘逆,咽中塞,如欲嘔狀,名肺熱實也。


又療肺熱實,胸憑仰息,泄氣除熱湯方。


枸杞根皮(二升) 白前(三兩) 石膏(八兩碎,綿裹) 杏仁(三兩去尖、皮,研)


橘皮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更煮兩三沸,分三服。


忌桃、李、雀肉等。


又療肺熱,言音喘息短氣,好唾膿血方。


生地黃(切二升) 石膏(八兩) 淡竹茹(如雞子大一枚) 杏仁(四兩去尖、皮,研)


 羚羊角(屑三兩) 芒硝(三兩) 赤蜜(一升) 麻黃(五兩去節) 升麻(三兩)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兩沸,分三服。


忌蕪荑。(出第十七卷中)


《延年》天門冬煎 主肺熱兼咳,聲不出方。


生天門冬(汁一升) 橘皮(二兩) 生地黃(汁五升) 白蜜(五合) 牛酥(三合)


白糖(五兩) 杏仁(一升去尖、皮) 貝母 紫菀 通草(各三兩) 百部根 白前 甘草(炙各二兩)


人參(上十四味,切,以水六升,煮貝母等藥,取二升五合,去滓,納天門冬、地黃汁,煎可減半,納酥、蜜、生薑等,煎令可丸。稍強取如雞子黃大含咽之,日四五度。忌鯉魚、蕪荑、海藻、菘菜等。(張文仲處)


又地黃麥門冬煎 主肺熱兼咳方。


生地黃汁(三升) 生麥門冬(三升) 生薑汁(一合) 酥(二合) 白蜜(二合)


上五味,先煎地黃、麥門冬、薑汁等,三分可減一分,納酥、蜜,煎如稀餳,納貝母末八分、紫菀末四分,攪令調。


一服一匙,日二服,夜一服。


忌蕪荑。


又天門冬煎 主肺間熱咳,咽喉塞方。


天門冬(三兩去心) 麥門冬(二兩去心) 款冬花(一兩) 貝母(一兩) 


紫菀(二兩) 茯苓(二兩) 升麻(二兩) 生薑(汁三升) 蜜(一升) 


酥(一合) 地黃(汁三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七物,取一升,去滓,納生薑、地黃汁煮取一升,納蜜、酥於銀器中,加湯上煎令成丸。


一服如彈丸一枚,含咽,日夜三五丸。


忌醋物、蕪荑、鯉魚等。(顏仁楚處)

又羚羊角飲 主肺熱,胸背痛,時時乾咳,不能食方。


羚羊角(屑二兩) 貝母 生薑 茯苓(各三兩) 橘皮 人參 芍藥(各二兩)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八九裡久更服。


禁生冷、蒜、面、醋。(並出第五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30:11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十●肺虛寒方三首


《刪繁》療肺虛寒,癘風所傷,聲音嘶塞,氣息喘憊,咳唾。


酥蜜膏酒,止氣咳通聲方酥 崖蜜 飴糖 生薑(汁) 生百部(汁) 大棗肉(研為脂) 杏仁(去皮、尖) 甘皮(五具末)


上八味,合和,微火煎,常攪,三上三下約一炊久,薑汁並百部汁各減半,停下。


溫清酒一升服方寸匕,細細咽之,日夜三。(《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千金》療肺虛寒癘風傷,語音嘶塞,氣息喘憊嗽唾方。


豬KT (三具) 大棗(一百枚去核) 好酒(五升)


上三味,以酒漬二味,秋冬七日,春夏三日,生布絞去滓,二七日服盡。


忌鹽。


無豬KT,以羊KT代。(《肘後》、張文仲、《備急》同,出第十八卷中)


又凡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虛者,手太陰經也,病苦少氣不足以息,嗌干不津液,病名曰肺虛寒也。


又療肺虛寒則聲嘶傷語言,用力戰掉,緩弱虛瘠,風入肺。


防風散方。


防風 獨活 芎 秦椒(汗) 黃 (各七分) 附子(炮七分) 乾薑(七分) 石膏(研)


心山藥 杜仲人分)


上二十四味,搗篩為散。


酒服方寸匕,日再。


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生菜。(一方無石膏、當歸,出第十七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32:38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十●肺氣不足口如含霜雪方四首


《廣濟》療肺氣不足,寒從背起,口如含霜雪,語無聲音,劇者吐血苦寒。


五味子湯方五味子(三兩) 大棗(五十枚擘) 桑根白皮(一升) 本(二兩) 鐘乳(三兩)


款冬花(二兩) 雞蘇(二兩)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七八裡進一服。


忌豬、魚、炙肉、熱面、陳臭等物。(此方甚良)


又療肺氣不足,逆氣胸滿,上迫喉咽,閉塞短氣,連唾相屬,寒從背起,口如含霜雪,語無音聲,劇者唾血腥臭,或歌或哭,乾嘔心煩,耳聞風雨聲,皮毛悴,面白。


紫菀湯方。


紫菀 五味子 生薑(合皮切) 白石英(研,綿裹) 款冬花 桂心 人參(各二兩)


鐘乳(研,綿裹) 麥門冬(去心) 桑根白皮(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擘) 粳米(一合)


上十二味,切,水一斗五升,先煮桑根白皮、粳米取九升,去滓,納諸藥,煎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七八裡久。


忌生蔥、熱面、炙肉。(《深師》、《千金》無紫菀、人參,並出第二卷中)


《深師》療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喉中閉塞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語言失聲,甚者吐血。


補肺湯方。


五味子(三兩) 乾薑(二兩) 款冬花(二兩) 桂心(一尺) 麥門冬(一升去心)


大棗(一百枚擘) 粳米(二合) 桑根白皮(一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先煮棗並桑白皮、粳米五沸,後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蔥。(《千金》同,出第十八卷中)


《集驗》補肺湯 療肺氣不足,咳逆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語無音聲而渴,舌本干燥方。


五味子 白石英(研,綿裹) 鐘乳(同上) 桂心 橘皮 桑根白皮(各三兩) 粳米(二合) 茯苓 竹葉 款冬花 紫菀(各二兩) 大棗(五十枚) 杏仁(五十枚去兩仁、尖、皮)


蘇子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棗、粳米熟,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分三服,日再夜一。


忌大酢、生蔥。(《千金》同,出第四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34:05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十●肺脹上氣方四首(五法


《廣濟》療患肺脹氣急,咳嗽喘粗,眠臥不得,極重,恐氣欲絕。


紫菀湯方。


紫菀(六分) 甘草(八分炙) 檳榔(七枚) 茯苓(八分) 葶藶子(三合炒末,湯成下)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絞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四五裡久進之,以快利為度。


忌生蔥、菜、熱面、海藻、菘菜、大醋、蒜、黏食。(出第二卷中)


仲景《傷寒論》,肺脹者,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以心下有水。


宜服小青龍湯加石膏主之方。


麻黃(三兩去節) 五味子(半升) 石膏(綿裹) 乾薑 芍藥 細辛(各三兩) 


桂心甘草(各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強人一升,瘦人及老小以意減之,日三夜一。


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羊肉、餳等。


又肺脹者,病患喘,目如脫狀,脈浮大也。


肺脹而咳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方。


大棗(十五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薑(三兩) 麻黃(六兩去節)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先煮麻黃三二沸,去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八合,日三。


不知,更作之。


忌海藻、菘菜、羊肉、餳。(並出第十八卷中)


《深師》療咳而上氣,肺脹,其脈浮,心下有水氣。


小青龍東加石膏二兩。設若有實者必躁,其人常倚伏。


小青龍湯方。(用前仲景方)


《千金》療肺脹,咳嗽上氣,咽燥脈浮,心下有水。


麻黃湯方。


麻黃(去節) 芍藥 生薑(五兩) 細辛 桂心(各三兩) 半夏(半升洗) 石膏(四兩)


五味子(半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忌生蔥、羊肉餳、生菜。(《集驗》同,出第十七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34:50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十●肺氣積聚方二首


《救急》療肺氣積聚,心肋下滿,急發即咳逆上氣方。


麻黃(三兩去節) 杏仁(去雙仁、尖、皮) 柴胡 生薑 半夏(洗十遍) 葶藶子(熬,研如脂各四兩) 干棗(十二枚擘) 檳榔(十枚)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去滓,分溫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八九裡久。


七日忌食生冷、豬、魚、羊肉。


此方服一劑訖,將息滿七日,則服後方。


忌羊肉、餳。


又方茯苓 干蘇莖菜 橘皮 麻黃(各三兩) 杏仁(去尖、皮、兩仁者) 柴胡 生薑(各四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八九裡久。


禁酢物、蒜、熱面、豬肉。


五日服一劑。(並出第六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38:34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十●肺癰方九首


《千金》論曰:病咳唾,其脈數,實者屬肺癰,虛者屬肺痿。


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舌上苔滑,此為浮寒,非肺痿也。


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也。


問曰,病者咳逆,師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


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後終吐膿死。


其脈何類?


何以別之?


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唾而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已成則難治。


寸口脈數,趺陽脈緊,寒熱相搏,故振寒而咳。


趺陽脈浮緩,胃氣如經,此為肺癰。


趺陽脈浮緩,少陰微緊,微為血虛,緊為微寒,此為鼠乳,其病屬肺也。


問曰,振寒發熱,寸口脈滑而數,其人飲食起居如故,此為癰腫病,醫反不知,而以傷寒治之,應不愈也。


何以知有膿?


膿之所在,何以別知其處?


師曰,假令在胸中者為肺癰,其脈數,咳唾,設膿未成,其脈自緊數,緊去但數,膿為已成也。(出第十七卷中)


仲景《傷寒論》:咳,胸中滿而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肺癰也。桔梗白散主之方。


桔梗(三分) 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研作脂)


上三味,搗篩。


強人飲服半錢匕,羸人減之。


若病在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利。若利不止者,飲冷水一杯則定。


忌豬肉、蘆筍等。(出第十八卷中)


《集驗》療胸中滿而振寒,脈數,咽燥而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是為肺癰。


桔梗湯方。


桔梗(二兩《千金》古今方云用一兩) 甘草(二兩炙)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朝暮吐膿血則瘥。(張文仲、《千金》、《備急》、《古今錄驗》、《范汪》同,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咳有微熱,煩滿,胸心甲錯,是為肺癰。


黃昏湯方。


黃昏(手掌大一枚即合歡木皮)


上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得一升,分再服。(《范汪》同)


又肺癰喘不得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兼療胸脅脹滿,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方。


葶藶(三熬令色紫)


上一味,搗,令可丸,以水三升,煮擘大棗二十枚,得汁二升,納藥如彈丸一枚,煎取一升,頓服。(《古今錄驗》、《刪繁》、仲景《傷寒論》、《范汪》同,並出第十七卷中)


《備急》療腸癰、肺癰方。


升麻 白蘞 漏蘆 芒硝(各一兩) 黃芩 枳實(炙) 連翹 蛇銜(各三兩) 梔子(二十枚擘) 蒴 根(四兩)


上十味,搗令細,以水三升,漬經半日,以豬脂五升,煎令水竭。


去滓敷之,日三。若交急合水煎。(出第四卷中)


《古今錄驗》療肺癰方。


薏苡仁(一升) 醇苦酒(三升)


上二味,煮取一升,溫令頓服,有膿血當吐。(《范汪》、《經心錄》同)


又療肺癰。


葦莖湯方。


銼葦(一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去尖、皮、兩仁者) 瓜瓣(半升)


上四味,咀,以水一斗,先煮葦令得五升,去滓,悉納諸藥,煮取二升,分再服,當吐如膿。(仲景《傷寒論》云葦葉切二升,《千金》、《范汪》同,《千金》云葦莖二升,先以水二斗煮五升)


又療肺癰,經時不瘥。


桔梗湯方。


桔梗(三升) 白朮(二兩) 當歸(一兩) 地黃(二兩) 甘草(炙) 敗醬 薏苡仁(各二兩) 桑白皮(一升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大豆四升,取七升汁,去豆,納清酒三升,合諸藥煮之,取三升,去滓,服六合,日三夜再。


忌豬肉、蕪荑、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等。


又療肺癰。


生地黃汁湯方。


生地黃汁(一升) 當歸 甘草(炙) 白石英(綿裹) 人參(各一兩) 附子(二分炮) 白小豆(三十顆) 白雞一頭(男用雌,女用雄,療如食法,一作雉)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雞,取七升汁,去滓,納地黃汁諸藥等,煮取三升,去滓,分服六合,日三夜二。


忌蕪荑、海藻、菘菜、冷水、豬肉等。(並出第二十一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39:38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十●大腸論二首


《千金》論曰:大腸腑者,主肺也,鼻柱中央以為候也。


肺所以合氣於大腸者,大腸為行道傳瀉之腑也,號監倉掾,重二斤十二兩,長一丈二尺,廣六寸,臍右回疊積還反十二曲,貯水穀一斗二升,主十二時,定血脈和利精神。


又曰,肺前受病,移於大腸,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則遺失便利。肺應皮,皮濃即大腸濃,皮薄即大腸薄,皮緩腹裹大者,大腸緩而長,皮急者,大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刪繁》同)


又扁鵲云:大腸絕不療,何以知之?


泄痢無度,痢絕則死。


實即腸熱,熱則脹滿不通,口為生瘡,食下入腸,則腸實而胃虛,下胃則胃實而腸虛。


所以實而不滿,乍實乍虛,乍來乍去,虛則傷寒,寒則腸中雷鳴,泄青白之痢,而發於氣水,根在大腸。


大腸有寒,溏有熱,便腸垢。大腸有宿食,寒栗發熱,有時如瘧狀。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腸中雷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也,大腸脹鳴而痛,腸寒即泄食不化。(出第十八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40:36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十●大腸熱實方三首


《千金》:凡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實者,手陽明經也。


病苦腸滿,善喘咳,面赤身熱,喉咽中如核狀,名曰大腸實熱也。


又療大腸實熱,腹脹不通,口為生瘡。


生薑泄腸湯方。


生薑 橘皮 青竹茹 白朮 黃芩 梔子(各三兩) 桂心(一兩) 生地黃(十兩) 茯苓上十一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忌生蔥、蕪荑、海藻、菘菜、醋物、桃、李、雀肉等。(出第十八卷中)


《刪繁》療肺脈厥逆大於寸口,主大腸熱咳上氣,喘鳴心煩。


麻黃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 芍藥 生薑 半夏(洗十遍) 細辛 五味子(各三兩) 桂心(二兩)


石膏(八兩)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黃七八沸,去沫,次下諸藥,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忌羊肉、餳、生蔥、生菜等。


又療大腸熱甚,脅滿掌中熱。


淡竹葉飲,泄熱氣方。


淡竹葉(切三升) 橘皮(三兩) 干蘇葉(三兩) 白朮(四兩) 甘草(一兩炙) 蔥白(切一升) 桂心(一兩) 石膏(六兩碎) 杏仁(六十枚去皮、尖,熬)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取一斗,去滓,澄清,取九升,下諸藥,煮取三升,絞去滓,分三服。


若須利下,納芒硝三兩。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並出第二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6 17:41:24 | 只看該作者

外臺秘要卷第十●大腸虛寒方三首


《千金》:凡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虛者,手陽明經也。


病苦胸中喘,腸鳴,虛渴唇干,目急善驚,泄白,名曰大腸虛寒也。


又療大腸虛寒,痢下青白,腸中雷鳴相逐。


黃連補湯方。


黃連(四兩) 茯苓(四兩) 芎 (三兩) 醋石榴皮(四枚) 地榆(五兩) 伏龍肝(如雞子大一枚)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二升五合,去滓,下伏龍肝屑攪調,分三服。


忌豬肉、冷水、大醋。(出第十八卷中)


《刪繁》療大腸虛寒,欠咳氣短,少腹中痛。


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七分) 桂心 五味子(各六分) 乾薑 芎 甘草(炙各五分) 附子(四分炮) 桔梗(四分) 蘇子(五合熬) 蜀椒(一升) 百部汁(七合) 白蜜(一升) 干棗(五十枚去皮) 薑汁(一升)


上十四味,細搗為末,將薑、蜜汁和,微火上煎,取為丸如梧子。


每服溫酒下三十丸,加至四十丸,日再。


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出第二卷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5:26 , Processed in 0.5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