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 Computer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電腦亦稱電子計算機,是依照一組存在於內部的指令去處理資料的一種機器。
電腦與其相接的所有設備統稱為硬體。
告訴它做什麼的指令統稱為軟體。
一組執行某一工作的指令稱為程式或軟體程式。
(一)電腦做什麼?
程式中的指令指揮電腦做輸入、儲存、處理和輸出。
1.輸入/輸出:電腦能從與其連接之週邊設備選擇性地檢索其記憶體中的資料。
電腦在內部處理完資料之後,能從它的記憶體中送出一分結果到週邊設備。
2.儲存:電腦能將資料輸出到磁碟或磁帶上並永久地儲存起來,在需要時將之檢索出來。
3.處理:一旦資料儲存在電腦記憶體中,電腦經由計算(如加、減、乘、除等)、比較和複製等方法處理它。
(二)儲存的程式觀念依據儲存的程式觀念,電腦能叫進它的指令,並且依照它們的指示去工作。
在任何資料被處理之前,指令從磁碟、磁帶或其他來源被複製到記憶體中。
處理機被指示去取得程式中的第一個指令並且開始執行。
電腦將指令從記憶體中複製到控制單元,並且與其已建立的指令比對。
假如這指令是有效的,處理機就去執行;
若是無效的,電腦就停止執行。
處理機依序執行指令,直到它發現一個"GOTO"(去做)的指令為止。
這個指令告訴它到程式中其他地方去執行新指令。
每有新的資料進入時,處理機就依照程式的邏輯次序去處理。
(三)電腦的演變第1代電腦從1951年UNIVACI的產生開始。
真空管是其主要零件,記憶體是用薄的液體水銀管和磁鼓做成的。
第2代電腦出現於1950年代後期,電晶體代替了真空管,並且利用磁心線做記憶體,例如IBM1401和Honeywell800。
電腦體積縮小了許多,而且穩定性改善了不少。
第3代電腦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利用積體電路做成處理機,例如IBM360和CDC6400。
第3代推出了作業系統和資料庫管理系統,並且線上系統也蓬勃發展出來。
第4代電腦從1970年代中期到後期,電腦都是由晶片做成的。
它產生了微處理機,而發展為個人電腦。
第4代包含了將大型電腦和小型電腦整合於分散式處理/辦公室自動化環境中。
第5代電腦在1990年代早期成熟。
大型積體電路和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的應用,使主機能放在每個人的桌上。
聲音辨識、自然語言和外國語言翻譯、光纖、光碟等技術,將是第5代電腦的特殊功能。
在本世紀末,預期電腦能與我們做某些智慧性的交談。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