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依於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 16:1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依於仁

 

論語述而篇:「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張其昀作孔學今義,以此章最為重要,可稱為孔子講學的四大綱領。

 

張氏特專節闡述「志於道」等四語之義,其「依於仁」一節云:「孔子論仁,自有承襲前人之部分,但孔子以前,仁乃諸多德行中之一目,而孔子提高仁之地位,使其成為統攝諸德之總名,並更新其意義與內容,作為完成人格之總目標。

 

可以說,仁是孔子所發明,所獨創的。

 

仁是孔子學說中的核心觀念,孔子提倡仁,把仁看作其他一切德行之根本,或培養其他一切德行之起點。

 

論語論仁者,凡五十有九節,仁字之見於論語者凡百一十字。

 

所應注意者,仁為德行踐履之事,而非文字語言之事。

 

仁的觀念,可以說是形成中國國民性最大的唯一因素。

 

仁為德行之首。

 

孔子言仁,幾無所不包,凡宇宙政教有關之種種,皆可入其範疇。

 

離仁則一切行事均失其依據,『依於仁』之用意,即在於是。

 

中華文化以倫理為中心,所謂倫理,總括的說,不外乎仁。

 

仁有三個方面:對天、對己、對人。

 

對天的仁,就是事天與順天,就像孔子對魯哀公說:『仁者,事天如事親。

 

』(禮記哀公問)易經說:『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革卦彖傳)對己的仁,就是忠,忠於人之所以為人的天性,這是修己的工夫,也就是孟子所謂:『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盡心上)至於對人之仁,在消極方面,當然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衛靈公)積極方面則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對人的仁,就是恕,恕也就是大學裏所謂的『絜矩之道』,和這裏所謂的『仁之方』。

 

孔子學說尊重人格,提高人的地位。

 

仁與生命相終始,人生的整個歷程,生生不息,永無輟止之時。

 

孔子倡導仁的觀念,實為人類思想最偉大的創造之一,不僅值得中國人珍視,而且應成為全人類共同精神遺產的一部分。」

 

張氏在文中並提到儒家言仁,雖與墨家不同,但其終極理想,卻同為一種完滿世界。

 

墨家主張兼愛,其全部精神在於達成「兼相愛」之社會理想。

 

儒家之仁則以吾身為中心,然後由親而疏,由近及遠,如孟子所說:「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

 

(盡心下)而其最終理想,則在希望人人能擴大其仁愛之心,以至於極致之境,完成所謂「大同之治」。

 

(高懷民)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7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3:19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