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1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維新運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6 08:3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維新運動

 

維新運動是除舊布新,其目的是國家富強。

 

維新意念是在國家屢敗屢挫之後產生,吸收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術,逐漸才有實際的行動。

 

清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中英鴉片戰爭為英擊敗,以後對外戰爭屢遭挫敗,與列強訂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先以為外國之強,在於「船堅砲利、器械精敏」,乃有自強運動,購買洋槍、洋砲、鐵船、訓練洋槍手等,以為必能抵禦外人,結果無效。

 

甲午戰爭更是一敗塗地,有識之士,始知政治不修、教育不興,仍無法禦侮,於是倡言維新效法日本。

 

戊戌政變失敗,又有八國聯軍的入侵,幾把國家前途斷送,遂又有君憲運動,仍難使國運起死回生。

 

國父孫中山先生以先知先覺領導革命,建立民國。

 

這段清末的歷史,實在就是進行數十年的維新運動史。

 

第一期:清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設立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開始,隨後即派遣留學生分赴歐、美各國留學和學習專門技術或軍事,成立同文館、外國語文館、天文算學館,聘請外人教習,學習外國語。

 

曾國藩、李鴻章、薜福成等大臣條陳自強維新。

 

聘用客卿,對外發展文化交流。

 

開放中外電報,預備出使人才,設立武備學堂。

 

製造或購買洋船,籌設機器廠,設輪船操練局、招商輪船局,學製西洋槍砲,購買外國機器。

 

譯西書,刊刻新審,發行報紙等。

 

第二期: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至二十年(一八九四)甲午之戰,有天津時報、萬國公報、上海新聞報的發行;

 

江南水師學堂、天津西學堂的設立;

 

也有康有為上封奏、孫中山先生上書李鴻章及張之洞論西學之實用等。

 

第三期:光緒甲午對日戰爭,清廷慘敗,慈禧引咎,歸政光緒帝。

 

光緒決定維新,截至戊戌之間,推行的重要項目,在教育方面有:設天津中西學堂、江南儲才學堂、京師大學、南洋公學、通藝學堂、育才館、時務學堂、崇實書院,改書院為學校,廢八股,改試策論。

 

定留學章程、譯書局章程,選送留學生赴日留學,催辦各省學堂、中小學、醫學堂。

 

在出版方面,有強學報、時務報、知新報、湘學新報、國聞報的刊行。

 

企業方面,有蠶桑局、銀行、紗廠、郵政的設立及鐵路公司的籌設與修築鐵道等。

 

在政治上,則光緒帝主變法,康有為上書變法主張,召見康有為,破格用人,請定國事,推行變法維新運動。

 

結果產生新舊衝突,不幸遭到守舊勢力的阻撓及腐敗分子的因循,康有為亦不得人緣,維新分子被殺戮,囚禁、放逐,清除殆盡。

 

但已經開始的新政,如建工廠、修鐵路、辦郵政、開學堂、譯洋書、出洋遊學等,並未因此次挫折而停頓。

 

第四期:慈禧發動拳匪排外,引起八國聯軍陷北京,中國蒙受空前災殃與恥辱,她對維新已不再堅決反對,採消極與容忍態度。

 

維新之事仍在各行各方面恢復,且有發展新項日。

 

講求體用之學,設學務大臣、學校司,辦北洋大學、山西大學、南開學校、清華學堂,興女學,再派留學生出洋遊學,廢科舉。

 

出使大臣再奏請變法,再詔變法,請立憲。

 

宣示預備立憲,試辦自治,設資政院、諮議局、各省資政院,籌議國會與內閣等。

 

由於朝廷尚存敷衍,缺少誠意,及慈禧與光緒帝同時死亡,政治中心喪失。

 

若維新運動成功如同日本,則仍可保持君憲,既然不成功,原先擁護維新運動人士,不得不轉為效力於革命,期望革命成功,達到國家富強的目的。

 

(辜瑞蘭)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61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6 21:38 , Processed in 0.2656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