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8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佛教儀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4 22:0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文●佛教儀式

 

佛教所舉行的宗教儀式活動。

 

佛教認為人人皆有佛性,心佛眾生皆是一體,但眾生的身(行為)、口(言語)、意(思想)常常造惡,污染清淨的佛性,以致招感苦果業報。

 

儀式的目的在表達對佛菩薩、祖師、尊者的恭敬,禮佛也在禮拜自己內在的佛性,觀想遍虛空界的佛法。

 

儀式除反觀自省、斷惡長善外,也重培養慈悲利他的精神,兼顧超度幽冥界的亡魂。

 

佛教儀式是以集體共修的力量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解消災厄業障,提升修行的境界。

 

儀式主要有四方面的功能意義,一是禮拜讚誦諸佛的功德並發願效行,二是懺悔自己的過錯業障,三是受持戒律防非止惡,四是求解脫六道輪迴之苦。

 

大部分儀式都兼具這四種意義,拜佛念佛的同時,也淨化身心,以正念善業修習菩薩行,度有情眾生遠離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

 

今日臺灣常見的佛教儀式最遠可溯自佛陀時代,如懺悔的禮儀、課誦、助念等。

 

中國佛教儀式所遵循的儀軌和經咒念持,多上溯自南北朝時代,根據印度大乘經典,創制種種內容形式,歷代佛教各宗派又依所持的經典,再加增刪修訂。

 

佛教儀式有屬於僧團內部的儀制,如「布薩」,即定期宣講、誦念戒條,使僧尼牢記戒律,如犯戒須公開懺悔,也許因戒律漸形寬鬆,現代寺院已不再舉行這項修行活動;

 

流傳至今的是戒律傳授儀式,即正式獲僧人身分的三壇大戒。

 

社會大眾較熟悉的佛教儀式是出家、在家眾共同參與的法會,如浴佛法會、朝山法會、水陸法會、超薦法會、拜懺法會、佛七法會、放生法會等,各法會可能兼有其他法會的功能,如水陸法會兼容超薦、拜懺法會,朝山法會也有懺悔罪障的意涵。

 

「悔過」可說是所有佛教儀式的精神重點,從念佛禮拜中折服驕慢,發願改過學佛,這也是「出凡入聖」的重要轉折,儀式可以深化這樣的信心願力。

 

由於佛教有業報觀念,法會提供佛教徒反省,淨化心靈的機會。

 

有些法會如打佛七、禪七,讓人們暫時拋開世俗雜務,七天中密集修行,可能很快體驗到清淨的解脫感,這也是修行的方便法門。

 

佛教也有參加法會可消業障、得功德的說法,有些人參加法會便出於此動機。

 

法會由法師帶領進行,並做佛法開示,儀式進行需供奉佛像,法器和花果供品齊全,讚誦前燃香,所念的咒語祈請十方諸佛、護法神的庇佑,空間上充滿神聖的象徵和氛圍,求感通神佛的法力威德,儀式不只為生者,也祝禱亡者離苦得樂,如布施飲食給孤魂餓鬼。

 

佛教對生死大事也十分看重,從傳統延續隆重的送終和喪葬禮儀。

 

現代臺灣佛教道場中,法會的舉辦十分常見,一方面是因應現代人的精神需求,參與者也未必限於佛教徒,另一方面也為寺院經營之需,如廣結善緣弘法、廣招信徒,也因信徒供養而增加生計收入;

 

如佛誕節浴佛法會、水陸法會、齋僧(供僧)法會的盛行可見一斑。

 

訴求也有通俗化的傾向,如消災祈福,為往生的親人超薦,反映傳統文化中的孝親和家庭倫理。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918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3:27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