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3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層下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4-16 17:16: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地層下陷

 

「地層下陷」係土地表地層在一定時間內緩慢沈降的地質現象,由於不易察覺且不致直接危及生命安全或急劇破壞結構物,容易被輕忽,故被稱為「沈默的危機」。

 

地層下陷的主要原因,可分為自然因素及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一、地殼構造運動:例如蘭陽平原位於沖繩海槽的西端,由於沖繩海槽的持續張裂,兩萬年以來平原處於沈降狀態。

 

二、火山、地震所引起的陷落:例如地震易造成土壤液化現象,地表隨之沈降。

 

三、岩溶作用:流水(含地下水)對易溶地下岩層進行溶解、淋溶等現象,而使地表沈降坍塌。

 

地層下陷的人為因素,則包括:一、地下水超抽:使地下含水層的沈積物壓密而沈陷。

 

二、採礦(煤、石油或天然氣等):使地下地層產生空隙而沈降。

 

三、地面承載物過重:房屋及高架公路的重量,均可使地層壓密沈降。

 

地層下陷主要發生於沖積平原、盆地或海岸平原等地質軟弱區。

 

雖然沈積物自然的壓密現象也會引起地層下陷,但主要是人為過量抽取地下水而引起。

 

根據2007年水利署統計,臺灣地區由於大量抽取地下水,地層持續下陷所影響的面積高達700平方公里左右,佔平原面積的十分之一。

 

主要下陷地區為大肚溪以南沿海平原、蘭陽平原沿海及臺北盆地等,累積最大量為屏東縣佳冬鄉,已超過三公尺。

 

理論上,地層一旦下陷就難以復原,造成無法彌補的環境災害包括:破壞地下水含水層機能,容量下降;

 

危害橋梁、道路、高速鐵路、堤防及建築物的安全及地下埋設管路的安全;

 

海水入侵、地下水及土壤鹽化。

 

因此,首要的措施為管制地下水抽取,開發替代水源,人工涵養地下水等防治對策。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635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3:21 , Processed in 0.14745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