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士諤醫話】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2:07 | 只看該作者

小青龍湯煎法


八味藥,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去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


假使麻黃與諸藥同煎,就不對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4:00 | 只看該作者

麻黃附子細辛湯


與麻黃附子甘草湯,兩方同用麻黃,而煎法偏是大大不同。


麻黃附子細辛湯,是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


麻黃附子甘草湯,雖也先煮麻黃,卻只一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休言諸藥同煎,就使你知道麻黃先煮,諸藥後納,兩方同一個法子,還是不對,須要辨出一方煎到水減三升,一方卻只煮一二沸,有少煎多煎之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4:11 | 只看該作者

葛根湯的煎法


是七味藥,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去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


倘使同煎就不對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4:22 | 只看該作者

葛根黃芩黃連湯


是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


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渣。


倘使同煎就不對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4:32 | 只看該作者

小柴胡湯的煎法


偏又比眾不同,是以藥七味,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


倘使你不是去渣再煎,還是不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4:41 | 只看該作者

柴胡桂枝湯的煎法


偏是九味藥,七升水同煮,取三升,去渣,就是與普通湯藥一般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4:50 | 只看該作者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偏是以十二味藥,八升水,煮取四升,然後納大黃,更煮一二沸,去渣,溫服,又是一個法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4:59 | 只看該作者

柴胡桂枝乾薑湯


偏又是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偏又與大、小二柴胡湯同法了。


柴胡加芒硝湯,偏又是以藥八味,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納芒硝,再煮微沸了,說它是一定的,偏又不一定,說它不是一定罷,偏又是一定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5:09 | 只看該作者

梔子豉湯煎法


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然後納豉再煮,取升半,並且豉這一味藥,是要綿裹的。


那梔子甘草豉湯,是先煮梔子甘草。


梔子生薑豉湯,是先煮梔子生薑,那豉總是後入的。


只有梔子乾薑湯,梔子厚朴枳實湯,梔子柏皮湯,是與普通煎藥法一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5:18 | 只看該作者

最奇怪不過的煎法


是枳實梔子豉湯,是先用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納枳實梔子,煮取三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渣分溫再服。


那清漿水就是淘米的泔水,久貯味酸為佳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5:29 | 只看該作者

大承氣湯的煎法


又與他方不同,藥只四味,卻分作三回工作,以水一斗,先煮厚朴、枳實,取五升,去渣,然後納入大黃,取二升去渣,加入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


倘使枳、朴、大黃同煎,就是小承氣湯,不是大承氣湯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5:37 | 只看該作者

調胃承氣湯煎法


是以水三升,先煮大黃、甘草,取一升,去渣,納芒硝。


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與大、小二承氣湯又不同了。


桃核承氣湯的煎法。


也與調胃承氣湯差不多。


抵當丸雖是丸藥,也是煎服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5:46 | 只看該作者

十棗湯的煎法


只煮棗子一味,其餘三藥,是搗作藥散用棗子湯調服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5:56 | 只看該作者

大陷胸湯煎法


也要分做三回工作,通只三味藥,卻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煮一二沸,再納甘遂末,溫服一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6:05 | 只看該作者

小陷胸湯


是先以瓜萎一枚,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再納黃連、半夏,煮成二升,去渣,分溫做三服。


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的煎法,也同小柴胡湯一個樣子,是把藥煎好了,去渣再煎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6:14 | 只看該作者

大黃黃連瀉心湯


是把藥用麻沸湯漬之,須臾絞去渣,分溫再服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6:24 | 只看該作者

附子瀉心湯


卻是大黃、黃連、黃芩用麻沸湯漬之,絞去渣,附子煎成汁,和勻。


分溫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6:35 | 只看該作者

竹葉石膏湯的煎法


與白虎湯不同,白虎之粳米,是與諸藥同煎的,竹葉石膏湯的粳米,卻把藥煮好,去渣後,加入米的。


桂枝人參湯的桂枝,是要後入的。


茵陳蒿湯的茵陳,是要先煎的。


其餘如凡用阿膠,總是煎好藥,去渣,納膠烊消。


凡用麻黃,總是先煎去沫。


你看煎藥這一件事,古人這麼的鄭重,可以隨隨便便付託任何一個人干的麼。


總之,麻黃、葛根,皆須先煎去沫;


柴胡瀉心。


皆須去滓重煎;


梔豉湯則梔須先煎,豉須後入;


大承氣則枳實、厚朴,既須先煎,又須去滓納大黃煎,去黃納硝微沸。


先後次序,絲毫不能通融,依此法則效,不依此法即不效,然而現在的人,知此法者,能有幾人。


至於芳香之藥後入,金石之藥先煎,黏膩之品,有毛之物,皆須包煎,此則用意甚淺,今之人無不知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6:45 | 只看該作者

士諤醫話(一)


論痢疾痢疾這個病,已經關及臟氣,大凡一切病,關及腑氣者輕,關及臟氣者重,就為在腑多實,在臟多虛,虛則宜補,實則宜攻。


從前岐伯斷定,腸澼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


腸澼下白沫,脈沉則生,脈浮則死。


腸澼下膿,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即使身不熱,脈不懸絕,也要滑大才是生脈,懸澀依然是死脈。


腎移熱於脾,傳為虛腸澼,此症死不可治。


腎脈小搏沉為腸澼下血,血溫身熱者死。


心肝澼亦下血,二臟同病者可治,其脈小沉澀為腸澼,其身熱者死。


黃帝、岐伯這兩位,是我們中醫的老祖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為萬世法的,他把痢疾瞧得這麼鄭重。


腸澼下血,就是紅痢;


腸澼白沫,就是白痢;


腸澼下膿。


就是五色痢,可知痢之生死,脈是最要緊的一件事。


張仲景是醫中之聖,斷定五臟氣絕於內者,痢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又言下痢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又言下痢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又言下痢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令自愈。


又言下痢詠數有微熱,汗出,令自愈,設脈緊為未解。


又言下痢脈數而渴者,令自愈,設不瘥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又言下痢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26:55 | 只看該作者

士諤醫話(一)


前代醫聖岐伯,是黃帝時人,後代醫聖仲景,是漢靈帝的人,先聖後聖,相去有二千五百年,怎麼岐伯斷為死症的,到了仲景手裡,倒有辦法,敢是仲景的本領,強過岐伯麼?


原來醫學的進步,愈後愈昌明,這痢疾的發源地,是在五臟的臟氣;


痢疾的所在地。


是在大腸的部位,腸為六腑之一,五臟宜補,六腑宜通。


岐伯時代治病大半仗的是針灸,《內經》上湯藥方子,只有十二首。


病在腸,治宜湯藥。


岐伯有病無方,如何不要窘急,猶之現代的西醫,對於痢疾,只能知道它有痢菌,而不能辨出痢菌之屬熱屬寒,是虛是實,與某一臟有關,某一腑相連,粗疏簡陋,只一通腸一法治之,自然利弊毫無把握了。


仲景而後,巢元方論病最詳,其論痢疾曰:


「痢而赤白者,是熱乘於血,血滲於腸內則赤也;


冷氣入腸,搏腸間津液凝滯,則白也;


冷熱相交,故赤白相雜,重者狀如膿涕而血雜之,輕者白膿上有赤脈,薄血狀如魚脂腦,世謂魚腦痢也。


又言血痢者,熱毒折於血,入大腸故也。


又言休息痢者,胃脘有停飲,因痢積久,或冷氣或熱氣乘之,氣動於飲,則飲動而腸虛受之,故為痢也。


又言痢如膏,由臟腑虛冷氣入於大腸成痢,冷氣積,腸又虛,滑脂凝如膏也。


蠱蛀痢,毒氣侵於臟腑,如病蠱蛀之象,痢血雜膿瘀黑有片如雞肝與血俱下是也。


又言雜痢謂痢色無定,或水穀或膿血。


或青或黃或赤或白,變雜無常,或雜色相兼而痢也。


挾熱則黃赤,熱甚則變膿血也。


冷則白。


冷甚則青黑,皆由飲食不節,冷熱不調,胃氣虛而故變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6 21:2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