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素問靈樞類纂約注】

 關閉 [複製鏈接]
16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0:55:06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其本。(必先明於陰陽。


凡人之臟腑氣血。氣之風寒暑濕。病之表裡上下。脈之遲數浮沉。藥之溫平寒熱。皆不外陰陽二義。)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臟。(天元紀大論曰。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臟。新校正云。乾陽也。


位戌亥。九月十月。萬物之所收殺也。


孰謂無陽殺之理哉。


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陰陽之理。極則變生。即大易老變而少不變之義。)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音真。)

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陰陽相反。清濁易位。則為逆。順則為從矣。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天地相交。云行雨施。而後能化生萬物。以人言之。


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是地氣上為云也。


肺行下降之令。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是天氣下為雨也。


六微旨大論云。升而已降。降者謂天。是云出天氣也。


降已而升。升者謂地。是雨出地氣也。


此皆上下相輸應也。


故互言之。


故清陽出上竅。(耳目口鼻。)

濁陰出下竅。(前後二陰。)

清陽發腠理。(陽主外。)

濁陰走五臟。(陰主內。)

清陽實四肢。(四肢為諸陽之本。)

濁陰歸六腑。(傳化五穀。)

水為陰。火為陽。(人身之水火。)

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王注。形食味。故味歸形。氣生形。故形歸氣。精食氣。故氣歸精。化生精。故精歸化。)

精食氣。形食味。(氣和精生。味和形長。)

化生精。氣生形。(神能生精。氣能生形。)

味傷形。氣傷精。(味太過。則偏勝。故傷形。氣有餘。便是火。故傷精。)

精化為氣。氣傷於味。(食傷則氣怠。)

陰味出下竅。(便溺。)

陽氣出上竅。(精神。)

味濃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濃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濃則泄。(純陰下降。故能瀉火。)薄則通。(薄但通利。不至大泄。)

氣薄則發泄。(能發汗升散。)

濃則發熱。(氣濃純陽。能補陽。)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已必衰。少已則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火。即氣也。


火壯則能耗散元氣。故曰壯火食氣。少火則能生長元氣。故曰氣食少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0:55:49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蓋人身賴此火以有生。亦因此火而致病。但可使之和平。而不可使之亢盛。以亢則必致害耳。馬注乃以此段解作藥味。反訾王注為不明。引東垣用藥法象以實之。


而曰用氣味太濃之藥。壯火之品。則吾人之氣。不能當之。


而反衰矣。


是桂附永無可用之期也。


有是理乎。


叛經背道。貽誤後學。不可不辨也。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此處加氣味二字別之。


則上文專言氣而不言味可知矣。


安得以壯火屬之藥味乎。


辛散甘緩。故發散為陽。酸收苦泄。故涌泄為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物極則反。)

寒傷形。(寒由形感。)

熱傷氣。(熱則氣泄。亦猶壯火食氣之義。)

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


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


風勝則動。(眩運搐搦。熱勝則腫。(癰瘍痤。)

燥勝則干。(津液枯涸。皮膚皴揭。)

寒勝則浮。(寒變為熱。神氣乃浮。)

濕勝則濡瀉。(土不能防水。而水反侮土。)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外感五邪。水寒。火暑。金燥。土濕。木風。)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內傷五邪。心喜。肝怒。肺悲。脾憂。腎恐。)

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厥氣上行。滿脈去形。(逆氣上行。能滿溢於經絡。而令神氣離形。)

喜怒不節。(內傷。)寒暑過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0:56:34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外感。)

生乃不固。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陰症反似陽。陽症反似陰。)

故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寒毒最為殺厲。伏藏肉裹。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熱病。)

春傷於風。夏生飧泄。(風木克土。)

夏傷於暑。秋必瘧。(暑熱伏藏。復感秋風。必為寒熱之瘧。)

秋傷於濕。冬生咳嗽。(王注。秋濕既多。冬水復旺。寒濕相搏。故嗽。喻嘉言改作秋傷於燥。多事。)

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


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


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資始成能。)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


(為陽營守。)陽在外。陰之使也。


(為陰捍衛。)

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腠理不開。而氣並於鼻。故喘粗。)

為之俯仰。(不安之貌。)

汗不出。(陽勝而腠理閉。故無汗。)

而熱。齒干(陽明熱盛。)

以煩冤。腹滿死。(熱脹。內外合邪。故死。)

能(作耐。)

冬不能夏。(夏為火令。冬尚可耐。)

陰勝則身寒汗出。(陰勝多汗。陽虛不能衛外。)

身常清。(冷。)

數栗而寒。寒則厥。(四肢逆冷。)

厥則腹滿死。(寒脹。)

能夏不能冬。(冬為水令。)

(陰陽應象大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0:57:11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陰陽異位。更實更虛。更逆更從。或從內。或從外。所從不同。故病異名也。


陽者天氣也。


主外。陰者地氣也。


主內。(陰陽異位。)

故陽道實。陰道虛。(更實更虛。吳鶴皋加陰道實。陽道虛句。)

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


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


(外感陽受。內傷陰受。所謂從內從外。)

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臟。(腑屬。陽臟屬陰。)

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


入五臟則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便血下痢。)

故喉主天氣。咽主地氣。(肺系屬喉。司呼吸。受氣於鼻。胃系屬咽。納水穀。受氣於口。)

故陽受風氣。(風為陽邪。)

陰受濕氣。(濕為陰邪。)

故陰氣從足上行至頭。而下行從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行至頭。而下行至足。(靈樞曰。手三陰從臟走手。手三陽從手走頭。足三陽從頭走足。足三陰從足走腹。所謂更逆更從也。


故曰。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陰病者下行極而上。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


(風為天氣。極則下行。)

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濕為地氣。極則上行。)

(太陰陽明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0:57:52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陽虛則外寒。陽受氣於上焦。以溫皮膚分肉之間。今寒氣在外。則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則寒氣獨留於外。故寒栗。(陽虛之人。無以衛外。雖不感邪。亦必畏寒。)

陰虛生內熱。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形勞氣虛食少。此內傷之症。)

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虛而生熱。)

熱氣熏胸中。故內熱。(陰虛之人。水不能制火。則內熱自生。)

陽盛生外熱。上焦不通利。則皮膚致密。腠理閉塞。玄府。(汗孔也。


不通。衛氣不得泄越。故外熱。(此即今人外感傷寒之症。)

陰盛生內寒。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不瀉。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則血凝泣。(澀。)

凝則脈不通。其脈盛大以澀。故中寒。(昂按。陰盛中寒血澀之人。何以反得盛大之脈。)

(調經論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0:59:09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人之有陽。猶天有日。)

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因於寒。欲


如運樞。


如樞運動。則寒氣散。)起居


如驚。神氣乃浮。(經曰。寒勝則浮。蓋寒變為熱。令人起居驚擾。而神氣浮越。)

因於暑汗。(暑多挾濕挾虛。故多汗。)

煩則喘喝。靜則多言。(暑先入心。而熱熏肺。故煩喘多言。)

體若燔炭。汗出而散。(暑症無甚熱。不宜汗。若熱


如燔炭。必汗以散之。


因於濕。首


如裹。(頭目昏重。


如物裹之。


濕熱不攘。大筋(音軟。)

短。小筋弛長。。短為拘。弛長為痿。(筋受熱則縮而短。故拘急。受濕則弛而長。故痿。)

因於氣為腫。(氣傷形而為腫。)

四維相代。陽氣乃壞。(王注。筋骨血肉。更代而壞。馬注。四維。四肢也。


按至真要大論。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謹按四維斥候皆歸。則四維乃四時也。


二句總結上文四段。言感此邪者。更歷寒暑之代謝。則陽氣盡壞矣。


非單指因氣而言也。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氣張於外。精絕於中。)辟積於夏。


如衣襞積。)

使人煎厥。(煎煩厥逆。)

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精絕所致。)

潰潰乎若壞都。乎不可止。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常行之經氣阻絕。不周於形體。)

而血菀。(郁同。)

於上。使人薄厥。(有升無降而厥逆。)

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縱緩不能為容止。)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沮。止也。


偏。不遍也。


陽氣不能周於一身。無汗之處。必有半身不遂之患。)

汗出見濕。乃生痤。(痤,癤也。


風癮也。


高(膏同。)粱之變。足(能也。


生大丁。受


如持虛。(王注。


如持虛器。以受邪毒。吳注。初起之時。不覺其重。)

勞汗當風。寒薄為。(粉刺。)

郁乃痤。(久則為痤。)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


乃生大僂。(身形拘急俯僂。吳注。此陽氣受傷。不能養筋也。


陷脈為。(漏也。


音閭。亦音漏。寒氣陷入血中。而生瘍漏。)

留連肉腠。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寒氣留連於肉腠之間。由俞穴傳化。而薄於臟腑。則為恐畏驚駭。此陽氣被傷。不能養神也。


營氣不從。(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0:59:50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逆於肉理。乃生癰腫。(營血逆於肉之條理。熱聚為癰。)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汗未止。而為風暑之氣所爍。閉於穴俞。則發為風瘧。故下文接言風。)

故風者百病之始也。


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莫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衛氣晝行於陽二十五度。)

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氣門。謂玄府。即汗孔。)

是故暮而收拒。(陽氣藏宜收斂。)

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旦中暮。)

形乃困薄。風客淫氣。(風之客邪。淫亂於氣。)

精乃亡。邪傷肝也。


(風氣通於肝。風能生熱。故傷精。)

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為痔。(風木剋制脾土。而為腸風血痔之症。)

因而大飲。則氣逆。(飲多則肺布葉舉。故氣逆。)

因而強力。(用力過度。或入房太甚。)

腎氣乃傷。高骨乃壞。(腰間命門穴上。有骨高起。)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


是謂聖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無陽則陰無以生。)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生氣通天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00:41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五氣所病。心為噫。(噯同。脈解篇云。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也。


肺為咳。(肺屬金。邪中之則有聲。)

肝為語。(肝屬木。木欲舒。故為語。)

脾為吞。(坤土翕受。為吞。)

腎為欠為嚏。(陰陽相引。故呵欠。人之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而為嚏。蓋腎絡上通於肺也。


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噦。氣牾也。


俗作呃忒。寒盛氣逆故噦。腎志為恐。土下克水。故恐。)

大腸小腸為泄。(二經虛則泄利。)

下焦溢為水。(不能蓄泄。溢而為水。)

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熱實則癃閉。虛寒則遺溺。)

膽為怒。(剛決善怒。)

是謂五病。五精所並。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是謂五並。虛而相並者也。


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骨屬少陰。)

陽病發於血。(陽動陰靜。陽乘陰。而發於血。)

陰病發於肉。(肉屬太陰。)

陽病發於冬。(陽不能敵陰。)

陰病發於夏。(陰不能勝陽。)

是謂五發。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火盛狂癲。)

邪入於陰則痹。(痹者。閉也。


搏陽則為巔疾。(頭為六陽之會。邪搏陽分。則為巔頂之疾。)

搏陰則為喑。(三陰脈連舌循喉。邪搏之則不能言搏。靈樞俱作轉。)

陽入之陰則靜。(陽邪傳入陰分則靜。)

陰出之陽則怒。(陰邪傳出陽分。則怒。)

是謂五亂。五勞所傷。久視傷血。(目得血而能視。)

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宣明五氣篇)(靈樞九針論並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00:59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春善病鼽衄。(春氣在頭。鼻水曰鼽。鼻血曰衄。)

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金匱真言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01:55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神有餘則笑不休。(心藏神。心在聲為笑。在志為喜。)

神不足則悲。氣有餘則喘咳上氣。(肺藏氣。)

不足則息利少氣。(靈樞本神篇。作鼻息不利少氣。)

血有餘則怒。(肝藏血。在志為怒。)

不足則恐。形有餘則腹脹。(脾藏形。)

涇溲不利。(土克水。)

不足則四肢不用。(脾主四肢。虛則四肢不隨人用。)

志有餘則腹脹飧泄。(腎藏志。為胃之關。故或脹或瀉。)不足則厥。(厥論。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帝曰。余已聞虛實之形。不知其何以生。曰。氣血以並。陰陽相傾。(血為陰。氣為陽。)

氣亂於衛。血逆於經。血氣離居。一實一虛。(並則分離。陰陽不交。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血並於陽。氣並於陰。乃為炅中。(熱中。)

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惋善怒。(馬注。惋當作。讀為悶。)

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善忘。(按靈樞大惑論。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

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澀。)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


是故氣之所並為血虛。(有陽無陰。)

血之所並為氣虛。(有陰無陽。)

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今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絡之與孫脈。俱輸於經。血與氣並。則為實焉。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下不足。故並走於上而厥逆。)

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夫邪之生也。


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外感陽受。)

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內傷陰受。)

風雨之傷人也。


先客於皮膚。傳入於孫脈。孫脈滿則傳入於絡脈。絡脈滿則輸於大經脈。(皮部論曰。百病之始生也。


必先於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臟腑也。


血氣與邪。並客於分腠之間。其脈堅大。故曰實。實者。外堅充滿。不可按之。


按之則痛。寒濕之中人也。


皮膚不收。(全元起曰。不仁也。


甲乙太素無不字。)

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故曰虛。虛者聶辟。(聶皺襞積。)

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


故快然而不痛。(調經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11:01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靈】


風雨寒熱。(外感之邪。)


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豪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天有八方虛實之風。實風主長養萬物。虛風傷人。主殺主害。)


與其身形。(人有身形虛實之別。)


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兩實相逢。眾人肉堅。其中於虛邪也。


因於天時。與其身形。參以虛實。大病乃成。氣有定舍。因處為名。(因邪所舍之處。屬某經則名為某病。)


上下中外。分為三員。(馬注。人身自縱言之。


則以上中下為三部。自橫言之。


則以在表在裡在半表半裡為三部。故病有中上中下中表中裡之異。)


是故虛邪之中人也。


始於皮膚。(在表。)


皮膚緩則腠理開。開則邪從毛髮入。入則抵深。深則毛髮立。(豎。)


毛髮立則淅然。(寒貌。)


故皮膚痛。留而不去。則傳舍於絡脈。在絡之時。痛於肌肉。其痛之時息。大經乃代。(絡邪傳經。)


留而不去。傳舍於經。在經之時。洒淅喜驚。(外則惡寒。內則善驚。)


留而不去。傳舍於輸。(六經之俞穴。)


在輸之時。六經不通四肢。(邪氣間隔。)


則肢節痛。腰脊乃強。留而不去。傳舍於伏沖之脈。(歲露篇論瘧曰。入脊內。注於伏沖之脈。素問又作伏膂之脈。王注。謂膂筋之間。腎脈之伏行者也。


巢元方作伏沖。謂衝脈之上行者也。


體重身痛。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經邪入府。)


賁(奔。)


響腹脹。多寒則腸鳴飧泄。食不化。多熱則溏出麋。(便溏 如麋。)


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之外。膜原之間。(皮裡膜外。)


留著於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邪氣淫佚。不可勝論。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三陽之絡。)


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鼻血。衄。女六切。)


陰絡傷(三陰之絡。)


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便血。)


腸胃之絡傷。則血溢於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並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 (百病始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11:30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風者。百病之長也。


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或痹不仁腫痛。(風寒傷形則腫。傷氣則痛。)


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湯藥。蒸熨。火灸。針刺四法。)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痹。(陽入之陰。則痹。)


發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金克木。)


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王注。肝脈通膽。善怒氣逆。故厥。)


脅痛出食。(肝氣逆。故食入反出。)


當是之時。可按(按摩導引。)


若刺耳。弗治。肝傳之脾。(木克土。)


病名曰脾風。(木盛生風。)


發癉(王注。黃癉。)


腹中熱。煩心出黃。(便出色黃。)


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弗治。脾傳之腎。(土克水。)


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便出色白。淫濁之類。)


一名曰蠱。( 如蟲侵蝕。)


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弗治。腎傳之心。(水克火。)


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螈。(音異。靈樞曰。心脈急甚為螈。腎水不生。心虛血燥。不能榮筋也。


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滿十日。法當死。腎因傳之心。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再傳。火又克金。)


發寒熱。法當三歲死。(此亦言其大較耳。吳鶴皋改三歲作三噦。欠理。)


此病之次也。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卒暴之病。不必依傳次治。)


或其傳化有不以次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五志之火。時發無常。)


故令人有大病矣。 (風寒為外感。五志為內傷。故病加重。)


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 (喜為心志。腎因虛而乘之。


怒則肝氣乘矣。 (肝乘脾。)


悲則肺氣乘矣。 (肺乘肝。)


恐則脾氣乘矣。 (脾乘腎。)


憂則心氣乘矣。 (心乘肺。)


此其道也。


(內傷不次之道。)


(玉機真藏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12:06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靈】


邪氣之中人也。


無有常。中於陰則溜(流。)


於府。中於陽則溜於經。中於面則下陽明。(手足陽明經。)


中於項則下太陽。(手足太陽經。)


中於頰則下少陽。(手足少陽經。)


其中於膺背兩脅者。亦中其經。(三陽經分。)


中於陰者。常從臂始。(手經手臂。足經足。)


此故傷其臟乎。 曰。身之中於風也。


不必動臟。故邪入於陰經。則其臟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容。故還之於腑。(故中陰溜腑。)


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形寒傷外。飲寒傷內。素問咳論云。其寒飲食入胃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與此文義正同。今人惟知形寒為外傷寒。而不知飲冷為內傷寒。訛為陰症。非也。


凡飲冷者。雖無房事。而亦每患傷寒也。


若房事飲冷。而患傷寒。亦有在三陽經者。當從陽症論治。不得便指為陰症也。


世醫不明。妄以熱劑投之。


殺人多矣。 特揭出以告人。氣逆上行。故有發熱頭痛諸症。)


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肝藏血。脅為肝經部分。故血多積於兩脅。)


有所擊仆。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愿聞六腑之病。曰。面熱者足陽明病。(胃脈上面。)


魚絡血者手陽明病。(按經脈篇。手大指後肉隆起處名魚。魚際。其間穴名。屬太陰肺經。太陽經無魚絡之名。絡血亦未詳是何病。)


兩跗之上。脈陷豎者。(足面之脈。或陷或豎。)


足陽明病。此胃脈也。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腸中水火相激。四時氣篇曰。腹中嘗鳴。氣上衝胸喘。邪在大腸。)


冬日重感於寒即泄。當臍而痛。(大腸部位。當臍。)


不能久立。與胃同候。(胃脈入膝臏下足跗。故不能久立。大腸胃同屬陽明燥金。)


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肢。(支。)


兩脅。(脅為肝部。土反侮木。)


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四時氣篇曰。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則刺抑而去之。


在下脘則散而去之。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四時氣篇曰。小腸連睪。系屬於脊。貫肝肺。絡心系。氣盛則厥逆。上衝腸胃熏肝。散於肓。結於臍。睪音皋。腎丸也。


當耳前熱。若寒甚。(脈上頰。入耳中。故或熱或寒。)


若獨肩上熱甚。(脈繞肩胛。交肩上。)


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脈交膻中。絡心包。下膈。屬三焦。)


不得小便。窘急。(三焦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本輸篇曰。三焦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


溢則水。留即為脹。(外為水腫。內作鼓脹。)


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


即欲小便而不得。(膀胱主小便。)


肩上熱。(脈循肩膊。)


膽病者。善太息。(木氣不舒。)


口苦。嘔宿汁。(四時氣篇曰。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


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


(膽虛。)


嗌中然。(少陽相火。)


數唾。(膽病善嘔。數唾亦喜嘔之類。膽中有邪故也。


(邪氣臟腑病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12:45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靈】


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 心氣通於舌。(舌為心苗。)


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 (口舌雖分。共為一竅。)


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一臟各司一竅。)


六腑不和。則留為癰。故邪在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


(腑陽臟陰。氣陽血陰。留滯也。


氣留之則陽氣盛矣。 陽氣太盛則陰脈不利。陰脈不利則血留之。


血留之則陰氣盛矣。 陰氣太盛則陽氣弗能榮也。


故曰關。(馬注。關。六陽不得入內。)


陽氣太盛則陰氣弗能榮也。


故曰格。(馬注。格。六陰不得出外。)


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馬注曰。難經三十七難。誤以六陰脈盛為格。六陽脈盛為關。致後世不曰脈體。而指為膈症。誤之誤也。


昂按。關格二字。字面雖殊。而意義則一。難經雖顛倒。疑無傷也。


如素問脈要精微論。陰陽不相應。病名曰關格。是明以關格屬之病矣。

又仲景平脈篇。下微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

又曰。趺陽脈伏而澀。伏則吐逆。水穀不化。澀則食不得入。

名曰關格。是仲景亦以關格為病症。而二字之義。內經與仲景均未嘗細分也。


又難經第三難曰。關之前者。陽之動也。


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


關以後者。陰之動也。


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


是亦以溢覆言脈。而以關格言病也。


今馬氏既訾難經。復以仲景東垣丹溪為非是。而指關格為脈體。不亦並背內經乎。

又曰。關為陽不得入。格為陰不得出。是兩脈共為一病矣。 干義亦難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13:13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


反此者病。穀盛氣盛。穀虛氣虛。此其常也。


反此者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


反此者病。 如何而反。氣虛身熱。此謂反也。


(此上缺氣盛身寒。此謂反也句。)


穀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


穀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


脈盛血少。此謂反也。


脈少血多。此謂反也。


氣盛身寒。得之傷寒。(身寒字。當指初感之寒言。非謂身體寒冷也。


熱論曰。人之傷於寒也。


則為病熱。)


氣虛身熱。得之傷暑。(暑熱傷氣。)


穀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


(脫血則陰虛陽盛。故胃燥善消。濕居下則中氣不運。故氣少。)


穀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與肺也。


(邪在胃則食少。邪在肺則氣多。謂喘壅也。


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


(吳注。有痰飲者。脈來弦小。中有熱者。出血必多。按靈素皆無痰字。惟此處有飲字。金匱痰飲。本作淡。)


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也。


(有風故脈大。水漿不入則血無藉以生。)


夫實者氣入也。


虛者氣出也。


(邪入故實。正出故虛。)


氣實者熱也。


氣虛者寒也。


(邪盛故熱。正虛故寒。)


(刺志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13:41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肝脈布脅肋。抵小腹。)


令人善怒。(實則善怒。)


虛則目(。音荒。)


無所見。耳無所聞。(血虛。)


善恐。 如人將捕之。


(魂不安。又肝虛膽亦虛。)


氣逆則頭痛。(厥陰與督脈會於巔。)


耳聾不聰。(肝與膽相表裡。膽脈入耳中。)


頰腫。(脈下頰裡。)


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少陰心別脈。厥陰心主脈。皆循胸出脅。)


膺(胸也。


背肩甲(胛同。)


間痛。兩臂內痛。(心脈循臂內。小腸脈循臂。繞肩胛交肩上。)


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手心主脈起胸中。下膈絡三焦。支者循胸出脅。少陰心脈下膈絡小腸。故皆引痛。)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脾主肌肉。肉痿故身重。肌一作飢。)


足不收。行善螈。腳下痛。(脾主四肢。脈起於足。)


虛則腹滿腸鳴。(靈樞云。中氣不足。腹為之善滿。腸為之苦鳴。)


飧泄食不化。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肺主皮毛。氣逆於上。則痛連肩背。而汗出。)


尻陰股膝髀(音善。足肚。)


足皆痛。(肺為腎母。母病則子亦受邪。氣逆於下。故下部皆痛。)


虛則少氣。不能報息。(氣不相續。)


耳聾嗌干。(肺絡會耳中。腎脈入肺中。循喉嚨。肺虛則腎氣不能上潤。故耳聾嗌干。)


腎病者。腹大脛腫。(腎脈循足上。貫肝膈。)


喘咳(脈入肺中。)


身重。(骨痿故重。)


寢汗出憎風。(腎屬陰。陰虛故寢而盜汗出。腠理不固。故憎風。)


虛則胸中痛。(脈注胸中。)


大腹小腹痛清厥。(足冷氣逆。)


意不樂。(腎中真陽不舒。)


(藏氣法時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14:03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下正氣虛。上邪氣實。)


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脈交巔上。腎虛不能行巨陽之氣。其氣逆而上行。故頭痛巔疾。甚則乘腎虛。而經邪入臟矣。 )


蒙招尤。(蒙。目物而蒙昧也。


尤。過也。


王注。疾也。


吳注。改為。未確。)


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膽與肝相表裡。膽脈起目銳。入耳中。目為肝竅。肝脈連目系。今肝膽在下而火實。耳目在上而血虛。故冥聾。)


甚則入肝。(經邪入臟。)


腹滿脹。支膈脅。(脅上為。支格於膈脅。)


下厥上冒。(下逆冷。上昏冒。)


過在足太陰陽明。(脾與胃相表裡。脾脈入腹上膈。胃脈下膈。循腹裡。)


咳嗽上氣。厥(氣逆。)


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大腸與肺相表裡。肺脈絡大腸。上膈大腸脈絡肺。下膈。又肺主咳主氣。)


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小腸與心相表裡。小腸脈絡心下膈。其支者循頸上頰。心脈下膈。絡小腸。)


(五臟生成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14:40 | 只看該作者

病機第三


【素】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二陽。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也。


隱曲。隱蔽委曲之事也。


心生血。脾統血。胃為水穀之海。大腸為傳送之官。血之所以資生者也。


二經病。則心脾之精血衰少。故男為房事不利。女為月事不下也。


厥論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痿論曰。陰陽總宗筋之會。而陽明為之長。故胃病則陽事衰也。


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脾病不已。風木乘虛克之。


故肌肉日消。心病不已。火邪乘肺。故氣息奔迫。)


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KT。(三陽。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也。


。音善。足肚也。


KT。音淵。酸痛也。


膀胱水化。小腸火化。故發寒熱。寒熱鬱結。則為腫為癰。熱勝則痿。寒勝則厥。或不痿厥。則為酸痛。)


其傳為索澤。(小腸膀胱主津液。津枯而色澤消索。)


其傳為疝。(邪傳入肝。而見症於小腸膀胱。則為疝。)


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一陽。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也。


二經皆有相火。壯火食氣。故少氣。火邪乘肺。故咳。大腸燥金受克。故泄也。


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火邪乘心。故掣。三焦火盛。食入還出。故隔。)


二陽一陰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二陽。大腸胃也。


一陰。心包肝也。


風火相薄。故驚駭。按四經皆與背無涉。而云背痛。未詳。心為噫。陽明絡屬心。故善噫。陰陽相引。故欠。風木干胃土。故厥。)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二陰。心腎也。


一陽。三焦膽也。


心腎俱病。則水火不交。膽三焦俱病。則上下不通。故脹滿善氣。善氣。氣逆也。


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三陽。小腸膀胱。三陰。脾肺也。


小腸行手主液。膀胱行足主筋。脾主四肢。肺行諸氣。四經並病。故然。)


二陽結謂之消。(胃大腸熱結。則消穀善飢。所謂癉成為消中也。


三陽結謂之隔。(小腸主液。膀胱主津。二經熱結。故隔塞不便。一作膈症。飲食不下。)


三陰結謂之水。(肺不能行下降之令。使水精四布。脾失其營運之職。而無以制防。遂令陰氣停凝而為水。)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肝膽心包三焦。皆有相火。脈循喉挾咽。故喉痹。)


陰搏陽別謂之有子。(以下陰陽。指尺寸言。尺脈搏手。異於寸口。陰中別有陽也。


陰陽虛。腸死。(尺寸俱虛。下痢不止。故死。)


陽加於陰謂之汗。(陽氣搏陰。蒸而為汗。)


陰虛陽搏謂之崩。(陰虛而陽火搏之。


能逼血妄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14:58 | 只看該作者

陰陽別論


【靈】


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善飢。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 如麋。臍以下皮寒。胃中寒則腹脹。腸中寒則腸鳴飧泄。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瀉。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飢。(胃熱。)


小腹痛脹。(腸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23:08 | 只看該作者

師傳


【素】


太陽所謂腫。腰痛者。(。臀也。


寅、太陽也。


(太陽為三陽。寅月亦為三陽。)


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


故腫腰痛也。


病偏虛為跛者。(足不能履。)


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


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


所謂強上(頭項強急。)


引背者。陽氣太上而爭。故強上也。


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也。


(太陽耳鳴屬外感。非腎虛。)


所謂甚則狂巔疾者。(或狂或頭痛。)


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也。


(正月三陰三陽平等。今盡出在上。則下虛上實。故有巔狂腦痛之病。)


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


(膀胱脈至耳上角。氣逆故聾。)


所謂入中為喑者。(太陽與少陰為表裡。表邪傳裡。則喑不能言。)


陽盛已衰也。


( 如下文奪於內事。故陽虛不能言。)


內奪而厥。則為喑俳。(俳。當作痱。手足廢也。


內奪。房勞也。


下虛故厥逆。而四肢不收。腎脈挾舌本。故喑。)


此腎虛也。


少陰不至者厥也。


(腎虛故少陰之脈不至。少陰不能行巨陽之氣。故厥。)


少陽所謂心脅痛者。(少陽脈。循胸脅。)


言少陽盛也。


盛者心之所表也。


(心屬君火無為用。少陽相火而表著。)


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


(火墓於戌。陰盛故痛。)


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


物藏則不動也。


陽明所謂洒洒振寒者。陽明者午也。


五月盛陽之陰也。


(五陽一陰。)


陽盛而陰氣加之。


故洒洒振寒也。


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也。


(胃脈下髀關。抵伏兔。入膝臏。循脛下足跗。)


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臟腑間。故為水也。


(臟一云肺。謂邪在肺。不能通調水道。邪一云脾。謂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邪府。胃腑也。


肺傷。故上喘少氣。)


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臟腑也。


水者陰氣也。


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此下仍有甚則厥。惡人與火一段。與陽明脈解篇同。見後。)


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


十一月萬物氣皆藏於中。故曰病脹。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也。


(噫。俗作噯。太陰之氣從陽明上出於心。則為噫。靈樞說噫。見後口問篇。)


所謂食則嘔者。萬物盛滿而上溢也。


十一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 如衰也。


(後。大便。氣。噯氣。衰。病衰也。


噫為氣上散。後為氣下通。)


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


(腰為腎府。)


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也。


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也。


(腎脈貫膈入肺。十月陽氣潛藏。而反上浮。故有嘔咳氣喘之症。)


所謂色色(新校正云。色色字疑誤。)


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


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名曰煎厥。(冬陽不治。腎水不能生肝木。木氣不舒。故煎煩厥逆而善怒。)


所謂恐 如人將捕之者。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


(恐為腎志。陰虛而陽薄之。


所謂惡聞食臭(氣也。


者。胃無氣也。


(腎命相火不足以生胃土。故胃氣敗。)


所謂面黑 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於色也。


(秋金不能生腎水。)


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


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


(陽未盛而脈滿。是虛陽上攻。腎脈入肺中。故咳。鼻為肺竅。故出血。)


厥陰所謂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脈絡陰器。抵小腹。)


厥陰者辰也。


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也。


(陰邪伏於陽中。)


所謂甚則嗌干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干也。


(三月五陽與一陰相薄。厥陰脈循喉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3:17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