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絡全書】

 關閉 [複製鏈接]
14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5:52 | 只看該作者

經絡篇第五


張世賢曰:腹屬陰,五臟之募,皆在腹。


肺之募曰中府(中府二穴,在云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心之募曰巨闕(巨闕一穴,在鳩尾下一寸),脾之募曰章門,(章門二穴,在大橫外直臍季脅端),肝之募曰期門(期門二穴,在不容旁一寸五分,直兩乳第二肋端),腎之募曰京門(京門二穴,在監骨腰中,季脅挾脊)。


背屬陽,五臟之俞皆在背(肺俞二穴,在三椎下兩旁。


心俞二穴,在五椎下兩旁。


肝俞二穴,在九椎下兩旁。


脾俞二穴,在十一椎下兩旁。


腎俞二穴,在十四椎下兩旁。


俱挾脊各去一寸五分)。


風寒之邪外入在人之背,故陰病行陽。


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傳於五臟,故陽病行陰。


陰病行陽,當從陽引陰,其治在俞;


陽病行陰,當從陰引陽,其治在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6:09 | 只看該作者

經絡篇第五


《難經》曰:五臟六腑,各有井、滎、輸、經、合,在穴所出為井(井者,若水之源也),所流為滎(水始出時,其流尚微,故謂之滎),所注為輸(水由上而注下,下復承而流之,故謂之輸),所行為經(水之所行經歷過處,故謂之經),所入為合(經過於此,乃入於臟腑,與眾經相會,故為之合約)。


陽明之陽,名曰害蜚(蜚,生化之物,陽極則損生化六腑獨各增置一穴為六者,謂原穴也)。


蓋臍下腎間動氣,乃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所止輒為原,然三焦行於諸陽,腑為陽,故五臟即以輸穴為原,而腑獨增置原穴也( 括《六十六難》、《六十八難》兩篇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6:23 | 只看該作者

常經篇第六


滑伯仁曰:脈有常奇,十二經者,常脈也。


奇經八脈則不拘於常,故謂之奇。


蓋常經滿溢,則流入奇經,譬猶聖人田設溝渠以備水潦,斯無濫溢之患也。


婁全善曰:此滑氏據《難經》而言之也。


《靈樞》曰:督、任、蹺脈在十二經,營氣周流十六丈二尺之內,與《難經》不同,未詳其意,姑闕以俟知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6:40 | 只看該作者

一、〔肺〕


(肺之為臟,六葉兩耳,四垂如蓋,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諸臟清濁之氣,為五臟之華蓋)《靈樞》曰: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起,發也。


絡,繞也。


還,復也。


循,洽也。


膈,心下膈膜也。


屬,會也),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 內(肺系,喉嚨也。


肩下脅上際曰腋。


肩下嫩 白肉曰 ),行少陰、心主之前(心主,心包經也。


內廉,凡有三脈,太陰居前,少陰居後,厥陰居中),下肘中(臂上 下相接處曰肘),循臂內,上骨下廉( 下掌上名曰臂,臂有上下二骨,今太陰脈循臂上骨之下廉也),入寸口(掌後陷中動脈,太淵穴也。


寸口中動脈,經渠穴也),上魚(手大指本節後曰魚),循魚際(魚際,穴名,散脈中是),出大指之端(少商穴也);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支者,如木之有枝,此以正經之外,而復有旁通之絡也。


臂掌之交曰腕,此本經別絡,從腕後上側列缺穴,直出次指之端,交商陽穴而接乎手陽明經也)。


其別,名曰列缺,起於腕上分間,並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散入於魚際(此下即十五絡穴也。


不曰絡而曰別者,以本經由此穴而別走鄰經也。


手太陰之絡名列缺,在腕後一寸五分,上側分肉間。


太陰自此別走陽明者,其太陰本經之脈,由此直入掌中,散於魚際也。


人或有寸、關、尺三部脈不見,自列缺至陽谿見者,俗謂之反關脈者是也,此經脈虛而絡脈滿,《千金翼》曰:陽脈逆,而反大於氣口三倍者是也)。


其病實則手銳掌熱,虛則欠KT ,小便遺數,取之去腕半寸,別走陽明也(掌後高骨為手銳骨,實為邪熱有餘,故手銳掌熱。


欠KT ,張口伸腰也,虛固肺氣不足,故為欠KT 。


及小便遺而且數,通俗文曰:體倦則伸,志倦則KT 也。


治此者取列缺。


謂實可瀉之,虛可補之,後諸經皆準此。


半寸,當作寸半,此太陰之絡,別走陽明,而陽明之絡曰偏歷。


亦入太陰,以其相為表裡,故互為注絡以相通也,他經皆然)。


其正別入淵腋,少陰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腸,上出缺盆,循喉嚨,復合陽明,此為六合(此大腸與肺相為表裡,經脈相為一合也。


手陽明之正,循胸前膺乳之間;


其內行者,別於肩 ,入柱骨,由缺盆下走大腸,屬於肺,其上者,循喉嚨,復出缺盆而合於陽明本經)。


其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手大指上,少商之次也。


魚後,魚際也。


寸口外側,即列缺之次),上循臂,結肘中,上 內廉,入腋下(上循臂,結於肘中尺澤之次,上 內廉,天府之分,乃橫入腋下,與手少陰之筋合。


此皆剛筋也),出缺盆,結肩前 (此自腋下,上出缺盆,行肩上三陽之前,而結於肩之前 也),上結缺盆,下結胸裡,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脅(此上行者,自腋而上,並是三陽之筋,上結於缺盆;


下行者,自腋入胸,結於胸裡,散貫於胃上口賁門之分,與手厥陰之筋合;


下行抵季脅,與足少陽、厥陰之筋合也)。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而喘渴,煩心,胸滿, 臂內前廉痛,掌中熱。


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寒字疑衍)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


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黃變,卒遺失無度。


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


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6:56 | 只看該作者

二、〔大腸〕


(長二丈一尺,廣四寸,當臍右回十六曲)《靈樞》曰: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商陽穴也),循指上廉(本節前陷中二間穴,本節後陷中三間穴也),出合谷兩骨之間(合谷,穴名),上入兩筋之中(陽谿穴也),循臂上廉,入肘外廉(曲池穴也),上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 外前廉,肘、五裡、臂 也。


肩端骨罅為 骨,以上肩 、巨骨也),上出於柱骨之會上(肩背之上,頸項之根,為天柱骨,六陽皆會於督脈之大椎,是為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自大椎而前,入足陽明之缺盆,絡於肺中,復下膈,當臍旁天樞之分。


屬於大腸,與肺相為表裡也);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頭莖為頸。


耳下曲處為頰。


頸中之穴,天鼎、扶突也),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人中,即督脈之水溝穴,由人中而左右互交,上挾鼻孔者,自禾 以交於迎香穴也。


手陽明經止於此,乃自山根交承泣穴而接乎足陽明經也)。


其別,名曰偏歷,去腕三寸,別入太陰;


其別者,上循臂,乘肩 ,上曲頰偏齒;


其別者,入耳合於宗脈。


實則齲、聾,虛則齒寒、痹隔,取之所別也(手陽明之絡,名偏歷,在腕三寸上側間,別走手太陰者也。


按:本經筋脈,皆無入耳上目之文,惟此別絡有之。


宗脈者,脈聚於耳目之間者也。


齲齒,蠹病也,此經上曲頰偏齒,入耳,絡肺,下膈,故實則為齒齲耳聾,虛則為齒寒內痹而隔。


治此者,當取所別之偏歷)。


其正從手循膺乳,別於肩 ,入柱骨,下走大腸,屬於肺,上循喉嚨,出缺盆,合於陽明(大腸與肺相表裡,經脈亦為一合。


手陽明之正,循胸前膺乳之間,其內行者,別於肩 ,入柱骨,出缺盆,下走大腸,屬於肺。


其上者,循喉嚨,復出缺盆,而合於陽明本經也)。


其筋起於大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上結於肘外,上 ,結於 (大指次指之端,食指尖商陽之次也,歷合谷,結於腕上陽谿之次,循臂上廉,又結於肘外肘 之次,乃上 會,與足太陽之筋合,結於肩 ,此皆剛筋也);


其支者,繞肩胛,挾脊(此支自肩 屈曲後行,繞肩胛,與手足太陽之筋合,兩挾於脊);


直者,從肩 上頸(此直者,自肩 行巨骨,上頸中天鼎、扶突之次);


其支者,上頰,結於 (此支者自頸上頰,入下齒中,上結於手太陽顴 之分);


直者,上出手太陽之前,上左角,絡頭,下右頷(此直者,自頸出手太陽天窗、天容之前,行耳前,上額左角,絡頭,以下右頷。


此舉左而言,則右在其中,亦如經脈之左之右,右之左也。


故右行者,亦上額右角,交絡於頭,下左頷,以合於太陽、少陽之筋)。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


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栗不復。


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


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7:15 | 只看該作者

三、〔胃〕


(大一尺五寸,紆曲屈伸長二尺六寸)《靈樞》曰: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 中( ,鼻莖也,亦曰山根。


交 ,其脈左右互交),旁納太陽之脈(納,入也。


足太陽起於目內 睛明穴,與 相並。


陽明由此下行,故入之也),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鼻外,即承泣、四白、巨 之分),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環,繞也。


承漿,任脈穴),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腮下為頷,頷中為頤,由地倉以下大迎也),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頰車本經穴,在耳下,上耳前,下關也。


客主人,足少陽經穴,在耳前,循發際以上頭維至額顱,會於督脈之神庭。


額顱,發際前也);


其支者,循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人迎、缺盆,俱本經穴。


屬胃,謂諸經之所屬也,絡脾,胃與脾為表裡也,此支自缺盆入內下膈當上脘,中脘之分,屬胃絡脾);


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直者,直下而外行也,從缺盆行氣戶等穴以至乳中、乳根也),下挾臍(天樞等穴也),入氣街中(自外陵等穴,下入氣街,即氣衝,也在毛際兩旁,鼠鼷上一寸);


其支者。


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胃口,胃之下口,當下脘之分,《難經》謂之幽門者是也。


循腹裡,過足少陰肓俞之外,此即上文支者之脈,由胃下行,而與直者復合於氣街之中也),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膝蓋曰臏),下循脛外廉( 骨曰脛),下足跗(足面曰跗),入中趾內間(髀,股也,抵,至也。


髀關、伏兔,皆膝上穴名。


膝脛外廉,即犢鼻、三裡、巨虛等穴之次,乃循內庭,入中趾內間而出歷兌,足陽明經止於此);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趾外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廉,上廉。


下廉三寸,即豐隆穴也,是為陽明別絡,故下入中趾外間。


又有支者,自跗上衝陽,別行入大趾間,斜出足厥陰,循大趾出其端,而接乎足太陰經也)。


其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


其別者,循脛骨外廉,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


其病氣逆則喉痹瘁 ,實則狂癲;


虛則足不收,脛枯,而取之所別也(足陽明之絡,名豐隆,在外踝上八寸,別走足太陰者也。


此經循喉嚨入缺盆,胃為臟腑之海,而喉嗌、缺盆,為諸經之孔道,故合之也)。


其正上至髀,入於腹裡,屬胃散之脾,上通於心,上循咽,出於口,上 ( ,顴也),還系目系,合於陽明(此脾胃二經表裡相為一合也。


足陽明上至髀關,其內行者,由氣街入腹裡,屬於胃,散於脾,上通於心,循咽出於口,上 ,入承泣之次,系目系,為目下網,以合於足陽明之本經也)。


其筋起於中三趾,結於跗上,斜外上加於輔骨,上結於膝外廉,直上結於髀樞,上循脅屬脊(中三趾,即足之中趾,厲兌之旁也。


結於跗上,衝陽之次,乃從足面斜行,出太陰、少陽兩筋之間,上輔骨,結於膝之外廉,直上髀樞,行少陽之前,循脅後,內屬脊);


其直者,上循 ,結於膝;


其支者,結於外輔骨,合少陽( ,足脛骨也。


其直者,自跗循 ,結於膝下外廉三裡之次,以上膝臏中;


其支者,自前跗上斜外上行,結於外輔骨陽陵泉之分,與少陽經相合也);


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而布(此直者由膝臏直上,循伏兔髀關之分,結於髀中,乃上行聚於陰器,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7:27 | 只看該作者

三、〔胃〕


乃自橫骨之分,左右挾行,循天樞、關門等穴而上布於腹,此上至頸皆剛筋也),至缺盆而結,上頸,上挾口,合於 (即 也),下結於鼻,上合於太陽,太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自缺盆上頸中人迎穴,乃循頤頰,上挾口吻,與陽蹺會於地倉,上合於顴 ,下結於鼻旁,復上睛明穴,合於足太陽。


太陽細筋,散於目上,故為目上網。


陽明細筋,散於目下,故為目下網也);


其支者,從頰結於耳前(其支者,自頤頰間上結於耳前,會於足少陽之上關、頷厭,上至頭維而終也)。


是動則病洒洒然振寒,善伸數欠顏黑;


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欲動。


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 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濕溫汗出,鼽衄,口 唇疹。


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


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色黃;


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則脹滿。


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7:41 | 只看該作者

四、〔脾〕


(廣三寸,長五寸,掩乎太倉,附著於脊之第十一椎)《靈樞》曰:足太陰之脈,起於大趾之端(隱白穴也),循趾內側白肉際(大都穴也),過核骨後(太白穴也,核骨在足大趾本節後約二寸,內踝骨前約三寸,如棗核,橫於足內側,赤白肉際者是也,竇太師指為孤拐骨者非),上內踝前廉(商丘穴也)。


上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 ,足肚也,亦名腓腸。


本經自漏谷上行,交出厥陰之前,即地機、陰陵泉也),上膝股內前廉(股,大腿也。


一曰髀內為股。


前廉,上側也,當血海、箕門之次),入腹,屬脾絡胃(自衝門穴入腹內行,脾與胃為表裡,故於中、下二脘之分,屬脾絡胃也),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咽以咽物,居喉之後,自胃脘上行至此,連舌本,散舌下而終。


本,猶根也);


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足太陰外行者,由腹之四行。


上府舍、腹結等穴,散於胸中,而止於大包。


其內行而支者,自胃脘別上膈,注心中,而接乎手少陰經也)。


其別,名曰公孫,去本節之後一寸,別走陽明;


其別者,入絡腸胃。


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中切痛,虛則鼓脹,取之所別也(足太陰之絡,名公孫,在足大趾本節後一寸,別走足陽明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7:55 | 只看該作者

四、〔脾〕


厥氣者,脾氣失調而或寒或熱,皆為厥氣逆而上行,則為霍亂,本經入腹屬脾絡胃,故其病如此。


治此者,當取所別之公孫也)。


其正者上至髀,合於陽明,與別俱行,上結於咽,貫舌中,此為三合(此足太陰之正上股,內合於足陽明,與別者俱行上咽貫舌。


是為六合之三者也)。


其大絡者,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


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盡皆縱,此脈若羅絡之血者,皆取脾之大絡脈也(脾之大絡,名大包,在淵腋下三寸,布胸脅,出九肋間,總統陰陽諸絡,由脾灌溉五臟者也,故其為病如此。


羅絡之血者,言此大絡,包羅諸絡之血,故皆取脾之大絡以去之。


大絡,即大包)。


其筋起於大趾之端內側,上結於內踝(大趾之端內側,隱白穴也,循核骨而上結於內踝,下商丘之次);


其直者,絡於膝內輔骨,上循陰股,結於髀,聚於陰器(絡,當作結,此自內踝直上,結於膝內輔骨陰陵泉之次。


股之內側曰陰股,結於髀,箕門之次也。


乃上橫骨兩端,與足厥陰會於衝門,橫繞曲骨,並足少陰、陽明之筋,而聚於陰器,皆剛筋也),上腹,結於臍,循腹裡,結於肋,散於胸中;


其內者著於脊(其前行者,自陰器上腹,會手少陰之筋,結於臍,循腹裡,由大橫、腹哀之次,結於肋,乃散為柔細之筋,上行布於胸鄉、大包之次。


其內行者,由陰器宗筋之間,並陽明、少陰之筋,而上著於脊之命門)。


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如衰,脾氣通也),身體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強,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膽,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趾不用。


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


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8:11 | 只看該作者

五、〔心〕


(形如未敷蓮花,居肺下膈上,附著於脊中第五椎)《靈樞》曰: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心為手少陰經,故脈發於心中),出屬心系(心當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連肺,肺下系心,心下三系連脾、肝、腎。


故心通五臟之氣,而為之主也),下膈,絡小腸(心與小腸為表裡,故下膈,當臍上三寸下脘之分,絡小腸也);


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支者,從心系出任脈之外,上行挾咽,系目系,以合於目內);


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直者,經之正脈也,此自前心系復上肺,由足少陽淵腋之次出腋下,上行極泉穴,手少陰經行於外始此),下循 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 內後廉,青靈穴也。


手之三陰,少陰居太陰、厥陰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少海、靈道等穴)、抵掌後銳骨之端(手腕下踝為銳骨,神門穴也),入掌內後廉(少府穴也),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少衝穴也,少陰經止於此,乃交小指外側,而接乎手太陽經也)。


其別,名曰通裡,去腕一寸半,別而上行,循經入於心中,系舌本,屬目系。


其實則支膈,虛則不能言,取之掌後一寸,別走太陽也(手少陰之絡,名通裡,在腕後一寸陷中,別走手太陽者也。


此經入心下膈,故邪實則支膈,謂膈間若有所支而不暢也。


其支者上系舌本,故虛則不能言,當取通裡,或補或泄,以治之也)。


其正別入淵腋兩筋之間,屬於心,上走喉嚨,出於面,合目內 ,此為四合也(手少陰之正,自腋下二寸,足少陽淵腋之次,行兩筋之間,內屬於心,與手太陽之腋走心者合,乃上行挾於咽,出於面,合於目內 ,是當與足太陽睛明相會矣,此六合之四)。


其筋起於小指之內側(少衝之次),結於銳骨(神門次也),上結肘內廉(少海穴也),上入腋(極泉之穴),交太陰,挾乳裡(交手太陰之筋,斜絡挾乳內行。


此經自指至腋,皆剛筋也),結於胸中,循臂(當作賁),下系於臍(自乳裡內行,結於胸中,與三陰之筋合。


蓋心主、少陰之筋,皆與太陰合於賁而下行也)。


是動則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 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


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8:25 | 只看該作者

六、〔小腸〕


(長三丈二尺,左回疊積十六曲。


胃之下口,小腸上口也,在臍上二寸,水穀於是入焉。


再下一寸水分穴,則小腸下口也,至是泌別清濁,水液入膀胱,滓穢入大腸)《靈樞》曰:手太陽之脈,走於小指之端(少澤穴也),循手外側(小指本節前谷穴也,本節後陷中後谿穴也),上腕(臂下、掌上節處曰腕。


腕前起骨下陷中腕骨穴也,當腕中陷處,陽谷穴之次),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循臂骨下廉陽谷等穴,出肘內側兩骨尖陷中小海穴。


此處捺之,應於小指之上),上循 外後廉(行手陽明、少陽之外),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肩後骨縫曰肩解,即肩貞穴。


肩胛,即 俞、天宗等處也。


肩上,秉風、曲垣等穴也。


左右交於兩肩之上,會於督脈之大椎。


滑氏曰:脊兩旁曰膂,膂上兩角曰肩解,肩解下成片骨曰肩胛,即肩膊也),入缺盆,絡心(自缺盆由胸下行,入膻中,絡心,心與小腸為表裡也),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自缺盆之下,循咽下膈,抵胃,下行當臍上二寸之分,屬小腸,此行於內者);


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 ,卻入耳中(其支行於外者,出缺盆,循頸中之天窗,上頰後之天容,由顴 以入耳中聽宮穴也,手太陽經止於此);


其支者,別頰,上 ,抵鼻,至目內 ,斜絡於顴(目下為 。


目內角為內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8:39 | 只看該作者

六、〔小腸〕


顴,即顴骨下顴 穴,手太陽自此交目內 ,而接乎足太陽經)。


其別,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內注少陰;


其別者,上走肘,絡肩 。


其正指地,別於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腸。


其筋起於小指之上,結於腕,上循臂內廉,結於肘內銳骨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入結於腋下(手小指上外側,少澤穴也,上行結於手腕外側腕骨、陽谷之次,上循臂內側,結於肘下銳骨之後小海之次,但於肘尖下兩骨罅中,以指捺其筋,則酸麻應於小指之上是驗,又由肘上 外廉,入結於後腋之下,皆剛筋也);


其支者,復走腋後廉,上繞肩胛,循頸出走太陽之前,結於耳後完骨(其支者,自腋下與足太陽之筋合,走腋後廉,上繞肩胛,行肩外俞、肩中俞,循頸中天窗之分,出走太陽經筋,自缺盆出者之前,同上結於耳後完骨之次);


其支者,入耳中;


直者,出耳上,下結於頷,上屬目外 (此支者,自頸上曲牙,入耳中聽宮之分;


其直者,上行至耳上,會於手少陽角孫之分;


其前而下者,循頤,結於頷,與手陽明經筋合;


其前而上者,屬目外 ,瞳子 之次,與手足少陽之筋合也)。


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 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 肘臂外後廉痛。


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8:53 | 只看該作者

七、〔膀胱〕


(重九兩二銖,縱橫九寸,居腎下之前,大腸之側,當臍上一寸水分穴之處、小腸下口,乃膀胱上際也,水液由是滲入焉)。


《靈樞》曰: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 ,上額交巔(其脈起於睛明穴,由攢竹上額歷曲差、五處等穴,自絡卻穴左右斜行,而交於頂巔之百會),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支者,由百會旁行,至耳上角,過足少陽之曲鬢、率谷、天衝、浮白、竅陰、完骨,此皆為足太陽、少陽之會);


其直者,從巔入絡腦(自百會行通天、絡卻、玉枕,入絡於腦中也),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自腦後復出,別下項,由天柱而下會於督脈之大椎、陶道,卻循肩膊內,分作四行而下,此節言內兩行者,挾脊兩旁,各相去一寸半,自大杼行風門,及臟腑諸俞,而抵腰中等穴。


中行椎骨曰脊。


臀骨曰腰),入循膂,絡腎,屬膀胱(自腰中入膂絡腎,前屬膀胱,為表裡也。


挾脊兩旁之肉曰膂);


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中(從腰中循髖骨下挾脊,歷四 穴,貫臀之會陽,下行承扶、殷門、浮 、委陽,入 之委中也。


尻旁大骨曰臀。


膝後曲處曰 );


其支者,從 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此支言肩膊內大杼下,外兩行也,左右貫胛,去脊各三寸別行,歷附分、魄戶、膏肓等穴,挾脊下行,由秩邊而過髀樞也),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 中(過髀樞,會於足少陽之環跳,循髀外後廉,去承扶一寸五分之間,下行復與前之入 中者相合),以下貫 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端(貫 內者,由合陽以下承筋、承山等穴也。


出外踝之後,乃昆侖、仆參等穴也。


小趾本節後大骨曰京骨,而小趾外側之端曰至陰,足太陽經穴止此,乃交於小趾之下,而接於足少陰經也)。


其別,名曰飛揚,去踝七寸,別走少陰。


實則鼽窒,頭背痛;


虛則鼽衄,取之所別也(足太陽之絡,名飛揚,在足外踝上七寸,別走足少陰者也。


此經起於目內 ,絡腦,行頭背,故其為病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49:09 | 只看該作者

七、〔膀胱〕


治此者,當取所別之飛揚)。


其正,別入於 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別入於肛,屬於膀胱,散之腎,循膂當心入散;


直者,從膂上出於項,復屬於太陽,此為一經(此膀胱與腎為表裡,故其經脈相為一合也。


足太陽之正,入中,與少陰合而上行,其別一道下尻五寸,當承扶之次,上入肛門,內行腹中,屬於膀胱,散於腎,循膂當心入散,上出於項,而復屬於本經太陽,此內外同為一經也)。


其筋起於足小趾,上結於踝,斜上結於膝(足太陽之筋,即其經脈所止之處,至陰穴次也。


循足跗外側,上結於外踝昆侖之分,乃斜上附陽而結膝 之分。


結,聚也),其下循足外踝,結於踵;


上循跟,結於 (其下,足跗之下也。


踵,即足跟之突出者。


跟,即踵上之硬筋處,乃仆參、申脈之分,結於 之委中穴也);


其別者,結於 外,上 中內廉,與 中並(此即大筋之旁出者,別為柔軟短筋,亦猶木之有枝也。


凡言別者、支者皆仿此。


此支自外踝別行,由足 肚之下尖處,行少陽之後,結於 之外側絡穴飛揚之分,乃上 內廉,合大筋於委中而一之也),上結於臀(尾 之旁,會陽之分也),上挾脊上項(挾脊背分,左右上項,會於督脈之陶道、大椎,此皆附脊之剛筋也);


其支者,別入結於舌本(其支者,自項別入內行,與手少陽之筋結於舌本,散舌下。


自此以上,皆柔軟之筋,而散於頭面);


其直者,結於枕骨,上頭下顏,結於鼻(其直,自項而上,與足少陰之筋合於腦後枕骨間,由是而上過於頭,前下於顏,以結於鼻下之兩旁。


額上曰顏也);


其支者,為目上網,下結於 (網,綱維也,所以約束目捷,司開闔者也。


目下曰 , 即顴也。


此支自通頂入腦者下屬目本,散於目上,為目上網,下行者結於 ,與足少陽之筋合),其支者,從腋後外廉,結於肩 (又其支者,從挾脊循腋後外廉,行足少陽之後,上至肩,會手陽明之筋,結於肩 );


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於完骨(此支後行者,從腋後走腋下,向前斜出陽明之缺盆,乃從耳後直上,會手太陽、足少陽之筋,結於完骨。


完骨,耳後高骨也);


其支者,出缺盆,斜上出於(此支前行者,同前缺盆之筋岐出,別上頤頷,斜行出於 ,與前之下結於 者相合也)。


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 如結, 如裂,是為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囟頂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 腳皆痛,小指不用。


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50:22 | 只看該作者

八、〔腎〕


(左右各一枚,狀如石卵,色黑紫,當胃下兩旁,入脊膂,附脊之第十四椎,前後與臍平直) 《靈樞》曰: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斜走足心(涌泉穴也),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然谷,穴名,在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


內踝後別入跟中,即太谿、太鐘等穴),以上 內,出 內廉(自復溜、交信,過足太陰之三陰交,以上 內之築賓,出 內廉之陰谷),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上股內後廉,結於督脈之長強,以貫脊中,而後屬於腎,前當關元、中極之分,而絡於膀胱也。


滑氏曰:由陰谷上股內後廉,貫脊,會於脊之長強穴,還出於前,循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當肓俞之所、臍之左右屬腎,下臍過關元、中極而絡膀胱也);


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滑氏曰:其肓俞屬腎處上行,循商曲、石關、陰都、通谷諸穴,貫肝,上循幽門,上膈,歷步廊入肺中,循神封、靈藏、 中、俞府,而上循喉嚨,並人迎,挾舌本而終);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其支者,自神藏之次,從肺絡心,注胸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50:35 | 只看該作者

八、〔腎〕


以上俞府諸穴,足少陰經止於此,而接乎手厥陰也。


胸中,當兩乳之間,亦曰膻中)。


其別,名曰大鐘,當踝後繞跟,別走太陽;


其別者,並經上走於心包,下外貫腰脊。


其病氣逆則煩悶,實則閉癃,虛則腰痛,取之所別也(足少陰之絡,名大鐘,在足跟後骨上兩筋間,別走足太陽者也。


言本經從肺出絡心,此言上走心包,下外貫腰脊,故其為病如此。


凡治此當取所別之大鐘也)。


其正,至 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


直者,系舌本,復出於項,合於太陽,此為一合,成以諸陰之別,皆為正也(此膀胱與腎為表裡,故其經脈相為一合。


足少陰之正,自 中合於太陽,內行上至腎,當十四椎旁腎俞之次,出屬帶脈;


其直者,上系舌本,復出於項,合於太陽,是為六合之一。


然有表必有裡,諸陽之正,必成於諸陰之別,非旁通交會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50:48 | 只看該作者

八、〔腎〕


其筋起於小趾之下,並足太陰之筋,斜走內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足少陰之筋,起小趾下,斜趨足心;


又斜趨內側,上然谷,並足太陰商丘之次,走內踝之下,結於跟踵之間,與太陽之筋合,由踵內側上行,結於內輔骨下陰谷之次),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於陰器(自內輔骨下,並太陰之筋,上循陰股,上橫骨與太陰、厥陰、陽明之筋合,而結於陰器者,皆剛筋也),循脊內挾膂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自陰器內行,由子宮上系腎間,並衝脈,循脊兩旁,挾膂上至項,與足太陽之筋合,結於枕骨,內屬髓海)。


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黑如地色,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 如無聽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謂骨厥。


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干及痛,煩心心痛,黃膽腸 ,脊臀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


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51:02 | 只看該作者

九、〔心包〕


(一名心主,以臟象校之,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橫膜相黏,而黃脂漫裹者,心也。


其漫脂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


心為君火,心包為相火,代君火行事。


以用而言,則曰手心主;


以經而言,則曰心包絡,一經而二名也)《靈樞》曰: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諸邪之在心,皆在心之包絡。


包絡者,心主之脈也。


胸中,當兩乳之間,而為心主之外衛) 絡,下膈,歷絡三焦(三焦,為臟腑之外衛,諸經皆無歷字,獨此有之,蓋指上、中、下而言,上即膻中,中即中脘,下即臍下。


故任脈之陰交穴,為三焦募也);


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肋上際為腋,腋下三寸天池也,手厥陰經始此),上抵腋下,循 內,行太陰、少陰之間(上抵腋下之天泉,循 內行太陰、少陰之間,以手之三陰厥陰在中也),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肘中,曲澤穴也,下臂行兩脈之間, 門、間使、內關、大陵),入掌中指,循中指,出其端(入掌中,勞宮也。


中指端,中衝也,手厥陰止於此),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小指之次,即無名指也。


其支者,自勞宮別行無名指端,而接乎手少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51:18 | 只看該作者

九、〔心包〕


其別,名曰內關,去腕二寸,出於兩筋之間,循經以上系於心包,絡心系。


實則心痛,虛則為頭強,而取之兩筋間也(手厥陰之絡,名內關,在掌後去腕二寸兩筋間,別走手少陽者也。


此經系心包,絡心系,又出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


病取內關治之)。


其正,別入淵腋三寸,入胸中,別屬三焦,出循喉嚨,出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此為五合(手厥陰之正,其別而內行者,與少陰之脈同,自腋下三寸。


足少陽淵腋之次,入胸中,屬三焦,乃出循喉嚨,行於耳後,合手、足少陽於完骨之下。


此乃六合之五也)。


其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中指端,中衝之次也。


循指入掌中,至掌後大陵之次,並手太陰之筋,上結於肘內廉曲澤之次),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挾脅(上臂陰天泉之次,由曲腋間,並太陰之筋,結於腋下,當天池之次下行,前後布散挾脅,聯於手太陰、足少陽之筋。


此經自掌至腋,皆剛筋也);


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臂(此支者,自天池之分,入腋內,散於胸中。


臂,當作賁。


蓋此支並太陰之筋,入散胸中,故同結於賁門也)。


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 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


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1 22:51:33 | 只看該作者

十、〔三焦〕


(上焦,在心下下膈,胃之上口。


其治在膻中,直兩乳間陷者中。


中焦,在胃中脘,當臍上四寸,不上不下,其治在臍旁。


下焦,當膀胱上口,其治在臍下一寸。


皆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靈樞》曰: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關衝穴也),上出兩指之間(即小指次指之間,液門、中渚穴也),循手表腕(陽池穴也),出臂外兩骨之間(外關、支溝等穴),上貫肘(天井穴也),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 外,行手太陽之前,手陽明之後,歷清冷淵、消爍、 會,上肩 ,過足少陽之肩井,自天 而交出足少陽之後也),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內行者,入缺盆,復由足陽明之外,下布膻中,散絡心包,相為表裡,乃自上焦下膈,循中焦下行,並足太陽之正入絡膀胱,以約下焦,故足太陽經委陽穴,為三焦下輔俞也);


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 (其支行於外者,自膻中上行出缺盆,循天 上項,會於督脈之大椎,循天牖,系耳後之翳風、螈脈、顱息,出耳上角之角孫,過足少陽之懸厘、頷厭,下行耳、頰,至 ,會於手太陽顴 之分);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 (此支從耳後翳風入耳中,過手太陽之聽宮,出走耳前之耳門,過足少陽之客主人。


交頰,循和 ,上絲竹空,至目銳 ,會於瞳子 穴,手少陽經止於此,而接乎足少陽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1:32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