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復泰草堂醫論選】

 關閉 [複製鏈接]
121#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6:59 | 只看該作者

傷寒求本

 

(治病必求於本,傷寒論為古今方書之祖,試求其方論本意,求索為先,得與不得非所計也。

 

訛誤難免,還望識者正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7:53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求本:此句為太陽病提綱。

 

脈浮者,經氣不降也。

 

頭項強痛,降路受阻,經氣壅滯於上也。

 

強,凝滯之狀,寒氣封之也;

 

痛,陽氣不得降路,聚於首而發為脹痛也。

 

惡寒,寒氣入侵之故也。)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肺屬金,司衛氣主皮毛,金之氣涼也,故主斂;

 

肝屬木,司營血合筋脈,木之氣溫也,故主散。

 

溫勝於涼,散過於斂,則衛氣不收,營血不降,毛竅洞開,津液外泄。

 

風兼寒客於衛,營不能散而鬱於中,故發熱。

 

積熱勝寒,則寒氣隨汗外散,毛竅不斂,故汗出惡風。

 

脈緩者,弛縱不收之象也。

 

寒不重則不能閉營血之外散,故曰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已發熱者,營氣不能外散,內鬱而發熱也。

 

未發熱者,營血溫氣不足則不能外達也。

 

惡寒,寒氣傷營也,體痛,寒氣內侵,氣血內鬱,不通處則痛也。

 

嘔逆,衛氣受傷,肺氣不降,胃氣上逆也。

 

脈陰陽俱緊者,寒氣客於營衛之象也。

 

陰,營也;

 

陽,衛也;

 

緊,寒氣收引之象也。

 

寒氣傷於營血,故曰傷寒。)

 

4、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

 

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脈靜則停於太陽,不傳陽明。

 

欲吐、煩躁、脈數急者,胃氣上逆,燥氣欲動,將入陽明之兆也。)

 

5、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不傳內則終在太陽,不可以日拘之也。)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營勝衛,燥勝濕者,為寒氣激發,溫燥無制,故發為溫病。)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風而兼溫,即非傷寒,溫主升散,衛為風溫所傷而不能斂,故陰陽俱浮,自汗出。

 

氣血耗散,故身重。

 

心液為汗,心聲為言,心陰傷則神昏,故多睡眠,語言難出。

 

鼻息必鼾,肺氣壅滯不能收斂也。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復傷其下焦之陰也。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疭,若火熏之,陰傷陽亢之象也。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臨證可不謹慎哉。

 

後世溫病家所論皆不出此條。

 

) 7、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

 

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發熱惡寒,寒傷太陽也;

 

無熱惡寒,寒傷少陰也。

 

以太陽底面即是少陰,首尾相連之故也。

 

發於陽者,六日傳經已遍,故第七日解。

 

發於陰者,一日即入少陰,故六日再傳太陽而解。

 

然亦有誤藥不解,深入骨髓者,今之所謂血液病是也。

 

醫者慎之。)

 

8、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傳經一遍,不入則出,針之使不能入也。)

 

9、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經氣即將入足太陽之時也。)

 

10、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行經二過方解也。)

 

11、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此陰厥陽厥之狀,寒熱真偽,聖人早為道破也。)

 

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

 

陽浮者,熱自發;

 

陰弱者,汗自出。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陽浮者,衛氣不斂也,陰弱者,營血不溫也,故熱發而汗出,此寒氣之弱者客於太陽之表也。

 

嗇嗇惡寒,寒氣未散也,淅淅惡風,毛竅洞開也,鼻鳴乾嘔,肺氣壅滯也。)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掰) (桂枝湯為協和營衛第一方,協和之意,使營散衛斂,氣降血升也。

 

桂枝升散其營也,芍藥降斂其衛也。

 

生薑助桂枝散其寒也,大棗助芍藥斂其陰也。

 

炙甘草,調和諸藥燮理陰陽也。)

 

上五味,呋咀。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

 

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

 

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啜粥以助藥力,陰陽兩補也。

 

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者,氣陰兩傷,邪必乘虛而入也。)

 

13、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有是證則用是方,示人以法也。

 

解如上。)

 

14、太陽病,項背強幾幾者,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太陽而兼陽明經證也,葛根陽明經之藥也) 15、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

 

方用前法。

 

若不上衝者,不可與之。

 

(太陽病在表而反下之,傷其中氣,濁陰上逆,與奔豚相類,桂枝湯內有降濁之功也。)

 

16、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

 

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太陽病誤治不可但與桂枝湯解之也,當隨證變通,不可拘泥。

 

桂枝本為散營斂衛,使肌表協和,脈浮緊而發熱汗不出,營溫不足以勝客寒也,宜麻黃湯散之。

 

有汗無汗,斷其寒溫勝敗之關鍵也,不可有誤。)

 

17、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有是證則用是藥,亦不可一概而論。)

 

18、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

 

(喘,氣上逆也。

 

厚朴、杏仁,利肺降逆也。)

 

19、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或是麻黃證而誤用桂枝,不能開其腠理,而反助其內熱,灼傷肺臟所致。)

 

20、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支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漏汗不止,毛竅洞開,故惡風。

 

小便難,四支微急,難以屈伸者,寒氣拘之,陰氣不化也,故加附子散其內寒。)

 

21、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若微惡寒者,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

 

(太陽病反下之,傷其陽而陰氣上逆,故桂枝湯去芍藥以降之也。

 

惡寒者寒氣偏盛,故加附子溫之也。)

 

22、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

 

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太陽病八九日寒熱往來如瘧,有自愈者,有不自愈者。

 

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暫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微發其汗乃解。)

 

23、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邪氣凝聚頭項,桂枝之力不足以勝之,不能外發反內鬱,故煩。

 

刺二穴俾邪不能聚,再與之則散矣。)

 

24、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

 

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是傷陰也,似當於桂枝湯內倍芍藥。

 

如瘧者隨經氣內行也,桂二麻一由營達衛,故汗出必解。)

 

25、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原本陰虛,今大汗復傷其陰,陽熱鬱蒸。

 

與人參白虎滋陰清熱,救火之道也。)

 

26、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此無陽也,不可更汗,此二句來歷不明,疑為錯簡。

 

焉有云不可汗,反用汗劑之理?

 

)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桂枝(去皮)芍藥甘草各十八銖 生薑一兩三錢(切)大棗四枚(劈)麻黃十八銖(去節)石膏二十四銖(碎,綿裹)上七味,口父咀。

 

以五升水,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本方當裁為越婢湯、桂枝湯,合飲一升,今合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此方適用於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之證。)

 

27、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表證未解反下之,使邪氣內陷,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裏證也。

 

桂枝去桂加白朮茯苓者,欲從小便解之也。

 

然表證仍在,似不去桂枝為宜。)

 

28、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

 

得之便厥,咽中乾,煩燥,吐逆者,作甘草於薑湯與之,以復其陽。

 

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

 

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此內證已作,仍發其表,遂令所傷之陰陽更受其傷,此數方者,因其逆之不同而救之也。)

 

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四兩(炙,味甘平)乾薑二兩(炮,味辛熱)上父咀。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者,下焦原有寒也。

 

得桂枝湯便厥,咽中乾,煩燥,吐逆者,發汗復傷其陽,擾動元陽外越也。

 

與甘草乾薑湯收攝其陽,鎮攝其陰也。)

 

芍藥甘草湯方 白芍藥四兩(味酸,微寒)甘草四兩(炙,甘平)上二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之。

 

(厥愈、足溫,陽氣已回,復以芍藥甘草滋陰收斂陽氣也。)

 

調胃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去皮,清酒浸)甘草二兩(炙,味甘平)芒硝半斤(味鹹苦,大寒)上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

 

(胃氣不和,譫語者,是原本陽明多燥,今發汗傷陰,令燥者愈燥,故以調胃承氣瀉燥濟陰也。)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乾薑一兩半(味辛熱)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熱)上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內原有寒,重發汗,復加燒針者,令陽氣大傷,故以四逆湯扶陽散寒也。)

 

29、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乾,兩脛拘急而譫語。

 

師曰: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後如師言。

 

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則為風,大則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

 

病證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

 

厥逆咽中乾,煩燥,陽明內結,譫語,煩亂,更飲甘草乾薑湯。

 

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脛尚微拘急,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脛伸,以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譫語,故知病可愈。

 

(先以甘草乾薑救其陽,再以芍藥甘草救其陰,復以調胃承氣濟其燥。

 

此中機關深不可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8:32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30、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桂二兩(去皮)芍藥二兩(切)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掰)上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復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葛根由陽明達於太陽之藥也,太陽病項背幾幾而無汗惡風,是表寒擴散即將深入之徵,故以桂枝湯內加葛根阻其入路,外加麻黃開其出途也。)

 

31、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此太陽與陽明經合病,寒氣緣經絡入於陽明之腑,寒氣得以深入,以其胃中必有素寒故也,寒氣內陷於大腸故下利。

 

表證仍在者主以葛根湯,欲使深入之邪從來路復出也。

 

) 32、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葛根加半夏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湯泡去黃汁,焙乾稱)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大棗十二枚(掰)半夏半斤(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復取微似汗。

 

(寒氣緣太陽陽明入於陽明之腑,胃中原有積熱,寒熱相隔,寒氣不能下趨故不下利,反逆於咽喉,發為嘔。

 

葛根湯使邪氣由來路復出,半夏降其上逆之寒也。)

 

33、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黃芩二兩 黃連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太陽證而下之,使邪氣深陷胃腸,故下利不止,反傷其陰,脈促而喘汗出,傷陰之象也,葛根散其外邪,甘草、黃連、黃芩,滋陰清其內熱也。)

 

34、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桂技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湯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復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頭痛,身疼,腰痛,骨節疼痛,寒凝格熱之象也。

 

發熱惡風,無汗而喘,寒閉氣機升降也。

 

故與麻黃湯開其閉降其逆也。)

 

35、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本宜葛根湯,今與麻黃湯者,欲其從太陰達於太陽也。)

 

36、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

 

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

 

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8:50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漫談(錄音整理)

 

漫談之一:溫病派?什麼是氣?咳嗽 根據民間中醫網中醫講堂錄音整理 講述:三七生 時間:2006年2月14日 整理:觀自在 網友:現在到醫院看病,發現好多都好象是這個溫病派的,溫病派的治療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呢?

 

檢驗溫病派有沒有什麼標準?

 

三七先生:關於溫病派的問題啊,現在實際上已經很成問題了。

 

中醫之所以落後到現在這個地步,與溫病學派盛行關係很大。

 

為什麼治病效果這麼差?

 

與西醫殊途同歸,西醫消炎,中藥就清熱。

 

無論什麼病都這麼做。

 

網友:打倒…… 三七先生:也不能就是說打倒,咱們現在就是說撥亂反正吧,把問題說清楚。

 

其實,祝味菊在《傷寒質難》裏面早就把很多問題說清楚了。

 

但是為什麼沒有造成巨大影響呢?

 

因為堅持錯誤的人太多,他們靠這個吃飯,不是靠治病吃飯,不是真正把病人治好吃飯。

 

靠料病吃飯,知道這個病下一步發展到哪里,最後什麼時候死,實際上這是一步一步錯誤治療造成的,所以這個問題很大。

 

中醫如果沒有這個理論之前,效果不會這樣。

 

這個東西最後橫行了,十個裏頭有九個,一百個裏頭有九十九個是學這個的,你那一個人的聲音就很小了。

 

而且他們頑固不化,不想改。

 

有幾個能象裘沛然老先生最後這樣反思反省的呢?

 

有幾個能象陳蘇生先生最後改弦易轍改邪歸正,把以前的東西全放棄的呢?

 

他們都是對溫病學說掌握到什麼程度?

 

都是了如指掌,背得滾瓜亂熟,但是用上去就是不見效,就是死人。

 

他們還有良心,所以他們研究為什麼總會這樣,裘沛然老先生不是說:甚至對中醫都失去信心了嗎?

 

不信中醫了,這是什麼原因?

 

什麼能讓人對自己所學的東西產生這麼大的動搖?

 

所以說,如果這個根本的東西抓不住,不明白,真是無知造孽。

 

黃坤載在醫書裏邊對這些人為什麼要這麼罵?

 

都是有原因的。

 

說這個並不是說就沒有熱,沒有火邪,沒有熱病。

 

有。

 

但是你不能把寒症說成是熱,不能指鹿為馬,不能張冠李戴,不能把所有的病都說成是熱。

 

當然,也不能把所有的病說成是寒,該是什麼就是什麼。

 

但是從真實情況統計結果來看,陽虛者十常八九,確實是這樣。

 

陽盛者百無二三,真正盛的人有幾個?

 

如果說現在傷陰了,真的是傷陰了,就得滋陰,六味地黃丸就可以用。

 

今天我還給我媽用了六味地黃丸呢,前兩天吃附子理中丸,吃過了,吃得渾身發軟,躺下了。

 

一看脈呢,大。

 

這是明顯陰有點不足了,腹痛。

 

這個腹痛不是附子理中丸的腹痛,是桂枝加芍藥大黃湯之類的痛,甚至得去桂。

 

脈整個都是向外散,你再往外散的話,往外弄的話,這不神昏了嗎?

 

但是以前脈緊的時候,寒氣很盛的時候,不得就要破這個陰嗎?

 

那你還得扶這個陽。

 

我們也不是說這個(滋陰)是錯。

 

為什麼說現在溫病派的東西是不對的呢?

 

就是說他這個祖師級的人物治病,就治得不對。

 

比如葉天士,大家也看過他的醫案,別人分析他那個醫案,怎麼回事?

 

看柴中元的《熱病衡正》,這裏面把這方面的資料收集得很全面了。

 

不要迷信,不要信那些民間的傳說,醫案寫得清清楚楚。

 

最後什麼結果,不了了之了,有多少個是這樣的?

 

有幾個是治上就好的?

 

用上藥就見效的?

 

有幾個治好了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寒熱這個東西,確實一年的運氣和這個大的六十年的運氣都會有一個不同。

 

如果是偏於陽明燥金之氣主令主時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眾多的陽明證。

 

所以58年溫疫,蒲輔周先生不是用的白虎湯嗎?

 

也有這種溫病,溫病的性質偏於陽明,陽明燥火之氣太盛了。

 

網友:什麼是氣,比如說病氣啊,元氣啊,這個氣要怎麼去理解?

 

三七先生:氣啊,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歷歷在目。

 

有時候你看窗戶,比如春天夏天窗戶打開的時候,我們向外看能看到,有一種波動,象雲霧狀的,有的時候前面如果有樓房,有具體的東西的時候。

 

你透過這個看,有一些波動的感覺,象海市蜃樓似的,其實這個就是氣的影響。

 

陽化氣,陰成形。

 

任何東西在火的推動之下都可以化成氣。

 

金能變成液體,木可以把它燒焦,木還可以直接燒成火。

 

氣實際上就是物質轉化成能量釋放,有形的東西最後變成無形的東西,變成能量的一個過程。

 

所以說,陽化氣,陰成形。

 

陰主凝,凝了之後就變成一個有形的固體。

 

而陽呢,陽會把有形的東西給散開,轉化成能量。

 

這個能量,這個推動的能量就是氣。

 

最直接的表像就是水,水沒有陽氣的時候,它就會結成冰。

 

到零度的時候結成冰,零度到100度之間它是水,它變成液態,它會流動。

 

如果水裏面沒有陽氣的話,它就會變成一個固態,固體是冰。

 

而它得到熱量,然後溫度升高,它就會變成液體,液體這時可以流動。

 

再升高到100度以上,就化成了氣態,這時候就是名符其實的氣了。

 

但是它在零度到100度的時候它裏面也有氣,沒有陽氣的話它就會凝。

 

陽化氣,化到極點的時候他就變成真正的氣。

 

人身上的氣也是一樣的,這個氣與血是同一體的,如果這個血沒有氣了,就會凝,變成瘀血。

 

這個氣,在人身上的不同部位名稱也不同。

 

在胸中,是胸中大氣;

 

在脾胃,是中氣;

 

在腎,是腎氣;

 

在血中,是營氣;

 

在表,是衛氣。

 

氣,西醫為什麼不了解這個東西?

 

因為他完全是從形上找東西,他用解剖來看,解剖是一個死人,氣已經不在了,所以看不到氣。

 

就像是到水中去找氣一樣,其實氣就在水中,但如果你想把氣給它提出來,提不著。

 

如果沒有氣的話,就變成冰了,就凝了。

 

人之所以能動,活的就是這口氣,這口氣一散,血馬上就凝,人就僵。

 

所以這是生命與無生命具體的區別,差的就是這口氣,你要是不懂這個氣,不知道大氣這個階段。

 

你就沒法治病,你只能在形上找病,去化驗,去透視,如果形上沒病,就說一切正常。

 

但那個症狀從哪兒來呢?

 

實際上它是在氣化的層次上。

 

氣化的層次出現問題,就表現為功能性的障礙,人就會有種種不適。

 

但是它未必成形,成形的時候就已經晚了,它已經是由陽入陰了,由表入裏,由淺入深,由化氣已成形了。

 

這時候它就變成一個腫瘤了,就是這個意思。

 

對氣啊,不要覺得很迷惑,很虛無。

 

其實這個氣是個最具體的東西,離開這個氣,所有的現象都要發生變化。

 

網友:謝謝三七先生的解答,我聽了覺得似乎懂了一點,但還不是十分清楚。

 

這可能和我所受的教育有關係,所謂的所知障吧。

 

因為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受現代所謂科學的教育,思考很多問題時總沿著西方教育的思維方式,我也知道這是個很不好的現象。

 

但也很難一下子破除這種思維方式。

 

我接觸到中醫以後,我覺得東西方文化這是兩個不同的思維體系。

 

但是一直還找不著北。

 

怎麼能真正以中國人的思維中醫的思維來思考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這個也是我以後希望得到各位先生指導的地方。

 

網友:寒假過度勞累後,加上飲酒、受寒,一直咳嗽,我自己給自己看,拿不定主意。

 

希望各位先生能夠指點一下。

 

是心肺陽衰還是脾胃陽衰?

 

我從醫書上看,好象是不一樣的,如果是心肺陽衰,可能用薑桂附甘湯就可以了,脾胃的陽衰,用半夏生薑湯一類的應該就行了,不知如何判斷?

 

三七先生:心肺和脾胃它倆的關係實際上很密切,一個是中氣,一個是宗氣。

 

中間這個氣是土,上面這個氣是金,它們倆的關係是土生金。

 

如果中氣不足的話,上焦氣肯定也會不足。

 

上焦受損了的話,也可以損及中氣。

 

氣不足,邪氣就可以乘虛而入。

 

就咳嗽來說,一般先都是感冒的誤治,或者是寒邪從上入,入到肺。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寒邪的凝滯可導致咳,還有一種木氣上衝也可以導致咳,春天這種咳和秋天的咳性質有時就不一樣,不一定都是小青龍湯證,有的時候需要收斂。

 

衝的太過了,你看他那右寸脈就可以分別得出來。

 

一種脈是緊,收斂象。

 

一種是大,上衝象。

 

收斂太過,你就要把它散開。

 

如果衝得太過,你就要把它收回去。

 

這兩種性質不一樣,同是一個咳,脈象舌象都是不一樣。

 

剛才那位元先生還說到思維方式的問題――所謂的什麼科學。

 

實際上科學呢,你在運用它的時候,在研究它的時候,你首先要意識到科學的局限。

 

因為科學是一種用來探索世界的工具,它本身必然要受到這種工具的局限。

 

伽利略不是說科學就是測量嗎?

 

測量的話,他必然要有種工具。

 

如果這個工具是量長度的,它必然是直的,這是矩。

 

如果說是規,是測圓的,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你不能拿這兩個東西互相代替。

 

一把尺也有一個限度,不能什麼都用它量,所以說工具它本身必然有自己的界限。

 

科學研究是以物質為基礎,現在研究的範圍,多數還是在形這個層次之內,也就是物質。

 

物質之外的,具體成形的物質之外的,在形上的東西,現在科學的認知能力還很有限,連經絡都還測不到。

 

測不到,並不是不存在。

 

很多現象用肉眼能看得到的東西,你想用一個工具測度他,記錄他,都不太可能,何況肉眼看不到的存在,所以不要把工具放到至上主義的地位。

 

這種工具至上主義也就是所謂的科學主義,這是認識的一種錯誤傾向。

 

所以首先要知道它的局限,不要什麼東西都要拿它量一量,測一測,試圖把這個局限的東西當成判斷一切是非的標準,因為有些東西不在它的測量範圍之內。

 

將來可不可以測呢?

 

也許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將來有可能會測到這個東西,但現在還是必然有它的局限。

 

而且無論將來發展到什麼程度,測量本身都會有它本身的局限,這是工具本身必然存在的局限性決定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5#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9:29 | 只看該作者

漫談之二:奇恒之府

 

根據民間中醫網中醫講堂錄音整理 講述:三七生 時間:2006年2月1日 整理:觀自在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這是六個部位。

 

有的是臟器,有的是體。

 

腦,本來就是髓,腦為髓海,髓是腎之所主,骨之所藏,骨與髓實際上是一體的。

 

脈,也就是血脈。

 

膽,十一臟皆取決於膽,分泌膽汁,內藏相火。

 

女子胞,胞就是子宮,一個可以生育之所,地氣之所生。

 

地,能生養萬物,它為什麼能生養萬物呢?

 

因為地中有氣。

 

地中所藏的氣,皆藏於陰而象於地。

 

地在卦為坤,坤中有陽,這時候就變成了坎。

 

實際上這幾個部位都和坎有關,也就是坎中一陽啊,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人始生,先成精。

 

這些東西也都與水有關,精成之後腦髓生。

 

骨,腦,髓,這都是水的部位,脈和膽這是到了木的部位。

 

這是水和木之間的關係,這是主生發之地,生發的一個根本,一個最初的部位。

 

冬至之後,一陽初動,就是這樣的一個地位。

 

它是至陰之地,藏於陰而象於地。

 

在至陰之處,並不是在明處,所以它藏而不瀉。

 

它應該是藏而不瀉,但你未必能守得住,所以你有時藏不住了,瀉出來了。

 

其實也就是相火,相火外泄了,就出問題了。

 

如果這些地方沒有相火了,沒有坎陽了,沒有震下一陽了,就變成了至陰,純陰的東西。

 

純陰無陽了,就變成了死地、鹽鹼地,它沒有生氣,裏面是涼的。

 

奇恒之府。

 

奇呢?

 

和偶是相對的。

 

偶,有兩個;

 

奇,只有一個。

 

只有一個可見它很重要,它不可偶,它沒有對待,它只有一個,所以它應該藏。

 

應該藏於本位,不能隨便動。

 

坎中有一陽,離外有二陽。

 

二陽還有一個偶,這個陽還可以稍微用一用。

 

而坎中這個陽,一定要密藏,要藏好,藏好才能相火以位。

 

相火在位,才能起到這個動力之源的作用。

 

恒呢?

 

恒常不變,不能讓它亂變。

 

要有守,神守,能守於內。

 

所以說這幾個地方,奇恒之府,腦、髓、骨、脈、膽、女子胞,這些地方一出現問題,就不能恒了,不能常了,所以就變。

 

種種變態就出現,就是病變。

 

如果這幾個地方能守,必然壽命很長。

 

道家修煉,實際上修什麼呢?

 

就是修這個東西。

 

它不外泄,藏而不泄。

 

順則為人,逆則為仙。

 

仙是什麼?

 

仙實際上就是藏這些東西不泄,還精補腦,煉精化氣,氣化神。

 

這時候就能起神用,神用無方謂之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09:53 | 只看該作者

漫談之三:從祝徐之辯看寒溫之爭

 

根據民間中醫網中醫講堂錄音整理 講述:三七生 時間:2006年2月16日 整理:觀自在 這件事,是在醫林傳得比較普遍的一個案例。

 

但是具體的細節,人們卻往往知道得不是十分清楚,這就是祝味菊先生給徐小圃兒子治病的事。

 

《傷寒質難?厥陰上篇》裏面,陳蘇生與祝味菊有段對話:陳問到傷寒壞病的治法,「醫者不識」――有些病醫生認不出來,雖然他想救病人,但書中沒有前例,不知道該怎麼辦?

 

希望祝味菊給他舉一個例子。

 

祝味菊就說到徐小圃了。

 

問他認識不認識?

 

陳蘇生說知道,徐小圃精治嬰兒,兒科醫生,非常出名。

 

他本人也曾在徐旁邊見過其處方,他發現徐的處方和祝味菊的處方很象。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樣。

 

祝味菊於是就給他說,這是徐親身體會而來的。

 

陳蘇生不知道這件事,希望祝味菊仔細給他講一下。

 

祝未菊就給他講了:民國十五年的時候,祝味菊從成都來到上海。

 

那時正在辦景和醫科大學。

 

有個朱少坡把徐小圃的兒子徐伯遠介紹來了,跟祝先生學醫。

 

第二年,伯遠病了,來告假來了。

 

祝先生一看,正傷寒也。

 

實際上就是個太陽經證,也就是相當於麻黃湯證吧,理應辛溫解表,開的是麻黃湯之類,這實際上是正解。

 

肯定是個典型的麻黃湯證,所以應該開這個方子。

 

但是徐小圃懼其峻,認為麻黃湯太峻猛了,就假裝說藥已經服了,騙祝味菊。

 

過幾天之後,病沒什麼變化,祝先生心裏就覺得可疑,每天看這個情況一天比一天加重,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個麻黃湯證,用上去為什麼不見效呢?

 

一天,祝味菊又去看病人,正好徐小圃外出沒在家,他就在那屋裏來回轉,心裏沒想明白:這藥怎麼不見效呢?

 

突然,他看到案頭放著一個藥方,瀉心湯之類,估計是三黃之類的東西,連半夏瀉心湯有溫藥的都不是。

 

當時他就明白了,原來他根本就沒給伯遠吃這藥,沒吃還假裝說吃了。

 

當時一看不行,就告辭,不給他治了。

 

其實,徐小圃這是犯了醫家大忌,欺騙醫生,明明沒吃藥,還假裝說吃了,很大的不信任,不但不信任,還有些不尊重。

 

晚上徐小圃來電話道歉,祝先生就問他:你這個方子是不是給伯遠吃的?

 

徐小圃沒辦法,只好說了,眾道友評議之方也。

 

大夥研究出來的,眾道友――這能給徐小圃當道友的,自然也是當時的名醫,海上名醫嘛,也可以說是個專家會診了,就研究出這麼一個結果,瀉心湯。

 

祝味菊當時說:此方不妥啊,閣下其謹慎之。

 

一定要謹慎從事,這方子不對。

 

徐小圃當時還很硬,假裝謝謝,說已喝了,還沒有什麼不妥的跡象,心中不服。

 

祝味菊又告誡說:慎之,鬱極必揚,今宵或有猝變歟。

 

陽鬱之極,必然要發,估計在今天晚上就會有突然的變化。

 

第二天早上沒有消息,過了午後祝味菊又去看去了,諸醫皆在,濟濟一堂。

 

眾道友滿滿一屋子,在商量。

 

書童和主人都忙忙碌碌的,在伺候他們。

 

客有愁容,醫生們臉上都有愁容,也是感覺到很棘手,西醫也在這。

 

徐小圃是神色沮喪,惘然若失,這會兒沒招了。

 

看祝味菊來了,皺著眉頭就迎進去了,對祝味菊說,果然伯遠昨晚發厥,厥逆了,一直到現在還沒醒過來,剛才又抽搐。

 

他這種厥就相當抽搐,就是現在這些小孩家長比較害怕的那種抽風。

 

西醫說的腦膜炎什麼什麼的。

 

徐小圃說:這現在該怎麼辦呢?

 

一邊說一邊唏噓不止,這時候他著急了。

 

過一會兒看護來了,看護小孩的人來了,告訴徐小圃,剛才給病人吃了紫雪丹(大寒之物),吃了幾次,沒吃進去。

 

這些在座的醫家聽了同聲嗟歎,認為紫雪丹下去都不行了。

 

既然用了這樣大寒之藥,可見當時都認為這病是熱——熱入心包。

 

這是溫病派經常說的。

 

徐小圃當時是悲從中來,潸然淚下,這時已沒有辦法,這小孩要與世長辭了。

 

祝味菊一聽,說道:藥未入口,如此亦佳。

 

沒喝下去,挺好。

 

大夥一聽都愣了,吃不下去藥還好!

 

一會兒,朱少坡走了,祝味菊起來送他。

 

徐小圃以為祝味菊也要走,祝味菊說,不是,我不走,等一會兒我再回來。

 

大夥這時都告辭了,徐小圃把祝味菊領到一個小屋子裏。

 

這時他看到自己的這些辦法都沒用了,不禁愀然而悲,對祝味菊說:伯遠尚有望乎?

 

祝味菊說,如果不怕我的藥呢,也不是一點希望沒有。

 

徐小圃當時很激動,馬上長揖到地,說:伯遠是我兒子,也是閣下徒弟,為師的怎能坐視不救徒弟呢?

 

即使用毒藥也不敢推辭,希望閣下想想辦法。

 

這時候祝先生就處以強心扶陽之藥,所謂的強心扶陽呢首先就要用附子,倍增其量而用之。

 

速為配就,吾將督煎也。

 

煮完之後,就告訴看護的人服法,然後吃晚飯。

 

吃晚飯過了一陣,就問小圃:藥吃沒吃呢?

 

吃完後有什麼反應呢?

 

徐小圃說:沒有,還沒吃呢。

 

剛才這些眾醫又商量去了,大夥兒研究了一下,都說用藥太猛,安危存乎一線啊。

 

再稍微等一等吧,明天早上再商量怎麼樣?

 

還推辭,現在。

 

祝味菊急了,這什麼時候了!

 

病到這種程度了,怎麼還能耽擱呢?

 

徐小圃這是因為家人害怕,不敢吃。

 

這會祝味菊有點不高興了,當時就質問:你這麼大一個家,一定有主,你家裏的主是誰呢?

 

誰能做這個主呢?

 

你現在自己方寸已亂,但我不能看我徒弟枉死於病。

 

這個病並不是治不了,而是治得不對。

 

如果伯遠服我的這個藥,服他師傅的藥死了,我以後再不行醫了,再不提行醫這個事。

 

可見他決心之大,也是非常自信,於是命看護灌藥。

 

這回是親自看給喝下去,不能讓他們隨便搞了。

 

剛開始喝的時候喝不下去,再服下去喝了一點,三次服沒吐出來。

 

祝味菊說現在還不夠,再煎一服。

 

連服二劑,還沒動靜。

 

怕藥力還不夠,人力先潰散了。

 

於是請西醫用強心藥給他注射。

 

強心藥這種東西,既然能強心,肯定是有些偏於陽性的意思,也是救急藥。

 

這個醫生不敢用,說:高熱如此,昏聵如此,恐非所宜。

 

從他理論上講,怕是熱。

 

祝味菊說,小量注射,我負責任。

 

於是就給注射上了。

 

祝味菊中西醫都很精通,西藥他也用。

 

然後就把雜人都給退下去了,就連伯遠母親也讓退下去了。

 

這時候戚黨譁然,家裏的那些家屬喧嘩,竊竊私語,罵祝味菊:哪里來的野郎中,不盡人情如此。

 

徐小圃這時要備車把祝味菊送回去。

 

祝味菊說,今天晚了,就不回去了。

 

徐小圃說,那就准備個床吧。

 

祝味菊說,不著急,我就在這坐一會兒。

 

這時徐小圃說要休息,假寐。

 

祝味菊也就在邊上陪著他。

 

半夜的時候,看護來了,匆忙地把徐小圃找去了,徐小圃當時馬上起來就去了。

 

祝味菊在邊上看到,假裝沒看到,也不吱聲。

 

過了一會兒,徐小圃回來了,看祝味菊沒醒,就在邊上坐著。

 

過了一會兒祝味菊假裝打個哈欠,醒過來了。

 

問徐小圃:怎麼樣了?

 

徐小圃抱拳而謝,說:剛才伯遠已經醒了,跟看護說要見他父親,他馬上就去了。

 

伯遠當時就哭了,哽咽悲訴:兒苦甚,許多襤褸無賴,強行曳我,要把我扔到井裏面去,我使勁掙扎,打不過他們。

 

正在這時來了一個大胖子,把這些無賴打跑了,把我從井裏面拽出來了。

 

現在是遍身疼痛,如受鞭笞。

 

這實際上不是很顯然嘛,又變成麻黃湯證了。

 

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麻黃湯主之。

 

身體痛,發熱惡寒無汗,這就是個麻黃湯證。

 

身體疼痛如被杖責,被打的這種感覺,這實際上又是回到太陽了。

 

開始已被引到裏面去了,後來用熱藥,用強心的熱藥,四逆之類。

 

寒邪進不去,又返表來了,於是就醒過來了。

 

祝味菊一聽就笑了:何物群醜,困人若斯,這哪里來的一群小丑,怎麼會把人給弄到這種程度呢?

 

大胖子就是大附子吧。

 

邪氣出表,怎麼能不痛呢?

 

因再處方而歸。

 

這回開方子就走了,就放心了。

 

第二天一天也沒有發生厥逆,這種抽搐的現象。

 

抽搐停止了,汗也沒再出。

 

但是熱沒退,汗未出,熱未降,這不又是一個無汗發熱的麻黃湯證嘛。

 

又用前法出入進服,汗出熱退,這裏面肯定要有麻黃,汗出了,熱退了,身痛也就好了。

 

又過了三天,神志完全恢復了。

 

自言左肋下作痛,這什麼意思呢?

 

左肋下是肝木升發之地,金來克木,木氣不得升發,鬱於脅下,實際上這是個當歸四逆湯證。

 

用現在咱們這個當歸四逆理中沖劑,用上去馬上就得開。

 

這時徐小圃家人又把西醫給找來了,說是肋膜炎,已經成膿了,所以得開刀。

 

祝味菊跟徐小圃說:這人說得恐怕不對。

 

他就對先前的那個打針的西醫說了,這個肋痛,是汗出局部受寒所致。

 

實際上是金克木了,木氣升發不暢。

 

即使有炎症的話呢,也未必就是化膿。

 

等那個醫生來了我當面問一問他,不行的話,可以抽水化驗。

 

第二天再找那個西醫,已經走了,割開皮看到裏面也沒有什麼膿。

 

其實這個西醫是在敷衍,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

 

這是中間一個插曲。

 

祝味菊這時對徐小圃說:伯遠今已厥回神清,渡過危機,今而後余不復問訊矣。

 

伯遠已經轉危為安了,以後我也就不再來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開始不信任,不吃他藥還假裝說吃,自己搞一套。

 

徐小圃這時惶惶相謝,非常驚惶了。

 

這時候大罵開方的這個人,決定用涼藥的這個人。

 

這時候徐小圃就要東宅的夫人擔任監護之責,讓祝味菊信任,然後繼續服藥。

 

七天之後,熱退痛消。

 

調理月餘始痊,病情也是很嚴重的。

 

調理了一個月,完全好了。

 

徐小圃以前也是時方派。

 

經過這次再認識。

 

一反過往作風,得心應手,遂有祝派之稱。

 

經過這次事件,盡棄以前所學,改學祝味菊了,成了祝派的弟子,徐小圃拜祝味菊為師了。

 

後來他的次子仲才也從祝味菊學醫了,也是因為自身體認有得。

 

一代名醫,行醫數十年了,還能從善如流,不固執已見,這樣也算是很難得了。

 

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從中能看出什麼問題呢?

 

實際上這個病並不難,是個很簡單的證,一個麻黃湯證,如果學傷寒的人,一看就應該知道。

 

但是這些名醫者流,為什麼就不知道呢?

 

一定說成是熱,要用涼藥呢?

 

這就是溫病派的影響。

 

理論先入為主了,見到什麼都是熱,很簡單的病他就是治錯。

 

治錯了這必然就會深入,深入了就加重,病決不會對你客氣。

 

都是當時的名流,高朋滿座,盛友如云,大夥一商量就出來了個瀉心湯。

 

也用的經方,但用了之後就厥,厥逆了,所以可見這種錯誤認識的影響多麼的壞。

 

其實這樣的事件都應寫入教材,讓人們都讀一讀,但是現在真正知道這件事情的學中醫的並不多。

 

說到徐小圃拜祝味菊為師這件事,也是很不細緻,不了了之。

 

不知道就是個麻黃湯證的誤治。

 

麻黃湯證現在誤治,給治死的人有多少呢?

 

不計其數。

 

無論是中醫西醫,治錯了都會引邪深入。

 

深入之後隨著邪氣所停留的部位就會變成各種類證。

 

這個病深淺不一,如果入得深了,最深可以進入骨髓,可以變成血液病。

 

最淺呢?

 

停留在肺,變成咳和喘。

 

入肝呢?

 

就象剛才說的那個脅痛,左脅下痛,升發不暢。

 

造成種種的後遺症。

 

這都是認病不准,判斷病機正好與實際情況相反。

 

該抵抗的時候不抵抗,他投降,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割地賠款,求和。

 

所謂的求和實際上就是投降,出賣主權,最後變成亡國奴。

 

所以寒溫之間這種性質。

 

是兩個性質,並不是可以相提並論,一左一右什麼的,不是那麼回事。

 

實際上是一黑一白,一正一反,一對一錯。

 

在這個病,正傷寒證,對於這個病來說,就是這個情況。

 

這件事就先講到這裏,給大家當個故事,但是都是真事。

 

《傷寒質難》上還有一些這樣的事件,基本上也是差不多,就是指鹿為馬,張冠李戴,顛倒黑白,而且犯錯的是眾人。

 

堅持對的只是一個人。

 

但是,如果沒有這一個人的話,那麼大家只好一起錯下去了。

 

現在中醫界正好也是這個情況,象昨天那位先生說的,到中醫院去看,開出來的方子全是涼藥。

 

咱們先不說他這個證是不是熱證,為什麼都是涼藥呢?

 

這裏頭就一定有問題,這種錯誤理論的影響,還是在繼續,並沒有改正錯誤的跡象。

 

所以現在中醫每況愈下,影響越來越差,口碑越來越差,治療效果越來越差。

 

一個很簡單的病就是治不好,越治越重。

 

這是醫將不醫啊,也不是什麼中醫了。

 

所以這個情況也正是民間中醫的使命: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理論上一定要先把它給正過來。

 

所以這些講正理的書就很重要,所以向大家推薦《傷寒質難》,大家有時間可以細看。

 

看看他們師徒之間是如何問答的,雖然是幾十年前的問答,在今天看,還是有現實意義,基本上現在大家所爭論的一些問題,裏面早就爭論過了,而且這裏面都有答案。

 

現在還在重復這些老問題,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大家可以先看一看,就不必要再提這些話題了。

 

要撥亂反正,這是一本好書。

 

中醫藥大學現在所講的一些東西,基本上還是側重於溫病派的學說,按這些理論在講,所以他的影響必然要延續上海這種情況。

 

看陳蘇生的那篇文章,說到過自己行醫的過程,自己的親戚三個人都給治死了,後來才開始反思。

 

裘沛然先生在晚年寫過一篇《瘦因吟過萬山歸》,裏面也反思了他自己學醫的過程。

 

開始他也是從溫病派開始入,溫病派的學說可以說是瞭若指掌,學的是如數家珍。

 

可後來治病就是不好使,不靈。

 

導致最後他對中醫整個理論失去信心,學西醫去了,學來學去還是不行,茫然。

 

最後又反過頭來深入中醫經典,在裏面有了重新的體會,再治病又見點效果了。

 

雖然這樣,已經走了太多彎路了,沒有直接踏上坦途,所以也很難說真正掌握了治病的規律。

 

這麼大年齡,也是很可惜。

 

誤入歧途影響很大,走錯了路,還不如不走。

 

現在民間中醫你看,咱們這個地方,病人患者自己學醫,很快也能取得療效。

 

這說明什麼呢?

 

這說明走入捷徑,走入正道的時候,這些東西是很容易學到了。

 

不要被這個錯誤理論所引導。

 

這就像是念佛法門,簡易直捷,非常簡單,但是大家很容易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

 

而且還是三根普被,不論你是聰明的還是笨拙的,都可以從中得到利益。

 

只要你能相信他,把這個簡單的道理認識清楚,你就可以用。

 

所以我們經常講鄭欽安先生的《醫理真傳》,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呢?

 

因為它講的道理很直捷,不外陰陽嘛,陰虛陽虛,只要把這個大方向看准了,就不至於太錯。

 

如果你上來就顛倒黑白,反著幹,那只能是雪上加霜,或者是火上澆油。

 

令虛者益虛,實者益實,虛虛實實,增益其病。

 

這就成了元氣之賊。

 

這個書是很好的,中醫好書有個特點,尤其明清以後,凡是接近正確的認識,往往都是與眾不同,往往要受到俗醫的非難和誹謗。

 

比如黃元禦、鄭欽安、祝味菊,都是。

 

祝味菊當時在上海受的誹謗是很多的,這些都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現在情況不是也一樣嗎?

 

我前幾天給人開了個方子,其實這方子量很小,後來說到醫院去抓藥,轉方的醫生一看,說這藥誰開的?

 

病人問怎麼回事?

 

醫生說藥有問題,有的量太小,有的量太大,拿到藥房抓藥,也是這麼說,眾口一詞:有的量太小,有的量太大。

 

什麼量太大呢?

 

說附子量太大了,用多少克呢?

 

6克。

 

6克附子他就感覺太大,實際上藥典上規定用量還到15克,這無論如何6克也不能算是大量啊!

 

可見現在這些人以訛傳訛,畏辛溫如鳩毒,桂枝附子乾薑這樣的藥他一看就害怕,他都不知道從哪里來的消息。

 

6克還說多,就說沒有這個藥他才放心的,有了這個藥他就給人說:這藥你要小心啊,有毒!

 

毒到什麼樣呢?

 

他也不知道,他也沒吃過。

 

他怕這個東西,怕得毫無道理。

 

實際上說,小人怕君子。

 

現在這個很成問題,比如說熱藥細辛之類的,他都怕。

 

涼藥你用多大他都不嫌毒,甘之如飴啊。

 

這陽氣――《內經》裏面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他們是滅之而後快,非得把你這火滅掉才高興。

 

所以內經裏面說:氣賊嘛,奪人長命,予人夭殃。

 

就是這些人。

 

所以說大家要多加小心了,不要把百年之壽命,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0:23 | 只看該作者

漫談之四:靜坐

 

根據民間中醫網中醫講堂錄音整理 講述:三七生 時間:2006年2月16日 整理:觀自在 網友:我最近身體有些不好,到醫院診斷說是植物神經紊亂。

 

從05年4月份發病,陸陸續續給西醫治了,花了兩萬塊錢,也沒治好,反而給治壞了。

 

比如說穀草轉氨酶,第一次住院時好好的,後來吃藥了反而比正常值高了一倍多。

 

後來我找中醫看了,中醫看了後現在感覺還不錯。

 

最近在煉靜坐,坐了一段時間,發現煉的時候渾身發熱,有時還全身出汗,不知煉的對還是錯?

 

因為不懂這東西,有點害怕,不敢再煉了。

 

煉的時候還是挺舒服的。

 

我煉的時間很短,但我感覺靜坐挺管用。

 

原來老是有點心悸,煉完以後發現心臟這邊舒服點,有個東西好象就在那動來動去一樣。

 

昨天心臟附近很熱,好象有火燒一樣。

 

我坐的時間不長,大概一周多時間吧,每次就也就20多分鐘…… 三七先生:坐到這種程度,得氣比較快。

 

這麼坐就行,什麼也不用想,能入靜就可以。

 

你要能靜下來的話,氣機自動就能歸到本位,原來不通的地方就能通開。

 

出汗就是在排病,原來有一些寒濕邪,氣到了就會發熱,熱呢,昨天不是講了嘛,熱就是氣,也就是火,是身體的動力。

 

西醫這種診斷只能見到形上的變化,治療是病因不明,所以治完之後反而加重,這些都是必然的。

 

他是明知做不了還要硬去做,看到這種指標變了就想把它改回去。

 

實際上指標是個結果,並不是原因,不是隨便能改變的。

 

而你現在自己這樣調,可以把身體這個氣機調順,升降順了之後,一些病邪自動會去掉。

 

你現在調的挺好。

 

如果你要繼續坐下去的話,可能還會有其他一些境界。

 

如果境界出現了,你也不要害怕,一切順其自然。

 

因為高度入靜了,必然會有些不同的境界。

 

閉目塞聽了,六根不緣於外境了,內境自然就現前。

 

這時候你靜觀就可以了,不要執著,不要害怕。

 

一執著,一害怕,就容易入魔。

 

現在是屬於在調理身體的氣機,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先是氣降下去了,足下發熱,腿上發熱。

 

降到底下了,然後它要升起來。

 

升起來就向上走,行於心。

 

你剛才說心臟那兒有跳動的感覺,這說明心脈在通暢。

 

通開之後,也會有寒氣向外散。

 

或者是涼氣直接散出去,或者是發汗,所以練完之後就會感覺很輕鬆。

 

現在呢,氣還不足,氣不足先要培元,培這個根本,就是腎間動氣,丹田這個氣。

 

至陰之地,小腹裏面,那個地方一定要讓他暖起來。

 

煉功還應該要藏精,房事要儘量節制。

 

精藏了氣才能順,才能收攝住。

 

然後這個精呢,養精蓄銳。

 

之後精會化氣,氣會化神,精化氣了這個階段體力就會大增,氣化神了就會思維敏銳,不困倦。

 

這時身體整個就好過來了,然後你再去檢查什麼指標,它也會恢復正常。

 

所以,不要過於執著於那種指標上的變化。

 

只要把氣調順了,其他都好辦。

 

這個內視啊,你不要有意去看,硬去看,應順其自然。

 

外面這個門你把它閉住的話,裏面自然就開了。

 

心緣外境,裏面這個門就開不了。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才能照見五蘊皆空嘛。

 

所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要不觸外面這個六塵,不入色聲香味觸法,然後才能照見五蘊皆空。

 

這個你首先要先靜下來,靜而後入定,定中生慧,慧就可以觀空了,觀這些萬法了。

 

萬象皆空,這是慧眼見真。

 

這都是自然的,只要你心不緣於外境,入了這個,這叫入流忘所。

 

入流了,你不觸六塵境界了,自然就入流。

 

入流了,根就不觸這個所。

 

入這個境界,這時候自性的光明自然就顯現出來了。

 

道理就是這樣,你要肯行能行的話呢,障淺的自動就會顯現,障深的話,麻煩一些,都是些很自然的東西。

 

這些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不要執著那些東西,不要求那些境界去,什麼功能的。

 

那樣的話,貪心一起,魔境就開,有些東西就來障你了。

 

我做到沒有?

 

我是不能,我是知道這個道理。

 

就像是跑百米似的,知道這個跑的要領,可以告訴別人怎麼跑。

 

別人可能會迷路,知道要領的人他本人未必能夠(做到)。

 

所以,知行合一嘛,知道道理了你要是能行呢,你自然就會有證。

 

證是什麼呢?

 

證這個果,你現在行的時候是因。

 

因地不虛,果地自然也就不假。

 

因地不真,果遭紆曲,他也不直了。

 

所以發心要正,不論是學什麼,學醫也是一樣。

 

如果是騙人,為了混飯吃,這樣你學不到什麼真東西。

 

網友:什麼是上下丹田?

 

三七先生:上下丹田啊,這個下丹田,精嘛,精關所在。

 

聚精會神,聚精了之後才能會神。

 

上丹田,就是神。

 

精化氣,氣化神。

 

所以一般守丹田,還是守下。

 

下面是根嘛,脈之有尺如樹之有根,根深蒂固,然後才能枝榮葉茂。

 

要是直接守上面的話,容易根基不固。

 

網友:靜坐後不用服藥病也能好嗎?

 

三七先生:關於這個六根六塵的問題,可以看看楞嚴經,圓覺經。

 

這些大乘了義經典實際上都是講這個問題,也就是能所的問題。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講得很清楚,就是能所的問題,入流忘所。

 

這個通氣機,是比較初級的。

 

對於養生來說,可以說是很有效的,可以不用求藥了。

 

藥,是藥都有毒性,用的不對,它就會有副作用,所以能不用藥儘量不用。

 

《輔行訣》裏面不是說,你在練功之前,你實在是閉塞得太嚴重,五行五臟偏頗太重,開始就要用藥輔助你,就象加行似的,把裏面的氣機通開。

 

通開之後,然後你再去行,再去坐,它就順了。

 

用藥也就是這個道理,你能夠用氣機直接把它理順,不用藥這個東西也可以。

 

網友:先天稟賦不足可以治好嗎?

 

三七先生:先天稟賦不足,你只能是慢慢的養了。

 

先天不足,你得的東西就少。

 

後天培養的好的話,中年以後反而還能漸漸好起來。

 

不要著急,不是說一定要到中年以後才會好,不要一蹴而就。

 

你先天本來就不足,你能夠存養的話,到中年之後,你就會和一般人,那個耗散的人差不多少了。

 

因為人家的稟賦比你好,先天的東西比你多。

 

所以早年的時候他自然就要比你好。

 

但是如果你省吃儉用,你很節儉,中年之後你漸漸就有富余了。

 

而那些稟賦好的人呢他敗家子他揮霍最後還不如你。

 

不要著急,最後能好不就行了嗎?

 

網友:練峨嵋樁可以很快好嗎?

 

三七先生:峨嵋樁我不瞭解。

 

這都得是親自去練才可以說。

 

不要求快,欲速則不達,你要想快的話肯定會出問題。

 

要緩,你要是能緩得下來反而會快。

 

你只要一急,最後就前功盡棄。

 

網友:什麼藥可以戒酒?

 

三七先生:戒酒啊,你在傷精患者需知裏面找當歸四逆理中沖劑,連喝二十四劑。

 

喝完之後,如果說你不太想喝酒了,你就不要喝了,不要硬去喝。

 

如果你想戒的話,你就喝一下那個(當歸四逆理中沖劑)。

 

有一個人,原來完全靠酒生活,他不喝不行。

 

喝到三十幾劑的時候就不喝酒了,體力也好了。

 

網友:傷寒論上的一兩是現代多少克?

 

三七先生:傷寒論的一兩相當於現代十五克。

 

但是現在不一定非得用那麼大的量。

 

網友:晚上睡覺夢多怎麼辦?

 

三七先生:陽氣完全能夠入陰的人,也不是很多。

 

睡眠不實,多夢。

 

至人才能無夢,無夢的時候陽完全入陰。

 

陽不入陰的時候就魂飛,肝所藏的魂不入水中。

 

所以它就飛騰,做種種夢。

 

網友:為什麼人老是思維散亂?

 

舌邊有齒痕,中間有裂痕一般是什麼問題?

 

三七先生:思維散亂,掉舉,象靜坐的時候不是昏沉就是掉舉。

 

實際上呢,陰不能攝陽的時候,靜多動少的時候,它就掉舉。

 

陽不能出陰就昏沉,陰氣太盛了,陽氣出不去,人就容易困。

 

舌邊有齒痕,中間有裂痕一般是什麼問題呢?

 

邊有齒痕說明氣不達於表,所以這地方不能鼓起來。

 

中間有裂痕,這是陷下,氣虛陷下。

 

中氣和胸中大氣都是虛的,氣虛之象。

 

網友:中醫養生和四季的關係如何?

 

四季的四種呼吸如何應用?

 

三七先生:中醫養生和四季的關係很大。

 

人是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人受著這個四季生長收藏的影響。

 

如海南這個地方是有夏無冬,這個地方整個氣機是向上,向外,收藏的少。

 

所以最好最適宜人生存的是北緯二十三度半這個地方,迴歸線這一帶,就是中原地帶吧,各種歷史時期的文化都是在這個地帶生出來的。

 

也就是它的溫度比較適宜,有明顯的四季變化,有明顯四季變化的地方比較好。

 

四季的四種呼吸法沒聽說過,但是從道理上講應該是這樣的。

 

四季的氣,升降浮沉,它的這個方向和深淺也是不一樣的,人的呼吸也應該與它相應,能相應的自己調節那肯定是會很好。

 

網友:附子多少克可以吃死人?

 

三七先生:附子多少克就吃死人?

 

這些話題,如果沒有經過親自驗證,不要輕易下結論,不要想像。

 

附子幾克有人就多,有人用幾百克反而會很好。

 

用什麼藥用輕用重,都是針對一個病情,而不是說吃什麼家常便飯,二碗三碗的,吃十碗他就得撐死,他不是那麼回事,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並不是說多少克就等於死,不是說跟硫酸似的,能毀容。

 

他是針對一個病,並不是對常人,常人也不需要吃。

 

這道理應該很簡單的,不要說這種沒有前提的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0:51 | 只看該作者

漫談之五:飲食?脈象

 

根據民間中醫網中醫講堂錄音整理 講述:三七生 時間:2006年2月17日 整理:觀自在 網友:如何藥補和食補?

 

三七先生:這個飲食入於胃,入胃了之後就要轉化。

 

實際上食物就象加工的一個原料,生產的一個原料。

 

它生產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呢?

 

就是精,精中還有氣,有精了才能藏氣。

 

所以說脾胃是個中轉站,轉化為陽還是陰?

 

陽化氣,陰成形。

 

它這個東西是什麼呢?

 

是陰中有陽,如果是純陰的東西不能轉化為陽,這樣呢它就是個廢物。

 

所以是精,轉化的是精。

 

五臟的這個腎,主藏精,受五臟之精而藏之。

 

它是閉藏,不能泄,如果泄了的話精就受損了。

 

如果飲食不入胃的話,水穀精微轉化成精就沒有來源了。

 

氣無所攝,這時候就會表現成虛。

 

但是要轉化需要陽氣的運化。

 

這個陽氣呢,實際上就是脾陽,脾胃之間的陽氣。

 

這個陽氣的根本還是在下焦,所以先後天實際上是一個互補的關係。

 

後天的飲食攝入要為先天腎陽來提供燃料,然後命火才能不衰,生命之火不熄。

 

如果沒有這個來源了,就像是爐中的火沒有燃料了,就會熄滅。

 

爐火點起來之後,還可以燒水,腐熟五穀。

 

命火燒起來之後就能幫助脾胃運化,所以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

 

先天後天之間這個陽,其實都是一個東西,不過是在不同的部位作用不同。

 

此衰彼亦衰,此盛彼亦盛,它們相互之間是一個相互依存的關係。

 

網友:冬天如何進補?

 

三七先生:冬不藏精的話,春必溫病了,為什麼說是溫病呢?

 

精不藏則氣不能攝。

 

氣不攝就外散,外散,陰就不足以攝陽,首先風動,然後化火,枯燥,水不能上承。

 

已經水少了,陰陽不在裏了,這時候就成問題了。

 

表面看上來陽多了,但實際是陰少了,這時是要滋陰,不能隨便伐陽。

 

所以冬藏精,主要是不用。

 

你只要不動就行了,並不是需要攝入太多的東西。

 

所以冬眠的動物實際上它冬天的飲食都是中斷的,它就睡覺。

 

睡覺的同時,就是在養。

 

所以說冬天你只要不用就可以了,冬季一定要忌耗散。

 

不是說怎麼的非得要吃什麼東西,如果要吃,吃什麼呢?

 

就吃桂附地黃丸,這是平補。

 

陰盛的人反而要補陽,用薑、桂、附之類的東西,來助陽氣的收藏。

 

不然的話,陰盛格陽於外,陽氣降路受阻,歸不回去,反而外現假熱之象,實際上是內寒。

 

春季陽在外擾動啊,它就應該收攝,如果它衝得太高,木火去刑金去了,就可以用麥味。

 

如果還沒有那麼高,只是水不涵木,就可以用杞菊地黃丸之類,甚至是六味,加點水。

 

麥味地黃丸這個藥是好藥,這個藥同時可以配附子理中吃。

 

上邊是潤,下邊是燥。

 

燥濕相濟,同時它就成補了。

 

網友:陰盛格陽怎麼理解?

 

三七先生:陰盛格陽,這是一個很形象的事。

 

陰中要有陽,陰要是太多了,陽反而會格於外,格於上焦。

 

陽明這地方降不下去了,不入太陰,太陰寒濕太盛,陽浮於上,上面表面顯示像是有火,實際上是陰盛所致。

 

如果你把這個太過的陰破了,陽自然就下降了。

 

如果你當成實火去治,用涼藥,越用下面的寒就會越盛,這就是虛虛實實了。

 

本來就陽虛,使它更虛,本來陰盛,使它更盛。

 

所以有些病,比如口腔潰瘍,青春痘什麼的,表面上是火,火鬱於上,其實是陰盛於下。

 

你看《醫理真傳》講口腔潰瘍和慢性咽炎什麼的,都是陰盛的症。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普遍被認為火盛的這些病實際上都是陰盛。

 

辨脈象也能辨出來,脈象是沉緊、外格,阻力非常大。

 

那個氣,那個脈象向下用力的時候,有一種不容易往下按的反抗的力量,實際上是陰氣在裏邊阻隔。

 

網友:慢性咽炎一定是陰虛火旺嗎?

 

三七先生:這慢性咽炎一定是陰虛火旺嗎?

 

回答這個問題得加一個不字就可以了。

 

慢性咽炎不一定是陰虛火旺,可以這麼說。

 

再進一步說呢,更大的可能性是慢性咽炎一定不是陰虛火旺。

 

不一定是,更大的可能性是一定不是。

 

不知道能不能聽明白這個意思,就是說陰虛火旺的可能性是極小的,陰盛格陽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這個比例可能是按照百分之九十幾和百分之幾的比例。

 

所以那種情況你用涼藥永遠好不了,只能越用越重,沒完沒了。

 

所以說這又是一個大方向的問題,舉世錯誤的判斷加起來得出這麼個結論——陰虛火旺。

 

所以不要信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又變成了廣告的依據,這個慢性咽炎就得用涼藥了。

 

你要用上了你就永遠不好。

 

網友:鄭欽安先生對脈象是如何認識的?

 

三七先生:鄭欽安先生其實對脈他不太注重,他不太講這個脈,所以我對他講的這個脈象的印象也不是太深。

 

真正看脈理,看黃元禦的《四聖心源》,那裏頭講得非常的詳細。

 

脈怎麼看的都有,怎麼定的也都有,這麼看那麼看,橫看豎看,左看右看,但是大的方向不能錯。

 

左升右降,這一定錯不了。

 

你是與四象相應呢,還是與五行相應,與六氣相應,那是你自己定位置。

 

脈呢?

 

大綱說的都不一樣,浮沉遲數滑澀,有的又說的是別的。

 

但是主要還是升降啊,看他那個左脈能不能升起來,右脈能不能降下去。

 

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六氣在升降浮沉,左邊是陰出陽的路,右邊是陽入陰的路,左邊是木火上升,右邊是金水下降。

 

論壇上不是有個數字圖嗎?

 

(見第46頁)後來我不是把那個數的意思都講了一下嗎?

 

有一圈,那個第三層,就是脈的數。

 

說到大小的話,這脈有個定數的就是這個四象啊。

 

哪個位置最大,哪個位置最小,它是有區別的。

 

如果不合於這個數呢,就說明出了問題。

 

就象心脈,心脈浮而大散,與肺脈同居於浮部,居於上焦。

 

浮而大散者為心,浮而短澀者為肺。

 

所以它表現一個是外散,一個是收斂。

 

要與六氣相應的話,一個是少陰君火。

 

一個是陽明燥金。

 

如果它倆相反了的話,那就很成問題了。

 

在右寸脈上見浮而大散之象,這就說明是金受火刑,火克金了。

 

這個人會表現什麼樣呢?

 

口渴,口燥,說話的聲音有些沙啞,發不出聲,甚至最後就是發不出音來了。

 

其他部位,也可以類推。

 

右寸脈大,關下也大,尺也大,這說明內熱相,內熱就表現出來了,陰虛,陰不足,金水氣不足了這時候就可以用我剛才說那個麥味收斂一下了。

 

如果寸大,關下反而緊,這就是剛才所說的陰盛格陽了,就要開太陰,把中間這個阻礙打開,讓它降下去。

 

 

陰一破,陽就收,尺脈就充實了。

 

不然的話尺下或者是緊或者是細。

 

太陽是升極而降,所以它始於晴明穴,從上面開始,降到至陰,從小腳指轉入至陰之地。

 

方向是從上到下,開始於上,就說明是從下面升起來的,升到極點之後,又降下去了。

 

網友:什麼時候切脈時間最準確?

 

三七先生:切脈時間最准的時候就是早飯前,陽氣未動,飲食未入的時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1:20 | 只看該作者

漫談之六:相火?開合樞

 

根據民間中醫網中醫講堂錄音整理 講述:三七生 時間:2006年2月15日 整理:觀自在 網友:附子湯中用附子30克,對肝臟有無影響?

 

三七先生:這個問題它本身就有些問題,說對肝臟有無影響,這並不在於附子多少克,而是他現在這個肝臟是個什麼情況。

 

如果是一種陰寒凝滯的情況,如陳新華先生治療肝硬化,他最後用到350克,最後病就完全治好了,而且老年斑什麼的都去掉了。

 

350克比30克多了多少倍呢?

 

十倍還多。

 

有無影響呢?

 

當然是有影響,但是這個影響是好的影響。

 

如果是肝陰不足的人,應該用芍藥甘草湯來治的人,如果你用到30克,肯定會有不好的影響。

 

不用30克,5克6克可能都會不好。

 

所以說這個問題是有個前提的,並不是說30克就會怎麼樣。

 

這個問題,就象什麼呢?

 

就像是說爐子裏面的火對房間裏的人有沒影響?

 

它肯定會有影響,但是這要一個前提,如果是在冬季的時候,爐火對人會有正面的影響。

 

沒有爐火房間很冷,人會受不了。

 

如果是在夏季三伏天的時候,你再燒這一爐子的火,就會受不了了。

 

所以這類問題就和剛才這個比喻是一個性質,一定要有個前提,一定要辨證,究竟是什麼證?

 

是陰是陽?

 

如果你是陰盛的話,熱就得多,不然的話就破不掉這個陰。

 

網友:請問先生相火是怎麼回事?

 

三七先生:相火的問題,我寫的那幾篇短文也都提到了。

 

相火與君火相對,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實際上就是一個坎中的陽,一個離中的陰。

 

火這個東西,為什麼西醫不知道呢?

 

其實火它就是氣,它看不見摸不著。

 

真正點著的火還可以看得見,也可以摸得著,但是抓不住。

 

人身上的火呢?

 

看不見摸不著,摸著的都是皮相的東西,都是物質的東西。

 

但實際上你還是摸得著,就是溫度。

 

如果這個火也就是這個氣散了的話,人就會變冰涼,僵硬,就是這種死屍的觸覺。

 

人沒有火了,沒有氣了,就變成一個死物。

 

相火是什麼呢?

 

相火以位,它位於下,藏於腎中,也就是龍雷之火。

 

鄭欽安先生醫理真傳一上來不就是講相火嘛,相火有種種不同的名字。

 

但是說來說去都是一個東西,也就是位於下面的這個火。

 

這個火是什麼呢?

 

就是一個動力之源,也就是坎中這一陽。

 

這一陽如果沒有了的話,陽根就脫了,上面就成了浮游之火。

 

浮火散盡,人也就氣絕了。

 

火這個東西有一個特點,必須要有燃料,必須要有一個可以燃燒的東西。

 

一張紙,燒盡的時候火也就滅了。

 

所以說這個火,也就是氣,必然與物質同在。

 

相火以位,相火是什麼東西呢?

 

相火是腎所藏的火,也就是腎中這個氣。

 

它附於什麼呢?

 

它是與精相合。

 

如果精要瀉出去的話,火自然也就隨之外散。

 

也就是說,陰為陽之宅。

 

如果陰不足了的話,沒有陰了的話,火也無所附。

 

這個相當於什麼呢?

 

相當於煤,或者是柴。

 

有柴了有煤了你把它點著了,就能點起火,火不能憑空存在。

 

在腎中的火,這個相火實際上就是精。

 

而在心中的火就是血,有血它必然就有火。

 

如果血瘀了的話,血凝了的話,這說明血中就沒有氣了。

 

所以人體使用手冊裏面主要講的就是這個血氣,你只要血多了,自然氣也盛。

 

當然這個血必須是好血,不能是瘀血。

 

所以他抓住這一點,只要這個血多了,身體它自然會好,氣也足嘛。

 

所以說,血和精實際上是氣的物質形式。

 

當然,如果它是敗精了,是瘀血了,這說明這裏面就沒有氣了。

 

這個血這個精這個本來含有生氣的東西就沒有生氣了。

 

沒有生氣了,就變成了死物。

 

死物它就凝滯不通,就變成了一種瘀滯的東西,阻礙氣機升降的東西,也就是沒有生機的東西,生機不存了。

 

火和氣啊,就是一種能量,能量是能源轉化出來的。

 

如果沒有能源,談不上什麼能量。

 

能源也是很有局限的,比如現在工業用的能源,石油,煤炭之類的。

 

它不能拿石頭直接轉化成動力,水也不行。

 

為什麼呢?

 

因為它不能直接燃起火來,一切可以點起火的東西實際上都是能源。

 

網友:今天的講堂的主題是什麼?

 

三七先生:不要問什麼主題不主題的,什麼都可以是主題。

 

一個問題你要弄清楚了的話,你就可以一通百通,如果全不通的話,你一本書一個字一個字講最後也不通。

 

講課的話也可以拿一本書來講,也可以隨便說,但是最後你要說到實質的問題上。

 

網友:開合樞是怎麼回事?

 

三七先生:開合樞的問題在網上我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在這裏我再講一下。

 

開合,這兩個字,其實合也可以說就是關,開合就是開關。

 

無論是什麼機器或是一個燈啊什麼的東西,都有開關。

 

最直接能體現出開關的東西是什麼呢?

 

就是門,也就是開合。

 

你要進門的話要把門打開,進去之後再把門關上,這是兩個動作,一個是推開,向裏開了。

 

一個是向外,把它合上。

 

作為一道門呢?

 

首先要有門板,這才能擋住外面。

 

這個門能開能合,它就得有軸。

 

這個樞實際上就是軸,沒有軸它就轉動不利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戶樞就是這個門的軸。

 

開合呢,就是這扇門打開,關上。

 

人體的氣機也是一樣的,有開有合,中間有樞軸。

 

樞軸有個特點,能轉動,它是動的。

 

門實際上它本身並沒動,只是軸在動。

 

也就是說,通過這個軸推動這個門,才能開合。

 

向內合,向外開。

 

或者是向內開,向外合,這是兩個方向。

 

軸能動,能動是什麼呢?

 

動和靜是相對的,這又涉及一個動力的問題。

 

什麼東西才是動力呢?

 

萬物這個動,都是火在推動,只有火才能成為動力。

 

所以說這個軸和樞就是火,火之所在。

 

火是什麼呢?

 

這又涉及到我們剛才說的問題了。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君火是什麼呢?

 

少陰君火。

 

相火是什麼呢?

 

少陽相火。

 

所以這個開合樞裏面少陰為樞,少陽為樞。

 

一個陰樞,一個陽樞。

 

然後它就有開的問題,合的問題了。

 

陽的開是太陽為開,陽明為合。

 

陰的開是太陰為開,厥陰為合。

 

而這個樞軸就是在少陰和少陽,實際上說就是在中間,也就是坎和離,一個是在坎中,一個是在離中,也就是水火。

 

水火實際上就主升降,也就是這個軸。

 

而開呢?

 

太陽是開,太陽應該說是主表的,主一身之表,氣要達於表,這是太陽。

 

太陽開到極點了,到兩陽合明,到陽明這個地方了,這時候它就要合,陽極於外了,這時候陰就要從中生出來了,陰就要返了,物極則反嘛。

 

陽到極點了陰就要生出來了,這時候陰就要從上往下降,所以就變成了陽明。

 

陽明合,合就要關上了,開到極點不就要返回來嗎?

 

返回來這就是一個合的過程。

 

陽明往下合,下面它這個陰就要開了,實際上開和合的順序和方向是一樣的,陽的合同時接著陰的開,陽要入了。

 

陽達於體表了,就要向內收,同時它就要入,入到裏面去。

 

入到裏面去呢,這是一個陽合陰開的過程。

 

所以陽明太陰一個是合一個是開,也就是脾和胃的關係。

 

這時候陽收回去了,已經入到裏面去了,入到臟裏面去了。

 

入到裏面了去呢,入到極點的時候,陰已經開了,陰又要合了。

 

合了就是陰極於內,也就是說冬至這個時候,相當於一陽初動。

 

陰到極點了,它要轉成陽了,這時候陰合了,同時實際上陽也就開了。

 

雖然它沒有開到極處,但這個方向是向外了,它就要開了。

 

所以厥陰的合與太陽的開也是同時進行的,這裏可以考慮桂枝湯、當歸四逆湯這一類東西,它們的方向性,都是從下向上,從左下方一直達於上,這就是一個合和開的過程。

 

如果不能合的話,陰不能合則不能轉為陽,升不起來,升不起來就下陷。

 

為什麼現在治傷精的病人用溫藥比較多呢?

 

實際上就是說,這裏邊的陰轉不成陽,陽實際上先不入陰。

 

為什麼當歸四逆理中沖劑療效很廣泛呢?

 

什麼病都可以治呢?

 

實際上它同時開太陰,又合厥陰,一降一升。

 

陽入陰之後,從厥陰和太陽的地方又轉出來了,這時候升降的過程就完成了。

 

如果你是只看它一個局部,把這個升不起來理解成一種熱,硬說它是什麼濕熱下注,總去清它,它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了,就升不起來了。

 

最後把坎陽也損了,把相火也滅了,這時就沒有動力之源了,相火也不在本位了。

 

這就是開合樞的大致意思,涉及到每一個字,這個開合樞,都會有一個方子與它相應。

 

網友:老師怎麼不回答我的問題?

 

三七先生:大家不要說怎麼不回答我的問題,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的話,那就很成問題了。

 

我希望我講的時候大家想一想,不要去看別的東西。

 

你要能把說的這些東西弄清楚了,中醫實際上就簡化了。

 

不要太心不在焉,能聽明白一個地方,你再一推就全盤都給打開了。

 

所以,實際上無論講什麼,最後都涉及到這幾個問題。

 

如果這幾個問題你始終都沒觸摸到,你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什麼,那你搞的那些東西本身就是不倫不類。

 

無論你寫多厚的教材,都不知道這個火是什麼,不知道這個氣是什麼,治的是什麼你也不知道,他怎麼可能好呢?

 

比如今天下午,我治了一個病人,這個病人我給她紮了一下針。

 

扎針實際上就是在疏通經絡,在調,把她這個病氣給排出來,她感覺到扎針的位置發涼。

 

最後我給她做一下導引,稍微引一引,她就覺得有涼氣往外冒。

 

原來幾十年小腹這個地方始終是冰涼的,這個病人是個不孕證,結婚20多年不孕,小腹這個地方是涼的,始終是涼的。

 

寒氣從右臂冒出來之後,一點一點一點,小腹就開始發熱了。

 

越來越熱,最後這個熱從小腹一直升到中焦這個地方了。

 

下面這個地方就熱起來了。

 

為什麼她會不孕呢?

 

實際上是下焦――這個地氣不暖。

 

這就和冬天北方地面是一樣的,寸草不生,沒有生氣,實際上就是溫度不夠。

 

地球為什麼適宜生命生存呢?

 

就是溫度適宜。

 

從0度到100度,水可以存在。

 

再往下有冰,再往上有氣,中間是水。

 

所以常溫在三十度以下,這比較適合人的生存。

 

人如果是至陰之地,裏頭沒有陽氣,是個純陰的東西,冰涼,她就會沒有生氣。

 

這個病人檢查了很多地方,沒病。

 

怎麼查也是沒病,用了種種方法,也都沒有效。

 

經過這一調,她就感覺到身體這個氣是什麼了。

 

涼的地方就是涼,熱的地方就是熱,熱起來說明什麼呢?

 

熱起來就說明暖了,暖了就有了生氣了。

 

涼的地方是沒有生氣的地方。

 

春主生嘛,春生夏長,為什麼人這麼喜愛春天呢?

 

因為它生氣足,所以春季比較適宜萬物生長。

 

溫度是很有關係的,溫度要讓它溫和,不能太熱,太熱的話,三十幾度四十幾度也不行,那時候就完全化氣了。

 

完全凝滯了也不行,一點陽氣沒有,那就變成了一個死物。

 

象月球上沒有生命,就是溫度不適宜。

 

實際上人治病他治什麼呢?

 

就是治身體這個溫度。

 

也就是身體這個季節、氣候。

 

不要老在形體上去打轉,動則就化驗,看它一些什麼微生物這些東西。

 

實際上微生物是氣候的產物,並不是導致氣候的原因。

 

如果沒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氣候,就沒有生命存在的,這是一個本末倒置。

 

當然,看到生物存在的情況,也可以反推出氣候的狀況。

 

知道有生命存在了,必然就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氣候。

 

人身上百分之七十是水,有些人可能更多。

 

這個水,也就是津液,液體。

 

必然要有這個,如果沒有的話,人就變成一個很乾燥的東西。

 

有這個東西還要有火,要有火去推動它,去轉化去化氣,如果說火力不足,水就會停留,不化氣了,這時候變成種種濕氣,看舌象也會很濕,嚴重時候會浮腫,直接泛溢於皮膚之表,在內就成痰濕。

 

其實是化氣不足,氣運化不開了,也就是火衰了。

 

這時候就要扶陽,陽氣一足,自動就會給化開了。

 

如果身上津液很少,特別乾燥,從裏到外全是乾,這就是說明他火太多了,水太少了,這時候就要給它加水。

 

所以說水火呢,哪樣都不能少,少了就出問題。

 

生命存在離不開水和火,萬物生長靠太陽,但是呢,雨露滋潤禾苗壯。

 

如果沒有雨,風雨以時,沒有雨露滋潤,它就會枯死,變成了旱。

 

水太大呢,沒有太陽來照,又變成了澇,它也活不了。

 

所以陰陽呢,實際上就是水火,水火者,陰陽之徵兆,從水火可以看出陰陽這種屬性。

 

陽化氣,陰成形,水之氣是寒,火之氣是熱,熱極就變成燃燒,這時候就化氣,化氣的同時實際上就把這個成形的東西給毀壞了,把形給釋放了。

 

這個過程可以從水看出來,水化氣的時候化成蒸氣,氣態了,你就看不到它了,就沒了,就散了。

 

但是一降溫的時候就凝成水珠了,再一降溫就變成冰了,變成了固體。

 

人身上也是一樣,陰盛的時候就凝,陽盛的時候就散。

 

向外散就變成了汗,這個水變成了汗,實際上就是血變成了汗,身上的津液整個向外蒸發。

 

如果陰盛的時候,它又要凝,整體的溫度就下降。

 

這時氣血開始凝滯,不流通,閉塞,也沒有汗了。

 

裏面變成了一些廢物堆積,雜質在裏面阻礙氣機的運行。

 

人身上不外這些事,萬病離不開這些個事,所以你不管什麼病,你見沒見過這病,你拿這個東西一測,就可以測出它的問題所在。

 

就像是那個電錶,無論什麼都可以拿它來測一下。

 

看看怎麼回事,有沒電啊,沒電把電給通上不就好了嗎。

 

網友:糖尿病是怎麼回事?

 

三七先生:糖尿病是怎麼回事?

 

糖尿病為什麼糖不化了呢?

 

糖尿病並不是說糖多了,吃的糖太多,不是那麼回事,而是糖轉化出了問題。

 

糖這種東西不能轉化成動力了,也就是說陰不能化氣了。

 

不能化氣的原因是什麼呢?

 

是火少了嘛,很簡單的問題。

 

有火的話不得要有燃料嗎?

 

燃料是什麼?

 

燃料它又是陰,所以你得找這個能生起火的東西來,能讓這火附在這上面存在。

 

你光是燒火也不行,沒有燃料點不起來火。

 

三七先生:這個病啊,無論什麼病,它發展到最後的時候都有治不了的一天,這是必然的。

 

所以說,也不要覺得什麼病都能治好。

 

即使你方法沒有錯,這個元氣已經沒有了,再治也沒有用。

 

網友:老師給談談痰飲和水氣病好嗎?

 

三七先生:痰飲水氣病,這個是水液停留在不同部位。

 

比如說你化氣不足,氣化不能行於某個部位,它就變成了某種病。

 

痰飲是在脾和肺的地方,水氣病是在表,都是陽不能化。

 

在表的話都是偏於太陽嘛,所以說不要被這些名相所囿,被它所局限住了,一想首先是個名。

 

這個病啊,你不要想什麼名,這個名的病怎麼治,那個名的病怎麼治,你把它這個名,首先轉化成一個陰陽的象,轉化成一個水火的象。

 

是水多了呢還是少了呢?

 

所以,我把這個大東西調完,那地方不管它什麼名,它都過了。

 

所以鄭欽安講的醫理真傳,最後不是說陰虛陽虛嗎,統攝萬病,不管它是什麼。

 

知其要者,一言而終;

 

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網友:肝癌要如何治療?

 

三七先生:肝癌,到了這個階段,不太好收拾了。

 

肝主藏血,它現在已經變成癌症了,一個大硬塊,石頭一樣的東西,這裏頭的血脈整個都不通了。

 

肝呢,是水和火之間的一個樞紐。

 

它如果出現問題了的話,這個水火就不交了。

 

怎麼治這個東西呢,必然要把它通開。

 

因為寒它凝了,它裏邊必然是有很大的寒氣。

 

而且還要從血中走。

 

知道這個道理,你用藥也未必能起到這個作用。

 

到了這個階段,實際上它就不太好辦。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病人不要給弄到這個階段,不要讓它成這麼一個東西。

 

陰成形,成這麼大的一個形,這麼堅固的一個形,你得用多少熱量才能把它化掉啊?

 

化的中間它會大,越化越大,不但不減小,還大。

 

這是為什麼?

 

它要吞噬你這個能量。

 

它既然是硬了,你就要讓它軟讓它柔,這就相當於一個樹枝,秋天冬天的樹枝它已經沒有水份了,你一折它就斷。

 

春天的柳條呢,是很柔軟的,有一種生發之氣在裏邊。

 

現在它已沒有生發之氣,怎麼辦呢?

 

所以你首先得要把這個水中的溫氣把它保住,水溫了的話就能生木,就能養這個木。

 

木有了生化之源,就不會馬上就枯折。

 

肝癌啊,既然它成了一個癌,它實際上把這個交通樞紐給阻斷了,把水火之間的這條路給打斷了,這一下就成了問題,升不起來了。

 

它只要還能繞過去,還能有一線的通路,他就不至於馬上死。

 

你現在想把它整個全部端掉是不可能的,你得先給它留條路,讓它一點一點能過去,然後再把這座山給搬掉。

 

三七先生:現在中醫用藥,偏於寒涼,偏於用水,水能克火,水多了,就把火給滅掉了。

 

這裏邊有個認識問題,他認為病就是火,劉河間和朱丹溪就這樣認識。

 

實際上這火是什麼呢?

 

火和熱是有區別的。

 

說到相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火不在本位了,它就變成了火證。

 

實際上這個火要怎麼治呢?

 

要把它引回本位,火自動就滅了。

 

也就是說,在它不該釋放的地方它釋放了。

 

就象煙花爆竹,經常這麼放,就變成了噪音,有污染。

 

不點著它就是個能源,它不轉化為能量。

 

能量不在本位就會變成一種痛,火停在什麼地方它都會痛,它會腫。

 

氣傷痛,形傷腫。

 

不要隨便滅火,這個火呢,把它導入正途就可以了。

 

火要完全滅掉的話,人就沒有動力了。

 

沒動力的話,就變成了一個死物,這就生機日少,去死不遠了。

 

君火不明,君火是什麼呢?

 

心藏的是神,也就是神不足了,神不足了自然就不明,糊塗了,變成了暗。

 

癡暗愚癡,想問題也想不清楚,不聰不明,如烏云遮蔽。

 

實際上君火這個來源不也是相火,這個水生木,木生火變來的嘛。

 

也就是精化氣,氣化神嘛。

 

在腎的時候它是精,在肝的時候它是血,血中有氣,在心的時候化成神。

 

腦為精明之府,這裏面還有腦的作用。

 

腦裏面有神經,腦為髓海,它是連著脊髓的。

 

如果髓要是少了的話,那不就是腦萎縮了嘛,這些神經什麼的也就不好用了,神明自然也就不靈了。

 

網友:古人對醫學認識為什麼得比現代人還清楚?

 

三七先生:這個問題啊,古人為什麼把人體研究得比現代人還明白。

 

古人是在生命中體驗人是什麼的,用觀。

 

現代人研究的方法,是從死屍中研究出來的,他解剖死屍,解剖屍體。

 

所以他研究這些成形的東西是很清楚的,但是這個氣化他不懂。

 

他不知道活人是怎樣的,只知道一個死樣。

 

所以很多病呢,這活人的病呢它搞不清,不明病因,這是個方法論的問題。

 

一個生機活潑的東西他給看成一個死物,所以他就解決不了這些活人的問題。

 

網友:現在還能吃桂附地黃丸嗎?

 

可以吃到什麼時候?

 

三七先生:桂附地黃丸是水木部的藥,主要是走水和木的。

 

也就是腎中坎下這一陽和震下這一陽,同時還有陰。

 

它在冬季和春季的時候都可以用,可以用到春分以前吧,實際上它在冬季時候用比較好,夏秋的時候作用可能就不大了。

 

桂附地黃丸是個收藏的藥,如果氣機完全升起來的時候,就不適合了,與氣機相反。

 

網友:傷精為什麼要扶陽?

 

三七先生:陽化氣,陰成形嘛。

 

陽生陰長,陽要不生,陰也不長。

 

既然傷到精了,你首先得要生精。

 

什麼東西能生精呢?

 

化生精。

 

化是什麼呢?

 

陽化嘛。

 

所以說,把傷精的東西當成濕熱去治啊,這是失之太遠啊。

 

網友:西醫所謂的前列腺炎和中醫所說的腎虛,這兩者是有區別的還是就是一回事?

 

三七先生:西醫所謂的炎啊,種種炎,每個部位它都可以安上一個炎。

 

只要這個地方形狀有所變化,他就說發炎。

 

實際上他是對這個病因不明,就給消炎。

 

消來消去呢,問題越來越嚴重。

 

實際上,他沒有抓住這個病的根本,他看到的是一個現象。

 

為什麼出現這個現象呢?

 

他不懂。

 

實際上就是說,他見到了陰成形,但不知道陽化氣這回事。

 

所謂的前列腺炎,凡是有這種病症的,都是從傷精而來的。

 

精傷了氣無所攝,水不能生木,陽鬱於下,在那兒憋的時間長了,就變形了。

 

陽不能化氣,那陰形越來越大——肥大嘛。

 

種種的那些應該化氣的化不成氣,就在那地方堆積,最後浮現於外,就是這麼個道理。

 

不要總是看到這個瘀,強調這個瘀。

 

為什麼瘀呢?

 

它不能氣化了,就象冬天這個冰似的,結冰時你天天去掃雪,去刨冰,也不行。

 

你把它扔到馬路邊上,它還是在那兒停著。

 

只有當溫度升高了,太陽出來了,慢慢把它給化掉。

 

陽氣足了,自然化成水。

 

最後呢,什麼也找不到了。

 

你如果天天刨,動員多少人去刨,它還是在那兒。

 

這個問題一定要弄清楚,沒有這個氣化幫它恢復的話,解決不了根本。

 

這是個標本的問題,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

 

不知標本的話,你做的事情都是一個無知妄作,不知常妄作,結果是凶,不吉啊,有很多問題都是這樣。

 

如果你能從根本上給它認清楚的話,你做起來就有道理。

 

不然的話,那只是個錯誤。

 

無論多少人在做,無論是用什麼樣的形式把它給寫成書面語言,把它給傳播出去,都改變不了它的錯誤性質。

 

因為從結果上就可以看出來,不論多少專科在治,他也治不好。

 

為什麼不好?

 

因為他是錯誤的。

 

前列腺的問題是你自己傷的,所以最終得靠自己養。

 

如果不能養的話,這病沒法治好。

 

你不斷的在那兒磨損它,不斷的在那兒疏泄它,它自然好不了。

 

附錄一、早期醫案 按:附錄一醫案為三七生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1:34 | 只看該作者

小兒八日不食

 

98年2月,一女童來求診,年尚未足三歲。

 

腹痛,已八日未食。

 

西醫院診為胃痙攣,告需要觀察,不敢用藥。

 

中醫與針刺並開湯劑,服後未愈。

 

來診時痛止不定,時作時休,痛則哭鬧不止。

 

痛時脈疾數上湧,左關尤甚。

 

問其先前飲食,云當日所食各種食品頗多,乃定為傷食,欲以承氣湯加青皮木香之類下之。

 

及其離去,翻閱《古今治誤》,有治小兒傷食,以承氣湯攻下致脾胃大傷之案,萬密齋謂是殺此兒也。

 

生大恐怖,急打電話告病人家屬更方為:雞內金6克、三棱3克、莪朮3克、青皮6克、萊菔子6克。

 

一劑(據云藥費不足6角)。

 

患兒於次日未時服藥,少頃便出黑硬乾屎一條,囑戌時再服一次。

 

次日,病兒母來電話云,小兒已愈,昨日不到半日間連食四餐。

 

囑其不可過食,恐脾胃再傷耳。

 

書此案,一則提醒為人父母者,不可任小兒食無節制,以小兒脾胃未成,不能過多容受也;

 

一則提醒為醫者,於小兒之病不可過用戕伐,亦以小兒脾胃未成,稚嫩之體不能順受攻伐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1:56 | 只看該作者

黴菌性肺炎

 

2000年冬月,開原一老者年六十許,通過電話求治。

 

西醫檢查左肺有陰影,疼痛,以抗菌素消炎無效。

 

左腿股骨頭壞死。

 

舌水滑,二便正常,口渴不能飲,飲食不納。

 

辨為肺寒,開方: 麥冬10克,黨參20克,陳皮30克,乾薑60克 藥服八劑,原來不能翻身,起不來床,今已能翻身起床。

 

飲食見強,肺痛減輕。

 

痰原來黃,今變黑。

 

已見效,囑繼續服前藥。

 

又服十劑,較前十劑病情加重,飲食不思。

 

以為寒氣之故,加附子60克,桂枝30克。

 

半月後去醫大檢查,云先前肺部陰影消失,洞擴大一倍。

 

精神較先前強許多,能翻身,飲食仍差,身無力。

 

肺部已不痛。

 

改方,取土生金之意,仍以溫藥為主: 麥冬10克,黨參20克,陳皮15克,乾薑30克,白朮60克,茯苓15克,炙甘草30克,雞內金10克,附子30克,黃耆30克 十日後一天連來三次電話,云上次從醫大回去之後又吃消炎藥,肺中又痛。

 

今服上次所開中藥已不覺痛。

 

但開始口渴飲冷,口中破,上焦覺熱,今日痰中帶血。

 

三日後又來電話,云病情加重,骨瘦如柴,據形容腿只有三個麻杆粗細。

 

不咳,胸悶氣短,大便數日一行,有時喜食涼物,略能進食。

 

其子謂為肺癌,說恐怕不能治了。

 

前用熱藥寒氣已散,今中上熱象明顯,顯係火來克金之象。

 

肺屬金,本氣清涼,今已熱化,當清之,仍取土來生金之意,但藥以清涼為主: 麥冬15克,沙參15克,五味子5克,甘草15克,茯苓10克,白朮10克,麥芽10克,陳皮10克,黃耆20克,金銀花30克 二十日後,飲食見佳,前三月大便總共數次,近幾日便二次,昨夜咳劇,肺又覺疼。

 

又八日後,痛減輕,飲食仍少,骨瘦如柴。

 

六日後(2001年1月12日),能飲食,肺不覺痛,吐痰前三口黃,後白。

 

體力仍不足,人仍瘦,大便七八日未行。

 

囑繼續服前方。

 

中途失去聯絡,不知生死。

 

2001年10月10日得到消息,云之後又服藥三十餘劑,春天時已經痊癒,體重增加四五十斤,現在早就騎著摩托車滿街跑了。

 

又說病的名字西醫叫黴菌性肺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2:27 | 只看該作者

右脅內痛

 

一嫗,武漢人,年五十餘,從事蒸饅頭工作十餘年,工作時每日大汗淋漓,日日如此,不能間斷。

 

今已停業,來女婿家調養。

 

年來自覺右脅之內疼痛難忍,不能自持,懷疑肝癌。

 

睡眠不佳,體力虛憊。

 

面色黃白,左脈弦而澀,右脈微近無。

 

斷以腎氣大虛,肝失所養,升達不暢,氣滯血瘀,乃發疼痛。

 

蓋每日發汗,精氣耗散所致也。

 

遂書方:菟絲子30克、杜仲15克、白朮30克、茯苓15克、黃耆30克、當歸15克、黨參15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三七10克,先降後升之意也,囑連服十五劑。

 

六服盡,痛全止。

 

盡十五服,精神健旺,體力大長,每日上下六樓買菜做飯,應付裕如,不覺疲憊,晚間玩電子遊戲至深夜亦不覺困乏,蓋先前未有之事也。

 

脈之,右尺沉石深藏骨間矣。

 

若因疼痛之故,以之為實,重用戕伐,恐其虛憊將愈甚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2:39 | 只看該作者

飧瀉八月

 

王女,16歲,隨父母僑居澳洲,吃西餐傷脾胃,食後即瀉,西醫無效,乃歸國求醫。

 

服瀋陽中醫研究院中藥四十餘劑,每次160元三副藥,服後病如故。

 

又去著名的兒科中醫小兒王處求醫,亦無效果。

 

國內西醫謂為心理障礙,沒病,不予醫治。

 

求醫八個月,費用七八千,不見一絲效果。

 

2003年3月26日,彼鄰居來電話代為求治,云病人食後即瀉,瀉後又餓,周而復始,每日如是,現已骨瘦如柴,精神萎頓。

 

食入不化瀉出,有降無升,胃能容而脾不能消,責其中焦無火也。

 

求其根本,則坎陽虛衰,坎陽不足則上升無力,中土乏生化之力,脾胃失運化之權。

 

治當中下並補,扶陽抑陰,俾其生氣旺盛,自能消化飲食矣。

 

與附子理中湯: 乾薑60克,白朮30克,黨參60克,炙甘草30克,黑附子30克。

 

七碗水煎剩二碗,早七時服一碗,下午三時服一碗。

 

28日晚,病人鄰居又來電話,云病人早七時服藥後,不到一分鐘,先感胃中發熱,隨後頭上如同炸裂般疼痛,頭皮發麻,面上如中風狀,麻木抽搐不已,舌頭發硬,吃橘子不會吐子。

 

接著渾身發麻,腿抽筋,噁心想吐。

 

但吃飯後沒有瀉。

 

症狀從早七時一直持續到下午一時方平復。

 

一時多渾身覺疲倦,睡了一覺,原先手腳冰涼,服藥後麻木時手先覺熱,接下來腳上麻木,隨後腳上亦熱。

 

因反應劇烈,晚上病人不敢再吃藥,鄰居打電話來問,告乃排病反應,但吃無妨,方再服。

 

服後腹瀉四五次,原先總覺餓,食後即瀉,瀉後馬上又餓,今日食後不再覺脹覺餓,食後亦未瀉。

 

晚間十時多臉上又發麻,全身從臉上向下發麻,但沒有抽搐,持續一小時左右,半夜二時多嘔吐一次。

 

30日,病人鄰居又來電話,云第二天早晨服第二服藥後肚子發麻,隨後開始腹瀉,持續一日,至少五六次,所瀉全是清水。

 

中午飯後沒有腹瀉。

 

晚間再服中藥後不再有反應。

 

當日早晨食後覺飽,沒有腹瀉,病人高興異常,云八月中頭一次吃飯後沒有腹瀉,並感覺吃飽。

 

二劑藥服完症狀基本消除,囑將五劑服完,以鞏固療效。

 

5月24日回饋:服藥後,過去的症狀全部消失,體重漸增,現已恢復正常。

 

共吃五服藥,藥費一服七元。

 

所謂服藥不眩瞑厥疾不瘳,此之謂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2:53 | 只看該作者

外感

 

復泰草堂,下午三時許,正足太陽用事之時。

 

一女學生,年17,名黃菲,以感冒之故,奉母命前來打吊針。

 

問為何一定打吊針,雲母言如是,未告何故。

 

實則舉世皆然,不須明言,因循蒙昧,蓋常情耳。

 

病人現自覺頭暈,鼻塞,口乾。

 

無頭痛項僵腰背酸重等表證。

 

舌淡滑,左脈沉緊,右脈沉數大。

 

剛在外量體溫35.6度,晚間則發熱,從前日晚開始發病,至今未解。

 

思之,就脈象而論,屬中有客寒,內有熱鬱之象。

 

宜升達降通並施,清散溫開同行,正小柴胡湯對治範圍。

 

乃勸其服中藥,初不肯,告服後很快就會見效,乃肯。

 

藥有先煎備好者,溫之令服。

 

藥方入口,脈之,左脈已起,沉緊變為浮弦,唯關脈略緊,少頃即有緩意,右關沉大數變為沉緊(說明脾腎原有寒濕,然非起病之因)。

 

問頭還暈否,答已不暈,鼻子還覺不通,又與對答數句,臨走時云,鼻子也通了,症狀完全消除,從喝藥到頭不暈不到一分鐘,到鼻通不過數分鐘。

 

特記之,以為持中藥慢論者之勸。

 

時2003年3月19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3:08 | 只看該作者

泡藥治小兒腹痛

 

陳鐘偉,男,8歲。

 

其父攜彼前來求醫,云今日上午九時開始腹痛。

 

面紅,有難忍之色。

 

舌體胖大,中稍黃乾,四布紅點。

 

左脈沉大,右關尺伏。

 

少腹左側疼痛,按之彌痛。

 

痛時發時止,發時左脈有動數之感。

 

昨晚曾於飯店飲食,蓋傷食也。

 

脾胃受傷不能運化,肝欲代之疏瀉,來時則痛,脈轉動數。

 

宜降之,以大黃一片、枳實一片、萊菔子一捏、雞內金數片、木香數片,以開水泡之令服,初服半杯仍覺痛,視其舌有濕象,問足下涼否,初云不知,少頃云涼,下有寒也,乃於藥中加附子一片,再將藥泡滿令服。

 

食頃來看,小兒正於桌旁與母說話,面帶笑容,云服藥後便伏桌睡去,醒來已覺不痛,之後歡笑而去。

 

泡藥用量較煎藥用量輕者不下十倍,而取效之捷更勝於煎藥,此中道理頗堪玩味,明者察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3:22 | 只看該作者

血小板減少症

 

初診:2003年4月20日 陳景皓,男,12歲。

 

一星期前,從腿上起血點,一直起到面部。

 

在此之前一個星期曾感冒,服感冒膠囊四顆。

 

到襄樊市第一醫院治療,檢查血小板不足400,確診為血小板減少症,輸血小板之後,用大劑激素維持。

 

病人面色黃暗,眼白泛青,瞳子純黑,眼球艮部有一紅點如毛線頭狀,坤位稍黑;

 

舌胖大,滑濕,色稍白;

 

脈象右三部內緊外大,有外格之勢,左三部脈浮大。

 

口渴,想喝開水,大口飲水,日飲二三杯。

 

小便多,日三四次,色黃青,量多不急。

 

腹內覺脹,然仍能食。

 

大便乾,量少,色黑,難。

 

綜合判斷,為寒入坎宮,元陽外脫之證。

 

亟當導龍歸海,引火歸原,俾內侵骨髓之寒外散,則病自平復,與恒益復泰湯進退: 桂枝9克,當歸9克,白芍9克,沙參12克,麥冬6克,五味子3克,乾薑5克,白術10克,熟地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大棗5枚,丹參12克,遠志9克,附子15克 七碗水煎剩二碗,中午十二時服一碗,下午六時服一碗。

 

囑先服七劑,服第一劑時減激素三分之一,二劑再減激素三分之一,三劑後全停。

 

二診:4月27日 服藥六劑,激素在第四服時全停。

 

脈率本已降至六十幾次,中途服預防非典藥,服後變為120次以上,氣色變黃,手心發熱。

 

左三部數大,右三部亦大,然外格之勢已減。

 

舌仍胖大,後部稍有黃膩苔。

 

眼球艮部毛線頭狀紅點已減淡。

 

再服前方十劑。

 

三診:5月9日 共服前方十七劑,今日查血小板13.7萬,較第一次輸血小板之21.7萬仍低,但已在正常範圍。

 

眼白青色已淡,舌亦不肥,眼球艮部毛線頭狀紅點已消失。

 

脈仍有沉緊之象,面仍萎黃。

 

與麥柏附子理中湯五劑。

 

四診:5月16日 眼球乾淨清澈,舌微胖稍膩,左關尺微有緊澀之象,右脈微浮大,尺有擾動之意,大便時乾時稀,再收之: 當歸20克,桂枝30克,白芍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20克,杜仲15克,菟絲子15克,白朮15克 七碗水泡一小時,煎剩二碗,早七時下午三時各服一碗,四劑。

 

五診:5月24日 今日檢查血小板23.3萬,完全正常。

 

舌粉白滑濕,水中仍有不溫之象,再與麥柏附子理中湯四劑善後。

 

9月下旬隨訪,無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3:40 | 只看該作者

面痛數十年案

 

鄰嫗陳氏,年六十五。

 

右面陽明經處疼痛,近數十年。

 

初診,2003年10月21日。

 

舌中紅,口乾,外濕內燥。

 

大便正常,眼色紅黃。

 

左寸關大,尺弱,水不涵木之象也;

 

右寸沉取大,浮取緊,右眼乾位有一灰色瘀斑,余處佈滿紅絲。

 

前些年喪父之痛,悲哀太過,肺氣因傷。

 

開方: 麻黃3克,麥冬10克,玄參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黃芩10克,枳實15克,升麻7克,甘草10克,二劑,早六時、睡前各服一次。

 

二診,24日。

 

服前方二劑,面仍痛,舌仍紅。

 

右三部軟大,寸浮尺弱,右寸之緊象已無;

 

左部亦大。

 

全是陰虛火旺之象。

 

開方: 麥冬10克,白芍10克,生地20克,柴胡10克,黃芩10克,枳實10克,生石膏20克,早六時、下午三時各服一次。

 

三診,11月2日。

 

服前方六劑,面痛大減輕,洗臉時用手搓仍覺痛。

 

舌紅大減,右寸沉大,脈象轉收,為開麥味地黃丸二盒。

 

四診,12日。

 

面又痛,舌象肥大,已不紅。

 

右寸浮大,余部沉緊,左關尺尤甚。

 

中下已現寒象,當清上溫下,為開方: 麥冬10克,五味子5克,附子5克,桂枝10克,二劑,三碗水煎剩一碗,下午三時服一次。

 

服一劑時尚有餘痛,服完二劑,痛止。

 

後以他事來訪,未再言面痛之事。

 

附錄二、網上醫案 按:附錄二所收錄醫案為網診帖子,此輯力求保持帖子原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4:02 | 只看該作者

醫案一

 

醫案一:萎縮性胃炎及淺表性胃炎、慢性膽囊炎,腰腿痛、困,膝蓋後面的軟骨酸困,基本失去勞動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4:20 | 只看該作者

長安少年

 

2002/10/14 17:04 家母近年患了萎縮性胃炎及淺表性胃炎,而且還有慢性膽囊炎。

 

平時吃飯很注意,經常吃飯不好。

 

最近吃了摩羅丹,感覺很好。

 

我想請問現在有什麼好辦法能根治,平時要怎樣注意。

 

有大夫說她肝膽舒泄不好。

 

非常感謝。

 

三七生 2002/10/14 17:29 你最好填一張問診單,我好根據具體症狀判斷病情。

 

長安少年 2002/10/15 20:10 請問“三七生”先生,什麼是問診單?

 

要填些什麼,我打電話回去問問我媽媽。

 

三七生 2002/10/15 20:53 上面第三篇就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
 樓主| 發表於 2015-3-15 22:14:43 | 只看該作者

長安少年

 

2002/10/16 20:08 性別:女;

 

年齡:58;

 

職業:退休;

 

省市:陝西西安 身高:160;

 

體重:115斤;

 

面色:平時黃白,犯病時青黃;

 

手足(大小):小 主要症狀:青年時脾胃不好,大便稀,近年睡眠不好,天氣變化時眼睛視燈有光暈,有霧,而且眼睛發硬,眼圈發青。

 

睡不好,吃飯不好,是萎縮性胃炎,打嗝。

 

舌很澀,胃難受,噯氣,打嗝,氣上反;

 

全身無力,腰腿痛、困,膝蓋後面的軟骨酸困。

 

基本失去勞動力。

 

有時睡醒雙手發麻,頭暈。

 

早起噁心。

 

西醫病名:慢性萎縮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膽囊炎;

 

神經衰弱,抑鬱症。

 

何處發涼:臀部,腰,不能坐冷板凳。

 

何處發熱:手,早上睡醒出大汗。

 

何處酸沉:腰腿。

 

何處疼痛:腰腿膝關節。

 

而且腰眼處發青,醫生也說不清。

 

脈象:(每分鐘次數:60-70次每分鐘,三指由輕到重按脈;

 

有力無力:有時有力,有時無力。

 

脈形粗細,鬆緊:沉細) 舌象:(有苔無苔:有時有,目前無;

 

顏色:發病時舌面發青;

 

乾濕:乾;

 

肥瘦:肥(是胃病的徵兆)是否裂紋:有) 飲食:(吃飯多少:少;

 

喜面喜米:面多些;

 

飲水多少:少;

 

喜涼喜熱:熱) 睡眠:(多少:還好,一天八九小時。

 

平時易困否:愛困) 二便:(次數:一到兩次;

 

多少:少;

 

顏色:因為最近吃藥,所以發麻;

 

大便燥濕:濕、細) 頭:(昏沉否:昏;

 

時間:早起) 腰背:(疼否:是;

 

酸否:是;

 

重否:重;

 

如壓大石否:倒不,就是酸困) 腿:(涼熱:熱;

 

痛否:只是困) 足:(涼熱:熱) 鼻通否:通;

 

咽痛:慢性咽炎;

 

牙出血否:是;

 

胸憋悶否:是;

 

心悸否:有時有;

 

胃脹否:是;

 

痛否:痛;

 

腹脹否:脹;

 

痛否:天明是不舒服。

 

曾經得過何種疾病?

 

何時何地?

 

如何治癒?

 

是否復發?

 

從九八年起,我媽身體就不好了,主要是上面提到的病。

 

一是由於長期的勞累;

 

二是由於也生了些氣。

 

這些年僅中藥就吃了兩萬多塊錢。

 

所以煩請三七生先生多留意一些,我媽這病也算是疑難雜症了。

 

多謝費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6 23:28 , Processed in 0.20312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