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戴麗三醫療經驗選】

 關閉 [複製鏈接]
121#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24:09 | 只看該作者

瘧病陽氣大虛

 

花×,男,二十八歲,在雲南中越邊境某地工作。


解放前其地多瘴瘧,花某體質素虧,又加工作過勞,於夏秋之交感染瘴瘧,經當地中西醫治療無效。


病勢日重,轉來昆明就醫,經西藥抗瘧,中醫用中藥小柴胡湯加常山、檳榔等,亦無效,乃來所求治。


查其脈空而無根,舌苔白而厚膩,四肢厥冷。


面青,指甲烏黑,目無光澤,白睛如有藍霧上蒙,冷汗淋漓,毛髮直立。


其母代訴,患者背部時時惡寒,每日午後發冷,寒戰不休,牙齒鼓栗,旋即發熱,熱則涕淚口涎俱出,如是已二月餘。


其家屬甚為焦慮,惴惴不安。


析其病情,脈空無根者,腎陽大虛,體質虧損之至也。


舌苔白而厚膩,乃寒濕內蘊,胃濁不化也。


四肢厥冷者。


生陽之氣不能透達於四末也。


太陽之經脈行於背部,太陽與少陰相表裡,今少陰之陽衰,而陰寒之氣竄於太陽之經,故背部時時惡寒也。


午後為陰盛之時,陰盛則陽衰,故發冷加劇,寒戰不體,齒牙鼓栗,乃沉寒痼冷之候也。


腎之精華皆上注於日,腎精耗損,散目無光彩,如藍霧所蒙。


腎主五液,今腎氣大衰,氣不攝液,故冷汗淋漓,涕淚口涎俱出也。


以上症狀。


皆腎陽過虛,陰寒過盛元氣欲脫使然也。


本病關鍵在於腎陽大虛,尤其午後寒熱交作如瘧狀,遠較寒熱往來之少陽症,病勢更為兇險,此為陰陽不相維繫之故也。


本病雖以瘧名,但不可按瘧治,急應引陽歸舍,整頓綱維,大固中焦,能得陰陽調和,則寒熱可止。


然病已拖延日久,實非易事,若再用小柴胡湯一類和解少陽,恐有陽脫之虞。


宜急回陽救逆。用《傷寒論))四逆湯和白通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25:49 | 只看該作者

處方

 

第一方:


黑附片60克乾薑30克炙甘草6克


第二方:


黑附片60克乾薑30克蔥白3莖


二診:其母代訴,上方各服十二劑,病雖未增,亦無明顯好轉。


家屬疑懼。


然此病確為陰寒重症,除四逆、白通大扶元陽外,別無他法。


何以不效,非藥不對症,乃病重藥輕,不足以驅除陰寒之邪。


仍守原方,將炙附片改用鹽附子,加大劑量以增強回陽驅寒之力,囑各服三劑。


三診:患者自訴,服藥後,猶如堅冰消融,瀉下黑水甚多,冷汗漸收,手足漸溫,午後寒熱消失。


此乃裡陽得回,陽氣漸充,彌漫滿腹之濁陰得以消除。


改以附子理中湯。


處方:


黑附片90克潞黨參15克白朮15克乾薑24克甘草9克


四診:服十劑,諸症均減,精神大有好轉,面部及指甲轉現紅潤之色。


但背部仍感惡寒,脈沉細,舌淡苔白。


改予《傷寒論》附子湯與桂枝湯合方。


處方:


黑附片90克潞黨參15克白朮12克茯苓15克桂枝15克炒杭芍15克炙甘草9克燒生薑5片大棗5個


五診:服四劑,背部惡寒不除,再予溫陽益氣,脾腎兩補之方。


易方用四逆湯加潞黨參,囑服五劑,並加外治配合。


處方:


黑附片90克乾薑45克炙甘草9克潞黨參15克


外用:生薑汁一斤,牛皮膠120克,二味熬成稀膏。


攤於布上,貼背部肺俞穴。


此膏張錫純名為薑膠膏。


原注云:「用貼肢體受涼疼痛,或有凝寒阻礙血脈,麻木不仁」。


其義如張氏所云:「鮮薑之辛辣開通,熱而能散,故能溫暖肌肉,深透筋骨,以除其凝寒痼冷,而煥然若冰釋也;用水膠(即牛皮膠)者,借其黏滯之力,然後可熬之成膏也。」此膏既能陳「

凝寒痼冷」,今借用於背部惡寒難除亦當有效。


六診:經上述內服外貼後,背部惡寒全除,仍用四逆湯、白通湯、附子理中湯等調理,以恢復體功。


病乃痊癒。


本病治癒全過程歷時三月之久,服藥百餘劑,所用附片甚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27:44 | 只看該作者

 

瘧疾一病,《內經》記載頗詳,經歷代醫家不斷補充和發展,內容和治法十分豐富。


然於陽虛方面,論述較少。


中醫治病,主要重視辨證,亦不忽略病名。


如瘧疾是病名,但不同的人,具體的病機不同,因而治法亦異。


若只注意病名,而一再抗瘧、截瘧,不考慮患者體質,忽略人的機體功能,專以殺滅原蟲為務,並非全面。


本例雖惠瘧疾,但背部惡寒珠甚,午後寒戰不休,結合色脈,陽虛之象十分明顯。


《靈樞·口問篇》云:「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栗。補諸陽。」


尤在涇亦云:「幾瘧疾……多寒而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陽虛,法當甘溫散邪,非乾薑附子桂枝人參之屬,不能已也。」


(見《金匱翼·瘧疾統論》)尤氏此語,實為經驗之談。


此外,還可看出,治慢性病,貴在「有方有守」,既確診為陽氣大虛之陰寒重症,則回陽救逆之法不可輕易改變,一經確診,則宜持重守方,直至見功為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28:29 | 只看該作者

中氣暴脫寒熱似瘧

 

許××,男,二十歲。


1951年1月初發病,每日午後惡寒發熱,繼即大汗如洗。


汗後熱退,至次日午後又復發作。


病程持續已達二十餘日之久,曾用西藥奎寧等類作抗瘧治療,見效不大,改請某中醫用小柴胡湯仍然無效,而症象如故,體力漸難支持,由其父扶持來就診。


細審此症,面色青暗,兩眼無神而呆視,語音低微,少氣懶言,脈來沉細,重按無根,舌苔滑潤質淡。


其父代訴云:「發病時,惡寒則冷如冰雪,發熱則如抱爐火。」據其脈症,每日午後寒熱,狀似瘧疾,但熱後汗出淋漓如洗,顯係中陽不能內守,元氣外越,此乃辨證之關鍵所在。


再由患者面色、眼神、舌色等綜合觀察,已現一派體功不足之虛象,用藥不可再事發散。


急應扶其中陽,收納元氣,不使外越,或可取效。


法當先用理中湯加味。


處方:


潞黨參15克白朮15克乾薑15克炙甘草6克砂仁6克法夏9克茯苓15克


理中湯,本為中焦虛寒而立。


黨參補氣養液而益脾,白朮健脾燥濕,乾薑溫中散寒,炙草甘溫,配參、朮則補中益氣,配乾薑則辛甘化陽,陽氣化行,何患寒邪不散!


四味組合,功能扶中陽、固元氣、健脾胃、除虛寒。


加砂仁納氣歸腎,茯苓燥濕健脾,法夏溫健脾胃、降逆止嘔。


如此加減,使脾胃陽氣得復,諸證自可隨之而解。


次日復診:自訴服前方後,寒熱大減,汗液漸收。


脈搏、呼吸、眼神均見好轉之象。


法當繼續扶正祛邪,踵原方加附子溫腎扶陽,以固命門。


處方:


附片60克潞黨參15克白朮15克乾薑30克炙甘草6克砂仁6克法夏9克茯苓15克


此方之用,本王冰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的原理,加附子溫扶先天之陽。


先天陽旺,則中焦之陽得復而寒邪自除,脾腎陽旺則陰邪消散。


清代醫家鄭欽安說:「陽旺始能鎮納群陰,陰氣始得下降,陽氣始得潛藏,乃不外亡。」


三日復診:寒熱全退,汗出全止,脈象已由沉細無根轉為和緩,病勢大有好轉。


乃著重培土建中,中氣健運,可望鞏固。


處以黃耆建中湯加味調治:


北口耆15克炒杭芍18克桂枝9克燒飴糖30克法半夏9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燒生薑3片大棗3個淮山藥15克北五昧10克


囑服三劑後,病漸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5#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30:16 | 只看該作者

 

本證寒熱似瘧,易與小柴胡湯證混淆。


然小柴胡湯證寒熱往來,口苦、咽乾、目眩、嘔而不食,苔多薄白,脈景多弦。


泰例患者,寒熱大汗,冷如冰雪,熱如抱火,且神氣大衰,脈又沉細無根,與少陽證之寒熱迥然有別,而前醫曾用治少陽症之小柴胡湯,柴胡一升再升,致氣機外越;


黃苓一清再清,致中陽不寧,故大汗如洗而熱不退。


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為醫者,要善於從別人的教訓中吸取經驗。


因為前醫之用藥,對接診者頗有幫助,臨證之際,須細心審查,不可疏忽。


此例由綜合四診所得及以前服藥情況,認定係「中氣暴脫,元氣不收」,雖見寒熱如瘧,始終未用清降退熱之劑,本「甘溫除熱」法,用甘溫益氣之理中湯加減,竟收熱退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31:44 | 只看該作者

溫瘧

 

劉××,男,二十一歲,在元江一帶工作,平時身體壯實。


1950年夏初,身感不適,飲食減少,逐漸消瘦。


每日午後微惡寒,繼則發熱,無汗,次晨熱始退。


如此遷延二十餘日,精神疲憊不堪。


乃來昆治療,曾服用奎寧無效,又服過中藥小柴胡湯等亦未效。


查其脈弦而滑,舌苔白而膩。


問其每日發作寒熱之狀,知其為溫瘧,病機在於濕邪壅滯,脾肺二臟之氣機不和。


弦為瘧之本脈,滑為有痰積,故用小柴胡湯不能見效。


因擬下方:


川貝母9克法半夏9克潞黨參9克


此葉天士之半貝散,功在清火瀉熱,潤肺祛痰,燥濕降逆,開鬱調中。


方中貝母潤肺燥,半夏燥脾濕,黨參補中氣,剛柔相濟,又得補中之運轉,故只服三劑,二十餘日之寒熱竟退,不再發作。


次日再診,症雖消失,然舌苔仍自膩,脾濕尚盛,投以大桔皮湯二劑(方見「癃閉」案),再以陳夏六君湯調理,以圖鞏固,竟收痊癒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33:03 | 只看該作者

黃疸三例

 

例一

 

吳××,男,四十餘歲。


發熱、惡寒,目黃,小便短赤。


頭昏,不思飲食,腹脹,肝區疼痛已十餘日。


經西醫檢查,肝腫大肋下二橫指,肝功有改變,診斷為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轉我所診治。


察其脈弦,舌紅,苔黃膩,此係脾失踺運,外有表邪,濕熱內蘊,發為黃疸。


證屬陽黃。宜解表宣肺,清熱利濕為治,方用《傷寒論》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茵陳。


處方:


麻絨6克連翹10克紅飯豆15克杏仁10克茵陳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5克生薑3片大棗3個


此方為「外疏通,內暢遂」之表裡兩解法。


方中用麻黃、杏仁宣肺解表,桑白皮代梓白皮瀉肺,赤小豆、連翹、茵陳清熱利濕,草、薑、棗辛甘相合健脾和中。


諸藥相配,使肺氣得宣,不僅能解除在外之表邪,而且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濕熱可由小便分利。


二診:上方服二劑後,發熱稍退,已不惡寒,膩苔亦減,能飲食。


但所攝不多,仍覺頭昏,目黃,小便短赤。


此係濕減熱存,繼用仲景梔子柏皮湯去甘草加茵陳。


處方:


梔子6克黃柏10克茵陳10克此方繼續清降在裡之濕熱。


三診:服二劑後,目黃全退,小便轉清,惟仍有腹脹,食欲不振。


擬方用茵陳六君湯健運脾陽為治。


處方:


潞黨參15克白朮9克法夏9克茯苓15克陳皮9克茵陳9克甘草6克香附9克生薑3片


連服三劑後,腹脹消失,飲食好轉。為鞏固療效,建議守方服十餘劑,以作調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33:46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黃××,女,六十四歲。


初病微熱,頭眩身痛,午後惡寒,不思飲食,脘腹悶脹。


曾服白朮、巴戟、果杞等補脾腎藥,發熱增高,兩目發黃,轉余診治。


症見:舌質紅,苔黃厚膩,小便短赤,有灼熱感,大便秘結,心煩,脈弦數。


呈現一派濕熱內蘊之象。


治宜清利濕熱、表裡同治。


方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茵陳蒿湯加減。


處方:


麻絨6克連翹10克紅飯豆15克杏仁10克茵陳9克梔子6克枳實8克神麯10克焦楂10克黃芩6克香薷3克陳皮6克甘草3克竹茹3克


二診:服上方一劑後,發熱減輕,再劑熱退,兩目發黃已退,肝區痛及舌膩均減,小便轉清,仍感脅腹悶脹。


此乃肝氣鬱滯,濕熱未盡,仍以清熱利濕、舒肝理氣為主,改用自擬方柴葛連苡湯加味。


處方:


柴胡9克連翹10克葛根15克苡仁20克藿香6克杏仁10克赤芍15克杭芍10克茵陳9克枳實10克甘草3克


三診:上方服二劑後,舌膩退淨,大便暢通,胸悶心煩亦止,惟口苦唇乾,夜間虛煩不眠。


擬方予溫膽湯加味。


處方:


陳皮10克法夏10克茯苓1o克枳實10克竹茹6克青蒿6克梔皮6克桔絡6克石斛10克


服上方後,虛煩止,能安眠,繼予《金匱要略》酸棗仁湯(棗仁、茯神、知母、川芎、甘草)加山萸肉調治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34:37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張××,女,初生五個月。


初病發熱,咳嗽,三日後出現兩目發黃。


西醫診斷為傳染性肝炎。


症見:舌苔黃膩。


脈浮數。


此為表邪未解,裡有濕熱,肺失肅降,膽氣上逆。


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茵陳。


處方:


麻黃5克連翹6克紅飯豆10克杏仁6克茵陳5克桑白皮5克甘草3克生薑2片大棗1個


此方表裡兩解,為外有表邪,裡有濕熱鬱蒸所致發黃之效方。


二診:服上方一劑後,微汗出,熱退,咳減。


惟舌苔尚膩,是濕熱未盡,予自擬方三仁化濕湯加茵陳。


處方:


杏仁5克苡仁6克波蔻仁3克京夏6克茯苓9克通草3克厚朴3克茵陳5克陳皮3克竹茹3克


服二劑後,咳止苔退,繼予參苓白朮散加茵陳調治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35:29 | 只看該作者

脅肋?脹疼痛

 

陳××,男,三十五歲。


患脅肋?脹疼痛,已月餘,西醫診斷為無黃疸型肝炎,肝、脾均腫大三橫指,轉余診治。


症見:脅痛,口苦,心煩,食欲不振。


脈弦,舌苔薄膩。


此乃肝氣鬱滯,脾運失常,治宜理氣解鬱,健脾養肝,活血祛瘀之劑。


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處方:


當歸15克杭芍9克柴胡9克白朮9克茯苓9克麥芽9克薄荷6克丹皮6克梔子6克丹參15克烏梅3個


脹滿不食甘,故去甘草,加烏梅以養肝,再加丹參和血祛瘀生新,解除脅下瘀滯。


二診:服藥二劑後,脅肋疼痛減輕。


再就上方去烏梅,加香附9克,胡黃連6克,以理氣解鬱,養肝清熱。


三診:服藥二劑後,脅肋疼痛大減。


繼用下方以疏肝止痛,化瘀破積為治。


處方:


川楝子6克乳香6克沒藥9克三棱9克莪朮6克甘草6克


四診:服藥四劑後,肝脾腫大縮小,僅餘一橫指。


再參合前法,以舒肝化積佐升舉脾陽為治,用張錫純升陷湯加昧。


處方:


生口耆15克炒知母6克柴胡9克桔梗3克當歸15克川芎6克乾薑9克乳香6克沒藥6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


上方連服三荊,脅痛全止,肝脾腫大消失。


繼用張錫純活絡效靈丹加味調治,以鞏固療效。


處方:


丹參15克當歸10克乳香3克沒藥6克鬱金6克綠豆15克杭芍15克柴胡6克山萸肉15克烏梅3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37:38 | 只看該作者

鼻衄三例

 

例一

 

劉××,男,四十二歲。


素有高血壓史,經常頭痛失眠。


一日,忽鼻衄頻頻量多,色鮮紅。


急送往某醫院五官科治療,血暫止,回家後又流血不已,延余診治。


症見:頭脹目眩,舌紫苔略黃燥,脈弦。


此係肝陽上亢,迫血妄行所致。


宜滋陰涼血止血,急以自擬方生地側柏葉湯加童便。


方如下:


生地30克側柏葉9克炙艾葉6克麥冬9克杭芍9克藕節5個炮薑炭9克炙甘草6克(加童便為引)


服一劑,衄血減少,再劑全止。


上方生地甘寒,滋陰養血,並有涼血清熱、養肝腎、益心肺,通血脈之功。


側柏葉苦澀微寒,涼血止血,主治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


麥冬甘寒,生津養液,潤肺清火。


杭芍苦酸微寒,斂陰和血,養肝潤燥。


心主血,肝藏血,肺主氣,心血得養,肝血得藏,肺氣得清,則出血易止。


復得炙艾之苦溫,能溫經止血,用於涼血藥中,可免涼藥膩膈礙胃之弊。


藕節澀平,散瘀通絡而止血,此藥收澀止血而不留瘀,為血證常用之品。


尤有妙者,炮薑、甘草二味,苦甘化陰,不僅入陰止血,且能暖脾補中,而恢復脾之統血機能,脾能統血。


則血自歸經。


唐容川說:「治血者,必以脾為主」。


余止血之方。


多加此二味,其義在此。


此二藥相伍,功用頗多,此再言之,望勿疏忽。


繼以原方加白洋參9克(另煎兌服),清補氣血,生津潤燥。


連服三劑後,改用三才封髓丹調理善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39:04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張××,男,三十五歲,患鼻衄不止。


症見;心煩,口渴飲冷,精神不衰。


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患者平素嗜酒成癖。


四診合參,證屬肺胃火鬱,治當清肺火,解鬱熱。


投以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


方用:


大黃9克黃連6克黃芩9克


方中三味藥合用開水浸泡,取汁分三次服。


衄止則停服。


上方服一劑,鼻衄即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42:54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李××,男,六十二歲。


向有吸食鴉片嗜好,素稟虛弱,1950年4月24日,患鼻衄不止。


來所求診時,面色慘澹蒼白,兩鼻孔塞以紙卷,血仍不斷滲出,不能由鼻孔出者,遂由口中吐出,旁觀者均為之色變。


且訴頭暈、目花、氣短。


因其症狀險惡,余診視畢,立案書方。


案中注云:「鼻衄頗甚,脈來浮大無根,氣不統血。急宜固氣攝血,並兼外治。」處方如下:


白洋參9克(另煎兌服)白朮12克炮薑15克砂仁6克法半夏9克當歸12克炒杭芍9克廣木香3克茯苓9克甘草6克


外治方:附片60克搗細醋炒,加麥面少許,調勻,包兩足心湧泉穴。


翌日傍晚,患者復來,高興異常,言衄止,僅痰中微帶血也。


診後復立案,並書方如下:


脈轉平和,血潰已止,神倦微嘔,痰稍帶血,繼以復元納氣。


方用:


白洋參9克(另煎兌服)白朮12克炮薑15克砂仁6克法半夏9克茯苓15克甘草4.5克


後方理中湯加砂半苓也,復元納氣,舍此莫屬,其溫中扶蜱之力,較昨方更專,杜漸防微,今痰中帶血,防其復作也。


上方連服二劑,出血全止,精神漸佳而愈。


此症鼻衄之甚,而前方未用止血之品,因此症之鼻衄,全係氣虛不能統血,氣既虛,脾遂困,故其病在氣不納,非在血也。


本《內經》「血隨氣行,氣隨血附」之義,立方以扶脾為主。


方中參,朮、薑、草,理中湯也,加法夏、茯苓降逆燥濕健脾;


歸,芍補血養血,香、砂醒脾舒鬱,使脾能統血,炮薑、甘草既能苦甘化陰,亦能辛甘化陽,化陰則生血,化陽則生氣。


炮薑色黑入陰,又能引血歸經。


兩足心湧泉穴,其經脈上通咽喉,包以附子,溫經止血,引氣下行。


此症若不明氣不統血之理,再用生地、丹皮、茅根、梔子,或犀角地黃湯之類涼血瀉火,不僅中氣敗絕甚或陰盛陽消,一線殘陽即敗,若加惡寒,即陽隨陰亡矣!


此類失血以扶脾為主者,「先以崇土為先,土厚則濁陰不升,而血患必止。萬物以土為根,元氣以土為宅。」故內服方不急於用附片,用附片則入腎,而非脾藥也,亦不用止血之品,蓋重在

補氣攝血。


治病要在明辨病機,病機既明,則針對病機治療,投方選藥,焉有不效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43:34 | 只看該作者

整理者按

 

上述三例,亦因人、因病而有不同。


治療本病的主要經驗是。先診察患者陰陽氣血之有餘與不足,再區別病情之新久微甚,然後立法遣方,故見效卓著。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對於鼻衄,大多治以涼血清火,確屬肺胃有熱者,此法誠不可廢。


但徵諸臨床,顯然不夠全面,若用之過甚或正氣不足者,則債事矣!


喻嘉言說:「凡用涼血清火藥者,皆以水治火之常法,施之於陰火,未有不轉助其虐者也。」


徐靈胎亦說:「陰氣上竭,而腎中龍雷之火隨水而上,若以寒涼折之其火愈熾。」


故治療此症,不可專事寒涼。


余聽鴻先生又說:「若專取寒涼京,是沸油中潑水,激之使怒。」由此可見,後世醫家對本症的處理方法,並非專主寒涼。


若不明辨證型,偏以涼血清火為治,勢必有損胃氣。


胃氣既損,則脾胃隨之而表,統血機能相應削弱。


因此戴老醫師多年用於鼻衄及咯血的效方——「生地側柏葉湯」(見案一),糾正了偏用寒涼的缺點。


是方清心潤肺,滋腎養肝,培土補中,諸法悉備,凡一般鼻衄和咯血,寒熱不顯或證見熱象者,均可施用。


誠然,對於脾土衰敗,氣不攝血之鼻衄,則應本喻氏之法,以「崇土為先」,照第三例之法施治。


如遇陰火上騰,失血過多,應惕防突發寒戰,恐陽隨陰亡,應當用大劑潛陽湯(附片、龜板、砂仁、炙甘草),潛陽固陰,使陰火下潛,安其本位。


此又不可不知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45:25 | 只看該作者

失眠

 

黃××,男,四十歲。


患心煩,盜汗、失眠、頭暈、目眩、精神疲倦,歷時已久。


每日晚必須服西藥「眠爾通」等安眠藥,始能入睡。


今見其舌紫,脈虛。


顯係肝腎兩虛,心神不寧,浮熱上擾使然。


治當滋養肝腎,寧心安神,兼清浮熱。


處以下方:


桂元肉15克炒棗仁15克枸杞子15克竹茹9克燈芯1束


方中元肉為滋養要藥,功能養心安神,治血虛怔忡,勞神健忘,棗仁為寧心斂汗要藥,善治虛煩不眠,枸杞為滋腎養肝,生精潤肺要藥,有堅筋骨、補精氣、治虛勞、明目之功,桔絡通絡行

滯,配入滋養藥中,可使滋而不膩,補而不。


滯;竹茹清熱化痰,甯神開鬱,燈芯清心經浮熱,可治心煩失眠。


另以食物療法配合,囑用:豬排骨一斤燉熟,加芹菜三兩,豆腐適量,一月服二至三次。


豬排骨和豆腐均為營養之品,芹菜一物,王孟英謂其「甘涼清熱,滌胃祛風,利口齒咽喉頭目。白嫩者良,煎勿太熟」。


昆明市民間稱芹菜為「瞌睡菜」,係指服之易於安眠。


余每用本品搗汁服用之,治肝陽上亢之高血壓頗效。


患者服二劑,即覺睡眠改善。


接服十餘劑,並佐以食物療法,睡眠較前安穩,餘症亦隨之好轉,並停服安眠藥。


後用治其他類似之患者亦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46:32 | 只看該作者

痰閉心竅

 

李××,男,二十餘歲。


因用腦過度,兼受刺激,情志。


不遂,發為昏厥。


會診時已昏迷兩日不醒,察其脈滑而虛大,兩尺無力,舌潤。


症屬痰濁內蒙,心竅不宣。


有別於~般「痰熱實火」之症。


當以祛痰、解鬱、開竅、交陰陽、通心腎治之。


方用二陳湯合交泰丸加減。


陳皮6克法夏9克炙遠志15克茯苓15克肉桂9克黃連3克鬱金9克菖蒲4.5克


方中肉桂、黃連一熱一寒,名交泰丸。


肉桂溫腎陽,補命門相火之不足,黃連苦燥泄心火之有餘,相反相成,故能交陰陽,通心腎。


其餘諸藥皆為祛痰、舒鬱、散結、開竅之品。


二診:服一劑,即漸甦醒。


連服三劑,神志恢復如初。


惟感頭昏、口苦,胸悶煩躁,眠少夢多。


此痰鬱釀熱,心神不寧。


治宜清熱化痰,安神寧心。


用溫膽湯加減。


處方:


法夏9克茯苓15克陳皮6克枳實6克橘絡6克棗仁15克炙遠志6克石菖蒲6克竹茹6克


連服五劑而諸症消失,迄未再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47:44 | 只看該作者

暑濕癃閉

 

邵××,男,四十餘歲。


體質素健,曾患痔瘡,經數次開刀割治未愈。


於1949年春再次復發,下血不止,入昆明惠滇醫院再次手術割治。


朮後數月,體質尚未恢復,隨即併發「尿路感染」,小便不通,胸腹脹痛,每天均須導尿。


病者痛苦不堪。然邵某早年曾留學德國,素不信中醫。


時患者已臥床不起,面垢發熱,自汗,懶言,身重而痛。


小便不通,脈象濡細,苔白膩。


病屬癃閉,係由暑濕內蘊,膀胱氣化不利所致。


治當清暑利濕。


暑濕解,其小便自然通利。


方用平胃散合六一散加扁豆。


處方:


炒蒼朮9克炒厚朴9克廣陳皮6克六一散9克(布包煎)扁豆9克甘草梢4.5克


方中六一散利濕瀉熱,平胃散燥濕健脾、理氣除滿,加扁豆清暑利濕。


全方解暑利濕,通利小便。


二診:上方服一劑,發熱退其半,身痛全止,面垢漸退,膩苔漸消,小便略通。


再踵前意,加通陽化氣之品。


易方用大橘皮湯加減。


處方:


六一散9克炒澤瀉9克炒白朮9克茯苓15克豬苓9克桂枝9克乾薑9克廣木香3克廣陳皮6克扁豆9克檳榔6克


大橘皮湯原方,由二苓、澤瀉、白朮,桂枝、陳皮、木香、檳榔、滑石、甘草等組成,係六一散合五苓散加昧。


五苓散化氣利尿,六一散利濕瀉熱,檳榔為墜下之品,叉能滑脹利水,陳皮、木香利氣,余加扁豆解暑利濕。


尤妙在乾薑配桂枝,用以溫陽化氣,促使小便通利。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方中用薑、桂兩味者即本此義也。


三診;服上方後,發熱全退,小便較昨暢通,患者乃以悅快之聲調告余曰:「小便經化驗,菌已減少十之二矣!」惟因病久體弱,精神疲倦,飲食欠佳,脈弱無力,舌苔薄白。應益氣健脾,

增強機體抵抗力。


方用《局方》六君子湯。


處方:


蘇條參15克炒白朮12克法夏9克炙甘草6克陳皮6克燒生薑3片大棗3個茯苓15克


本方培元固本,使氣足脾運,則諸臟受蔭,不僅膀胱功能可望恢復,體力亦可因之增強。


方中條參補益元氣,白朮、茯苓健脾燥濕而利水,陳皮利氣,法夏燥濕降逆,炙草甘溫益氣,和胃補中,薑棗補益元氣。


四診:精神大佳,小便稍長,已不必再導尿,脈已有力。


今雖氣足脾運,但尿中尚有細菌。


係餘邪未盡,還應正本清源,三焦並治,以根治其癃閉。


方用《局方》清心蓮子飲和《類證治裁》萆薢分清飲合方化裁。


處方:


北口耆15克白朮12克升麻6克焦黃柏6克萆薢9克橘核6克茯苓15克蓮子9克石菖蒲3克車前子9克甘草梢4.5克淡竹葉9克燈芯1束


方中黃柏堅腎益陰,最能祛濕,且能利小便之澀結。


橘核行肝氣,菖蒲化濁通竅。


萆薢、茯苓、草梢、車前、燈芯、竹葉清熱和尿。


妙在加口耆、升麻益氣升舉,助以白朮、蓮子健脾運濕。


全方合用,以增強三焦氣化。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上焦不宣,則下焦不通,開其上則下自通,此治癃閉之關鍵所在。


本方主治在下而兼及中上,使三焦氣化暢行而水道自通也。


五診和六診均依上法加減,惟白朮一味,自12克加至30克,因扶脾大有助於利水也。


如是施治,小便中所含細菌,由七萬減至四萬。


服本方第二劑後,即降至二千,服三劑後竟減至二百。


至是小便全通,毫無痛苦,諸症告愈。


患者欣喜異常,握手言謝,深悔昔日鄙視中醫藥之咎也。


不日出院,囑以桂附八味丸調理。


復查驗尿,細菌全無,且已精神煥發,體健如常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48:26 | 只看該作者

 

癃閉一證,有虛有實,其要不外水道氣機阻滯。


本例由暑濕內蘊,膀胱氣化不利引起。


初期亦實證也。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審證求因,病既由暑濕引起,則解暑亦可治癃閉,扶正亦可驅邪外出。


最後專治下焦,但加重白朮以健中,用升麻、黃耆以舉上,其要義已在第四診中說明。


中醫視人體為上下聯繫、內外相通的統一整體,最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形而上學觀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49:21 | 只看該作者

臟寒癃脹

 

李××,男,四十歲。


患腰痛,小便急脹,夜睡不安,經封閉、理療等,久治未愈,延余診治。


診其脈沉而弦,舌青滑。


此症腰痛,且兼小便急脹,顯係腎陽大虛,肝氣下陷所致。


以肝主疏泄,腎主閉藏。


今腎陽大虛,水寒不能生木,肝氣下陷而不能生心火。


火者,陽也。


心火不足,心陽即虛。


心陽通於腎陽,心陽虛,腎陽亦虛,故見上述諸症。


治法應大溫心陽,暖腎溫肝。


方用肉桂生薑湯。


處方:


上肉桂9克生薑30克


上方肉桂一味,黃坤載謂:「味甘辛,氣香,性溫,入足厥陰肝經,溫肝暖血,破瘀消症,逐腰腿濕寒,驅腹脅疼痛。」


張錫純謂肉桂「性能下達,暖丹田,壯元陽,補相火。其色紫赤,又善補助君火,溫通血脈,治周身血脈因寒而痹,故治關節腰肢疼痛……」。


因此,余臨證,每用肉桂強心,更用肉桂暖腎溫肝而升肝木之下陷。


以肝木得溫始升,肝升才能恢復其正常的疏泄功能。


生薑辛溫,黃氏謂本品「入肺胃而驅濁,走肝脾而行滯」,「調和臟腑,宣達榮衛」。


二藥配伍,不僅溫扶心陽,更能暖腎溫肝。


患者服上方一劑,即感腰痛減輕,小便急脹亦減,睡眠亦較安適。


宜進一步強心溫腎,以交陰陽。


方用白通湯加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
 樓主| 發表於 2013-1-9 04:49:54 | 只看該作者

處方

 

黑附片60克乾薑15克蔥白3莖上肉桂9克茯苓15克


方中自通湯以交陰陽,加肉桂、茯苓以升肝木下陷,附子得肉桂又能強心溫腎。


心腎為先天之本,乃全身陽氣之主。囑服三劑,諸症好轉大半。


繼用扶陽祛寒,補腎強腰之劑,用四逆湯與劉河間金剛丸加味。


處方:


黑附片60克乾薑9克炙甘草6克炒杜仲15克炒續斷9克淡大云9克菟絲子9克萆薢9克


上方以四逆湯扶元陽,其餘諸藥,補肝腎,強腰膝,治腰痛。


金剛丸係治腰痛骨痿之效方。


連服十餘劑,症狀消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1:24 , Processed in 1.00001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