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診抉微】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1:57 | 只看該作者
五色見於面審生死訣


《脈要精微論》曰:

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

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

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

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

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

《五臟生成篇》曰:

生於心,如以縞裹朱;

生於肺,如以縞裹紅;

生於肝,如以縞裹紺(深青楊赤色);

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

生於腎,如以縞裹紫。

此五臟所生慎庵按:

縞,素絹也。

裹以朱紅紺黃紫之色於內,其光澤淺潤輝映於外,猶面之氣色,由肌肉內而透見於外,有神氣之榮澤,故為平也。

總之審視面色之大法,喜鮮明潤澤,而惡暗晦沉滯枯澀不明也。

又曰: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又曰:

五臟之氣色,見青如草滋者死,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謂其枯澀無神氣也)。

潘碩甫曰:

夫氣由臟發,色隨氣華。

如青黃赤白黑者,色也;

如鵝羽蒼璧翠羽雞冠等類,或有鮮明外露,或有光潤內含者,氣也。

氣至而後色彰,故曰欲曰生。

若如赭鹽黃土漆枳實等類,或晦暗不澤,或悴槁不榮,敗色已呈,氣於何有?

故曰不欲且曰死。

由此觀之,則色與氣,不可須臾離也。

然而外露者,不如內含,內含則氣藏,外露則氣泄,亦猶脈之弦鉤毛石,欲其微,不欲其甚。

如《經》云:

以縞裹者,正取五色之微見,方是五臟之外榮,否則過於彰露,與弦鉤毛石之獨見而無胃氣,名曰真臟者,何以異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2:14 | 只看該作者
五色兼見面部訣


風則面青,燥則面枯,火則面赤,濕則面黃,寒則面黑,虛則面白。

面黑陰寒,面赤陽熱。

青黑兼見,為風為寒為痛相值;

黃白兼見,為虛為氣,再者為濕;

青白兼見,為虛為風為痛三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2:29 | 只看該作者
五色外見面部審虛實生死訣


《靈樞經》曰:

諸陽之會,皆在於面,故面統屬諸陽。

《中藏經》曰:

胃熱則面赤如醉人。

慎庵按:

此乃足陽明胃經實熱之證,方有此候。

然有在經、在腑之分。

外候再見身蒸熱,汗大泄,口大渴,鼻燥唇干,齒無津液,脈必洪大而長,或浮緩,或浮洪而數,此在經熱邪,當用白虎湯治之。

若面熱而赤甚,短氣,腹滿而喘,潮熱,手足 然汗出浮而反沉實,或沉數,此熱結在中,為陽明腑證,當下之,看熱邪淺深,三承氣湯選用可也。

然胃中虛熱,面亦發赤,第赤與熱甚微,或隱或見,不若前經腑之實熱,常赤不減,並無外證之可察為異耳,即外有身熱亦微,不若前實證之炎 也,脈浮濡而短弱,按之不鼓指,四君六君選用治之。

凡一切雜證虛熱面赤,亦必用此消明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2:46 | 只看該作者
寒鬱面赤


《金匱直解》云:

心主南方,屬火而色赤。

赤而為熱,人所易知。

有寒鬱而赤者,《經》云: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民病面赤,治以熱劑。

《傷寒論》云:

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不得越,當解之、熏之。

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

慎庵按:

此乃感寒邪重,初郁在表,而先見面赤,按之必冷,以寒邪外束,衛陽亦郁,未能即熱故也。

久之從陽而化,身熱面亦熱矣。

有如隆冬沖風而行,面如刀劃,初入室時,按其而冷似冰,此即陽為寒鬱之征也,稍定陽和一轉,面反發熱,同一理也。

當此際,須靜候緩治,勿妄投劑。

始郁面赤,身未熱時,宜細審脈證,勿誤作虛治。

然亦不難辨也。

虛證面赤,必久病方見,不若實證一起便見也。

當以麻黃湯發之。

若發汗不徹而躁煩,桂枝加葛根。

上熱下寒,面赤而光;

下熱上寒,面赤而鬱(晦滯也)。

慎庵按:

《醫通》云:

熱發於上,陽中之陽邪也;

熱發於下,陰中之陽邪也。

寒起於上,陽中之陰子豉湯,吐以升之,陰氣上爭,心腹滿者死;

陰乘陽者,腰以上至頭熱,腰以下寒,桂苓丸,利以導之,陽氣上爭,得汗者生。

若雜證上熱下寒,既濟湯;

兼大便秘,既濟解毒湯;

火不歸源,八味丸;

上寒下熱,五苓散送滋腎丸;

虛陽下陷者,加減八味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3:15 | 只看該作者
裡寒外熱,面戴陽


陶節庵曰:

有患身熱,頭疼全無,不煩,便作燥悶,面赤,飲水不得入口,庸醫不識,呼為熱證,而用涼藥,誤死者多矣。

殊不知元氣虛弱,是無根虛火泛上,名曰戴陽症,以益元湯治之(益元湯中用黃連、知母,尚有可商)。

慎庵按:

有一等稟賦陰虛,兼之酒色過度,平居或遇微勞,或行走急速,或飲食過熱,面即發赤戴陽。

戴陽者,謂陽氣寒黃建中東加丹皮,或玉屏風散合桂枝湯、參蘇飲等方,審證輕重選用。

先哲有云:

虛人感冒不任發散者,用補中益氣湯,加羌活、防風,治之無誤。

予常用逍遙散以代之,累效。

此輔正驅邪之正法,前人言養正邪自除,正指此等證候而言,未可概執此言,以泛治他證也。

再按:

以上數方內,皆用 、朮,然宜生用,不必制炒。

或問其義何居?

曰:

觀諸家本草, 、朮皆云有汗能止,無汗能發。

不知者,以為既能止,又何能發?

殊不知生宣熟補,此用藥之準則,又何疑焉。

《經》云:

辛甘發散為陽。

二藥味兼辛甘,生用亦能助陽升散,然終是甘勝於辛,其力以解膚腠之虛邪。

邪隨藥散,正亦無傷,豈不兩得。

若專用發表之劑,罔顧元氣之虛,邪氣雖去表,自有三陽表證可察,隨經用藥解散,不必顧慮其虛,又未可與此例同日而語也。

因論前方用藥之義,故附見於此,並質宇內高賢。

《素問?刺熱篇》曰:

肝熱病,左頰先赤;

肺熱病,右頰先赤;

心熱病者,顏先赤;

脾熱病者,鼻先赤;

腎熱病者,兩頤先赤。

陳月坡曰:

環目鼻而青,而兩頰微紅者,外畏寒內有熱,筋骨酸疼也,肌肉之內,火邪抽掣而疼也。

又曰:

炎暑令行,濃被蓋臥,而微紅汗出,口不渴者,虛寒為本,而熱為假象也。

張路玉曰:

赤屬心,主三焦,深赤色堅,素稟多火也。

赤而 堅,營血之充;

微赤而鮮,氣盛有火;

赤而索澤,血虛火旺。

赤為火炎之色,祗慮津枯血竭,亦無虛寒之患。

大抵火形之人,從未有肥盛多濕者,即有痰嗽,亦燥氣耳。

又曰:

面赤多熱,而有表裡虛實之殊。

午 《脈鑒》云:

兩顴時赤,虛火上炎,骨蒸勞瘵,鬼疰傳尸,陰火炎頰,赤如桃花,名桃花疰。

此條勞瘵證中,方有此候,證在不治。

喬岳云:

心經絕者,虛陽上發,面赤如脂,不久居也。

王叔和云:

面赤如妝不久居,脂與妝同一訓義,久病虛勞將壞之候,不治。

與上戴陽症不同,戴陽面赤猶可治也。

《經》云:

赤見兩顴,大如拇指,病雖小愈,必將卒死。

(此指暴病者而言。

) 肺病見赤,心火刑金,證為難治。

準頭印堂,有赤氣,枯夭者死,明潤者生。

赤而黃,赤而青,為相生則吉;

赤而黑,為相克則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3:34 | 只看該作者
補遺


(見《脈鑒》。

) 顴上赤青唇帶白,中風之疾恐難釋。

赤蟲游於目窠下,婦人產內定遭刑。

(孕婦目下赤色似蟲形,必患產難。

) 年壽眼堂橫絳氣,須知疝氣與腸疼。

蘭台庭畔有紅絲,定是遺精白濁人。

孕婦準頭若發火,產中之厄必難逃。

妊娠溝洫常青色,雙生之喜可預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3:47 | 只看該作者
青色主病吉凶訣


肝王東方,屬木色青。

風寒與痛,三者主病。

怒亦色青,驚色相同。

青而黑者,青色兼紅,相生則喜;

青而枯白,相克則凶。

如脾病見青色,為木來克土,難治。

青為克賊之色,諸病皆忌單見,脾土部分,尤忌單見,其證必凶。

《脈經》曰:

病患及健人,面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一曰肝腎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4:24 | 只看該作者
青色主病吉凶訣


肝王東方,屬木色青。

風寒與痛,三者主病。

怒亦色青,驚色相同。

青而黑者,青色兼紅,相生則喜;

青而枯白,相克則凶。

如脾病見青色,為木來克土,難治。

青為克賊之色,諸病皆忌單見,脾土部分,尤忌單見,其證必凶。

《脈經》曰:

病患及健人,面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一曰肝腎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4:39 | 只看該作者
黃色主病吉凶訣


脾王中央,屬土而色黃。

黃為濕為熱為虛,而有明暗之分。

挾熱則色鮮明,挾則色昏滯,女勞酒疸,則色昏黑。

張路玉曰:

黃屬脾胃,若黃而肥盛,胃中有痰濕也;

黃而枯,胃中有火也;

黃而色淡,胃本虛也;

黃而色暗,津液久耗也。

其虛實寒熱之機,又當以飲食便溺消息之。

張三錫曰:

黃白無澤,脾肺氣虛;

淡黃脾胃傷,四肢痿弱腹脹。

準頭、印堂、年壽,有黃氣明潤者,病退,及目瞼黃,皆為欲愈。

若黃而白,黃而紅,相生則吉;

若黃而青,相克則凶。

長夏見黃則吉,若黃青則凶也。

《脈經》曰:

病患面無精光若土色,不受飲食者,四日死。

陳月坡曰:

面色黃者,此久病也。

面黃唇白,病必虛瀉,面黃唇紅,脾之火也;

面黃能食,病久內熱;

黃白而腫,食少虛極;

天庭黃赤,上焦之熱。

慎庵按:

前人云:

黃色枯燥而夭,其症必死。

此專指雜症久病者而言。

若傷寒溫熱病愈後,因火熱爍陰,燥火發黃,色亦枯澀,治以涼潤,因而得愈者多矣,又未可遽斷以為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4:52 | 只看該作者
白色主病吉凶訣


肺王西方,屬金而色白。

白為虛為寒,有悲愁不樂,則色白;

有脫血奪氣脫津液張路玉曰:

白而淖澤,肺胃之充也;

肥白而按之綿軟,氣虛有痰也;

白而消瘦,爪甲鮮赤,氣虛有火也;

白而夭然不澤,爪甲色淡,肺胃虛寒也;

白而微青,或臂多青脈,氣不能統血也。

若兼爪甲色青,則為陰寒之證矣。

白為氣虛之象,縱有火色發熱,皆為虛火,斷無實熱之理。

面白少神,手足冷者,虛瀉胃弱。

面色青白,寒勝兼虛,服藥漸紅,寒邪漸去,而變熱也。

面將則為吉。

白而兼黃,相生亦吉;

白而兼赤,相克則凶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5:12 | 只看該作者
黑色主病吉凶訣


腎王北方,屬水色黑。

《經》云:

腎病面黑如柴。

究其主病,為寒、為痛,恐懼與寒也。

冬月面慘,傷寒已至。

紫濁時病,面色黑慘,帶紫色者,邪氣方甚,寒多熱少,夜不挾虛者,合脈與證,細為詳別。

面色黑滯,服藥漸光,病邪已退,將欲愈也。

危惡之候,亦須明白:

少陰終者,其面必黑;

太陰終者,皮毛及面,亦皆焦黑。

黑色出庭,大如拇指,不病卒死。

病患黑色,出於天中,下至年上,並及顴上,見則主死。

《脈經》有云:

病患首部,耳目鼻口,有黑氣起,入於口者,為入門戶,其病主死。

準頭、年壽、印堂三處,黑色枯夭,其病主死。

心病見黑,亦主死也。

大抵黑色見面多凶,凶則主死;

黃色見面,多吉不死。

戴同甫曰:

按明堂察色,入門戶為凶。

所謂門戶者,闕庭肺門戶,目肝門戶,耳腎門戶,口心脾門戶。

若有氣色入者,皆死。

白色見沖眉上,肺有病,入闕庭夏死;

黃色見鼻上,脾有病,入口者,春夏死;

青色見人中,肝有病,入目者,秋死;

黑色見顴上者,腎有病,入耳者,六日死;

赤色見頤者,心有病,入口者,冬死。

蓋五臟五色,各入本臟門戶,至被克之 《脈經》云:

病患卒腫,其面蒼黑者死。

張路玉曰:

蒼黑屬肝與腎。

蒼而理粗,筋骨勞 也,蒼而枯槁,營血之涸也;

黑而肥澤,骨髓之充也;

黑而瘦削,陰火內戕也。

蒼黑為下焦氣旺,鄒丹源曰:

凡人病見青黑諸色者,多凶,惟黃為吉。

王注云:

黃為胃氣,故面黃者不死,然亦必黃而有神,乃可。

若久病枯黃,寧有生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5:32 | 只看該作者
面目五色雜見生死訣


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皆不死也。

凡此色脈之不死者,皆兼面黃,蓋五行於土為本,而胃氣之猶在也,故生。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此脈色之皆死也,以無黃色。

若無黃色,則胃氣已竭,故死。

《脈經》云:

病患面青目黃,五日死。

又云:

病患面黃目青者,九日死。

是為亂經,飲酒當風,邪入腎經,膽氣泄,目則為青,雖有天救,不可復生。

喻嘉言曰:

《內經》舉面目為望色之要,蓋以為中央上色。

病患面目顯黃色,而不受他色所侵者,則吉;

面目無黃色,而惟受他色所侵者,則凶。

雖目色之黃,濕深熱熾,要未可論於死生之際也。

慎庵按:

《脈經》二條,與經文相左,豈經文專指暴病者言,抑《脈經》責在久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5:47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女子活法全在望形察色論


張路玉曰:

婦女深居閨閣,密護屏幃,不能望見顏色,但須驗其手腕之色澤、蒼白肥瘠,已見一班。

至若肌之滑澀、理之疏密、肉之堅軟、筋之粗細、骨之大小、爪之剛柔、指之肥瘦、掌之濃薄、尺之寒熱,及乎動靜之安危,氣息之微盛,更合之以脈,參之以證,則血氣之虛實,情性之剛柔,形體之勞逸,服食之精粗,病苦之順逆,皆了然心目矣。

又曰:

肌以征津液之盛衰,理以征營衛之強弱,肉以征胃氣之虛實,筋以征肝血之充餒,骨以征腎之勇怯,爪以征膽液之淳清,指以征經氣之榮枯,掌以征臟氣之豐歉,尺以征表裡之陰陽。

《脈鑒》云:

色與脈,猶須分別生克。

色脈相克者凶,色脈相生者吉。

然猶有要焉,色克脈者,其死速;

脈克色者,其死遲;

色生脈者,其愈速;

脈生色者,其愈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6:06 | 只看該作者
察目部


《五法》云:

目者至陰也,五臟精華之所系,熱則昏暗,水足則明察秋毫。

如常而然者,邪未傳裡也;

若赤若黃,邪已入裡矣;

若昏暗不明,邪熱乃在裡燒灼,腎水枯涸,故目無精華,不能朗照,急用大承氣湯下之,蓋寒則目清,未有寒甚而目不見者也,是以曰急下。

凡開目欲見人者陽症也,閉目不欲見人者陰症也,目瞑者,將衄血也。

(《經》云:

陽氣盛則 目,陰氣盛則瞑目也)。

白睛黃者,將發黃也;

至於目反上視,瞪目直視,及眼胞忽然陷下者,為五臟已絕之症,不治。

慎庵按:

《內經》云:

目內陷者死。

喬岳曰:

肺主眼胞,肺絕則眼胞陷。

總之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

目陷,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脫,又何必專指於肺耶?

再按:

閉目不欲陰也。

《經》云:

陽明是動,病至則惡人與火,欲獨閉戶牖而處是也。

予嘗閱歷,二者皆應,臨診之際,必審察脈症,詳辨虛實,庶無遁情,故不拘傷寒雜症,凡見直視、上視、斜視、眼如盲、眼小、目瞪等候,皆系五臟內敗,陰陽絕竭,而征於外者,必死,不可輕許以治也。

少,則不能運精華以敵陽光,故見明則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6:31 | 只看該作者
目不紅不腫


但沙澀昏痛,乃氣分隱伏之火,脾肺絡有濕熱,秋時多有此患,俗謂之稻芒赤目,亦曰赤眼。

通用桑白皮散、玄參丸、瀉肺湯、大黃丸。

《靈樞》曰:

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

從下上者,陽明病;

從外走內者,少陽病。

(診視也,赤脈赤筋也。

喬岳曰:

肝絕,則目澀欲睡。

張子和曰:

目不因火則不病。

白輪變赤,火乘肺也;

肉輪赤腫,火乘脾也;

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腎也;

赤脈貫目,火自甚也。

又曰:

聖人雖言目得血而能視,然血亦有太過不及也,太過,則脈壅塞而發痛;

不及,則目耗竭而失明。

《脈經》云:

病患肝絕,八日死。

何以知之?

面青但欲伏眠,目視而不見人,泣出如水不止。

王海藏曰:

目能遠視,責其有火;

不能近視,責其無水,法當補腎,地黃、天冬、山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6:47 | 只看該作者
能近視,責其有水


不能遠視,責其無火,法當補心,人參,茯神,遠志。

又能曉視,不能晚視,日出則明,日入則暗(俗名雞盲),此元陽不足,而胃氣不升也,宜大補而升舉其陽。

舊方只用地膚蒼朮之屬,恐無益也。

凡無故而忽有此三病者,多喪明,不可輕也。

目病有惡毒者,為瘀血貫眼,初起不過赤腫,漸則紫脹,白珠皆變成血,黑珠深陷而隱小,此必於初起時,急針內脾、迎香、上星、太陽諸穴,以開導之;

內服宣明丸、分珠丸、通血丸,遲必失明矣。

又有瞳神內,不見黑瑩,但見一點鮮紅或紫濁者,此為血貫瞳神,不但目不可治,恐其人亦不久也;

又有白輪自平,而青輪忽泛起突出者,此木邪鬱滯,隨火脹起也,瀉火必先伐木。

又有白輪連黑珠一齊突出者,或凝定不動,或漸出脫落,此風毒也,急於迎香上星等處針之,失治必死。

然予亦見有兩目俱脫而不死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7:03 | 只看該作者
目有無故忽失明


此為氣脫,非佳兆也。

大劑參、 主之。

然《難經》云:

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是又未可專恃參、 也。

然又有不同者,丹溪治一男子,忽目盲,其脈澀,謂有死血在胃以四物加蘇木、桃仁、紅花、陳皮煎,調人參末,數服愈。

又一男子,忽目盲不見物,脈緩大,四至之上,重按則散而無力,此為受濕。

用白朮為君,黃 、茯苓、陳皮為臣,稍佐以附子,十余劑愈。

人能察其脈,而辨其因,斯上工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7:31 | 只看該作者
病在脾


黑,病在腎。

黃而難名,病在胸中;

白睛黃淡,肺傷泄痢;

黃而且濁,或如煙熏,濕甚黃膽;

黃如橘明,則為熱多;

黃兼青紫,脈來必芤,血瘀胸中。

眼黑頰赤,乃系熱痰,眼胞上下,有如煙煤,亦為痰病;

眼黑步艱,呻吟不已,痰已入骨,遍體 疼;

眼黑而黃,四肢痿痹,聚沫風痰,隨在皆有。

目黃大煩,脈大病進;

目黃心煩,脈和病愈。

目睛暈黃,衄則未止;

目睛黃者,酒疸已成。

(故先哲云:

目睛黃,非疸即衄,目黃而頭汗,將欲發黃)。

黃白及面,眼胞上下,皆覺腫者,指為穀疸,心下必脹。

明堂眼下,青色多欲,精神勞傷,不爾未睡,目無精光,齒黑者,瘰 。

血脈貫瞳者,凶。

一脈一歲,死期已終。

目間青脈,膽滯掣痛。

瞳子高碩,太陽不足。

病患面目,俱等無 ,眼下青色,傷寒挾陰,目正圓者,太陽經絕, 病不治。

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溺難,鮮明留飲(鮮明者,俗名水汪汪也,俱指白珠)。

目睛皆鈍,不能了了,鼻呼不出,吸而不入,氣促而冷,則為陰病;

目睛了了,呼吸出入,能往能來,息長而熱,則為陽病。

《素問?評熱論》云:

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

《靈樞?水脹篇》云: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

《素問?平人氣象論》曰:

頸脈動,喘疾咳,曰水;

目內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

(目窠,目之下胞。

《脈鑒》云:

青若針橫於目下(青色如針),赤連耳目死須知,目下五色玄珠曰:

上下瞼腫者,脾氣熱也。

一曰脾之候在瞼,瞼動,則知脾能消化也,脾病,則瞼澀嗜臥矣。

又曰:

脾虛則瞼腫。

朱丹溪曰:

陽明經有風熱,則為爛眼眶。

(瞼音檢,俗呼為眼胞,又名眼眶。

霍亂大吐瀉後,目陷,上下兩瞼,青如磕傷,此土敗木賊,不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7:44 | 只看該作者
察鼻部


《五法》云:

若傷寒鼻孔干燥者,乃邪熱入於陽明肌肉之中,久之,必將衄血也。

鼻孔干燥,黑如煙煤者,陽毒熱深也。

鼻孔出冷氣,滑而黑者,陰毒冷極也。

鼻息鼾睡者,風溫也。

鼻塞濁涕者,風熱也。

若病中見鼻煽張,為肺絕不治。

一云:

鼻孔扇張為肺風。

慎庵按:

鼻扇有虛實新久之分,不可概為肺絕也。

若初病即鼻扇,多有邪熱風火。

壅塞肺氣使然,實熱居多;

若久病鼻扇喘汗,是為肺絕不治。

《經絡全書》云:

其在小兒,面部謂之明堂。

《靈樞經》曰:

脈見於氣口,色見於明堂。

明也。

明堂廣大者壽,小者殆,況加疾哉?

按:

此語即相家貴隆準之說,然須視其面部何如耳。

嘗見明堂雖小,與面部相稱者,壽可八十,不可執一論也。

病患鼻頭明,山根亮,目 黃,起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22:47:58 | 只看該作者
鼻頭微黑


為有水氣。

色見黃者,胸上有寒;

色白亡血;

微赤非時,見之者死。

鼻頭色黃,小便必難(鼻頭黃者,又主胸中有寒,寒則水穀不進,故主小便難也。

);

余處無恙,鼻尖青黃,其人必淋;

鼻青腹痛,舌冷者死。

鼻孔忽仰,可決短期。

鼻色枯槁,死亡將及;

鼻冷連頤,十無一生。

(鼻者屬土,而為肺氣之所出入,肺胃之神機喬岳曰:

肺絕則無涕,鼻孔黑燥,肝逆乘之而色青。

鼻塞涕流清者,邪未解也。

痰清涕清,寒未去也。

痰膠鼻塞,火之來也。

喻嘉言曰:

仲景出精微一法,其要在中央鼻準,毋亦以鼻準,在天為鎮星,在地為中岳,木水火,四臟病氣,必歸於中土耶。

其謂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

此一語,獨刊千古。

蓋厥陰肝木之青色,挾腎水之寒威,上征於鼻,下征於腹,是為暴病,頃之,亡陽而死矣。

謂設微赤非時者死,火之色歸於土,何遽主死?

然非其時而有其氣,則火非生土之火,乃克金之火,又主臟燥而死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6 21:3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